夏昭宁十八岁考上了清大的机械工程专业。
她从搬到京城后,就经常跟夏为安一起去蹭课。
夏为安选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小姑娘虽然年龄小,听着一些她还不太懂的专业术语也听得津津有味。
夏为安开始做实践的时候,小姑娘就跟在他旁边做他的助手。
虽然小丫头年龄小,但是动手能力是真的强。
夏为安需要什么,夏昭宁都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并且准确地送到他的手上。
父女俩在夏为安大四的时候成功手搓出了一台简易的发动机,虽然技术并不像发达国家的那么好,但是两个人能手搓出来也是震惊了全校。
后来,在其他组员的配合下,两个人的发动机技术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开发,夏昭宁也进而学到了许多知识。
因为她跟夏为安兴趣相近,夏为安这些年走到哪都爱带着夏昭宁。
两个人平时跟普通父女一样,讨论专业知识的时候,经常会互相拍桌子。
用夏为安的话说,这个时候我们俩不是父女,我们是互相探讨共同进步的同志。
夏为安毕业后,去了京城的机械厂上班,夏昭宁就更有地方玩了。
她每个周末都主动要求夏为安加班,她会陪同,寒暑假更是做完作业就往夏为安的厂子跑。
最初的时候,不了解夏昭宁的工程师还会觉得夏为安太能惯着孩子了,带个小孩子来上班,会给他们增加多少负担。
后来,夏昭宁一次一次地帮他们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大家才发现这小姑娘是真的聪明。
这些年,家里面不断地会多出一些实用的家用电器,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甚至电视都是这爷俩搓出来的。
而夏昭宁早早地就在机械厂那边挂了名。
机械厂的厂长语重心长地对夏为安说,“为安,我这个位置就是你的。”
“以后咱昭宁毕业了,你为自己留人才也好,给自己找左膀右臂也好,一定要把她招到咱们机械厂来,她就是咱们未来的希望。”
夏为安,“我也挺年轻的,我也是希望......”
厂长,“你已经在我手里了,我要的是没来的,别被别的厂子给弄走了。”
这些年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沪市和一些沿海城市都慢慢地发展起来。
他们挖人的时候毫不犹豫,给钱给得大大方方,尤其像夏昭宁这样的专业人才。
厂长觉得必须早早地下手,得到夏为安的保证后,厂长才算松了口气。
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出国留学热,夏昭宁在清大学习了两年到大三的时候,她主动提出了要去D国做交换生。
决定去D国那年,夏昭宁才二十岁,她一个人出国,家里人肯定是不放心的。
宋清云连续几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夏为安一直在安慰她。
“孩子长大了,早晚都是要走出去的。”
他们知道,现在D国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安全的。
加上D国的工业发展确实是不错,有一些技术,尤其是汽车制造业方面,远远领先于他们国内。
夏昭宁去那边学习回来,肯定能带回来一些很新的技术,说不定还能研究出什么新型的材料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