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远约莫四十出头,面容清癯,一身素色官袍,腰间只系一条青玉带,无半分奢华之气。他
察觉到穆云英的视线,微微拱手,笑容谦和:“穆大人若有疑问,本官随时可为您解答。”
穆云英淡笑:“赵大人清廉勤勉,下官早有耳闻,只可惜这么久以来,下官都不能和赵大人共事,实在是觉得可惜。”
“不过是尽本分罢了。”赵明远摇头叹息,“西北灾民流离失所,本官每每想起,寝食难安。”
穆云英不置可否,低头翻看账册。
账面上,一切如常。
赈灾粮款拨付清晰,调运记录详尽,甚至连损耗都标注得明明白白。可当她翻到最后一页时,指尖忽地一顿——
“肃州粮仓,损耗粟米两千石。”
这个数字,未免太大了些。
她抬眸,故作随意地问:“肃州粮仓的损耗,为何比其他州府高出三成?”
赵明远神色不变,解释道:“肃州地处边陲,路途遥远,途中难免有损耗。”
“况且......”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前些日子有流寇劫粮,虽未得逞,但部分粮袋破损,米粮撒落,故而上报损耗。”
穆云英点头,似被说服,可心中却冷笑——
撒谎。
她的直觉一向很准,很快就锁定了这个赵明远。
“原是如此。”她装作恍然大悟。
——
当夜,穆云英换上一身夜行衣,悄然潜入户部档案库。
她点燃一支细烛,微弱的光映照在堆积如山的卷宗上,指尖划过尘封的账册,最终停在一本不起眼的商税记录上。
翻开第一页,她的瞳孔骤然一缩——
“赵氏商行,往返西北十六次,货物以丝绸、茶叶为名,实则夹带铁器、硝石。”
而更令她心惊的是,账册末尾盖着的,竟是户部的官印!
“果然......”她低声呢喃,迅速将账册收入怀中。
她从商多年,早就听闻过赵氏商行的名号,从不做中原生意,只来往边陲。
她当时还有所不解,如今却是明白了。
原来这背后有人。
可就在穆云英转身的刹那,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拦在了门前——
赵明远负手而立,脸上再无白日的谦和,只剩阴冷的笑意。
“穆大人,深夜造访,可有收获?”
穆云英指尖微紧,面上却不动声色:“赵大人深夜来此,又是为何?”
赵明远缓步走近,烛光映照下,他的影子如鬼魅般拉长。
“下官听闻,有人意图污蔑忠良,特来查证。”他目光落在穆云英怀中的账册上,笑意更深,“穆大人手中拿的,可是户部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