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村宪吉的日军大队钻进了雁宿崖八路军的伏击圈后,一场伏击大战就此开始。
八路军三个主力团7000多人占据有利地形,对包围圈里面的500日军进行了猛烈攻击。
辻村宪吉大佐遭受到八路军的攻击之后,马上下令就地组织抵抗。
一般的大队长军衔都是少佐而已,辻村宪吉不过是个大队长,怎么会是大佐呢?
日军的大佐可是高级军官之一,一般都是担任联队长。
但是独立步兵大队长军衔却高于一般的大队长,既然叫独立步兵大队,那肯定和一般的大队不一样,强调其独立性。
因为在华作战,很多情况下,面对的是大量的游击队,作战范围特别广,这就要求其大队编制有很强的独立性。
所以辻村宪吉身为独立大队的队长,军衔竟然是大佐,难怪如此的狂妄。带着一支不满编的独立大队就敢孤军深入。
此时陈阳所在的一团5营则是担任阻击任务。
随着攻击的开始,二、三团突然从东、西两面压下来,第一团则从日军后面杀出。
3个主力团的上百挺机枪一齐向山下峡谷中的日军猛烈开火,手榴弹如雨而下,在山谷中不断发出剧烈的爆炸声。
日军虽然猝然遭到痛击,遭到两侧山上的猛烈火力打击,但是毕竟是训练有素,心理素质过硬,并没有崩溃,也没有乱打一气而溃退。
而是迅速观察周围地形,在河套附近的占据了1个小高地作为立足点。
辻村宪吉大佐的军事能力还是不错的,指挥日军建立防御阵地,垂死挣扎,企图固守待援。
只要坚持到天黑,等待援军或乘隙突围。
山谷里面喊杀震天,但是小鬼子极其顽强。
实事求是地说,鬼子的战斗力非常顽强。
对付几百个鬼子,军区出动了一、二,三两个主力团,七千人一齐上阵,这场战斗持续了近十个小时,却是打了半天也打不下来。
八路军的弹药是很有限的,眼看攻击不成功,前线部队就准备撤退。
这时陈阳带领一团5营的一个连赶了过来。
因为5营在外面阻击日军时,并没有大故日军前来增援。
再加上天黑到了傍晚,山谷里面还是枪声比较激烈。
陈阳觉得攻击部队肯定还没拿下这股日军,于是留下三个连继续堵口子,亲自带着一个连赶到了雁宿崖。
一个盒子炮组成的尖刀班,一个机枪组成的火力组,一群由韩松带领的全部上了刺刀的突击连。
首先一轮密集的火力狂扫下去,然后举着刺刀就冲了上去。
在近战当中,盒子炮的威力不是盖的,加上生龙活虎一般的刺刀连。
小鬼子催死挣扎了上十个小时,一个个早已累成狗。突然这群生力军扑上来,瞬间将日军截成两端。
随后三个团的战士全部压了下来,利用人海战术和日军缠斗。
几十个打一个还不灭了你丫的。
最后终于将这股猖狂的日军消灭。
不过辻村宪吉这个老鬼子却是见势不妙,带着一伙日军趁着天黑溜之大吉。
虽然这一仗八路军击中了三个团7000多人,还是占据地利优势以逸待劳打的伏击战。
而日军只有500多人,最后还逃跑了200多人。
而八路军的伤亡也达到500多人,而且负伤的干部极多。
其中营级干部2名,连级干部21名,排级干部31名,班级就更多,达到52名。还牺牲了连级干部1名,排级12名,班级16人人。
此外还失踪战士37名。
可以说打战就是靠指挥。部
队兵员好招,基层干部可是关键人才。
部队最需要最难得培养的基层干部损失如此之多,令司令员痛心不已。
这一仗部队可谓是元气大伤。
不过也有相当的收获。就是不仅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歼灭日军300多人,更重要是的缴获了日军独立大队的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两门山炮。
这些大炮落到缺少重武器的八路军手里,顿时令部队的实力立即上了一个台阶。
而在随后的总结会上,参加作战的一,二,三,团营长以上军事主官都到军区会议室进行了开会总结。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雁宿崖的战斗规模不大,但是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
除掉弹药不够、训练欠缺之类外,最重要的一条,叫指挥不灵。
一般来讲,军队的指挥都是分级的,例如国军长城抗敌时,就实行了三级指挥制,不光有军团总指挥所,还有前线指挥所,以及前敌指挥所,一级级指令分包执行。
这样的设置绝不是为了封官方便,而是防止出现平级部队相互扯皮的事情发生。
由于现场没有设前敌指挥部,各部之间的配合协调出现了问题。
试举一例。雁宿崖战斗开始后,我军三个团先是主动发起攻击。可是由于攻击受挫,各个团的攻击节奏就出现了问题。
一团认为要猛攻,二团认为要缓攻,三团认为要先猛后缓。
再就是日军占领了一个高地时,竟然组织起了反攻。
一团张团长认为这是日军佯攻,二团李团长认为是总攻,三团王团长则认为还是先防守为妙。
这些意见都会在第一时间转到后面的指挥官那里,而且电话里的汇报,肯定都是向自己有利的一面说;再加上野战电话距离一远,声音嘈杂不清,首长们往往对着空气想象完敌情时,对方都攻到跟前了。
雁宿崖的战斗规模并不大,但是吕司令员在安排任务的时候,竟然没有指定一个前线负责人,几个团之间也没有相互联络,导致大家各行其是。
如果不是陈阳带领的5营一个连的生力军赶到一个猛冲锋,说不定鬼子就白白跑掉了。
听完大家的发言和议论后,吕司令员首先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战斗前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高估了地形地势的加成以及我们的人数上的巨大优势,以为日军进了口袋我们7000多人一个冲锋就可以将其拿下。
犯了经验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错误。
这在以后的战斗中会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各个团回去也要将这场战斗的细节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云云。
就在晋中军区八路军忙着开会总结和修整的时候,日军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却坐不住了。
因为他刚刚接到日本天皇“圣旨”,将其调任侍从武官。
通常来讲,跟八路军交手,被打埋伏也不稀奇,偏偏辻村为人骄狂,做事铺张,到山区去还拉了个炮队,共有四门九二式步兵炮、两门山炮,全都没能带回来。
这些东西落到缺少重武器的八路军手里,性质立刻就发生了变化。
没想到在从地方到中央当大官的关键时刻,竟然弄出了丢炮的严重事故,将来在东京别人问起前线经历,老脸肯定会被打得不要不要的。
山地战专家、名将之花、未来的天皇侍从武官、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实在没法交待,只好决定亲自出马。
带上两个大队一千五百多人,找完炮再去东京。经过周密考虑,阿部决定沿第一大队的路线突然进攻,打八路个措手不及。
国内有些媒体治安谈到阿部规秀的“战术专家”称号时,都嗤之以鼻,认为这个所谓的“专家”就是个水货。
被誉为“名将之花”,其实是中日双方共同炒作出来的。
为什么要炒作呢?简单点说,就是他的死赶在了关键的时间节点上。
阿部规秀被击毙于时,抗战刚刚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本来以为能很快就让中国屈服,却不料打了两年多了还没有很大的进展,心态非常急躁,所以为了加快战争进程,就借阿部规秀之死,来制造中日之间更深的仇恨,让日本国内“同仇敌忾”。
而中国呢,更是迫切需要这样的战绩来激励军民,让中国人知道,其实日本人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所以,本来还算有点名气的阿部规秀,就成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因此,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让原本并不是很优秀的阿部规秀,成了中日双方“公认”的名将。
首先,阿部规秀虽然高居中将军衔,但实际上,他长期都混迹在底层军官的行列,直到1937年,已经51岁的阿部规秀才被晋升为少将,至于中将军衔,更是在死前一个月才晋升的。
在日军中,少壮派一直是一个很有势力的集团,阿部规秀到51岁才熬成少将,显然并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而且,日军有一个传统,对于有退役打算的将官,在生涯末期都会进行一次升迁,以提高其在退役之后的待遇,所以我们也不能排除,阿部规秀的中将军衔也是日军总部为了让其退役而发放的“福利”。
实际上并非如此。
阿部规秀有着“战术专家”的称号,是有着相当的军事才能,在德国接受了专业的山地军事训练,并且以满分的成绩毕业——这在当时的日本是独一份。
这位专业型军官也并不只会纸上谈兵,实战能力也很强,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而且为人冷血,作战手段也相当残忍,从不留俘虏,对于未听命令后退的士兵,他连切腹都不允许,给予其的惩罚是活活烧死,再分尸。
在侵华日军中,阿部规秀统领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可以说是王牌中的王牌,
而阿部又是在日本军界享有“名将之花” 盛誉的陆军大学的高才生。
他针对八路军的作战特点制定了新的打法,被日军高层评价其擅长运用“新战术”, 被称为“山地战专家”和“俊才”。
亮剑中的日本特种小分队的原型就出于此。
而且还被日本天皇谕旨调到身边做侍从武官,天皇身边的侍从武官,可谓是极其荣耀。
这个职位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得“才貌双全”才行,这是日军“土肥圆”们难以企及的高度,这表明阿部在当时的日军中已经成为一个明星将领,连天皇都关注到了他。
阿部规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军人能有此成就,能够做到如此职位和军衔,可以说是靠战功一步一步做上来的。
凭着“战功”一步步晋升到第2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后,驻守的区域叫“冀南豫北”地区,对手是原西北军的国民党杂牌军孙殿英、石友三等部队。
总计十几万人,十倍于阿部规秀的这个旅团。
处于绝对弱势的阿部规秀采取了“敌手不战”的相持战术,同时成功分化了这些一线杂牌军与国民党政府、与八路军之间的关系,使处于强势的中国军队无心,也无力与日军交战,暗中纷纷与日军交好。
再以后,在阿部规秀走后但阿部规秀谋略的延续下,这些中国杂牌军纷纷能从暗处走向公开,干脆投靠了日本军队。
日军110师团在一年半时间都没能做到的事,阿部规秀半年时间就几乎做成了。
可见这个阿部规秀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过可惜阿部规秀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让自己送命的错误。
就是亲自带兵来报复。
十一月四号夜里,阿部规秀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雁宿崖,希望能咬住对手。
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这里前一天还是杀声鼎沸,此时却悄无声息,一个八路军也没有,只找到几百具掩埋完毕的鬼子尸体。
扑空的阿部规秀十分恼火,下令把所有尸体挖出来,架上火烧掉,整个山谷顿时弥漫着浓烈的臭味。
在面子压倒一切的思想指导下,阿部规秀不顾疲劳地追着小股八路不放,希望能咬到对手。
终于在第二天,一支侦察分队上报了理想的结果:黄土岭发现八路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