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这火锅根本没有灵魂!
啪耳光甩在脸上时,刘小小还握着漏勺。
作为现代火锅店最倒霉的打工妹,她怎么也想不到,下一秒会栽进装满辣椒的储物箱。
再睁眼时,鼻尖萦绕的不是地沟油味,而是唐朝长安的槐花香,脚下踩着青石板路,怀里抱着半袋没开封的麻辣底料,身后是间破落的茅屋,门上歪歪扭扭写着张记药庐
低价转让。
摸了摸发烫的右脸,她盯着街角穿襦裙的妇人挎着竹篮走过,突然咧嘴一笑:反正现代也没人尊重打工人,不如在唐朝开家火锅店
就用包里的底料当秘密武器,让这群只会吃水煮肉的古人见识见识,什么叫麻辣鲜香绕梁三日。
1
麻辣初唐
阿婆,这破院子真的只卖十贯钱
刘小小拎着帆布包,盯着门前杂草丛生的院子。
卖药材的王阿婆狐疑地看着她:小娘子莫不是中了暑这院子死过三任主人,夜里闹耗子。
耗子怕辣,正好用我的锅底料熏走!她翻出半袋真空包装的麻辣底料,突然闻到巷口飘来羊肉汤的腥味。
唐朝人吃肉不放辣椒那她就开长安第一家麻辣涮肉坊!
当夜,刘小小在土灶上架起从旧货摊淘来的铜锅,把底料倒进沸水里。
红油翻滚的瞬间,隔壁打铁铺的李师傅推门而入,铁钳还滴着火星:谁家在熬炸药
李师傅尝尝她夹起片羊肉涮了涮,递到对方嘴边,这叫‘火星撞地球’,吃了能让你打铁更有力气!
李师傅辣得跳脚,却连吃三碗:比我淬火的铁水还烫嘴!明日我带弟兄们来捧场,不过……
他盯着锅底的辣椒,这红渣渣的东西,莫不是从波斯运来的
刘小小神秘一笑:这是蜀地的‘火焰草’,吃了能驱寒祛湿。
她突然想起帆布包里的现代打火机,对了,李师傅能帮我打个九宫格铜锅吗中间煮肉,周围煨豆腐,就像你们的长安城,分坊而治!
次日晌午,火锅店迎来第一位穿官服的客人——长安县尉大人,腰间玉佩叮当作响,盯着锅里的毛肚直皱眉:堂堂大唐子民,怎可食此‘红汤怪味’
刘小小舀了勺香油碟塞过去:大人尝尝,辣油配芝麻,赛过神仙酒。
县尉大人捏着筷子的手一抖,毛肚掉进汤里:你这丫头,倒像是从……从辣味堆里蹦出来的!
看着县尉大人辣到冒汗却停不下筷子的样子,刘小小偷偷翻开从现代带来的《火锅底料配方笔记本》,第一页写着:在唐朝开火锅店的第一天,县尉大人赊账五贯,用玉佩抵押。
墙角的老鼠突然窜过,她灵机一动,往墙角撒了把辣椒粉——现代防鼠秘方,果然有效。
2
火锅诗情
掌柜的,能否给首座赋诗一首
穿青衫的书生抱着诗集推门而入,腰间挂着半块缺角的砚台。
刘小小擦着桌子翻白眼:本店只卖火锅,不卖酸诗。
非也非也!书生一拍桌子,震得醋壶晃悠,昨日尝得贵店麻辣锅底,灵感如沸汤翻涌——‘辣气冲天起,香魂入肠来。铜锅分九宫,味自蜀地开!’
正在剁肉的屠夫王大夯哈哈大笑:酸秀才,你这诗比我的剁肉刀还钝!
他拎着猪腿走进后厨,小刘娘子,今日的猪黄喉给我留两副,上次吃了半夜睡不着,比喝了烈酒还精神!
刘小小笑着应下,突然听见街角传来敲锣声:长安第一届庖厨大赛开始啦!优胜者可进尚食局当差!
书生眼睛一亮:掌柜的,不如去大赛扬名某愿作你的军师!
得了吧,你连筷子都拿不稳。刘小小塞给他一碗冰粉,不过……大赛有没有麻辣组
当晚打烊,书生趴在桌上写《火锅赋》,墨水溅在菜单上:夫火锅者,集天下之味于一锅,融麻辣鲜香于沸水,实乃大唐饮食之革新!
刘小小看着他认真的模样,突然想起现代火锅店的差评:客人说我的锅底不够辣,这次就让唐朝人知道,什么叫‘辣出眼泪,笑出鼻涕’。
更妙的是,屠夫王大夯送来的猪骨汤,正好用来熬制鸳鸯锅,辣与不辣,任君选择。
她在笔记本上记下:鸳鸯锅配方:左辣右清,唐朝版阴阳调和。
睡前,她摸着帆布包里的现代围裙,上面印着火锅拯救世界——或许,在唐朝也能行得通
3
庖厨争锋
下一位,刘记涮肉坊!
长安西市的庖厨大赛现场,刘小小推着铜锅上台,锅底的辣香瞬间盖过了其他摊位的药膳味。
评委席上,尚食局掌膳大人捏着鼻子:此等辛辣,成何体统
掌膳大人且慢!酸秀才突然从观众席冲出来,举着诗卷大喊,辣者,天地之火也!蜀地辣椒入锅,如将军披甲,壮士击鼓,乃大唐开放之象!
刘小小趁机涮了片牛肉,递到掌膳大人面前:大人尝一口,若觉得辣,小女子甘愿受罚;若觉得妙……
她指了指台下流口水的百姓,就让麻辣火锅走进长安百姓家。
掌膳大人皱眉咬了一口,瞬间眼泪汪汪:辣!辣得人热血沸腾!
他突然看见铜锅上的九宫格,此锅分九格,暗合九宫八卦,妙哉!
比赛结束,刘小小捧着最佳创新奖回到火锅店,门口早已挤满了尝鲜的百姓。
卖胡饼的张大爷举着饼往锅里涮:原来胡饼泡辣汤,比泡羊肉汤还香!
更惊喜的是,县尉大人带着衙役来了,腰间玉佩换成了火锅形状的新配饰:小刘娘子,某已向陛下上奏,称麻辣火锅乃‘蜀地贡椒之妙用’,陛下特许你每月向宫里供应底料。
那我的赊账……
免了!县尉大人豪爽挥手,不过某有个要求——他压低声音,下次进宫,给某带包辣椒面,某要夹在胡饼里吃。
当晚,酸秀才喝醉了冰粉,趴在桌上念诗:麻辣火锅惊长安,小刘娘子赛神仙——话没说完就睡着了,嘴角还沾着辣椒渣。
刘小小看着热闹的店铺,突然发现帆布包底的现代辣椒酱只剩半瓶。
没关系,她早记下了唐朝辣椒的种植方法,明年开春就找王大夯租块地,自己种!
笔记本上新增一页:庖厨大赛夺冠,收获粉丝无数,包括县尉大人的胃。
4
诗仙辣宴
掌柜的,给某来坛酒,再切三斤肥牛!
戴斗笠的白衣男子撞开木门,腰间酒壶晃荡,自带三分醉意。
刘小小眼睛一亮,这不是诗仙李白吗昨天酸秀才还念过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客官可是来尝麻辣火锅她递上菜单,本店有‘贵妃醉酒锅’,用葡萄酒打底,配羊肉片,最合诗人雅兴。
李白眯眼一笑:妙!某行走江湖,尝遍天下美食,独缺此等妙味。他盯着锅里的辣椒,这红汤,可比某的豪情更烈!
酸秀才凑过来,激动得手发抖:是、是李太白先生!某曾手抄您的《将进酒》
先别酸,帮我调碗料!李白打断他,掌柜的,给某来碗麻酱,加蒜茸,再撒把葱花,某要边吃边作诗!
铜锅沸腾时,李白突然拔剑起舞,吟道:君不见,麻辣火锅沸且香,辣椒入锅翻热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碗。
满座皆惊,连县尉大人都放下筷子鼓掌。李白吃完抹嘴:某要把这火锅写入《蜀道难》,让后人知道,蜀地不仅有栈道,还有辣汤!
送走李白,酸秀才兴奋得睡不着:娘子,咱们火锅店要扬名天下了!李白先生说,下次带杜甫来,让他写‘麻辣牛肉香,肥羊卷雪霜’!
刘小小笑着摇头,却在笔记本记下:大诗人李白光顾,赊账十贯,用《将进酒》手稿抵押。
更让她开心的是,王大夯的肉铺生意越来越好,现在每天能供应五头羊:小刘娘子,隔壁豆腐西施说,她的豆腐泡辣汤,三天卖了以往一月的量!
夜里打烊,她摸着帆布包上的辣椒图案,突然想起现代的自己。
那时的她,只能在火锅店打工受气,现在却成了长安的火锅西施,连诗人都为她的锅底赋诗。
或许,穿越不是坏事,至少在这里,她的火锅梦,正在沸汤中翻滚成真。
5
杜甫尝辣
掌柜的,外头有位官人说要见你,背着个破布袋,嘴里念叨‘安得广厦千万间’。阿福擦着桌子,满脸疑惑。
刘小小掀开帘子,看见穿青布衫的中年男子正对着墙角的辣椒堆叹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等辛辣之物,怕又是贵人消遣。
这位客官可是杜子美先生她笑着迎上去,小女子虽开火锅店,却专做百姓生意,半贯钱就能尝半碗辣汤。
杜甫转头,眼里闪过惊讶:你竟知某的表字他盯着锅里的翻滚红油,皱眉后退半步,某生平最怕辛辣,恐无福消受。
那正好,刘小小舀了勺清汤,本店有‘茅屋为秋风所破锅’,用茅屋菇、秋风笋熬制,最合先生忧国忧民之心。
杜甫将信将疑尝了口,突然眼睛一亮:此汤鲜而不腻,倒像某在成都草堂喝的野菌汤。
话未说完,县尉大人夹着片麻辣牛肉晃过来:杜先生莫被她骗了,这清汤锅底的妙处,全在辣汤里涮过肉的铜锅!
麻辣牛肉在清汤里打了个转,杜甫犹豫着咬了一口,瞬间辣得咳嗽:你、你这是骗某尝辣!却又忍不住夹起第二片,不过……辣后回甘,倒像人生百味。
酸秀才捧着诗集冲过来:杜先生!某曾读您的《丽人行》,今日见您吃火锅,可愿赐诗一首
杜甫抹着汗,提笔在墙上题字:麻辣穿肠过,忧国心中留。铜锅煮天下,暖了百姓喉。写完自己先笑了:某这诗,怕是要被太白笑话了。
当晚,杜甫背着破布袋离开,布袋里装着刘小小送的辣椒种子:某回成都就种上,让蜀地之外也能尝此妙味。
县尉大人凑过来,压低声音:杜先生乃左拾遗,方才说要向陛下进言,让火锅成为‘惠民膳食’。
他突然盯着刘小小的帆布包,不过小刘娘子,你这装辣椒的袋子,怎会印着‘现代麻辣’四字莫不是……
嘘!刘小小塞了块辣豆腐堵住他的嘴,大人吃辣就好,莫问出处。
心里却暗喜:杜甫的诗,怕是要让火锅店的名气传到剑南道了。
6
宫廷秘方
掌膳大人,您这是第N次来偷师了吧
刘小小擦着桌子,看着躲在柱子后的尚食局掌膳。对方尴尬咳嗽:某、某只是路过,闻着香……
路过需要带个空食盒她笑着端出调好的香油碟,蒜蓉、芝麻、香油,再滴两滴醋,本店秘方——不过嘛,掌膳大人若肯帮个忙……
掌膳大人眼睛发亮:但说无妨!
宫里的贵人们吃辣怕上火,刘小小递上自己改良的金银花清热锅底,劳烦掌膳大人向皇后娘娘推荐,就说此锅能解秋燥,美容养颜。
掌膳大人尝了口香油碟,立刻点头如捣蒜:成交!不过某有个疑问。
他盯着她切肉的刀工,你这‘七上八下涮毛肚’的口诀,怎会和前朝御膳房的‘快涮三十六法’如此相似
刘小小心里一惊,面上却笑道:许是心有灵犀,天下美食,道理相通。
她突然想起帆布包里的现代菜谱,对了,掌膳大人,下次带点宫里的蜂蜜来,小女子想试试‘蜂蜜麻辣锅’,甜辣相交,必是妙味。
———
三日后
宫里送来十罐荔枝蜜,附了皇后的口谕:火锅可作宫宴新菜,赐名‘盛唐第一锅’。
县尉大人摸着新赐的金筷子,感叹:小刘娘子,你这是把火锅店开进宫墙了!
酸秀才趁机在菜单上添了行小字:尚食局认证,宫廷同款香油碟,百姓价半贯。
从此,火锅店的门槛都被踩低了三分,连卖簪子的小娘子都来打听:皇后娘娘用的可是这款醋
7
边塞辣风
报——陇右节度使派人来订火锅!
阿福举着鸡毛信冲进店,信上歪歪扭扭写着:闻长安有辣锅,将士们念之成疾,速送十锅!
刘小小看着信上的念之成疾,哭笑不得:怕是馋得流口水吧她盯着窗外的飘雪,突然想起现代的保温桶,阿福,去铁匠铺订做带夹层的青铜锅,中间放炭火,外围盛辣汤,再找王大夯借十头羊!
县尉大人主动请缨:某派衙役护送,顺便带点长安的胡饼,给将士们泡辣汤吃。
他摸着新做的火锅形状官印,节度使若吃高兴了,说不定给某升个‘火锅都尉’当当。
半月后,边塞传来消息:火锅送到时,汤还热乎!将士们用马奶酒煮辣汤,连突厥人都来蹭锅!附来的羊皮画上,几个胡商围着火锅载歌载舞,旁边写着:辣锅穿边塞,胡汉一家亲。
波斯商人看见她店门外的辣椒,用琉璃瓶换她的辣椒种子:我们波斯也有胡椒,但不如你的辣!
酸秀才连夜写了篇《火锅西征记》,结尾道:麻辣之味,无国界之分,正如大唐之包容,海纳百川。
刘小小看着越来越热闹的店铺,突然发现帆布包的拉链坏了。没关系,她早用蜀锦做了新包,绣着火锅和辣椒,比现代的帆布包漂亮百倍。
笔记本上新增一页:火锅外卖成功征服边塞,下一个目标:让火锅漂洋过海,征服波斯!
8
船宴诗情
掌柜的,某借你的火锅一用!
李白醉醺醺地撞开门,身后跟着几个胡商,抬着艘迷你画舫:某要在曲江池办‘火锅船宴’,让长安贵胄见识何为‘水上麻辣’!
刘小小看着画舫上的小铜锅,哭笑不得:李公子,这船这么小,怎么涮肉
笨!李白掏出从波斯换来的玻璃碗,用小锅涮,一碗麻辣一碗清汤,如诗之对仗,酒之平仄!
他突然看见波斯商人带来的咖喱粉,掌柜的,试试把这黄粉放进辣汤,说不定能调出‘胡辣汤2.0’!
曲江池上,画舫飘着辣香,贵胄们捏着银筷子,看着咖喱麻辣锅发愁:此等怪味,如何下口
李白仰头灌了口酒,夹起片羊肉往锅里一涮:人生在世,须尽欢!辣也罢,怪也罢,尝过才知妙处——他把肉塞进旁边贵胄嘴里,如何是不是比你的官腔更有滋味
贵胄辣得跳脚,却竖起大拇指:痛快!比喝了西域葡萄酒还畅快!
这场船宴后,长安流行起混搭火锅,有人往辣汤里加奶酪,有人放荔枝。
刘小小趁机推出万国火锅,锅底分麻辣、咖喱、奶油,配菜有波斯胡萝卜、高句丽人参。
酸秀才望着满座宾客,即兴赋诗:火锅一碗容天下,辣香万里汇长安。李白船宴惊四海,小刘娘子赛神仙!
县尉大人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某打听到了,陛下打算在大明宫摆火锅宴,让各国使节尝尝咱们的‘大唐辣味’。
他突然指着李白的画舫,不过李公子的船宴,把某的衙役都骗去当船夫了!
刘小小笑着摇头,看着曲江池上的灯火,突然觉得,自己的火锅梦,就像这沸汤一样,越滚越热闹,越滚越有滋味。
9
琵琶豆腐
掌柜的,外头有位官人抱着琵琶哭哭啼啼,说要‘同是天涯沦落人’。阿福趴在窗口,好奇地盯着巷口。
刘小小掀开帘子,看见穿青衫的男子正对着火锅店的幌子抹眼泪,怀中琵琶缠着半旧的锦缎:【这不是写《琵琶行》的白乐天先生吗】
她笑着迎上去,先生莫不是被辣哭了本店有不辣的豆腐锅,最适合边吃边作诗。
白居易抬头,眼里还噙着泪:某路过此处,闻得豆香,想起当年在江州司马船上,琵琶女弹尽,却无此等妙味。
他摸着琵琶上的雕花,能否用这琵琶换一锅豆腐
先生说笑了,刘小小递上热毛巾,本店从不收抵押,只收——她指了指墙上李白的题诗,佳作一首。
当天傍晚,火锅店里飘着新熬的豆腐锅底,嫩豆腐在骨汤里翻滚,配着白居易带来的江州豆豉。
诗人抱着琵琶边吃边叹:豆腐嫩如琵琶女之手,汤汁浓似天涯沦落情。话未说完,县尉大人夹着毛肚凑过来:白先生,莫光吃豆腐,尝尝某的麻辣牛肚,辣得人想弹《十面埋伏》!
data-fanqie-type=pay_tag>
白居易被辣得咳嗽,却灵感大发,提笔在菜单背面写《火锅行》:铜锅沸兮豆花香,辣汤滚兮牛肚爽。江州司马青衫湿,不如火锅暖愁肠!
这诗很快传遍长安,连卖唱的琵琶女都来店里弹唱,点单时指定琵琶豆腐锅,要白先生同款豆豉。
刘小小趁机推出文人套餐:豆腐锅配诗书一本,酸秀才负责现场读诗,县尉大人客串辣汤说书人。
刘小小把白居易带来的江州豆豉成了爆款配料,王大夯的肉铺开始兼卖豆制品:小刘娘子,隔壁豆腐西施说,她的豆腐现在要论‘锅’卖!
县尉大人摸着新刻的火锅推广使木牌,得意洋洋:某已向各州府发文,让他们来长安学做火锅。
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白先生方才说,你的豆腐锅让他想起初恋,这算不算商业机密
刘小小笑着摇头,看着墙上新增的诗稿,突然发现帆布包不知何时被白居易的琵琶弦勾破了角。
笔记本上新增一页:白居易的豆腐锅诗,让火锅店成了文人据点。下一个目标:给每个诗人定制专属锅底,比如‘商隐芝麻锅’‘杜牧红酒锅’。
10
科举辣宴
掌柜的,科举考生把店门堵了!
阿福顶着满脑袋书本冲进来,身后跟着二十多个举子,每人抱着一摞竹简:我们要‘状元及第锅’,吃了能文思泉涌!
刘小小看着举子们发亮的眼神,灵机一动:本店有‘八股涮肉锅’,牛心管象征‘心眼通达’,羊脑花寓意‘脑清目明’,配辣汤提神。不过嘛……她指了指墙上的诗,吃完得留首科举励志诗。
酸秀才立刻凑过来当评委:这位公子的‘辣汤穿肠过,策论心中留’不错,那位的‘毛肚七上八下,文章一气呵成’更妙!
县尉大人穿着便服混在举子里,偷偷涮着脑花:某当年考科举,要是有这锅,早中探花了。话未说完,被举子们认了出来,县尉大人也来蹭锅底
更热闹的是,尚食局送来加急文书,说宫里的科举宴要订百锅状元锅,皇后娘娘特意交代:要放核桃补脑,红枣补气,辣度减半,怕考生上火答错题目。
刘小小连夜改良锅底,用核桃酱代替部分辣油,红枣枸杞吊味,起名金榜题名锅。酸秀才趁机推出火锅科举指南:涮毛肚要七上八下,如答题需三思;蘸料配芝麻,似文章需点睛。
科举放榜那日,火锅店成了庆功宴现场,新科状元带着同年们来涮肉,举着辣汤当酒:今日之功名,半是火锅之功!
县尉大人摸着新升职的腰牌,感慨:小刘娘子,你这火锅,涮的是肉,聚的是人气,连科举都成了你的活广告。
刘小小看着满座的笑脸,突然发现帆布包里的现代笔记本快写满了。
11
辣椒之争
不好了!胡商们在门口打架了!
阿福捂着脑袋冲进厨房,头上还沾着孜然粉:波斯商人和大食商人争着要独家代理辣椒种子!
刘小小擦着锅铲出去,看见十几个胡商围着辣椒堆吵吵嚷嚷,县尉大人的衙役们拉都拉不住。
波斯商人举着琉璃灯:我们波斯最适合种辣椒,给我们!大食商人抱着香料袋:我们有骆驼队,运输最快!
诸位莫急!她站到铜锅上,敲着漏勺喊话,辣椒种子可以卖,但得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种出的辣椒要返销长安;第二她指了指旁边的火锅,每人得学会涮肉七步法。
胡商们面面相觑,酸秀才趁机上前教学:一涮二提三抖油,四蘸五嚼六点头,七赞八叹九回头,十串不够再来一锅!
波斯商人率先学会,举着刚涮好的羊肉欢呼:安拉在上!这辣味让我想起故乡的太阳!
大食商人跟着蘸了勺芝麻酱:比我们的鹰嘴豆泥更妙!
这场辣椒之战后,刘小小推出丝绸之路火锅套餐,锅底融合波斯咖喱、大食孜然、大唐辣椒,配菜有胡饼、奶酪、椰枣。县尉大人趁机和胡商签订火锅贸易协定,用辣椒种子换来了波斯地毯、大食香料。
更让她惊喜的是,胡商们带来了阿拉伯数字,她终于能给菜单标价格,不用再画一到十的算筹:阿福,记住,这‘1’是筷子,‘2’是漏勺,‘3’是三片肉——
当晚,火锅店挂起各国彩旗,酸秀才喝醉了葡萄酒,抱着琵琶唱:胡商云集火锅香,辣走千里不迷茫!
县尉大人跟着瞎起哄,差点把波斯地毯掉进辣汤里。
刘小小摸着新换的皮质菜单。
笔记本上新增一页:胡商之战落幕,火锅开始征服丝绸之路。下一站:让罗马商人也尝尝‘大唐辣’!
12
雪夜暖心
掌柜的,下雪了!
阿福推开窗,雪花飘进辣汤锅,瞬间融化。刘小小看着缩成一团的客人,突然想起现代的暖宝宝:阿福,去买些炭盆,再让李师傅打些铜手炉,客人涮肉时可以暖手。
县尉大人裹着狐裘进门,鼻子冻得通红:某的火锅都尉腰牌快被雪埋了!小刘娘子,得想办法让客人冬天也愿出门。
早想好了!她推出新锅底暖心姜母锅,生姜、红糖、羊肉熬汤,辣度适中:冬天吃辣,驱寒保暖,再配壶热黄酒,赛过穿十件狐裘。
更绝的是,她让胡商运来波斯毛毯,铺在座椅上,又让王大夯杀了头鹿,推出鹿茸滋补锅:补身又补心,冬天涮鹿肉,开春能打虎!
酸秀才抱着手炉念诗:雪落长安白,火锅暖人怀。姜母驱寒气,鹿肉补身来!
刚念完,就被县尉大人敲脑袋:酸秀才,把‘鹿肉’改成‘羊肉’,王大夯的鹿快被你吃光了!
这场火锅保卫战大获成功,连宫里的公主都派来马车,要姜母锅外卖。
刘小小趁机发明火锅暖盒,用双层青铜盒保温,外层放炭,内层盛汤,由衙役骑马护送:县尉大人,这暖盒要是给边塞将士,能抵得上十件棉袄!
雪夜打烊,刘小小看着屋檐下的冰棱,突然想起现代的火锅店,冬天总是挤满人。
县尉大人突然神秘兮兮地掏出个锦囊:某找算卦的算了一卦,说你这火锅,能让大唐的冬天不再冷——
他突然指着铜锅,不过算卦的还说,你这锅底里,藏着回家的路
刘小小手一抖,汤勺掉进锅里。回家的路
13
茶圣火锅
掌柜的,外头有位老翁盯着辣汤发呆,说要‘品汤如品茶’。阿福趴在窗口,指着树下穿粗布衫的老者,竹篓里装着各式各样的茶具。
刘小小擦着桌子望去,老者腰间挂着个褪色的茶葫芦,这不正是茶圣陆羽吗
她赶紧迎上去:陆先生可是来尝火锅小女子新研‘云雾茶锅底’,用您著的《茶经》里的煎茶法熬汤。
陆羽挑眉:茶性清,辣性烈,二者相悖,如何相容
他摸着铜锅,突然看见辣汤里翻滚的茶叶,此等暴殄天物,堪比俗人用紫砂壶煮米酒!
县尉大人凑过来,举着茶勺就要往辣汤里舀:陆先生莫急,某试过用火锅汤泡茶,比茶汤更有滋味。
话未说完,被陆羽敲了一记茶勺。
且慢!刘小小推出分隔式铜锅,一边是麻辣汤,一边是用云雾茶、菊花、枸杞熬的清汤,左辣右清,如茶分文武,辣汤涮肉,清汤泡茶,两不相犯。
陆羽将信将疑地用清汤泡了盏茶,入口时眼睛一亮:茶汤带肉香,却不失清冽,妙!
他突然掏出《茶经》,在空白处添了笔:火锅煮茶,需用隔舱铜锅,辣汤配煎茶,清汤配点茶,方得茶味真髓。
这一闹,火锅店推出茶圣特供锅,左边麻辣配煎茶,右边清汤配抹茶,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
卖茶具的老张头推着独轮车来推销:小刘娘子,陆先生说您这锅是‘茶火锅始祖’,某的茶盏都卖断货了!
陆羽临走时留下半罐紫笋茶,刘小小试着放进辣汤,竟调出茶香麻辣锅,辣中带回甘,成了新爆款。
县尉大人喝着茶火锅汤,摸着新刻的火锅茶都尉木牌:某现在审案子,都要先喝碗辣茶,不然思路不畅!
酸秀才抱着陆羽的《茶经》不肯撒手,非要在锅底里找茶道:辣汤如茶之浓,清汤如茶之淡,人生如火锅,浓淡皆宜。
话没说完,被阿福塞了块辣豆腐:酸秀才,先学会涮肉再谈茶道!
14
策论涮肉
新科进士要来办谢师宴!
王大夯扛着整只羊冲进后厨,羊腿上还挂着状元及第的红绸:带头的进士说,要‘策论下火锅,辣味润文章’!
刘小小看着门口的八抬大轿,灵机一动,让阿福在每张桌上摆上竹简和笔墨:进士们边涮肉边写谢师诗,写得好的免单——酸秀才,你当评委!
宴会开始,进士们举着筷子沉吟:辣汤翻滚如策论,七上八下见真章。
毛肚脆嫩如吏治,麻辣烧心似忠肠!县尉大人凑过去点评:这位公子的‘辣汤治贪’妙哉,某要抄下来贴在县衙!
新科状元,夹着片牛心管涮了七下:心管如心术,需通透;辣汤如世道,需刚正。他突然指着县尉大人的火锅腰牌,县尉大人的‘火锅都尉’一职,倒是贯通民生与美食,值得推广!
这场宴后,火锅店推出策论套餐,每锅附赠空白竹简,酸秀才负责在旁即兴点评:此羊肉涮得‘起承转合’,此毛肚涮得‘破题巧妙’!
连尚食局都来取经,说要在宫廷科举宴上照搬模式。
状元郎送来块御赐金匾:天下第一涮,落款是皇帝御笔。
县尉大人摸着金匾流口水:某要是能把这匾挂在县衙……
当夜,酸秀才喝醉了状元送的美酒,趴在竹简上写《火锅策论》:夫火锅者,集万民之味,汇百官之思,实乃治国平天下之妙器也!
县尉大人看了直摇头:酸秀才,你这策论,比我的火锅汤还烫嘴!
15
宫廷对决
尚食局掌膳递来战书!
县尉大人举着烫金请帖,胡子上还沾着辣椒皮:说要和你比‘宫廷火锅’,输了就得交出辣椒种子!
刘小小挑眉,看着请帖上的满汉全席火锅字样:比就比,不过我要带两个帮手。酸秀才当谋士,王大夯当切肉匠。
———
比赛当天
尚食局抬出镶金铜锅,锅底用熊掌、燕窝、鱼翅熬制,香气扑鼻却略显油腻。
刘小小则推出百姓火锅,左边麻辣锅底煮牛肉、毛肚,右边菌汤锅底炖豆腐、野菜,配着胡饼和酸梅汤。
此锅虽简,却合大唐开放之风!酸秀才摇着折扇,牛肉来自塞北,豆腐产自淮南,辣椒来自蜀地,正如陛下广纳四海之才!
掌膳大人尝了口麻辣牛肉,突然跪下:小娘子,某输得心服口服!这辣汤看似粗鄙,却让山珍海味更添滋味,实乃庖厨革新!
皇帝当场赐封刘小小为尚食局顾问,特许她自由出入宫廷。
县尉大人摸着新腰牌火锅巡察使,得意洋洋:某就说,小刘娘子的火锅,连熊掌都得靠边站!
更妙的是,尚食局从此将麻辣锅底列入宫廷菜单,还改良出珍珠翡翠白玉锅:麻辣汤配翡翠白菜,菌汤配豆腐珍珠。刘小小趁机推出宫廷同款套餐,百姓价一贯钱,门口排起了长队。
酸秀才趁热打铁,写了篇《火锅庖厨论》,痛批食不厌精的旧习:火锅之妙,在包容;食材之美,在本味。麻辣一勺,胜却千般雕琢!
16
丝路诗宴
掌柜的,李太白先生带了个洋人!
阿福的喊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刘小小抬头,看见李白勾着个高鼻深目的波斯诗人,手里举着卷羊皮纸:某在丝绸之路遇上波斯诗圣,特来让他见识大唐辣诗!
波斯诗人摸着胡子,盯着辣汤锅皱眉:贵国的诗,难道像这汤一样辣
正是!李白灌了口辣汤,提笔在羊皮纸上写了首波斯文诗,辣如沙漠烈日,香似波斯玫瑰,火锅如丝绸之路,连接东西味蕾!
刘小小趁机推出丝路诗酒锅,用波斯葡萄酒煮辣汤,配着胡饼和奶酪。
波斯诗人尝了口,突然用蹩脚的汉语喊:安拉!这辣,让我的诗兴像骆驼队一样奔腾!
这场跨国诗会吸引了各国使节,大食诗人用阿拉伯文写辣汤,日本遣唐使画火锅浮世绘。
刘小小让阿福把诗稿贴在墙上,从此火锅店的墙壁成了世界诗墙,各国文字在辣香中交融。
县尉大人举着翻译后的波斯诗,挠头感慨:某终于明白,为什么胡商们愿意用骆驼换辣椒——这辣汤,比某的官话还通人心!
波斯诗人回国前,送了刘小小一袋咖啡豆:煮进辣汤,能提神醒脑,比你们的茶更烈!
她试着煮了锅咖啡麻辣锅,苦香与辣味碰撞,竟成了文人熬夜赶稿的必备锅底。
酸秀才闻着咖啡香,灵感大发:辣是火,咖啡是土,火锅是水,此乃地水火风四元素之妙!
县尉大人泼冷水:酸秀才,你再酸,咖啡豆都被你喝光了!
17
登高辣宴
掌柜的,重阳登高节快到了,客人们说要边爬山边涮肉!
阿福举着沾满面粉的茱萸饼,鼻尖还沾着辣椒粉:王大夯说,背着铜锅爬山太沉,不如发明‘便携火锅包’!
刘小小擦着刚熬好的茱萸辣汤,突然想起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杜先生若来,定会喜欢这‘登高火锅’——用茱萸、菊花入辣汤,配羊肉片,驱寒又应景。
重阳节清晨,火锅店门口挤满了背着竹篓的文人,竹篓里露出迷你铜锅和炭盒。
杜牧穿着登山布鞋,腰间别着酒壶,看见门口的茱萸辣椒串,眼睛一亮:某正愁登高无妙物,不想小刘娘子早备下‘辣酒茱萸锅’!
杜先生请看!刘小小展示新发明的羊皮便携包,内层涂着防火涂料,能装小铜锅和底料包,此包轻便如诗囊,辣汤如豪情,登山累了,随地一煮,便是‘火锅在Hand,天下我有’!
酸秀才趁机推销:凡买便携包者,送杜牧先生亲笔‘登高涮肉诗’——他举着墨迹未干的竹简,‘青山隐隐辣汤迢,铜锅便携上云霄。茱萸入汤人不醉,羊肉一涮胜登高!’
登山途中,杜牧在半山腰支起铜锅,辣香引来了砍柴的山民。
刘小小趁机教他们用野山椒做底料:辣汤配野山菇,赛过神仙露!山民们尝了直拍大腿:比吃野果带劲,明年给您送十筐山椒!
县尉大人穿着登山官服,带着衙役抬着火锅官轿上山,轿子里装满冰镇羊肉:某身为火锅都尉,登高怎能没肉小刘娘子,给某来份‘官帽毛肚’,七上八下涮,象征官运亨通!
傍晚下山,便携火锅包成了长安新时尚,连卖胭脂的小娘子都背着火锅图案的羊皮包。
杜牧临走时留下半首诗:火锅登高望秋毫,辣汤煮沸白云飘。来年若问加餐处,长安西市第一锅!
当夜,刘小小收到山民送来的野山椒。
18
冰火两重
看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刘小小看着店里的客人越来越少,有点发愁。
热死了!辣汤涮肉要中暑了!客人对着沸腾的铜锅直擦汗。
刘小小看着酸秀才差点晕倒在醋壶旁,突然想到点子了:阿福,去买十车冰块,再让波斯商人送些琉璃碗,咱们开个‘火锅冰室’!
冰室开张那日,门口排起了长队。
刘小小推出冰火两重天套餐:左边辣汤涮肉,右边冰镇酸梅汤泡糯米团,配着波斯运来的冰镇甜杏。
李白光着膀子冲进来,举着酒壶大喊:某要‘冰酒辣锅’,让辣味在冰中跳舞!
她让王大夯把牛肉冻成冰砖,用刨刀削成薄片,往辣汤里一涮就熟:此乃‘雪花牛肉刨冰锅’,辣得冒汗时咬口冰杏,比在华清池泡澡还爽!
尚食局掌膳带着宫廷冰鉴来取经,看着琉璃碗里的冰镇毛肚,惊叹:小娘子,你这是把凌室搬进了火锅店!
刘小小趁机推销:宫里的贵人怕热,正好用冰镇辣汤,既尝鲜又解暑。
县尉大人穿着单衣,抱着冰砖不肯撒手:某的火锅都尉腰牌快被烤化了!小刘娘子,给某来份‘冰镇官帽锅’,毛肚配冰渣,凉爽又威风!
酸秀才舔着冰粉,灵感大发:热辣如火,冰爽如水,火锅冰室,乃阴阳调和之极致!
他突然指着李白的冰酒辣锅,李公子的酒,该改名叫‘冰火醉仙露’!
19
干货辣魂
但是好景不长,长安突然日日下着大雨。
不好了!江南的笋运不过来,火锅配菜要断货!
王大夯扛着空竹篓冲进厨房,竹篓里只剩几根笋须:漕运船遇暴雨,笋全都泡汤了!
刘小小看着菜单上的春笋豆腐锅:阿福,把剩下的笋切片晒干,再让胡商带些波斯葡萄干,咱们做‘干货火锅’!
她发明的脱水蔬菜包大受欢迎,笋干、木耳、香菇泡进辣汤,比鲜货更入味。
县尉大人尝了直拍大腿:此等妙法,该推广到漕运,以后粮食都晒干,不怕暴雨!
她让酸秀才写了篇《干货火锅赋》,强调浓缩即精华,干货胜鲜货。
漕运使前来请教:小娘子,能否把辣汤也做成干粉,方便边疆运输
早想好了!刘小小展示新制的辣椒面锦囊,此乃‘便携辣魂包’,一囊抵十锅,边疆将士用雪水一冲,就是热辣辣的家乡味。
漕运使大喜,当场签订协议:以后你的干货、辣面,都走官方漕船,运费减半!
县尉大人趁机谋了个火锅漕运督查的兼职,摸着新腰牌笑出褶子:某现在管漕船,比管县衙有意思多了!
波斯商人听说后,主动提出用骆驼队运输干货:我们的骆驼不怕风沙,你的辣面能卖到波斯!
刘小小趁机推出丝绸之路干货礼盒,里面有辣椒面、脱水豆腐、胡麻酱,包装上印着火锅图案。
20
辣宴天下
三年后的长安西市
天下第一涮的金匾在阳光下闪烁。
刘小小摸着新换的蜀锦包,上面绣着火锅、诗人、骆驼队,比现代的帆布包漂亮百倍。
掌柜的,波斯商队又来了!阿福抱着一堆琉璃瓶,瓶里装着各国香料,他们说,波斯王子要订百锅‘大唐辣宴’,庆祝丝绸之路开通!
她笑着点头,看着店里的热闹景象:李白在教大食商人涮毛肚,白居易抱着琵琶唱《火锅行》,县尉大人穿着火锅图案的官服打盹,酸秀才在给日本遣唐使讲解七上八下的哲学。
突然,墙角的铜锅发出奇异的嗡鸣,刘小小手腕的红痕微微发烫。那是穿越时被辣椒储物箱烫的印子,三年来第一次发热。
刘小小愣住了。
原来,火锅不仅是她在唐朝的事业,更是连接两个世界的媒介。
她摸着胸前的辣椒吊坠(用唐朝的金箔和现代的辣椒种子制成),突然明白:与其说她穿越到唐朝,不如说火锅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当晚打烊,她在笔记本写下最后一页:我不知道能不能回到现代,但这里有每天都来蹭锅底的诗人,有把火锅当家乡味的胡商,有跟着辣汤学会包容的县尉大人。或许,最好的穿越,就是让每个日子都像火锅一样,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铜锅的余温渐渐散去,门口的灯笼在风中摇晃,映着天下第一涮的金匾。
刘小小笑着吹灭烛火,帆布包里的现代笔记本早已写满,而唐朝的故事,还在辣香中继续翻滚。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