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签收离婚传票那天,在儿子后颈发现了针孔。
快递员递来的信封薄得像刀片,签收单上家事法庭的红色水印刺得眼睛生疼。我盯着许志远本人签收几个字,拇指在回执上留下汗湿的指纹。
十周年快乐。我对着空荡荡的客厅自言自语,冰箱里取出的啤酒冒着白气,铝罐上的水珠像极了三个月前那个雨夜,林美玲鬓角渗出的汗。
茶几上的传票摊开着,开庭日期6月18日用加粗字体标红——正好是我们结婚登记那天。这要是巧合,我许志远三个字倒着写。
爸爸!
门铃响起时,我差点被拖鞋绊倒。猫眼里看到小鹏背着蜘蛛侠书包,领带歪到肩膀——这学期新校服,我上周才转账给林美玲买的。
开门带起的风掀动了传票,纸张飘到小鹏脚边。他弯腰去捡的动作太熟练,像早就知道要面对这些碎纸片似的。
爸爸,这是不是法官给你的?他指着传票上的国徽,指甲缝里还有彩笔痕迹,李小明说他爸妈离婚时也有这个...
九岁孩子说离婚这个词时,发音准确得让人心碎。
我蹲下身想帮他整理领带,手指却在他后颈摸到个凸起。拨开衣领一看,一个已经结痂的针眼赫然在目,周围泛着不正常的青紫。
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声音陡然拔高。
小鹏猛地缩了下脖子:打、打疫苗...
四月份打过疫苗了,我记得清清楚楚。我扳过他的肩膀,谁给你打的针?妈妈?
他眼神闪烁,突然转移话题:妈妈在楼下等。
从阳台往下看,林美玲的红色奥迪旁停着那辆熟悉的黑色奔驰。张成的车。我的大学室友,我的合伙人,现在是我前妻的新欢。
张叔叔说要带我去新开的恐龙主题餐厅。小鹏突然开口,手指绞着衣角,但我想吃爸爸做的糖醋排骨。
冰箱里确实有排骨,是上周买来准备做给儿子吃的。但现在它们和啤酒挤在一起,包装袋上凝着血水,像某种无声的控诉。
您儿子最近有攻击倾向。
送走小鹏后,我翻出班主任三天前发的邮件。附件照片显示小鹏课桌上刻满骗子混蛋之类的词,最清晰的是个歪歪扭扭的张字。邮件里还提到小鹏最近常在上课时突然发抖冒冷汗,校医怀疑是焦虑症发作。
我立刻给儿科医生朋友老陈发了小鹏后颈的照片。
这绝对不是疫苗。老陈的回复很快,针头比常规疫苗粗,而且位置不对。建议带孩子来做全面检查,最好能知道注射的是什么药物。
我盯着手机屏幕,指节发白。林美玲到底对我们的儿子做了什么?
深夜十一点,小鹏发来一条错别字连篇的短信:爸爸,新家有游泳池但是很冷。附带的照片里,所谓的游泳池其实是张成别墅的景观池,池底铺着张氏建材的logo瓷砖。放大看背景玻璃反光,林美玲穿着我从没见过的真丝睡衣。
正要回复,第二条消息蹦出来:张叔叔说下周带我去新学校面试。
手机砸在墙上时,保护膜裂成蛛网状。那些裂纹正好爬过小鹏发来的笑脸emoji,像给快乐套上囚笼。
我连夜联系了律师。
针孔可以申请伤情鉴定。张律师在电话里说,但关键是证明这与林美玲有关。她最近有什么异常行为吗?
我翻出手机相册。上周探视时偷拍的林美玲药柜照片——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还有几支不明注射剂,标签被故意撕掉了。
抚养权争夺战关键在母亲经济能力。凌晨两点,我浏览着法律论坛,但如果有虐待证据...
书房抽屉最底层,我翻出一叠泛黄的病历。林美玲产后抑郁的诊断书上需监护人陪同服药的字迹已经褪色,医嘱栏里还写着警惕伤害婴幼儿倾向。
窗外环卫车开始收垃圾。晨光中,那些药方像迟到的忏悔书,安静地躺在撕碎的传票旁边。
第二天一早,我直接杀到了张成公司。
前台小姐看到我时表情凝固:许、许总,您怎么...
张成在几楼开会?我扫了眼电梯停靠显示。
十八楼大会议室,但...
我没等她说完就冲进电梯。十八楼玻璃门内,张成正在给高管们演示PPT,标题是《跨境业务拓展计划》。我推门的动静让所有人转头,PPT最后一页还没来得及关——美国分公司筹备进度表,时间节点正好是六月底。
借一步说话。我拽住张成的手腕。
安全通道里,他甩开我的手:你发什么疯?
小鹏脖子上的针眼怎么回事?我直接亮出照片,你们给他注射什么?
张成瞳孔微缩: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美玲说那是学校统一打的疫苗。
放屁!我把他按在墙上,你们准备六月底带小鹏去美国?问过我的意见吗?
法院还没判抚养权呢。他整理着衣领,再说,以美玲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我冷笑打断:就像你们偷税漏税的条件?亮出手机里财务部刚发来的邮件,张氏建材涉嫌虚开发票的举报信副本。
他的脸色瞬间煞白。
离开时,我顺走了他落在会议室的工牌。门禁卡背面用铅笔写着S3-07——和小鹏昨天塞给我的字条一模一样。
地下三层S3-07是个隐蔽的档案室。门禁卡刷开的瞬间,霉味扑面而来。手电筒光柱扫过尘封的纸箱,最终停在角落一个保险箱上。
标签写着林美玲-2016——我们结婚那年。
我输入小鹏告诉我的密码0618——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滴——
箱子里只有一份出生证明:林美玲女士与张成先生之子,2014年5月7日出生。
我浑身血液凝固。小鹏今年九岁,生日是8月23日——这份证明上的孩子比他大两岁。
文件袋里滑出一张照片:婴儿床上躺着个浑身插满管子的早产儿,旁边心电监护仪闪着微弱的绿光。照片背面写着:鹏鹏第3天。
——除非...
手机突然震动,老陈发来紧急消息:刚拿到小鹏的体检报告,他血液里有微量苯巴比妥,一种镇静剂。长期使用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我跌坐在档案室地上,照片从指间滑落。林美玲一直在给我们的儿子注射镇静剂?为什么?
突然,门外传来脚步声。
我迅速关掉手电,屏住呼吸。钥匙转动的声音在黑暗中格外清晰。
我就知道你会来这。
林美玲的声音。我听见她高跟鞋敲击地面的脆响,手包拉链被拉开的声音。
出来吧,许志远。她叹了口气,我们谈谈。
应急灯亮起的瞬间,我看见她手里拿着一支注射器。
这是什么?我慢慢后退。
治疗用药。她平静得可怕,小鹏有多动症,医生开的处方。
放屁!老陈刚检测出他血液里有镇静剂!我指着保险箱,还有这个死婴是谁?你和张成的孩子?
她突然笑了:你真以为小鹏是你儿子?
我抄起消防斧:你他妈再说一遍?
2016年我流产过一次。她声音突然哽咽,医生说再难怀孕...所以当张成把那个弃婴抱来时...
我太阳穴突突直跳:小鹏是你们收养的?
出生证明是假的。她擦掉眼泪,但抚养权官司需要证明孩子是婚内所生...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突然争夺抚养权——一旦移民美国,我的探视权将形同虚设。而如果小鹏根本不是我的孩子...
你给他注射镇静剂就为了这个?我声音发抖,让他看起来精神异常,好证明我不适合抚养?
她没否认,只是晃了晃注射器:法庭见吧。顺便说,张成已经联系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精神科...
我冲上去夺注射器的动作太猛,她踉跄着撞到档案架。玻璃药瓶摔得粉碎,透明液体在地面蔓延。
你根本不懂!她尖叫,小鹏需要特殊治疗!他在你身边只会变成第二个你!
警笛声由远及近时,我已经用手机录下全部对话。林美玲脸色煞白,突然抓起碎玻璃抵住自己手腕:你敢提交这个录音,我就...
随便你。我转身走向出口,但别忘了,小鹏脖子上的针眼和血液检测报告,足够让儿童保护机构介入。
法院最终判决来得比预期快。
鉴于原告方涉嫌虐待儿童及提供虚假出生证明...法官敲下法槌,抚养权归被告许志远所有。原告林美玲每月可探视一次,需在第三方监督下进行。
小鹏搬回家那天,我把他的房间重新粉刷成蜘蛛侠主题。他趴在窗台上看楼下,突然说:张叔叔的车不见了。
我摸摸他的头:他们要去很远的地方。
那妈妈呢?
我沉默片刻,拿出林美玲最后发来的短信:我带他去看过大海了。好好照顾我们的孩子。
手机相册里,小鹏在海边笑得很开心,后颈的针孔已经愈合,留下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疤痕。
《针孔疑云》(第二部分)
小鹏回家后的第三周,我接到了儿童保护机构的电话。
许先生,我们需要核实一些情况。电话那头的女声很官方,林女士提交了一份申诉,声称您伪造了虐待证据。
我冷笑:她是不是还提交了小鹏的'精神疾病诊断书'?
是的,波士顿儿童医院出具的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评估报告,建议药物治疗。
我挂断电话,立刻翻出小鹏的体检报告——老陈的检测结果明确显示,苯巴比妥是镇静剂,根本不是治疗ADHD的药物。
问题来了:林美玲是怎么在这么短时间内拿到美国医院的诊断书的?
我驱车前往小鹏之前就读的实验小学,想找班主任聊聊。但校门口贴着暂停办学的通知,保安说教育局突击检查,全校停课整顿。
什么时候的事?我问。
就前天。保安压低声音,听说有家长举报学校违规给学生注射药物。
我心头一紧:哪个家长?
保安摇摇头:不清楚,但教育局的人带走了校医室的全部记录。
离开学校时,我在垃圾桶旁捡到半张被撕碎的值班表——上周五的校医签名栏被涂黑了,但还能辨认出张字。
线索浮现:张成的舅舅是私立医院院长,而实验小学的校医姓张。
当晚,我黑进了张成舅舅那家仁和私立医院的数据库。系统防火墙比预想的薄弱,像是故意留了后门。
在特殊诊疗文件夹里,我发现了一组加密的病历。破解后,屏幕上跳出几十份儿童精神评估报告,全部盖着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电子章,但文件属性显示创建者都是Zhang_Renhe。
伪造境外医疗报告...我截屏保存,这够他们喝一壶了。
更劲爆的是财务记录——张成公司每月向医院转账20万,备注特殊材料费。关联的银行流水显示,这笔钱最终流向一个叫晨星教育的机构。
天眼查显示,晨星教育的法人代表是张成的表弟,主营业务是海外留学咨询。
计划成形:如果能证明他们伪造医疗证明、非法用药、甚至洗钱,林美玲的探视权将被彻底剥夺。
但第二天一早,我的电脑被黑了。所有证据文件都被删除,连云端备份都被清空。屏幕上只留下一行红字:
别多管闲事
我决定玩个险招。
用匿名号码给张成发了条短信:波士顿的货被海关扣了,需要新渠道。
不到五分钟,他回复:你是谁?
我继续下饵:老客户了,上次的ADHD报告很完美,孩子已经顺利入学。
三秒后,张成电话打了过来。我按下录音键,故意用沙哑的声音说:喂?
你从哪弄到这个号码的?他声音紧绷。
林小姐介绍的。我故意含糊其辞,她说你能搞定'特殊需求'。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突然传来冷笑:许志远,变声软件该升级了。
通话戛然而止。
失算了:他比我想的更警觉。
但半小时后,我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小鹏在游乐场的照片,拍摄时间是昨天。按照判决书,昨天应该是林美玲的探视日,但她根本没来接孩子!
照片角落,玻璃反光里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身影。放大后,他手腕上的百达翡丽表清晰可见——张成生日时我送的同款。
新发现:林美玲违规让张成接触小鹏!
我带着照片去找律师,他却泼了盆冷水:单凭这个无法取消探视权,除非抓到现行。
那就抓现行。我咬牙,下周一又是探视日。
周末我故意带小鹏去商场,在儿童乐园偶遇了林美玲。她穿着米色风衣,笑容温柔得不像话:小鹏想不想吃冰淇淋?
儿子躲到我身后。我假装大度:去吧,记得六点前回来。
等他们走远,我立刻打开手机追踪——上周偷偷缝在小鹏书包夹层里的GPS发信器开始移动,定位显示他们去了城北方向,根本不是林美玲声称的迪士尼商店。
驱车跟上,最终停在一栋灰色建筑前:仁和私立医院康复中心。
透过铁栅栏,我看见张成从侧门出来,手里拿着个银色箱子。林美玲牵着小鹏跟在后面,孩子走路姿势有些摇晃,像是被下了药。
机会来了:我拨通110,打开免提:举报非法行医,仁和康复中心有人给孩子注射违禁药物!
警笛声响起时,我冲进去抢拍视频。画面里,张成慌张地推开小鹏,银色箱子啪地摔开——十几支注射剂滚落,标签上赫然写着苯巴比妥钠。
这不是治疗用药!我对着镜头怒吼,这是镇静剂!
审讯室里,张成把责任全推给林美玲:都是她要求的,说孩子太闹...
林美玲则哭得梨花带雨:医生建议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警察调取监控后发现更惊人的内幕:这间康复中心根本没有医疗机构执照,过去半年却有二十多个孩子在此治疗,全部来自实验小学。
连锁反应:
教育局彻查实验小学,发现校医是张成舅舅的学生;
药监局查获一批走私药物,采购单上有张成签名;
儿童保护机构永久终止林美玲的探视权。
最终判决那天,林美玲在法庭上突然指认张成:是他逼我做的!他说如果不配合,就曝光小鹏的身世!
张成当场暴怒:贱人!明明是你想用孩子敲诈许志远的公司股份!
法官连敲三次法槌才恢复秩序。
收拾小鹏房间时,我从他枕头下摸出个微型录音笔——估计是张成用来收集我不当言行的。按下播放键,里面却是林美玲和张成的对话:
移民手续办好了,但小鹏的护照有问题。
怕什么?用他双胞胎哥哥的出生证明啊,反正...
录音突然中断。
我盯着录音笔,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如果小鹏真有个双胞胎哥哥,那当年林美玲流产的又是谁?
《针孔疑云》(第三部分)
林美玲和张成的案子开庭前一周,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
附件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94年的仁和妇产医院,年轻的护士抱着两个襁褓中的婴儿,背后的墙上写着双胞胎A/B。
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想知道真相,就去查1994年5月7日的接生记录。
我盯着照片,寒意从指尖蔓延。
1994年? 林美玲和小鹏的出生年份明明是2014年。
除非……
我立刻联系了在卫生局工作的老同学,让他帮忙查仁和医院1994年的档案。
1994年5月7日?电话那头,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古怪,你确定?
怎么了?
那天的档案……被一场火灾烧毁了。
火灾?
对,而且很蹊跷。他压低声音,火灾发生在档案室,只烧了1994年5月的记录,其他年份完好无损。
有人故意销毁证据。
我决定直接去找照片里的护士。
照片背面有个模糊的签名——刘芳。
仁和医院的老员工名单里,确实有个叫刘芳的护士,但她在1995年就离职了。
我花了三天时间,终于在一家养老院找到了她。
刘芳已经七十多岁,但看到照片时,她的手指明显颤抖了一下。
这两个孩子……她声音沙哑,是林家的。
林家?
林美玲的父母。她叹了口气,当年林太太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其中一个……有先天性心脏病,活不过三个月。
我心跳加速:那另一个呢?
另一个很健康。她抬头看我,眼神复杂,但林家对外只说生了一个女儿。
林美玲……是双胞胎之一?
那死掉的孩子呢?
刘芳沉默了很久,最终低声说:尸体不见了。
我连夜翻出林美玲的出生证明——1994年5月7日,仁和医院,独生女。
但刘芳的话证明,她本该有个双胞胎兄弟或姐妹。
如果林美玲的父母隐瞒了双胞胎的事实,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更关键的是——小鹏的出生证明,会不会也是伪造的?
我再次黑进仁和医院的数据库,这次直接搜索林美玲+2014。
结果跳出一条被删除的记录——2014年8月23日,林美玲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婴,A胎健康,B胎死亡。
小鹏……是双胞胎之一?
那另一个孩子呢?
我回忆起张成公司的财务记录——每月20万的特殊材料费,流向晨星教育。
晨星教育的注册地址,是郊区一栋不起眼的小楼。
我假装是投资人,混了进去。
地下室的门锁着,但透过玻璃窗,我看到里面摆满了医疗设备,墙上贴着几十张儿童脑部扫描图。
最骇人的是,桌上放着一份研究报告——
《双胞胎基因干预实验:利用健康个体修复缺陷基因的可行性研究》
张成……在用活人做实验?
我迅速拍下照片,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背后传来脚步声。
许总,好奇心太重会害死人的。
张成的助理小王站在门口,手里握着一支注射器。
我转身就跑,但走廊尽头已经站着两个保镖。
抓住他。小王冷笑,张总说了,死活不论。
我抄起灭火器砸向玻璃窗,翻身跳了出去。
落地时脚踝一阵剧痛,但我顾不上那么多,拼命冲向停车场。
身后传来引擎声——一辆黑色奔驰紧追不舍。
我猛打方向盘,拐进一条小巷,同时拨通老陈的电话:报警!张成在用孩子做基因实验!
电话那头,老陈还没回应,我的车就被狠狠撞上。
安全气囊弹出来的瞬间,我看到张成从奔驰上走下来,手里拿着那支银色箱子。
许志远,你本来可以好好当你的爸爸。他叹了口气,可惜,你非要查到底。
他打开箱子,取出一支针剂。
苯巴比妥。
就在针头即将刺入我手臂的瞬间,警笛声骤然响起。
张成脸色一变,转身就要跑,却被赶来的警察按倒在地。
许志远!他挣扎着怒吼,你以为这就完了?林美玲永远不会让你好过!
我喘着粗气,从口袋里掏出录音笔:不,是你们完了。
录音里,清晰地记录了他承认基因实验的全过程。
三天后,警方在晨星教育的地下室救出七个孩子,全部是双胞胎之一。
法医比对DNA后确认——其中一个小男孩,和小鹏的基因完全匹配。
小鹏……真的有双胞胎兄弟。
而更惊人的是,警方在张成的保险柜里找到一份合同——
《基因样本托管协议》,甲方是林美玲,乙方是张成。
条款里明确写着:若A样本(小鹏)出现基因缺陷,则启用B样本(双胞胎兄弟)进行器官移植。
林美玲……从一开始就计划用另一个孩子,来修复小鹏。
案子轰动全国,张成和林美玲因非法人体实验、虐待儿童、谋杀未遂等罪名被判无期徒刑。
小鹏的双胞胎兄弟被送进福利院,我申请了收养手续。
探视那天,小男孩怯生生地看着我,眼睛和小鹏一模一样。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
张叔叔叫我……小凯。
我蹲下身,轻轻抱住他:以后,你就叫许小凯,好不好?
他点点头,突然小声说:哥哥还好吗?
他很好。我微笑,他一直在等你。
回家路上,小凯在后座睡着了。
后视镜里,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和小鹏如出一辙。
这一次,我不会再让任何人伤害他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