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二郎神故事集 > 第一章

第一章:瑶姬思凡生杨戬
天庭降罚镇桃山
话说上古之时,天庭之中,有那瑶姬仙子,乃玉帝之妹,生得花容月貌,仪态万千。瑶姬久居天庭,看惯了那清冷仙规,一日,偶至南天门,俯瞰凡间,见人间烟火袅袅,男耕女织,顿生向往之情。
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瑶姬偷偷下凡,行至一幽静山谷,恰逢凡人杨天佑在此采药。杨天佑生得眉清目秀,心地善良,见瑶姬仙子孤身一人,上前询问,言语间温柔有礼。瑶姬心中欢喜,一来二去,二人渐生情愫,终成眷属。
未几,瑶姬便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诞下一子,取名杨戬。小杨戬生得虎头虎脑,哭声洪亮,天庭之中,却因这仙凡相恋之事,掀起轩然大波。
玉帝闻之,勃然大怒,此等行为,触犯天条,若不严惩,何以服众当下便派天兵天将下凡,欲将瑶姬捉拿归案。可怜杨天佑一介凡人,怎能抵挡天兵天将当场便被杀害。瑶姬虽法力高强,然寡不敌众,终被擒住。
玉帝下令,将瑶姬镇压于桃山之下,永受禁锢之苦。杨戬尚在襁褓之中,幸得哪吒路过,见此惨状,心生怜悯,将杨戬救走,带至太乙真人处。太乙真人见杨戬根骨奇佳,颇具慧根,有心收其为徒,然杨戬与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更有缘分,便将杨戬托付于玉鼎真人。
玉鼎真人见杨戬,心中大喜,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当下便悉心教导,传授其法术武艺。杨戬虽年幼,却十分刻苦,每日天未亮便起身修炼,无论是那九转元功,还是七十二般变化,皆学得有模有样。时光荏苒,数年过去,杨戬已长成一位英俊少年,武艺高强,神通广大,只等那下山之日,大展宏图。
第二章:杨戬学艺初下山
助周伐纣显神通
且说商纣王无道,整日沉迷酒色,残害忠良,致使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西伯侯姬昌心怀大义,欲兴兵伐纣,解救天下苍生。然纣王麾下能人众多,又有那闻太师辅佐,一时之间,姬昌难以取胜。
此时,杨戬在玉泉山金霞洞已学有所成,玉鼎真人掐指一算,知伐纣大业需杨戬助力,便命杨戬下山,辅佐姬昌。杨戬领命,拜别师父,带着哮天犬,踏上征程。
杨戬一路行来,听闻西岐正与商军交战,且战事吃紧。当下施展土遁之术,直奔西岐而去。至西岐城外,只见商军阵营中,魔家四将威风凛凛,各持法宝,正欲攻城。此魔家四将,分别为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俱是法力高强之辈。
杨戬见此,心中不惧,摇身一变,化作一只飞鸟,飞入商军阵营,暗中观察。只见魔礼寿手中拿着一件法宝,名曰花狐貂,此貂甚是厉害,能口吐人言,且身具神通,可将人一口吞下。杨戬心生一计,故意在魔礼寿面前现身,魔礼寿见杨戬不过是一介少年,未将其放在眼里,放出花狐貂,欲将杨戬吞吃。杨戬不慌不忙,施展七十二变,化作一只比花狐貂更大的猛兽,将花狐貂吓得瑟瑟发抖。杨戬趁机抓住花狐貂,将其制服。
魔家四将见杨戬如此厉害,心中大怒,一齐上前围攻杨戬。杨戬挥舞三尖两刃刀,与魔家四将展开激战。那三尖两刃刀在杨戬手中,虎虎生风,寒光闪烁,魔家四将竟一时难以抵挡。战至酣处,杨戬施展出三昧真火,将魔家四将烧得焦头烂额。魔家四将见势不妙,欲用法宝抵挡,杨戬却眼疾手快,趁魔礼红取出混元伞之时,一个箭步上前,夺过混元伞。魔家四将失了法宝,又被杨戬打得大败,只得灰溜溜地逃走。
杨戬得胜,来到西岐城中,拜见西伯侯姬昌。姬昌见杨戬年纪轻轻,却有如此神通,心中大喜,当下便将其留在军中,委以重任。自此,杨戬便在伐纣之战中,大展神威,屡立战功。
第三章:十绝阵中显身手
黄河阵内险遭擒
闻太师得知魔家四将大败而归,心中大怒,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征讨西岐。闻太师摆下十绝阵,此阵变化多端,凶险异常,阵中皆有法术高强之人镇守。西岐众人见此阵,心中忧虑,不知如何应对。
杨戬见状,挺身而出,说道:诸位不必担忧,待我前去探个究竟。
言罢,施展土遁之术,来到十绝阵前。只见那十绝阵中,烟雾弥漫,阴森恐怖。杨戬开启天眼,仔细观察,发现阵中玄机。当下返回西岐,将十绝阵的情况告知众人,并献上破阵之策。
按照杨戬的计策,西岐众人兵分多路,前去破阵。杨戬则与哪吒一同,攻打金光阵。金光阵中,金光圣母手持金光镜,此镜能发出万道金光,威力巨大。杨戬与哪吒来到阵前,金光圣母见二人前来,冷笑一声,说道:你们这两个小娃娃,也敢来破我金光阵
言罢,便挥动金光镜,万道金光射向杨戬和哪吒。杨戬不慌不忙,施展法术,将金光挡住,哪吒则趁机冲入阵中,与金光圣母展开激战。杨戬在一旁,看准时机,用三尖两刃刀将金光圣母斩杀,成功破了金光阵。
破了金光阵后,杨戬等人又接连破了其他几阵。闻太师见十绝阵被破,心中不甘,又请来三仙岛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姑,摆下黄河阵。此阵更为厉害,阵中九曲连环,藏有先天之秘,凡人入阵,必死无疑。
杨戬等人不知黄河阵的厉害,贸然闯入。结果,众人皆被阵中的法术困住,杨戬也未能幸免。幸得元始天尊及时赶到,施展大神通,将众人救出。元始天尊见杨戬根骨不凡,又在伐纣之战中表现出色,心中赞赏,便传授了他一些更为高深的法术。杨戬得元始天尊传授,法力大增,为日后的战斗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火云洞借药救西岐
梅山七怪起风波
且说截教的吕岳,心怀不轨,为助商纣,在西岐城中散播瘟病。一时间,西岐城内,百姓患病者无数,哀嚎声不绝于耳。城中士兵也大多染病,战斗力大减,西岐危在旦夕。
杨戬见此情景,心中焦急,四处寻找解救之法。此时,黄龙真人告知杨戬,若要解除瘟病,需前往火云洞,向三圣借药。杨戬闻言,不敢耽搁,当即施展神通,直奔火云洞而去。
一路上,杨戬遭遇诸多险阻,却凭借着高强的武艺和机智的头脑,一一化解。终于,来到了火云洞前。杨戬入得洞来,拜见三圣,说明来意。三圣见杨戬心地善良,又为解救百姓而来,心中感动,当下便将解药赐予杨戬。
杨戬得了解药,不敢停留,急忙赶回西岐。将解药分发给百姓和士兵,众人服下解药后,病情逐渐好转,西岐城也逐渐恢复了生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姜子牙率兵来到孟津时,梅山七怪先后下山,为首的白猿袁洪担任殷商主帅。这梅山七怪,个个身怀绝技,神通广大,给西岐军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袁洪凭借着自身的变化之术,与杨戬多次交手,二人一时难分胜负。其他六怪,也各显神通,令西岐众人防不胜防。一时间,西岐军队陷入了困境,战事陷入了僵局。杨戬深知,若不尽快解决梅山七怪,伐纣大业将难以推进。于是,他日夜思索,寻找破敌之策。
第五章:杨戬智斗梅山七怪
女娲显圣助擒袁洪
杨戬为破梅山七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计。他先与哪吒等人商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随后,杨戬施展变化之术,化作一只蚊虫,飞入梅山七怪的阵营,暗中观察他们的动静。
此时,梅山七怪中的朱子真,正欲外出觅食。杨戬见机不可失,摇身一变,化作一只兔子,出现在朱子真面前。朱子真见了兔子,心中大喜,张开大口,便欲将兔子吞下。杨戬趁机钻进朱子真的口中,进入他的腹中。
在朱子真的腹中,杨戬施展法力,搅得朱子真痛苦不堪。朱子真疼得在地上打滚,口中连连求饶。其他六怪见状,纷纷赶来相助。杨戬在朱子真腹中说道:你们若不投降,我便将他的五脏六腑搅个稀烂。
六怪见此情形,心中害怕,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袁洪赶来,他施展神通,想要救出朱子真。杨戬与袁洪在朱子真体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袁洪虽然法力高强,但杨戬在他体内,占据了地利之便,袁洪一时之间,也难以取胜。
争斗中,杨戬故意露出破绽,引袁洪上钩。袁洪中计,被杨戬抓住机会,用三昧真火将其烧得元气大伤。袁洪见势不妙,急忙逃出朱子真的身体。杨戬也从朱子真腹中出来,与哪吒等人一起,将梅山七怪团团围住。
梅山七怪见大势已去,心中绝望。然而,袁洪却不甘心就此失败,他再次施展变化之术,想要逃走。杨戬早有防备,开启天眼,紧紧盯着袁洪的一举一动。无论袁洪变成什么,杨戬都能识破他的变化。
就在袁洪无计可施之时,女娲娘娘显圣。女娲娘娘赐给杨戬山河社稷图,杨戬依计将山河社稷图悬在树上。袁洪见了山河社稷图,心中好奇,不由自主地走进图中。刚一进入,便被图中的幻境所困,无法脱身。杨戬趁机上前,将袁洪擒住。
梅山七怪失去了首领,纷纷投降。西岐军队大获全胜,为伐纣大业扫除了一大障碍。杨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立下了赫赫战功,众人对他更加敬佩。
第六章:肉身成圣封真君
玉帝外甥显威名
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姜子牙率领的西岐军队,终于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天下初定,论功行赏。杨戬在伐纣之战中,屡立奇功,凭借着卓越的战功和超凡的智慧,肉身成圣,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
封圣之后,杨戬声名远扬,民间百姓对其感恩戴德,纷纷立庙供奉。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牵着哮天犬,时常巡视人间,降妖除魔,护佑百姓平安。
一日,天庭之上,玉帝大摆筵席,宴请众仙。杨戬作为玉帝的外甥,也在受邀之列。宴会上,众仙纷纷向杨戬道贺,称赞他在伐纣之战中的英勇表现。杨戬谦逊有礼,一一答谢。
然而,也有一些仙人,心中嫉妒杨戬的功绩,在背后议论纷纷。杨戬听闻,却并不在意,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天下苍生,而非为了名利。只要能护佑百姓,让天下太平,他便心满意足。
此后,杨戬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在天庭和人间之间奔波。他的威名,传遍了三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和守护神。无论是面对何种艰难险阻,杨戬都毫不退缩,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智慧,一一化解,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第七章:古蜀纵目显神威
蚕丛后裔镇川蜀
却说上古蜀地,岷江之畔,有一神秘部族,其首领蚕丛氏,生具纵目之相,能洞察山川脉络,号令百兽。传闻蚕丛氏后裔中,有一子天赋异禀,名曰杨戬。彼时蜀地水患频发,恶龙作祟,百姓苦不堪言。
杨戬自小便显现出与众不同之处,额间第三目虽紧闭,却隐隐有金光流转。待其年长,蚕丛氏将部族秘传的天眼之术倾囊相授。杨戬开启天眼,山川地势在他眼中无所遁形,更能识破妖魔真身。
一日,岷江之中恶蛟兴风作浪,巨浪滔天,沿岸村落尽被淹没。杨戬闻讯,手持三尖两刃刀,骑乘哮天犬,直冲江边。恶蛟见有人来,张开血盆大口,吐出阵阵黑雾。杨戬怒喝一声,天眼金光暴涨,瞬间穿透黑雾,看清恶蛟弱点。他挥舞三尖两刃刀,与恶蛟缠斗在一起。
恶蛟施展妖法,唤出无数水怪助战,杨戬却毫不畏惧。他施展出祖传的
纵目镇魔诀,天眼光芒化作道道锁链,将水怪纷纷困住。哮天犬也在一旁配合,撕咬落单的水怪。战至酣处,杨戬瞅准时机,一刀刺入恶蛟七寸。恶蛟吃痛,疯狂挣扎,掀起千层浪。杨戬以天眼之力,凝聚天地灵气,化作一道光柱,将恶蛟彻底镇杀。
蜀地百姓见恶龙伏诛,纷纷跪地叩拜。杨戬自此成为蜀地守护神,其纵目降妖的事迹,在川蜀大地代代相传,人们于岷江边立庙祭祀,香火绵延不绝。后有妖邪作祟,百姓只需焚香祷告,杨戬必驾云而至,以天眼观之,以神刀斩之,护得蜀地岁岁安宁。
第八章:悟空大闹天宫日
二郎奉命战猴王
话说那花果山的石猴孙悟空,习得一身本领,自封齐天大圣,因不满天庭招安,搅乱蟠桃盛会,偷吃仙丹,将天庭搅得一片混乱。玉帝震怒,派遣天兵天将前去捉拿,却都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天庭众仙皆无良策,观音菩萨见状,向玉帝举荐了清源妙道真君杨戬。玉帝闻言,心中大喜,当即下旨,命杨戬前去捉拿孙悟空。
杨戬领命,带着梅山六圣与哮天犬,浩浩荡荡地来到花果山。彼时,孙悟空正与众猴在水帘洞前饮酒作乐,听闻杨戬前来,非但不惧,反而哈哈大笑,说道:来得正好,俺老孙正愁无人陪俺耍耍。
杨戬来到水帘洞前,大声喝道:大胆妖猴,犯下诸多恶行,还不快快束手就擒!
孙悟空跳将出来,手持如意金箍棒,指着杨戬说道:你又是哪路毛神,敢来管俺老孙的闲事
二人话不投机,瞬间战作一团。
只见杨戬挥舞三尖两刃刀,寒光闪烁,犹如银龙飞舞;孙悟空舞动如意金箍棒,虎虎生风,恰似猛虎出山。二人你来我往,兵器碰撞之声震耳欲聋,在空中大战了三百回合,竟不分胜负。
接着,二人同时施展
法天象地
的神通,一时间,天地变色,风云涌动。杨戬身躯瞬间变得万丈高大,顶天立地,三目炯炯有神,射出万道金光;孙悟空也毫不示弱,身形暴涨,金箍棒被他舞得密不透风,犹如铜墙铁壁。此般大招之下,二人依旧难解难分。
梅山六圣见战斗陷入僵局,趁此机会,传下号令,撒放草头神,纵着鹰犬,搭弩张弓,向那水帘洞外一齐掩杀过去。孙悟空手下的那些妖猴猝不及防,被梅山六圣杀得大败,一哄而散。孙悟空正在空中与杨戬酣斗,无意中低头看到本营中众猴惊散,心里一阵惊慌,急忙撤棒抽身就走。杨戬见他败走,大步赶上,喝道:妖猴,哪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
孙悟空惦记着众猴,不敢恋战,只顾着向水帘洞而去。
眼见无法脱身,孙悟空灵机一动,摇身一变,化作一只麻雀,轻巧地落在树梢之上,企图瞒天过海。杨戬哪能轻易被他骗过,圆睁第三只眼,瞬间识破了孙悟空的变化。他当即收了法象,撇下三尖两刃刀,摇身一变,化作一只饿鹰,双翅一展,如离弦之箭般朝着麻雀飞扑而去。孙悟空见状,心下一惊,将身一纵,跃入涧中,摇身变成一条鱼,快速游向深处。杨戬赶至涧边,不见麻雀踪迹,心中暗自思忖:这妖猴必定是藏到水里,变作鱼虾之类了。
随即摇身一变,化作一只鱼鹰,稳稳地蹲在水流下游,静静地等待着。孙悟空顺着水流正游着,看到一只鱼鹰,心中暗叫不好,知道是杨戬所变,急忙转头。杨戬见这条鱼形迹可疑,心中断定这就是孙悟空所变,赶上来,对准那条鱼狠狠啄了一嘴。
孙悟空接连变换了大鹚老、水蛇等形态,杨戬皆能识破并一一应对。当孙悟空变成花鸨时,杨戬觉得其变得低贱,不愿与之变化争斗,便现了本象,拿起弹弓朝着花鸨打去。
就在二人斗得难解难分之时,太上老君在天庭观战,见局势僵持不下,便从怀中掏出金刚琢,对着孙悟空轻轻一扔。金刚琢带着一道金光,飞速砸向孙悟空,正中其头部。孙悟空顿时眼前一黑,失去了反抗能力,被杨戬等人趁机擒获。
第九章:李冰次子助治水
二郎担山锁孽龙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奉命治理水患。其膝下有子,名曰二郎,自幼随父研习治水之术,更习得一身神力。父子二人至岷江,见江水湍急,两岸百姓饱受洪涝旱灾之苦,决心开渠筑堰,根治水患。
施工之际,却遇江底孽龙作怪。此龙盘踞江底,兴风作浪,令治水工程屡屡受阻。李冰忧心忡忡,二郎挺身而出:父亲勿忧,待孩儿降伏此妖!
二郎手持铁铲,腰悬绳索,跃入江中。孽龙见有人来,张开巨口,欲将二郎吞下。二郎侧身躲过,挥铲便砍。然孽龙皮糙肉厚,铁铲难伤分毫。二郎心生一计,引孽龙至岸边,趁其不备,抛出绳索,套住龙角。
孽龙负痛,奋力挣扎,竟掀起滔天巨浪。二郎神力非凡,死死拉住绳索,大喝一声,将孽龙拖出江面。为防孽龙逃脱,二郎施展
担山赶月
之术,拔起两座大山,化作扁担与箩筐,将孽龙镇压于山下。
此后,二郎协助父亲,凿开玉垒山,修建飞沙堰、宝瓶口,将岷江之水引入成都平原。自此,蜀地旱涝保收,沃野千里,成为
天府之国。百姓感其恩德,将二郎与李冰一同供奉于二王庙,世世代代传颂其治水功绩,而二郎担山锁龙的传说,亦成为千古美谈。
第十章:赵昱斩蛟嘉州郡
隋代奇士封神祇
隋开皇年间,嘉州之地,岷江肆虐,每至汛期,蛟龙兴波,舟船倾覆,百姓溺亡者众。时任嘉州太守者,乃赵昱也。此公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虽为文臣,却身怀异术,更有白马白犬相随,暗藏玄机。
一日,蛟龙再度为祸,江水暴涨,浊浪排空。赵昱登高一望,怒发冲冠,高呼:吾必除此大患!
言罢,仗剑跃入江中。江面顿时翻涌如沸,水花四溅,众人只见一道白光与墨影缠斗,杀声震天。
原来赵昱入江后,直取蛟龙要害。蛟龙亦非等闲,摆尾如鞭,吐息成雾。赵昱不慌不忙,口念真言,腰间玉佩泛起青光,化作锁链缠住蛟龙。白马白犬亦跳入水中,白马踏浪,白犬撕咬,助赵昱一臂之力。激战数个时辰,赵昱瞅准时机,一剑斩下蛟龙首级,提之而出水面。
百姓见蛟龙已死,欢声雷动,奉赵昱为神明。赵昱却不居功,不久后弃官隐去。然每逢江水泛滥,百姓祷之,便见一白衣神人,乘白马,引白犬,于江面巡视,水患立解。唐时,玄宗感其恩德,敕封
赤城王,宋时又追封
清源妙道真君,民间尊其为二郎神,庙宇遍及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