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永远可以相信科研大佬的跨界能力,我哥是强迫症科研大佬,读文献能抠字眼抠到作者怀疑人生。
我在学校丢了重要的东西,急得团团转。
他冷静地拿出纸笔:别急,我们先进行现场勘查和失主心理分析。
1
世界崩塌
章节一:世界崩塌
我的世界,在那一刻,彻底崩塌了。
不是天灾,不是人祸,仅仅是因为……我的限量版《星谕》画集签名本,不见了。
那不是一本普通的画集。
那是著名漫画家飞鸟老师封笔前的最后一套限量版。
上面还有他亲笔签绘的、只属于我的Q版主角。
全球只有一百本。
我排了三天三夜的队,又在签售会上挤得差点窒息,才抢到的宝贝。
更重要的是,画集里夹着我准备了一个学期的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期末论文手稿。
密密麻麻,全是心血。
明天就要交了。
而现在,装着画集和手稿的帆布袋,连同我的魂魄一起,消失在了偌大的华夏大学校园里。
冷汗瞬间浸透了我的后背。
我像个疯子一样,在我今天可能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发了疯地寻找。
图书馆的自习室。
去食堂的那条林荫道。
教学楼的公共休息区。
甚至是……厕所。
一遍。
两遍。
三遍。
天色从黄昏染到墨黑,校园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昏黄的光晕映着我越来越绝望的脸。
帆布袋是浅米色的,上面印着我喜欢的乐队Logo。
画集是硬壳精装,有点分量。
手稿是一叠A4纸,用燕尾夹固定着。
它们不可能凭空消失。
我瘫坐在图书馆门口冰冷的台阶上,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怎么办
画集没了,我的心像是被剜掉了一块。那是无价之宝。
手稿没了,我的学期绩点可能就要完蛋。那是我熬了多少个夜晚才写出来的。
补一天时间怎么可能补得出来
我的脑子乱成一锅粥。
周围人来人往,嬉笑打闹,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这个快要哭晕过去的我。
绝望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微信消息。
我机械地划开。
【林一天】:在哪晚饭吃了没
是我哥。
林一天。
一个名字听起来阳光开朗,实际上却是个整天泡在实验室和文献堆里的科研怪咖。
物理学博士在读,传说中的人形自走文献库。
据说他看文献,能把作者的标点符号错误都揪出来,然后写邮件去友好交流,直到对方怀疑人生。
典型的强迫症+细节控+逻辑怪。
我鼻子一酸,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
虽然我知道,他除了能给我讲讲最新的弦理论进展,或者分析一下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对我找东西这种事,大概率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但他是我的亲哥。
是这个世界上,我此刻唯一能想到,也唯一敢去打扰的人。
我颤抖着手,拨通了他的电话。
哥……
声音刚出口,就带上了哭腔。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哭了林一天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甚至带着一丝……探究
废话!我……我东西丢了……我哽咽着,最重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在哪丢的最后一次见到是什么时候
他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砸过来,没有一丝安慰,全是询问。
这就是我哥。
我吸了吸鼻子,努力平复情绪,把丢失的画集和手稿飞快地说了一遍。
……图书馆闭馆前我出来就发现不见了,帆布袋,米色的……
别急。他说。
我愣了一下。
这是我哥今天对我说的,第一句稍微带点人情味的话。
怎么可能不急!那是我……
急也没用。他打断我,情绪波动会影响记忆提取的准确性。你在图书馆门口等我,我马上到。
嘟嘟嘟……
电话挂了。
我看着黑下去的屏幕,有点懵。
他来干什么
帮我一起翻垃圾桶吗
还是准备给我上一堂关于物质不灭定律或者概率论在寻物中的应用的物理课
我摇摇头,把这些不靠谱的想法甩出去。
算了,他来了,至少有个人陪着我。
哪怕只是站在旁边,看着我哭呢。
2
勘查现场侧写我哥疯了
章节二:勘查现场侧写我哥疯了
大概十分钟后。
我哥林一天,穿着他万年不变的白衬衫和卡其裤,背着一个半旧的双肩包,出现在了路灯的光晕里。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得像鹰。
一米八几的个子,身形清瘦,气质冷峻。
要不是顶着一张和我七分像的脸,我可能会以为他是哪个学院的年轻讲师。
你在这里坐了多久他走到我面前,第一句话不是问东西,而是问我。
大概……半个多小时我茫然地回答。
他点点头,没说话,反而绕着我坐的这片台阶,开始极其缓慢地踱步。
他的视线像探照灯一样,扫过地面,扫过旁边的灌木丛,扫过台阶的每一个角落。
那专注认真的神情,跟他审视实验数据时一模一样。
我不禁有点发毛。
哥……你干嘛呢
现场勘查。他头也不抬,语气平淡无奇。
……哈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勘查什么
收集环境信息。他弯下腰,捡起一片落叶,看了看,又扔掉。
哥,现在不是你搞科研的时候!我的画集!我的手稿!我快崩溃了。
他终于直起身,看向我。
我知道。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像无头苍蝿一样乱找,而是进行科学分析。
科学……分析我感觉我的智商受到了挑战。
丢了个东西,怎么就上升到科学分析了
他没理会我的震惊,从双肩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不是电子产品,是最原始的那种纸质笔记本。
好了,林溪,他走到我面前,表情严肃得像是在主持一个重要的学术研讨会,现在,开始进行失主心理分析及事件回溯。
我:……
失主心理分析事件回溯
我哥是不是文献看多了,脑子瓦特了
看着我的眼睛,放松。他的声音低沉而有磁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从头开始。你今天下午,是什么时候到的图书馆
我被他这副架势震慑住了,下意识地回答:大概……两点半左右。
在哪个区域
三楼,靠窗的那个长条桌。
你离开座位去过哪里几次
中途去了一趟洗手间,大概四点钟。然后五点半左右去茶水间打水。
离开座位时,帆布袋放在哪里
就……就挂在椅子背上。我有点心虚。
他镜片后的目光似乎闪烁了一下。
画集和手稿的价值,对你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画集是我的命!手稿关系到我的绩点!我激动起来。
那么,对于一个完全不认识你,也不了解这些东西背后意义的陌生人来说,它们的价值呢他追问。
我一愣。
对陌生人……
画集可能值点钱,但限量版签名这种东西,只在特定圈子里有价值,想快速变现不容易。
手稿……对别人来说,大概就是一叠废纸。
可能……画集稍微值点钱手稿……应该没人要么。
很好。他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地写着什么。
帆布袋的特征除了米色和乐队Logo。
呃……有点旧了,边角有点磨损,带子是深棕色的。
今天图书馆的人流量如何你离开座位时,周围熟悉的人多吗
下午人挺多的,都是期末复习的学生。我不确定有没有认识的人注意到我……
你离开座位去洗手间和打水时,返回座位的时间间隔大概是多久
去洗手间可能……五六分钟打水很快,两三分钟吧。
……
他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问得极其细致。
时间、地点、人物、物品特征、环境因素、我的情绪状态……
仿佛我不是丢了东西,而是卷入了一场什么复杂的案件。
我从一开始的抓狂,到中间的懵逼,再到后来的……麻木。
我哥他,是认真的。
他真的在用一种我无法理解的方式,来侦破我的失物事件。
等他问完所有问题,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
他合上本子,推了推眼镜。
初步分析完成。走,我们去‘案发现场’。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感觉自己像个被牵着鼻子走的傻子,但看着他那副笃定又专注的样子,拒绝的话竟然说不出口。
3
犯罪心理学侧写目标区域锁定!
章节三:犯罪心理学侧写目标区域锁定!
我们重新回到了图书馆三楼,那个我待了一下午的靠窗长桌区域。
虽然已经过了闭馆时间,但楼层管理员还没来清场锁门。
灯光依旧亮着,只是空无一人,显得有些寂静。
我哥站在我之前坐过的椅子旁边,再次开启了他的勘查模式。
他先是模仿我当时的坐姿,然后又模拟我把帆布袋挂在椅背上的动作。
接着,他站起来,像个幽灵一样,在那片区域来回踱步。
他的视线扫过桌子底下,椅子缝隙,旁边的书架,甚至……天花板
哥,你在看什么我忍不住问。
寻找视觉盲区和潜在的‘作案’路径。他淡淡地说。
作案谁作案啊我哭笑不得。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行为人’,他导致了你的物品‘位移’。他用手指了指,你挂袋子的地方,正好是过道的边缘。人来人往,存在被无意碰掉的可能性。
碰掉了那我回来应该能看见啊。
不一定。他走到旁边几排书架的过道,如果被碰掉,刚好滚落到这个位置,他指了指一排书架的底端,视觉上不容易立刻发现。尤其是在你当时可能比较匆忙或者分心的情况下。
我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有可能
但是,如果只是碰掉了,为什么会不见了呢总有人会捡到吧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他走回来,重新拿起笔记本,现在,我们对可能的‘行为人’进行侧写。
侧……侧写我感觉自己今天听到的新名词,比过去一个月都多。
是的。基于现有信息,我们可以排除几种可能性。
他开始在笔记本上勾画。
第一,恶意盗窃以变卖为目的。可能性较低。他分析道,画集的圈外价值有限,变现渠道窄,风险高。手稿对他人无价值。帆布袋本身价值低。综合来看,‘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
我点点头,好像有点道理。
第二,恶作剧。可能性中等偏低。如果是恶作剧,通常会选择更容易引起失主恐慌或尴尬的方式,比如藏起来但留下线索,或者直接破坏。完全拿走不留痕迹,不太符合一般校园恶作剧的模式。除非……他顿了顿,作案人对你有敌意,且了解这些物品对你的重要性。
我心里咯噔一下。
不会吧我在学校好像没得罪过什么人……
但这种可能性需要更多证据支持,我们暂时搁置。他继续说道,第三,无意拾获。
这个可能性最高。
是的。现在,我们需要分析‘拾获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我哥看着我,眼神锐利。
假设一个人,在图书馆这种环境下,捡到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分量的帆布袋。他/她会怎么做
呃……打开看看
正确。打开后,看到一本精美的画集和一叠手稿。他/她会怎么想
可能会觉得失主很着急
一部分人会这样想。这类人,我们称之为‘责任心驱动型’。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寻找失主,或者将物品交给图书馆管理员或失物招领处。
他指了指楼梯口的方向:你去问过管理员和失物招领处了吗
我沮丧地摇头:问过了,都说没有收到。
意料之中。他并不意外,这意味着‘责任心驱动型’的可能性降低,或者,拾获者还没来得及送过去。但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后者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那……还有什么类型
‘价值判断型’。他继续说,这类人会评估物品的价值。如果他们觉得画集很值钱,可能会产生贪念。但如前所述,变现难度大。如果他们觉得这些东西不值钱,或者处理起来很麻烦……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
会怎么样我追问。
可能会选择最省事的方式处理掉。
处理掉!我惊呼,扔了!
有可能。他点点头,比如,随手丢进垃圾桶,或者塞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我的心又沉了下去。
还有一种,‘环境干扰型’。他补充道,拾获者本来打算处理,但中途被其他事情打断,或者暂时改变了主意,将物品临时放置在了某个地方。
我的天,这也太复杂了。
所以呢我感觉脑子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到底该去哪里找
他没回答,而是拿出手机,调出了华夏大学的校园地图。
然后,他开始在地图上用手指指点点,嘴里念念有词。
图书馆三楼是主要‘案发区域’。拾获者离开图书馆的可能路径有两条主通道,三个消防通道。
拾获者的身份,大概率是学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教学区、宿舍区、食堂。
基于‘价值判断’和‘环境干扰’模型,潜在的‘抛弃点’或‘临时存放点’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一,相对隐蔽;二,方便丢弃或放置;三,位于拾获者日常动线的合理范围内。
他一边说,一边在手机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画圈。
红色的圈代表高风险抛弃区(如垃圾桶集中点,偏僻角落)。
黄色的圈代表中风险临时存放区(如图书馆内部不易察觉的死角,教学楼的闲置储物柜)。
绿色的圈代表低风险但仍需排查的区域(如拾获者可能返回的宿舍楼下的公共区域)。
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逐渐成型的校园失物风险分布图,我目瞪口呆。
这……这简直就像是……警方在分析犯罪分子的藏匿地点!
好了。他收起手机,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根据热力图分析,结合我对校园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典型学生行为模式的推断,我预测,物品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三个区域。
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图书馆三楼靠近消防通道的那个废纸回收箱。
第二,教学楼B座通往天台的楼梯间杂物堆。
第三……他顿了顿,看向窗外远处的一个方向,东门外那排共享单车停放点旁边的绿化带深处。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废纸回收箱楼梯间杂物堆校门外的绿化带
这跟我丢失物品的地点和方式,八竿子打不着啊!
哥,你确定吗我难以置信地问,这……这听起来也太离谱了。
逻辑推导的结果。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斩钉截铁,概率最高的地方,往往隐藏在意想不到的细节里。走,我们先去第一个点。
看着他率先走向消防通道的背影,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
用犯罪心理学侧写来找校园失物
我哥,怕不是个天才……或者疯子吧
4
第一个目标点!失望与转机
章节四:第一个目标点!失望与转机
消防通道的门虚掩着,里面光线昏暗,只有一盏应急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一股陈腐的灰尘味扑面而来。
通道尽头,果然放着一个半人高的蓝色塑料桶,上面贴着废纸回收的标签。
我哥走过去,毫不犹豫地伸手就往里掏。
喂!哥!我吓了一跳,这……这里面都是垃圾啊!
是废纸。他纠正道,而且,根据我的推断,如果拾获者认为手稿是废纸,这里是逻辑上最便捷的丢弃点之一。隐蔽,且符合‘废纸’的归类。
我看着他修长干净的手指在各种废弃的草稿纸、旧报纸、广告传单里翻找,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那可是我那个有洁癖、做实验都要戴三层手套的哥哥啊!
为了我的画集和手稿,他居然……
我心里既感动,又觉得这画面实在太诡异了。
他翻得很仔细,几乎把回收箱里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了一遍。
结果……
没有。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虽然我觉得根本拍不干净),表情没什么变化。
意料之中的失望。
我叹了口气:我就说嘛,怎么可能在这里……
别过早下结论。他打断我,排除一个错误选项,意味着我们离正确答案更近了一步。信息量增加了。
好吧,不愧是搞科研的,连找不着东西都能说得这么有哲理。
下一个目标点,教学楼B座,天台楼梯间。
教学楼B座离图书馆不算远,步行大概五六分钟。
楼里的灯大部分已经关了,只有走廊的应急灯亮着。
我们摸黑爬到顶楼,通往天台的门锁着,旁边的楼梯间果然堆放着一些杂物。
几张废弃的桌椅,一些破旧的纸箱,还有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布料。
角落里积满了灰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
这里……我看着这片狼藉,有点犹豫,真的会有人把东西藏在这里吗
‘藏’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临时放置’。我哥一边说,一边再次开始了他的勘查。
他先是扫视了整个空间,然后重点检查那些容易随手放置物品的平面,比如桌子面,纸箱顶部。
他还特别注意了那些缝隙和角落。
如果拾获者当时手里拿着东西,比如一杯奶茶,或者接了个电话,他/她可能会下意识地把袋子放在旁边的某个地方,想着‘等一下再处理’。但随后可能因为匆忙离开或其他原因,忘记了。
他的手指划过布满灰尘的桌面,留下清晰的痕迹。
他又弯腰查看桌子底下和纸箱后面。
这一次,我没再抱怨,只是紧张地盯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虽然希望渺茫,但万一呢
万一我哥那套听起来神乎其神的侧写真的靠谱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楼梯间里只有我们两人粗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翻动杂物发出的细微声响。
最终,我哥直起身,摇了摇头。
也没有。
我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两个最有可能的地点都排除了。
难道真的……被当成垃圾扔掉了或者被某个不怀好意的人拿走了
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哥……我的声音带着哭腔,是不是……找不回来了
他沉默了一下,看着我。
那双总是冷静锐利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还有一个点。他说,概率最低,但并非为零。
东门外的绿化带我绝望地问,那也太……太远了吧而且,谁会把捡到的东西扔到校门外去啊
这正是这个推断的矛盾点,也是它的可能性所在。他反而好像来了兴趣,通常来说,处理‘价值不高’的拾获物,会选择就近原则。但如果拾获者存在某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比如,急于摆脱这个‘麻烦’,同时又不想在校园内留下痕迹,那么选择一个离开校园途中的‘便捷抛弃点’,就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
什么特殊心理状态
比如,迟到、赶时间、做了亏心事后的慌乱……
我听得云里雾里。
走吧。他没再多解释,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们走出教学楼,重新回到夜晚的校园小路上。
晚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
我看着走在前面,步履依旧坚定,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常规数据采集的哥哥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希望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去东门外,更像是……一种最后的仪式。
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最后的挣扎。
5
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角落
章节五:峰回路转!意想不到的角落
东门外,是一条相对僻静的马路。
路边停着一排排共享单车,旁边是一片半人高的灌木丛绿化带。
路灯的光线被茂密的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已经快晚上十点了,路上几乎没什么行人。
就是这里我看着眼前的绿化带,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黑漆漆的,里面有什么根本看不清。
嗯。我哥点点头,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动作。
他从背包里掏出了……一个小巧的手电筒,和一副……白手套
我的天!
他是有备而来的!
他真的把这当成刑事案件现场来处理了
你……你连手套都准备了我结结巴巴地问。
实验习惯。他淡淡地回答,戴上手套,打开手电,避免污染潜在的‘证据’。
……我已经无力吐槽了。
他拿着手电筒,开始仔细地照射绿化带的边缘和深处。
光柱在黑暗的枝叶间移动,像是在搜寻着什么。
我站在旁边,心如死灰。
这里怎么可能找得到
完全就是大海捞针。
而且,就算真的被扔在这里,经过这么长时间,说不定早就被清洁工收走了,或者被风吹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我哥搜得很慢,很仔细,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他甚至拨开了一些比较茂密的枝叶,往更深处照射。
我开始感到一丝不耐烦,和更深的绝望。
哥,算了吧……我小声说,可能真的找不到了。我们……我们回去吧。
明天还要想办法跟老师解释论文的事情,画集……画集就当是破财消灾了。
我哥没有回答,依旧专注地搜索着。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
等等。
他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我的心猛地一跳。
怎么了!我急忙凑过去。
他的手电筒光柱,固定在了绿化带深处,一个靠近围栏的角落。
那里堆积着一些落叶和几根枯枝。
光柱的中心,隐约可以看到一抹……浅米色
那……那是什么我的声音在发抖。
我哥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小心翼翼地拨开前面的枝叶,慢慢靠近。
我屏住呼吸,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角落。
随着遮挡物被移开,那个浅米色的物体越来越清晰。
布料的质感……
上面那个模糊的图案……
是……
是我的帆布袋!!!
它就那样静静地躺在落叶堆里,像是被人随手塞进去的一样!
找到了!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眼泪瞬间夺眶而出,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我哥也松了口气,但没有立刻去拿。
他先是用手电筒仔细照射了袋子周围的环境,似乎在寻找什么痕迹。
然后,他才伸出戴着白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将帆布袋从落叶堆里拿了出来。
他掂了掂分量,然后拉开拉链。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手电筒的光照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本熟悉的硬壳精装画集!
封面上飞鸟老师的签名依旧清晰!
然后,是画集下面那叠用燕尾夹固定好的A4纸!
我的手稿!
都在!
一样没少!
啊——!我再也忍不住,扑过去抱住了我哥,找到了!哥!真的找到了!谢谢你!谢谢你!
我激动得语无伦次,眼泪鼻涕蹭了他一身。
他身体僵硬了一下,似乎不太适应这种亲密接触,但还是伸出手,有些生涩地拍了拍我的背。
好了,找到了就好。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静,看来我的推断基本正确。
我这才松开他,一边擦眼泪,一边看着手里的帆布袋,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哥,你是怎么猜到会在这里的这也太神了吧!
他收起手电筒,摘掉手套,推了推眼镜。
逻辑。图书馆和教学楼的可能性被排除后,‘异常抛弃行为’的概率就上升了。
我调取了东门出口附近的监控(当然是合理申请权限的),在你丢失物品后的半小时内,有一个行色匆匆的学生,手里拿着一个和你描述相似的袋子,离开了校门。他的行进路线,正好经过这片绿化带。
最关键的是,他指了指绿化带旁边不远处的地面,那里有一个丢弃的、喝了一半的奶茶杯。分析残留物和杯壁上的水珠凝结情况,推断丢弃时间与该学生离开的时间高度吻合。
这表明,他可能在这里停留了片刻。结合他匆忙的状态,以及不愿意将‘麻烦物品’带离校园的心理,随手塞进旁边的绿化带,是一个符合‘最小努力原则’和‘快速摆脱’心理的行为选择。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
调监控分析奶茶杯最小努力原则
我哥这脑子……到底是什么构造啊
所以,捡到我东西的人,就是那个学生
大概率是。可能是在图书馆无意间碰掉了你的袋子,捡起来后发现不是自己的,又看到了手稿,觉得处理起来麻烦,或者一时起了贪念想看看画集,但很快又觉得烫手,于是在离开学校的路上,匆忙地把它塞进了这里。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这只是基于现有信息的最优推断,未经证实。
我看着他,心里充满了敬畏和……一点点想笑。
我哥,用一套堪比刑侦的流程,帮我找回了在校园里丢失的画集和手稿。
这简直……太专业对口了!
推理寻物法,专业对口了属于是
你永远可以相信科研大佬的跨界能力
6
余波与新的委托
章节六:余波与新的委托
找回失而复得的宝贝,我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回宿舍的路上,我抱着帆布袋,像抱着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我哥走在我旁边,恢复了他平时那副沉默寡言的样子,仿佛刚才那个神探附体的不是他。
哥,今天真的……太谢谢你了!我再次郑重地道谢,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举手之劳。他的语气很平淡,下次注意点,重要物品不要离开视线。
知道了知道了。我连连点头,心里却在想,有这么一个哥哥,好像……丢东西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呸呸呸,我在想什么!)
回到宿舍楼下,我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小美正急匆匆地往外走。
看到我,她眼睛一亮:林溪!你可算回来了!看到你哥了没我找他有急事!
我一愣:找我哥什么事
同时,我哥投来询问的目光。
小美跑到我们面前,气喘吁吁地说:林溪,你哥是不是……特别会找东西
我:……啊
事情怎么传得这么快我们才刚找到东西回来啊!
小美急切地说:刚才我在图书馆找东西的时候,管理员大叔跟我说的!说你哥用什么……什么‘侧写’,帮你找到了丢了好几个小时的画集!简直神了!
我看向我哥,他表情没什么变化,但耳根似乎……有点红
所以……小美双手合十,一脸恳求地看着我哥,林一天学长!大神!我的宿舍钥匙丢了!就在教学楼附近!我找了一个多小时了都没找到!明天一早我妈就要来看我,我进不去宿舍就死定了!求求你,用你的‘侧写’帮帮我吧!
我:……
我哥:……
看着小美那泫然欲泣的表情,再看看我哥那副情况超出计算范围的微愣表情。
我突然有种预感。
我哥这强迫症科研大佬的跨界能力,怕是要在华夏大学……出名了。
他的推理寻物法,可能要迎来第一个委托了。
我看了看怀里的画集和手稿,又看了看开始认真思考(或者说,开始进行新的案件分析)的哥哥。
嗯,生活,似乎突然变得有趣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