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上海微城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如果爱一个人,就带她去看额济纳的秋天,因为那里的大漠胡杨就是天堂。
胡杨三千年的守望,只为等待你和爱你的人到来!
车子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颠簸,抵达了额济纳胡杨林。
沙漠上的胡杨是一个坚强的树种,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一行人沿着幽深古道,走进了金色摇曳的胡杨林。
深秋季节,胡杨树叶一片金黄,在西下的阳光中,每一片树叶都晕染上了金色的光芒。几个人漫步在浓郁的胡杨林中,仿佛进入梦幻般的光影中。头顶是金光灿灿的树冠,身边是姿态各异的树干,脚下是层层叠叠的落叶。一阵轻风吹过,几片叶子荡荡悠悠地飘落下来。那胡杨粗壮的几人方可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有力的似苍龙腾飞,纵横的如仙鹤翩舞。近看脉络清晰是温润如玉,远观团簇群拥如千军万马,行走其中,如流连于金色航船,徜徉于光波海洋。
耿至行默默地跟随在夏菡和程茵茵身后,一个是一身素白,一个是一袭红衣,一个沉静,一个活泼,只是夏菡若有所思的背影,在胡杨林金色的丛林中,透露着一丝不可触摸的神伤。
晚霞渐渐由金黄变成金红,胡杨林在斜阳夕照中热烈地泛着红色的光芒,在密林无语的挽留中,他们挥手告别,驱车前往居延海。
一个小时左右,他们就来到了居延海景区西北侧的一个客栈。客栈有一个颇有古意的名字:奉春客栈。
客栈是一幢两层的小楼,总共就十来间客房,客栈的主人是一对六十来岁的夫妻。那丈夫一头银丝,面容祥和,一副银边眼镜下的双眼沉着有神,透着饱读诗书的儒雅。那妻子身形清瘦,一身干净简约的打扮,显得雅致矜持。尽管两人肤色偏暗,神情举止倒与当地人有些不同。
晚饭是客栈统一的安排,在一楼东侧的小餐厅里。餐厅墙壁上描绘着绿底红花,一股浓浓的蒙古风情。
一起吃饭的有四个自驾过来的驴友,以及一对学生模样的情侣。
男主人和一个帮厨的阿姨在里里外外地忙碌着,客人团团围成一桌,桌子上放着四盘瓜子、花生等寻常可见的干果,然后是一大盘牛肉,一大盘羊肉,都是新鲜生切成片,中间是一个大锅,里面煮着些土豆、粉条、白菜,热气腾腾地咕咕作响。
主人端起酒杯,用手指向天地各弹了一下酒水,敬了大家一杯。
一群人互相打了招呼,主人给大家介绍起当地一些比较知名的景点,讲述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语调里有些西南之风。
学生模样的小女孩问道:听老板口音,好像不是本地人吧
对的,我们是云南人呢。男主人回道。
难怪呢,我们就是在云南上的大学,一听到就觉得口音好亲切呢。
女主人脸上多了一份热情,大概是来自故乡的音讯,总是能唤起一些乡情。
你们准备在这边玩多久啊女主人开口问道。
我们也就能待两天,假期时间短,路上又花了不少时间。来这里旅游,就是路上的时间花费得比较多。
是的,这里地广人稀,过来一趟是不大容易。
是啊,在这里遇到你们云南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怎么会到这里来开客栈呢小姑娘好奇地问。
这个,也是偶然的原因吧。女主人有些含糊其词地说道。
看着装修,咱们这个客栈还挺新的呢,这个客栈开了多久了啊程茵茵岔开话题。
不久的,我们接手这个客栈,也不过是两年多的时间。男主人回答道。
我开始还挺好奇的。我看这边的客栈,名字大多都是蒙古风的,你们客栈的名字,看着就像汉族的人起的。你们不是本地人,这我就理解了。程茵茵说道。
之前这个客栈也不是叫这个名字,是我们接手后改的呢。女主人回答说。
这个名字好特别,奉春,是奉迎春天的意思吗一个自驾的驴友问道。
那男主人放下酒杯,停了一会儿,随后慢慢开口:这个名字,说起来倒有些话长了,你们有兴趣,我就和你们介绍一下。
好的啊。一个驴友举起酒杯敬了男主人,一饮而尽。其他人纷纷举杯致意,然后放下酒杯,饶有兴致地看着男主人。
大家来到西北,不知道第一个感受是什么。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干燥,实在是太干燥了。这边长年降雨量不足
50
毫米,紫外线特别强烈,各位大多是从南方过来,估计一出机场,就能够感觉到这边的空气和阳光都和南方的大为不同吧
众人纷纷点头认可。程茵茵笑着说:我保湿霜都比平时要多用两三倍,实在是干得不行。
这种极度干燥的天气,对于生命是严峻的考验,这也是这边植物稀少、人口不密的原因。水是生命之源,缺少,就承载不了太多的生命需求。
但是,正是由于极度干燥的天气,在南方极难保存的东西,在这边却很容易保存。比如我们这双筷子,丢在南方,三五年就腐烂了。但是如果在这边的环境里,保存的时间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大家都听过,胡杨树倒后千年不朽,其实也是气候干燥的原因。
在丝绸和纸张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都是用竹简来书写文字的。所谓学富五车,那可是真正的五车竹简。直至汉代,公文信笺,书籍律令,用的还都是竹简。近代考古工作中,新疆的尼雅和这里的居延,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竹简,这些竹简大多是两千年前的汉代留下来的。两千年前我们先人写在竹片上的文字,沉寂在西北的干旱气候中,在现代探险考古人员的努力下,终于重见天日。
汉简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军事、交通、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考古专家在整理数量庞大的汉简时,有一支竹简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这一支竹简记载的既不是政令谕情,屯戍档案,也不是书籍历谱,却是一封寥寥数字的私人信件。这一封千年以前的私人信件,文字朴素,却情感绵长,深深打动了考古专家,并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
传说,两千年前的江南水乡,有一对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两人自幼一起长大,在同一个私塾求学。男的名字叫奉,女的名字叫春。一个是英俊少年,一个是妙龄少女。一个是青春盛放,一个是年华芬芳。两人不知不觉中互生爱慕情愫,只是少年情怯,两人一直未敢吐露心声。
那些年,匈奴常常侵扰边界,百姓生活不得安宁。有一年春天,匈奴来犯,西域告急,汉帝急发重重兵帖,一纸征令,奉依征远戍守边关,春留守江南水乡,两人依依惜别。
奉戍边边防,心中思念。偶见所驻营地的石子中有些石头质地细腻,洁白如脂。奉训练间隙,细心寻访,收集了十二颗剔透的玉石。趁闲暇夜间一个个细心打磨,做成十二颗圆润的珠子,寄托着他一年十二个月的思念。打磨完工后,他把玉石做成一个手链,认认真真地书写了一支竹简,等待邮驿到来,寄给远在江南的心上人。
然而,边界风云突变,一支匈奴大军毫无征兆地夜袭边关,一瞬间狼烟四起,马蹄疾驰,尘土飞扬,一场鏖战在大漠打响。奉在与匈奴厮杀中血洒疆场,那十二颗染着鲜血的珠子,散落在大漠戈壁当中,而那一封寄往心爱女孩的书简,终究没有寄出,流落在了茫茫大漠之中。
竹简上简简单单十三个字,历经烈日严霜、飞沙走石,依然清晰如昨。那是两千年前的文字,是两千年风沙见证的爱情,是至今依然打动人心简短而绵长的语言。
周作人翻阅《流沙坠简》时,被这枚竹简文字感动,曾经作诗一首:
琅玕珍重奉春君,绝塞荒寒寄此身。
竹简未枯心未烂,千年谁与再招魂。
这枚竹简上的文字朴实无华,却情意绵长:
奉谨以琅玕,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我们这个客栈的名称,就因此而起。人世间,无论是男女爱情、母子亲情还是兄弟交情,总是有太多的来不及:来不及侍奉年老的父母,来不及抚养年幼的孙子,来不及表达爱人的相思,来不及叙述兄弟的情怀。
那男主人说到这里,女主人的脸上流露出一些感伤。
大家纷纷举杯,一个一脸络腮胡的汉子大声说道:为了友情,为了亲情,为了爱情,干杯!
耿至行看了一眼夏菡,只见夏菡拿着酒杯,慢慢地将半杯红酒,喝到见底。
晚餐过后,大家与主人告辞。夏菡回到房间后,转了回来,手里拿着一块真丝丝巾,对女主人说道:听了你们的故事,真的挺感动的,旅途也没什么准备,小小心意,留个纪念。
女主人一迭声地感谢,轻轻拥抱了夏菡。
一众人等旅途辛苦,大家早早回到房间休息。夜晚的客栈寂静无声,夜色中的居延海,风从海面吹过,吹动海边的芦苇沙竹,发出呜咽的声音。
耿至行习惯地翻了一下手机,微博上久未更新的夏菡,突然发了一条更新,耿至行默默读了两遍,若有所思。
芦苇、夕阳、海鸥、蓝天,纯净的居延海有如新月,静静地守候着千年戈壁。
耿至行一行一早沿着居延海边的细沙道路,一路漫步。碧蓝的海面上,天鹅浅舞,茂密的芦苇中,野鸭漫游,天上的一轮太阳,海面的一片波光,洗涤着每一个旅人的心灵。
夏菡和程茵茵话语不多,大家都沉浸在浩渺辽阔的烟波当中。
两个小时后,根据行程安排,他们驱车前往居延海边的一个马场。
你们会不会有点好奇,奉春客栈的老板,怎么会从云南来到这边开个小客栈万星开车在前去马场的路上,突然问道。
确实有点奇怪,看他们两个人的谈吐,似乎不太像开客栈谋生的人。程茵茵接口说,你们留意了吗小姑娘问他们为什么来这边开客栈时,女主人似乎有难言之隐。
奉春客栈的一对夫妻,还是让人同情的。万星说道。
怎么了夏菡也有些好奇。
大家耳熟能详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冠名酒泉,其实位置却大多在额济纳旗。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在客栈的客厅墙上,有几张照片。其中有一张三个人的合影,中间是一个穿军装的小伙。
那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十多年前硕士毕业后分配在酒泉卫星中心工作,在一次实验中不幸重伤,抢救无效牺牲了。
儿子牺牲后,遗体本来要回到他们老家的烈士陵园的。但他弥留之际留下了最后的愿望,希望能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边上。他希望躺在地下,也能够看到他参与设计的火箭,从这里腾空升起。领导遵从他的遗愿,就把他安葬在东风烈士陵园。
夫妻俩前些年每年都会过来祭奠。退休后,就租下这里开了客栈,每次有重大的发射任务,他们都会在烈士陵园,默默地陪在儿子身边,似乎是陪同他一起注视着他未竟的事业,发射升空,飞向太空。
难怪呢,耿至行说道,我昨天听他聊起奉远征戍兵的时候,听起来不像讲一个普通的传说,倒像是讲述身边的故事。
这个名字,是他们儿子的女朋友起的。万星一边开车,一边慢慢地说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无名英雄,沉睡在大漠边关,守护着后方安宁。
不愧是学历史的啊,随便一句感慨,都透着一些沧桑。程茵茵笑着说。
万星一下子又红了脸。
到了马场,一大群高头大马悠闲地聚在一团,实诚的低头啃着草,多情的耳鬓厮磨,偷懒的一个大头搭在同伴身上,调皮的尥腿嬉戏。各地过来的游客已聚集了不少,在接待人员的安排下,大家纷纷挑选了自己心仪的坐骑,一个蒙古汉子骑着一匹骏马,引领着上百匹骏马倾巢而出。
因为游客水平不一,领头的骑手把速度压得很低。马匹在草地上哒哒地行走,把骑手一颠一颠地驮着。
你们把脚踩在马镫上,然后身体稍微腾空一点,这样就不会太颠。万星传授着骑马的诀窍。
走了一个半小时,马匹到了一个湖边,大家下马稍事休息。几辆越野车等候在这里,有些身体疲惫的游客,陆续乘上车辆返回。
夏小姐,你们吃得消吗要不要乘车回去万星问道。
我没事的,你们俩呢夏菡转头问耿至行和程茵茵。
两人看上去兴致颇高,纷纷表示体力充沛,大家便决定一起骑马返回。
一声长嘶,领头的几匹骏马纵身跃起。所谓老马识途,原本骑马领路的蒙古汉子也不见了踪影,那几匹空乘的骏马甩出一头飘逸的马鬃,四脚腾空,飞驰向前。一众人等策马而行,不一会儿大家也拉开了距离。
夏菡一马当先,跑在了几个人的前面。耿至行夹紧马背,渐渐感觉马儿腾空奔驰,人在马上,反而显得十分平稳。策马奔腾,一股豪情涌上了他的心头。
前面的夏菡白色的修身T恤,黑色的牛仔裤,纤细的腰身秀美挺拔,她整个身体微微地前倾着,太阳帽下,黑色的长发随风飞舞,英姿飒爽。
万星跟在最后面,看得出来,他是娴熟的骑手,挥舞着马鞭,高高昂起的身体,犹如一位叱咤风云的少年将士。
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四十来分钟就远远看到了目的地。
万星为了在下马时给大家照应,便抽动马鞭,那骏马一声长嘶,飞腾而起,从几个人身边越过,来到了一行人的最前面。
眼看终点在望,万星骑的黑马突然一个趔趄,前蹄踏空。万星啊呀一声,被甩到了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