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枳生 > 第二十章 教育的本质

第二十章
教育的本质
八月中旬,县里正式下文,苗晓禾成为铁黎村中学的校长。
那是一次全县中学校长会议。会上,讨论了许多议题。
既然是初中,就不避免地要提到升学率。县城两三所重点中学,几乎对全县形成了虹吸效应。其余十来个乡镇中学,不由得纷纷抱怨。
与会者A:说真的,乡村的教育越来越难。读书无用论也甚嚣尘上。我们有时候开玩笑都说,反正现在乡镇中学都是烂龙集中地,我们这些老师再努力能如何他们自己不重视,家长不重视,要不是义务教育,真不知道失学率会有多高……
与会者B:一分不交,许多人都不想读,还要我们到处去找,更何况是交钱
与会者C:真不知道农村的教育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想想我们在座各位,我们其实以前绝大部分都是农村考学出去的。那时候,农村的教育和城里的差距根本没有这么大。经过了几十年,乡下民众的物质生活普遍提高了,可是,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越拉越大……
与会者C补充:是的,有些对乡下不了解的键盘侠,只要提到这问题就说只怪乡下穷乡下落后什么的。其实,真是因为穷吗不见得。现在你去乡下走走,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小楼,一应家电齐全,网络几乎全部普及,人人有手机,大家玩小视频玩得飞起。物质上,他们和城里的普通孩子差距是不大的。可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对于教育的态度,那就差得远了……
举个例子,许多在外打工的家长,口口声声爱孩子,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就是多给钱,买好手机,买好衣服,造成孩子攀比严重。老师要是说几句,他们还不高兴,动不动就去告你。至于要他们亲自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监督孩子的学习,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孩子的母亲或者父亲,明明就在家里,可她们宁愿打麻将刷剧也不会监督孩子,就放任孩子玩手机打游戏……
我个人认为,每个学校都该像苗校长她们学校一样,严格禁止学生带手机去学校。否则,他们沉浸于网瘾中无法自拔。我们学校有个孩子曾经有连续24小时玩手机的记录,学校管不住,把他父母叫来,他父母带回家也管不住。而且,他善于演戏,他爸爸在家,他就老实点,可要是妈妈批评他,他就要动手。他爸爸赶回家后,忍不住骂了他一顿,他立即报警。后来,他父母也没辙了就不管了,任他自生自灭。你们看,这种孩子,我们管得了可这种孩子,现在不是个别,已经越来越多了……
与会者D:寒门再难出贵子。我有时候想,是乡下孩子变笨了吗不是的。其实,单就智商看,绝大部分孩子差别不大,但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却天差地远。这种差距,才造成了最后学习成绩的严重不同……
与会者E:对,有的家长经常说,我的娃其实非常聪明只是读书不行,每当听到这种话我就忍不住想怼他们:吃喝玩乐打游戏门儿精,真正需要‘聪明’的学习时,却一窍不通。连这种主次都分不清楚的孩子和家长,又岂能算是真聪明
与会者F:当然,我们自己也有很大的缺陷,比如,学校的许多老师都只有大专学历,加上岁数大了,知识更新速度很慢,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都不强。可你们看,人家一中的老师,好多都是985、211,老师差距这么大,学生不可能没有差距。再说,人家一中本来就招收的全县分数最高的学生,而且这些城里的学生,家长还不停地掏钱培训,上各种网课,买各种最新的资料。你们想,这几个方面的差距一拉开,考试的时候,差距就更大了,是不是
与会者G:我认为,现在的教育资源是极度不平衡的,大城市资源云集,乡镇上资源严重短缺。教育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我认为我们应该趁这个机会普及网课,引进大城市重点中学的网课。不但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得开拓我们自己的视野。否则,这样下去,乡镇中学真的基本上就是走向末路了……
与会者H:现在动不动说什么快乐教育,我想,我们也许是误会了快乐教育的意思。快乐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们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好玩的快乐事情,而不是苦差事。可是,许多人却误以为快乐教育就是不学或者少学,让孩子们多玩。可是,学习这种事情,如果不付出时间精力怎么会有收获甚至现在到了连学生的分数排名都不敢公布的地步。我就想问一句:你说小学不公布分数也就罢了,可是,初中也不公布那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中考难道最后不还是拼分数吗这样掩耳盗铃到底是几个意思科教兴国,教育兴国,如果学生们连自己考几分这点承受能力都没有,那他们以后还成得了什么大器
众人深以为然。
轮到苗晓禾发言时,她简略说了一下教学方面的问题,话锋一转:今天,我主要想谈另一个问题,我自己给这个问题取了个名字,叫作:没有故乡的她们。
PPT上,显示一排大字:没有故乡的她们。
众人都好奇:咦,没有故乡的她们什么意思
苗晓禾说:前些天,我去铁黎村处理了一个叫李枳生的学生的家事。按理说,学生的家事跟老师无关,可是,这件事,又不仅仅是家事,它牵涉到一个群体,也就是现在乡村女孩、尤其是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教育,还牵涉到女孩子们的观念问题,尤其是她们的财产继承权问题。
有人问:李枳生就是你们学校以631分考上一中那个
苗晓禾点点头,把李枳生家里为了争夺乡下房子的事情大略讲了一遍。
众人七嘴八舌:我们老家前几年宅基地和承包地确权的时候,一些老两口去世了,女儿外嫁的人家,基本上就被邻居登记在自己名下了……
外嫁的也就罢了,我们那,一家人有两个女儿,都还没嫁人,只是在外面打工,她家的承包地就被人霸占了。后来,她们姐妹俩回来到处找人,从村上闹到镇上又闹到县上,最后如何也不知道……
我们学校也有一个女生,去年来申请贫困生名额,我们当时还好奇,因为大家都知道她家的房子修得特别好,怎么会贫困结果,说是她父亲去世了,她家房子被她几个叔叔瓜分了。而且,这些叔叔还不是亲叔叔,是堂叔。后来,她妈只能带着她在镇上租房子住……
一个校长叹道:别说乡下了。我自己就只有一个独生女。我大嫂经常当着众人的面对她儿子说:等你堂姐出嫁后,你叔叔的房子车子存款全是你的。我老婆听得这话经常火冒三丈,有次过年,直接和我大嫂打起来了,从那以后,两家也不怎么来往了,才消停了。
众人:……
这个校长继续道:当然,他们胁迫不了我。但是,想起很恶心是不是你们想想,她们是真的不懂事不懂法不是的,她们是贪。就像我大嫂,她也是大专毕业,不可能如乡村无知妇人。但是,她是找借口,符合她利益的,她就假装这是传统,目的就是贪图我那两套房子。要是我一无所有,她就不会这么说了。
是的。
说这种话,打这种主意的人,他们其实比谁都懂。
苗晓禾回到自己的话题:表面上看,这是家务事,家族纠纷,其实,这是一个乡村女性财产继承权的问题。无可讳言,广大的乡村女性,她们实际上是没有什么财产继承权的,尤其是涉及到宅基地房子这种大件,她们就更弱势了。因为李枳生的家事,所以,我多次往返铁黎村,深入了解了一些民情民俗,发现现在乡村的彩礼高得令人咋舌,动不动28万8,38万8,再加上还要求男方买房子车子,许多人几乎一家娶媳妇,立即陷入全家返贫的地步。大家都说,高彩礼,男人是受害者。可实际上,高彩礼出现的原因,根本不是女方狮子大开口,是因为供不应求……
供不应求,自然水涨船高,古来如此。
乡村女性的流失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一部分考学出去,一部分打工出去,一部分结婚了又离婚跑了……留守女童的处境,比他们父母想象的要危险很多……
这些情况,也不是铁黎村,而是广大的乡村都普遍存在的。
与会者纷纷点头。
每个地方一小部分,汇聚起来,成了一个大群体。几千万的数量,令人触目惊心。
所以,许多专家呼吁整治高彩礼,取缔高彩礼的时候,我觉得他们都没说在点上,那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乡村女性财产继承权的问题。有恒产才有恒心,她们在乡下,在老家的宅基地、承包地以及其他重大财产权得到确确实实的保障,她们的心才会慢慢留在故乡。否则,这群无根的浮萍,这群没有故乡的人,一年一年出走,永不回头。最初,大家都不介意,等十年、二十年过去,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哦,原来乡下早就没有(适婚)女性了……
众人都陷入了深思。
身为教育工作者,当然很清楚,母亲强则孩子强,孩子强则国家强,教育一个男童也许只能影响他一个人,但是,教育一个女童则可以教育一个家庭。
有人问:依你之见,苗校长,你觉得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苗晓禾:坦率地说,我只能提出问题,如何解决,我也不知道。虽然我帮李枳生解决了这个家务问题,但是,广大的乡村还有成千上万的李枳生,这些,我们是根本不可能解决的。
她想了想:所以,这就是我今天提出这个话题的目的。我们教育不了村民,但是,至少应该教育学生,从广大的乡村学生开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要让他们意识到女性也真正享有(家庭)的财产继承权,如果一代代年轻人都有这个意识。那么,他们多多少少会影响他们的家人,亲戚……至少,他们这一代人,不会继续犯这样的错误。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理想化,至于效果如何,我也不知道……
基层教育,任重道远,可年轻的人,总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