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道德经》随谈 > 第四十章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一章是八十一章《道德经》中最短的一章,仅有二十一个字。大家可不要因为它篇幅小就认为它不重要。其实,它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一章,三句话,提出了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或者说世界哲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三个命题。咱们暂且不说老子借这三个命题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先欣赏一下这三个命题深刻而又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一句:反者道之动。这一句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是反反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在五千言《道德经》里,反具有三种含义:
一是循环往复。在老子看来,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被循环往复的运行规律所制约。宇宙由奇点大爆炸产生,经历若干亿年膨胀发展,到出现坍缩,再回到奇点,开始下一轮大爆炸和循环运行;人们司空见惯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等等,所表现出的都是反。这种有秩序的神奇的反,被老子描述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二十五章)。在不少章节中,又用复来代替反,表述相同的意思,如第十四章的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第十六章的天道圆圆,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第二十八章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等等,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二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相反相成。表面上看似相反对立的事物,在本质上却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转化,相互促成。这种转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人们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因势利导,促成积极的转化,防止消极的转化。老子在第五十八章中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庄子在《知北游》中所说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由此而生成的化腐为奇、化腐朽为神奇的成语,说的就是这种相反相成的转化。
三是返本归初,物极必反。由于循环往复和相反相成的规律在发挥着作用,所以宇宙的万事万物生成发展的运行达到顶点时,就会朝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也就是老子在第十六章明确指出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三十章谈到的物壮则老;第三十六章阐释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第二句:弱者道之用。这一句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是弱弱的本义是柔弱,在老子手里,赋予弱深刻的哲学意义,甚至把弱与道联系起来,认为大道发挥功用的基本方式就是柔弱。也正因为这样,在《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明确提出柔弱胜刚强的命题后,以柔不争作为弱的同义词,以水作为弱的喻体,在相关章节里作了系统的分析说明。第八章围绕上善若水展开论述,提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论断,其实是对弱者道之用的形象解读。第四十三章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五十二章的守柔曰强;第六十六章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八章的是谓不争之德;第七十三章的不争而善胜;第七十六章的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八章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第八十一章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讲的都是弱者道之用的道理。我们如果把第八章和第七十八章对读,更能发现,这两章其实就是对弱者道之用命题的展开分析,回答了为啥说弱者道之用、为啥提出这个命题。从中也不难看出,《道德经》其实是一个自洽的系统,老子提出的观点和命题,在相关章节中都给予了相应的解释与回答。老子敏锐地观察到,凡是大道发挥作用的地方,都是以柔弱的形态出现的,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如江海,可以汇聚百川之水。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弱的哲学意义了。所谓柔弱,就是顺应自然而不妄作,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表面上看起来柔弱没有显赫的力量,实际上它是最有力量的。所以水滴石穿,海纳百川,柔弱胜刚强。
第三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有中产生的,而有又是从无中产生的,无是产生所有有也就是宇宙万物的终极能量。这一句关键是理解有无相生。其实,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明确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起始,有是产生万物的母体。无和有是道的一体两面,是道的基本属性。一说到道,一定是既包含无,又包含有的道,是凭着有无相生发挥自身无穷无尽功用的道。老子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他认识到了道的这一根本属性,并用无和有来表述,是高度的概括,非常抽象。春秋末年没有抽象这个词,老子就用玄字来表示,认为同谓之玄,道无和有的一体两面可称为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和有相互转化,相互化生,衍生出了大化宇宙、世间万事万物,所以它是众妙之门,是产生、化生一切的总门径。或者说,人们认识并把握住了无和有是道一体两面的根本属性,就抓住了老子思想中最本质的合理内核,也就进入了认识、把握并运用道的大门。
从对这一章三句话的分析不难看出,老子其实在这里向世人公布了他经过仰观俯察、借鉴前人、潜心研究所发现的三个重要命题。我们在钦佩老子前无古人的重要发现的同时,要尊道而行,依从老子的告诫处世行事。
正因为反者道之动,我们要想趋利避害,幸福安康,就要时时刻刻警惕这一点,时时处处把握这一关键。道的这一重要命题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朝着它的反面发展变化的,都是循环往复、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而且这种物极必反的发展变化规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这一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同样是盛极必衰,福祸相依。因此,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头,都要留有余地,也就是要花未全开月未圆。
正因为弱者道之用,我们要想趋吉避凶,永立不败之地,也必须准确理解道的这一重要命题与特性。道既然是通过柔弱的机制来发挥它的功效、体现美好指向,那么,具体到每个人,只有虚怀若谷、谦虚处下才能够以柔克刚,无往不胜。具体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才能够汇聚众力,同声相求,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进而趋吉避凶,永葆生机与活力。
正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要想认识和把握天下大道一体两面的根本属性,进入无所不通的众妙之门,就要接受老子的点拨,深刻体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琢磨透有和无、利和用的辩证关系。要认识到宇宙万物从虚无中生出,又按特定的规律,自如地运行于虚无之中,日月星辰运行于无边无际的虚空之中,不相互撞在一起,这是因为虚空无限开阔,有足够的虚无空间容纳一切;日月星辰在运行之中不被焚毁,是因为虚空之中空无一物,如同真空一般,没有空气摩擦带来的热与火,所以安然运行。没有无,没有空,宇宙万物就没有自如运行的空间,就没有处于永恒运行状态的宇宙秩序。有无相生,大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小到我们穿的衣服,甚至书写用的纸张,无一不是这样。认识到这些,既可以体悟到老子对有和无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得入木三分,又足以使人们对无充满遐想和敬畏,感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巧妙而又无穷的造化。
总之,这一章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无相生三个重要命题,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和知雄守雌、以柔克刚策略原则的洗练概括。其中强调的道化生万物、为万物之本的基本原理,既反映了老子的本体论,又凸显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在整部《道德经》中体现了重要的意义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