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我,林薇,将精心装修的公寓租给了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苏晴,以为是幸运的开始。谁知,她竟欠租失联,留下满屋狼藉和一沓沓刺眼的消费贷催款单!初出茅庐的法学生,难道只能吃这哑巴亏,看着心血被毁?不,当法律的利剑握在手中,我的教科书式反击,才刚刚开始!陈曼妮,你逃不掉的!
1 <晴天霹雳!我的公寓爆改垃圾场>
周日下午,京城初夏的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窗,在我的毕业证书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晕。
我叫林薇,法学院应届毕业生,刚结束所有考试的我正收拾着租来的单人公寓。
手机屏幕亮起,微信消息跳出。
林姐,不好意思啊,我这边出差延期了,租金可能要晚几天。陈曼妮的头像显示她站在某高档酒店的大堂,精致的妆容,挂着职场微笑。
我皱了皱眉。
这已经是第二次推迟了。
直觉告诉我事情不太对劲。
我拿起钥匙,决定去自己的小公寓看看情况。那套60平米的一居室是我用四年兼职攒下的首付加父母支援买下的,每个月还贷压力不小,只能靠出租补贴。
电梯升到16楼,走廊尽头是我的1612室。
远远望去,门口似乎堆着什么东西。
走近几步,第一股异味扑面而来。
我心跳加速,脚步不由自主放慢。
门锁上有明显的撬痕,锁芯凹陷变形。
我深吸一口气,掏出钥匙,手微微发抖。
门开了三分之一就被里面的什么东西挡住,我不得不用力推开。
那一瞬间,我几乎窒息。
恶臭铺天盖地涌来,刺鼻腐臭混合着垃圾发酵的味道,像一记重拳击中我的感官。
我的天啊。我捂住口鼻,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茶几上、沙发上、地板上,到处都是外卖盒。
泡面桶、啤酒瓶、烟蒂散落一地。
几只蟑螂在垃圾堆间快速穿梭,墙角有不明黑色污渍从天花板一直延伸到地面。
这不是我离开时那个充满阳光、简约温馨的小家。
这是个垃圾场。
我小心翼翼地踩着仅剩的空地,想找到一处可以落脚的地方。
陈曼妮,你到底干了什么?我低声咒骂,拿出手机拨通她的电话。
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冰冷的提示音像一把刀割开了我的理智。
我绕过那堆像小山一样的垃圾,走进卧室,画面更加触目惊心。
我崭新的床单被扯得破烂,上面有不明的黄褐色污渍。
衣柜门大开,我留下的几件换季衣物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乱七八糟的女装,几件看起来像是某奢侈品牌的衣服被随意丢弃。
洗手间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的臭味让我不敢靠近。
短暂的震惊过后,愤怒像火山一样在我胸口爆发。
脑海中闪过签约那天的场景:陈曼妮一身香奈儿套装,谈吐优雅,说自己是某跨国公司的市场总监,刚从国外回来急需住处。
那一刻,我怀疑自己不是进了公寓,而是误闯了哪个生化废弃物的秘密处理点。
说好的都市丽人呢?这分明是丐帮长老的修行洞府吧?
我拨通物业电话,简单说明情况后,挂断了电话。
手机屏保还是我和闺蜜在校园合影的照片,笑容灿烂,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
我戴上随身携带的口罩,试图在垃圾堆中寻找线索。
茶几下压着几个信封,我弯腰拾起,第一封的抬头赫然写着:《花呗逾期催款通知》。
尊敬的陈曼妮女士,您的花呗账户已逾期73天,金额27,832元。
我手一抖,继续翻看。
第二封:《某网贷平台最终催收通知》,欠款金额36,500元。
第三封:《信用卡逾期告知函》,欠款52,648元。
我呆住了。
这些加起来已经超过十万。
这女人到底欠了多少钱?我喃喃自语。
在一堆垃圾中,我发现了一个被踩扁的LV包,捡起来仔细端详,做工粗糙,logo歪斜。
典型的A货。
旁边散落着几张购物小票,全是某地下商场的名牌复制品店铺。
柜子上的化妆品瓶光鲜亮丽,但仔细看全是空瓶,里面残留的膏体颜色与外包装不符。
我掏出手机,点开陈曼妮的朋友圈。
今日份下午茶,爱马仕的新款真香!
又双叒叕买了巴黎世家,剁手党的快乐你们不懂!
生活要对自己好一点,再苦不能苦精神!
配图都是高级餐厅、奢侈品、精致下午茶。
我冷笑一声。
呵,原来所谓的独立女性,全靠独立负债撑场面。
这哪是白领,这是行走的征信预警名单啊!
我继续翻找,在床下发现一个文件夹,里面居然有各种网贷平台的申请材料复印件。
有些申请表上,她填写的月收入高达五万,而职业一栏则写着某世界500强高管。
这种赤裸裸的欺诈让我瞬间明白,我被一个精致穷给骗了。
一个靠借债维持表面光鲜,实则已经在崩溃边缘的名媛。
我靠在墙边,一阵无力感袭来。
这一刻,我忽然对自己的识人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也许我不该相信任何人表面上的光鲜亮丽。
我蹲在公寓客厅中央,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和绝望。
每个月的房贷还有生活费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现在还要面对这个烂摊子?
我捂着脸,想哭却又哭不出来。
冷静,林薇,冷静。我深呼吸,试图把情绪压下去。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
我是谁?
我是林薇,法学院优等生,刚通过法考的准律师。
这不正是用我所学知识的时候吗?
哭?哭能让垃圾自动分类吗?能让欠的租金自己飞回来吗?
别忘了,老娘可是法学生,教科书可不是白背的!
我打开手机备忘录,理清思路。
首先,这是明显的合同违约。
其次,有故意损害财物的嫌疑。
我从包里掏出一次性手套和口罩,戴好。
拿出手机,打开录像功能,同时接上刚买的新充电宝。
现在是2023年6月11日下午3点15分,我林薇,是1612室的业主。
我一边走一边录像,从门锁的撬痕开始,详细记录每个房间的惨状。
这是客厅,原本米色的沙发已被不明液体污染,初步估计清洗费用不低于800元。
卧室内原装床单被撕毁,床垫有烟头烫痕,更换成本约1200元。
卫生间马桶堵塞,疑似有非常规物品冲入,专业疏通费用约500元。
我的声音越来越冷静,越来越专业。
大脑飞速运转,回忆着《合同法》《民法典》相关条款。
我掏出笔记本,列出详细的损失清单:
1. 未付租金:3500元×2个月。
2. 物业押金(已被物业扣除):2000元。
3. 门锁更换:350元。
4. 家具清洗/更换。
5. 专业清洁费。
随着清单的增长,我的眼神越来越坚定。
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场正义与规则的较量。
陈曼妮以为我是软柿子,可以随意拿捏。
她错了。
我拍摄完最后一个角落,停止录像,发现已经录了将近50分钟,手机发烫。
但取证工作才刚刚开始。
整理好初步证据,我想起一个重要细节。
邻居。
邻居的证词可能对案件有重要补充作用。
我走出公寓,敲响了1611室的门。
谁啊?门内传来一个中年女性的声音。
您好,我是1612的房东,想问您几个问题。
门开了条缝,一位戴着老花镜的阿姨警惕地打量着我。
房东?那个女的不是房东吗?
不,我才是房东,她是租客。我解释道,我叫林薇。
听到这话,阿姨忽然打开了门,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哎呀,可算见到真房东了!快进来说话。
我受宠若惊地走进阿姨家,一股淡淡的菊花茶香扑面而来。
我姓张,退休教师,一个人住。张阿姨给我倒了杯水,你那个租客啊,可把我们楼层邻居折腾惨了!
能具体说说吗?我掏出手机,介意我录音吗?
录!必须录!张阿姨一拍桌子,气势十足,那女的,表面光鲜亮丽,天天西装革履的,谁知道私底下。
张阿姨开始滔滔不绝:
陈曼妮经常半夜三更带不同的男性回家,有时还会发生激烈争吵;
深夜开派对,音乐声震天响,扰民投诉无数;
垃圾常常堆在门口不处理,散发恶臭,物业多次警告无效;
曾用张阿姨的快递架子收快递不归还,还振振有词说共享经济;
最惊人的是,张阿姨拿出手机,给我看她拍的照片,陈曼妮前天深夜拖着行李箱鬼鬼祟祟地离开,身后还跟着两个彪形大汉,像是在逃避什么人。
我看那样子,就知道她要跑路。张阿姨推了推眼镜,一副看透世事的表情。
我感激地握住张阿姨的手:阿姨,如果后续需要,您愿意作证吗?
当然!法律面前,我张桂芝绝不含糊!
离开张阿姨家,我又敲了另外两户邻居的门,得到了类似的证词。
隔壁阿姨的眼神,充满了对妖孽租客的控诉和对我这个倒霉房东的同情。
那一刻,我感觉找到了组织!
天色渐暗,我已在这个垃圾堆一般的公寓耗费了大半天时间。
手机电量只剩5%,连充电宝都已耗尽。
取证工作暂告一段落,我筋疲力尽。
环顾四周,找到了唯一一处相对干净的地方,飘窗的窗台。
我把垃圾推开,疲惫地坐下。
窗外,华灯初上。
一栋栋高楼亮起了灯,像是满天星光落入人间。
多少人正在回家的路上,期待着温暖的家和热腾腾的饭菜。
而我,只有一个混乱不堪的垃圾场和诸多未解的麻烦。
这和我想象中的未来差太远了。
低头看手机,屏保是两周前拍的毕业照。
照片中的我身着法学院的学士服,头戴方帽,笑容灿烂,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那时我以为,毕业后会进入律所实习,日日与法律为伴,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法律人生涯。
谁能想到,我的第一个案子,竟是与一个失联租客和一屋子垃圾打交道。
我苦笑着摇摇头。
现实总是出人意料。
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检验我所学的最好机会吗?
不是所有法律实践都发生在庄严的法庭上,有时候,就在生活的垃圾堆里。
我摸了摸屏幕上穿着法袍的自己,眼神从迷茫转为坚定。
窗外的城市灯火辉煌,照亮了我眼中突然迸发的斗志。
我的毕业第一课,不是在律所,而是在这个垃圾场。
也好,就拿你陈曼妮,祭我法律生涯的第一刀!
2 <绝地反击!维权高能时刻>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我没有洗澡,没有吃饭,甚至连鞋子都没换。
直奔书桌,打开电脑,将手机里的所有证据导出备份。
租金三个月10500,押金2000,清洁费保守估计800,物品损坏…我在便签本上快速列出清单,笔尖几乎要戳破纸张。
37650元。
这个数字在我眼前跳动,每一个数字都像是陈曼妮脸上的那副假笑。
想起公寓里的狼藉,我咬紧牙关,开始撰写民事起诉状。法条、案由、诉讼请求,每一个字都是我对她的控诉。
陈曼妮,你以为失踪就能一了百了?
我冷笑着查看租赁合同上的身份证复印件。地址处的字迹早已被她用黑笔涂抹得几乎看不清。
这女人,早有预谋。
我并不气馁。大数据时代,想彻底消失比登天还难。
社交媒体是第一站。陈曼妮的微博、小红书已经三天没更新,但她的朋友圈却在两小时前还发了一条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的感慨。
呵,我看是诈骗不易吧?
我截图保存,然后导出了她朋友圈过去半年的所有内容。奢侈品、高档餐厅、小众咖啡厅,还有那个她反复炫耀的健身房会员卡。
HALO FITNESS…我眯起眼睛,搜索到了这家小众高端健身房的地址。
这或许是条线索。
第二天上午,我精心打扮成都市白领形象,抹上陈曼妮常用的那款香水(从她留下的垃圾中找到的空瓶),走进了HALO FITNESS。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会员卡。我对前台微笑,我朋友陈曼妮强烈推荐这里,说教练特别专业。
前台小姐眼睛一亮:陈小姐啊!她是我们的高级会员,不过最近好像很少来了。
是啊,她出差去了。我叹气,本来约好一起来办卡的,现在联系不上她了。
随着闲聊,我套出了更多信息:陈曼妮的固定私教时间,她曾提到的一家公司名称,甚至还有她常去的一家咖啡店。
离开健身房,我马不停蹄赶往那家公司。
平信科技我在公司楼下踌躇片刻,灵机一动,掏出手机,拨通了前台电话。
您好,我是人力资源猎头,想确认一下陈曼妮女士是否在贵公司任职?我们有个很合适的岗位推荐。
陈曼妮?前台迟疑了一下,她上个月已经离职了。
第三条线索断了,但我并不气馁。
想玩消失?在信息时代,只要你还在喘气,我就能把你从互联网的犄角旮旯里给扒拉出来。别问我怎么知道,问就是专业!
晚上九点,我揉着酸痛的眼睛,决定在论坛上碰碰运气。
我在本地生活论坛输入陈曼妮 租房,翻到第三页时,一个标题让我心跳加速:《警惕!某精致女白领专业骗房东》。
帖子内容让我浑身发冷:签约时衣着光鲜,三个月后欠租失踪,留下满屋垃圾和损坏物品。
这描述,简直就是我的翻版!
我立刻私信了发帖人无糖可乐:你好,我看到你的帖子,我也是陈曼妮的受害者,我们能聊聊吗?
十分钟后,对方回复:你也是?!加我微信,我拉你进群。
群?还有群?
一个名为曼妮受害者联盟的微信群跃入眼帘,成员赫然有12人!
我震惊得差点把手机摔在地上。
欢迎新成员。群里立刻热闹起来,说说你的遭遇吧。
我简述了自己的经历,群里一片哀嚎和愤怒的表情包。
她在我这租了半年,欠租金1.5万。一位自称李房东的说。
呵呵,我借给她3万应急,至今石沉大海。昵称被坑惨了的人发了个大哭的表情。
最惊人的是一位叫雪中飞的男士:她曾是我女友,骗了我10万,说是做微商投资。分手后才知道她同时交往多人。
我倒吸一口冷气,手指微微发抖。
正义的愤怒在胸中蔓延。
我以为我是个例,没想到陈曼妮这是在搞坑害房东连锁加盟啊!行,今天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正义的群殴!
群里有人告诉我,陈曼妮还在某电商平台做客服主管,且最近在浦东新区看过房子。
我们商定共享信息、共同维权,并约定第二天在一家咖啡厅见面,制定具体计划。
证据越来越多,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三天后,我带着厚厚一叠材料,精心打扮,挺直脊背,走入了区法院。
民事立案窗口我深吸一口气,迈出坚定步伐。
窗口法官是位戴眼镜的中年女性,看上去经验丰富,目光犀利。
您好,我要提起民事诉讼。我将诉状和证据材料递上。
她翻阅材料的时间仿佛有一世纪那么长。
林薇,刚毕业的法学生?她抬头看我,目光中有一丝意外。
是的,上个月刚毕业。
材料准备得很专业。她点点头,继续检查,证据链完整,诉求合理,符合立案条件。
我暗自松了一口气。
不过,她推了推眼镜,被告送达地址有问题,这可能会拖延案件进程。
果然,第一道难题来了。
我微笑道:法官,我已经预料到这个问题。被告可能会故意逃避送达,但我有几个可能的地址线索,包括她目前工作的电商平台和她最近看房的小区。
法官略显惊讶:很好,这对案件推进很有帮助。
她在电脑上录入信息,打印出立案受理通知书,并告诉我案件已正式立案。
那一刻,我有种奇异的成就感。这是我法律生涯的第一个案号,刻在我心里。
然而,正如预期,陈曼妮开始了躲猫猫游戏。
法院首次邮寄送达被退回,地址查无此人。
电话联系,要么无人接听,要么接通后立刻挂断。
法院传票,她连收都不敢收。我冷笑一声,拨通了承办法官的电话。
张法官,关于送达问题,我有新的线索。我将群里收集到的陈曼妮最新工作地点告诉她。
张法官表示会尝试直接送达,但同时建议我申请公告送达,以防万一。
公告送达需要在指定媒体上刊登诉讼文书,期满视为送达。张法官解释,虽然程序会长一些,但可以有效避免被告逃避。
我立刻提交了公告送达申请。
与此同时,法院工作人员前往陈曼妮新工作地点送达,却被告知该员工请假未到岗。
这场躲猫猫游戏,陈曼妮玩得很起劲。
你以为不签收传票,法律就拿你没办法了?妹妹,电视剧看少了吧?有一种送达叫就算你躲到天涯海角,也视同你收到!
公告送达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查看案件进展。
出乎意料的是,在公告送达即将期满的前一天,法院突然通知我,陈曼妮联系了法院,表示愿意参加调解。
她出现了?我握紧电话,心跳加速。
是的,她委托了一位朋友作为代理人。调解定在后天上午十点。
挂掉电话,我陷入沉思。为什么突然愿意调解?是认清现实,还是另有阴谋?
调解室里,我第一次见到了陈曼妮的代理人,一个西装革履、油嘴滑舌的中年男子,自称是她的好友。
小林啊,他一开口就试图拉近关系,曼妮最近真的很困难,生活不易啊。她是真心实意想解决问题的。
调解员是位和蔼的老法官,她简单说明了调解规则后,请双方陈述诉求。
我直截了当:被告恶意毁坏我的房屋,欠租金,造成严重损失。我要求全额赔偿,并支付违约金。
唉,年轻人何必这么咄咄逼人呢?代理人摇头叹息,眼神中满是伪善,曼妮只是一时经济困难,被骗了投资款,才导致无法按时交租。她已经很愧疚了,这不是特意委托我来调解吗?
我几乎要笑出声。
真愧疚?那为什么躲着不敢面对?为什么不亲自来调解?我冷冷反问,然后打开平板电脑,请看这些照片,这是她留下的'杰作'。
代理人看着满屋狼藉的照片,一时语塞,却仍强撑道:可能是搬家匆忙。
搬家匆忙会在墙上留下刀痕?会把垃圾堆得比人还高?我接着展示了邻居证词和对方欠租证明。
再看这个,我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曼妮受害者联盟'的声明,有12位被她骗过的人,包括前房东、前男友,甚至朋友。她的'经济困难'可没妨碍她到处骗钱骗感情。
代理人脸色变了,似乎没料到证据如此充分。
这是侵犯隐私!你怎么能收集她的个人信息!他突然转变策略,试图攻击我的取证方式。
调解员皱眉示意他冷静。
我微笑回应:所有信息都是合法渠道获取,且与本案直接相关。如果对方质疑,我很乐意在法庭上详细说明每条证据的来源。
代理人噎住了。
那她愿意分期赔偿一部分,但不可能全额。
不可能全额?我看向调解员,法官,我不接受部分赔偿。如果对方没有诚意,我们还是等法庭见吧。
想跟我卖惨?我这公寓被你搞成伊拉克战损风的时候,你怎么不惨?现在跟我讲人道主义,早干嘛去了?我的字典里,对你这种人只有依法办事四个大字!
调解不欢而散。
回家途中,我意识到一个可能:陈曼妮只是拖延时间,为转移或隐藏财产做准备。
调解失败,意味着案件将正式开庭。
法院很快确定了开庭日期,两周后。
这两周,我几乎足不出户,全身心投入到庭审准备中。
我重新整理了所有证据,对每一段录像、每一张照片编号,制作了图表展示损失清单,甚至准备了对陈曼妮可能提出的各种抗辩的反驳。
深夜,台灯下,《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和一叠叠证据材料摊开在书桌上。这是我的战场,这些是我的武器。
我反复演练自己的陈述,预想庭审中可能的各种情况。手心冒汗,心跳加速,但又莫名地平静。
以前看律政剧,觉得法庭上唇枪舌剑好帅。现在轮到自己了,手心全是汗。但转念一想,怕什么?证据是我的底气,法律是我的武器!
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渐熄灭。
我合上书本,深深吸了一口气。
战斗即将开始,而我,已经准备好了。
<div data-fanqie-type=pay_tag></div>
3 <终局之战!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开庭这天,天格外晴朗。
我穿着简单利落的黑色套装,踩着3厘米的小高跟,在法庭门口深吸一口气。
第一次正式出庭,我既紧张又兴奋,心跳如擂鼓。
林薇,你可以的。我轻声给自己打气,回想着这段时间的准备,每个细节都不会放过。
法庭内安静肃穆,法官敲响法槌宣布开庭,一瞬间我的紧张感全被专注所替代。
陈曼妮居然真的出庭了,但和我想象中的精致白领判若两人。
她顶着乱糟糟的头发,面色憔悴,眼神闪烁不定,只穿了件皱巴巴的衬衫。
看来精致女白领的画皮已经彻底撕裂,露出了本来面目。
法官示意我开始陈述,我站起身,声音出乎意料地平稳。
尊敬的法官,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被告陈曼妮于去年12月与我签订租赁合同,承租我位于城西区的住宅。
我一字一句地陈述案件事实,声音清晰,逻辑分明,如同朗读一篇我背诵了千遍的文章。
当我展示第一组证据时,陈曼妮的代理人立刻站起来反驳:法官大人,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损坏是被告造成的!
我微微一笑,早料到他会这么说。
请看证据二号,这是一段连续录像。我点击播放按钮,大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我第一次进入公寓时拍摄的全程记录。
垃圾如山的客厅,散发着恶臭的厨房,墙上深深的刀痕,被烟头烫出的无数黑洞。
视频声音里还有我惊讶的抽气声和天哪的喃喃自语。
陈曼妮坐在被告席上,脸色逐渐苍白。
被告称这些只是'正常使用痕迹',法官大人,这是被告口中的'正常居住痕迹',堪比盘丝洞的蜘蛛网和能考古的外卖盒。如果这也是正常,那我建议重新定义'正常'这个词。
法庭上响起一阵低低的笑声,连法官嘴角都微微上扬。
陈曼妮的代理人换了一种说法:我委托人当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这些损坏并非恶意。
我立刻展示下一组证据:请看证据三号,这是被告陈曼妮的消费记录。在所谓'经济困难'期间,她在奢侈品店刷爆了三张信用卡,购买了总价值超过五万元的商品。
我又拿出一份文件:这是专业清洁公司出具的清洁费用明细和发票,共计8600元。
还有这份,是装修公司对墙面、地板等修复的报价单,共计12300元。
每一份证据我都准备得滴水不漏,每一项数据都有专业评估支持。
法官不断点头,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当我展示出曼妮受害者联盟的集体声明时,陈曼妮终于坐不住了。
这是诽谤!这是侵犯我的隐私!她突然尖叫起来,猛地站起身,你凭什么这样对我?我已经很惨了,你为什么还要赶尽杀绝?
法庭内瞬间骚动。
陈曼妮情绪彻底失控,指着我声嘶力竭:我没错!是你们都在逼我!凭什么我要赔那么多钱!你们这些有钱人根本不懂我的苦!
法官连敲三下法槌:肃静!被告请保持庭审秩序,否则将依法对你采取强制措施。
陈曼妮的代理人急忙拉她坐下,但她依然怒目而视,眼中满是怨毒。
我却出奇地平静,甚至有点想笑。
你看,当精致的画皮被撕下,露出的也不过是个输不起就撒泼打滚的巨婴。
法庭不是幼儿园,没人会惯着你。
庭审继续,我一一回应对方的抗辩,每个论点都有证据支撑,每个数字都精确到元。
法律条文在我脑海中如行云流水,《民法典》…《民事诉讼法》…
四小时的庭审,感觉既漫长又短暂。
最终,法官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两周后,我再次站在同一个法庭,心跳依然快得惊人。
经过激烈的庭审对抗和休庭合议,这一刻终于要来了。
全体起立!书记员高声宣布。
法官威严步入法庭,在法官席就坐,开始宣读判决书。
原告林薇诉被告陈曼妮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本院已审理终结。
我屏住呼吸,死死盯着法官的嘴唇。
本院认为,被告陈曼妮存在严重违约行为,恶意损坏租赁物,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当法官一项项宣读判决结果时,我的心几乎要跳出胸腔。
判决如下:一、被告陈曼妮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林薇支付拖欠租金及违约金共计34600元;二、被告陈曼妮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林薇赔偿房屋修缮费用12300元;三、被告陈曼妮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林薇赔偿清洁费用8600元;四、被告陈曼妮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林薇赔偿误工费3000元。
除了误工费只支持了一部分,其余全部得到支持!
法槌落下的那一刻,比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激动。
这锤子,砸醒了我的白日梦,也锤实了某些人的报应!
我偷偷看向陈曼妮,她面如死灰,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
庭外,陈曼妮的代理人追上来,说能不能再调解一次,分期付款。
你确定她有诚意?我冷笑一声,判决已经生效,她自己选择的路,就该自己承担后果。
果不其然,陈曼妮在判决生效后依然玩起了失踪。
十天过去,没有任何履行迹象。
我立刻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查明陈曼妮名下有一辆二手车和一个几乎没钱的银行账户,依法予以冻结。
同时,她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名单。
这意味着,她将无法乘坐飞机高铁,无法入住星级酒店,无法办理信用卡贷款,无法在大型商场消费。
以前总听人说欠钱的是大爷,现在我让她明白,失信的是孙子。
征信黑名单,送给你的毕业礼物,不谢!
三个月后,我终于通过强制执行,陆续收回了大部分赔偿款。
公寓也经过专业团队的彻底清洁和修缮,焕然一新。
我站在明亮的客厅里,阳光透过擦得锃亮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崭新的木地板上。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薰衣草香,窗台上摆着几盆我新买的绿植。
这一切,都让人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里曾是一个垃圾场。
我轻抚着手中的《民事执行法》,这本书在这场战斗中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
手机响起,是曼妮受害者联盟群的消息,又有一位受害者在我的指导下胜诉了。
我笑了笑,打开电脑,继续完善我那个新注册的法律咨询公众号。
租房陷阱防范指南已经写到第三章了,阅读量不断攀升。
生活甩我一巴掌,我就拿法律知识反手给它一个漂亮的回旋踢。
这间公寓,见证了我的狼狈,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下一站,是星辰大海,还是更多的陈曼妮?
放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