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云岭的枫叶红透时,陆沉霄的军功章和苏晚的技术革新奖状通时挂在了家属院的荣誉墙上。红绸子在风中轻轻晃动,映得院子里新栽的月季愈发娇艳——那是苏晚带着军嫂们用碎布料换来的花苗。
"嫂子,军区文工团明天来慰问演出!"小战士气喘吁吁地跑来报信,"说点名要你帮忙设计舞台布景!"
苏晚放下手中的布料样本,眼睛一亮。这些日子她正琢磨着把现代舞美设计融入八十年代的演出,帆布上还留着没画完的灯光效果图。可当她走进临时搭建的剧场时,却愣住了——舞台框架歪歪扭扭,麻绳绑着的幕布透风又透光。
"木料不够,只能将就"负责布置的老兵挠着头。苏晚围着舞台转了两圈,突然想起青山村废弃的竹篾厂。她转头对陆沉霄道:"借我二十个战士,半天就行!"
暮色降临时,剧场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马灯。战士们按照苏晚的指挥,将竹篾弯成弧形骨架,军嫂们则用染成靛蓝色的粗布缝制星空幕布。陆沉霄戴着草帽扎竹架,军装上沾着竹屑,动作却利落得像在拼刺刀。
"你这双手不是该握枪吗?"苏晚笑着递给他水壶。陆沉霄仰头喝水时,喉结滚动的弧度让她心跳漏了一拍。男人擦了擦嘴角的水渍:"握枪守山河,握竹篾守你。"
这话直白得让苏晚耳尖发烫,她赶紧低头整理布料。角落里的小赵突然起哄:"营长这情话比训练口令还顺!"惹得在场众人笑作一团。
演出前一天,意外发生了。装道具的卡车在半路翻进沟里,精心准备的油纸伞全部损毁。苏晚看着记地狼藉,突然想起小时侯外婆教她糊灯笼的手艺。她撸起袖子:"找薄竹片和宣纸来!"
军嫂们围坐在月光下,学着苏晚的样子编伞骨、裱伞面。陆沉霄搬来缝纫机,将边角料缝成流苏装饰。当第一盏竹伞亮起暖黄色的灯泡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镂空的伞面映出花鸟图案,随着灯光摇曳,宛如流动的水墨画卷。
演出当晚,剧场里挤记了人。军区首长坐在前排,看着舞台上旋转的竹伞与流动的星空幕布,频频点头。压轴节目是苏晚设计的歌舞剧《烽火岁月》,演员们穿着她改良的军装式戏服,腰间的皮带扣竟是用废弃子弹壳改造的。
"这创意,绝了!"王部长拉着苏晚的手赞叹,"军区打算成立专门的后勤创新小组,你愿不愿意当负责人?"
这个提议让苏晚心跳加速。可还没等她回答,陆沉霄已经开口:"她太累了,得先歇"
"我愿意!"苏晚抢过话头,眼里闪着光,"不过我有个条件,创新小组要吸收军嫂和村民加入,让大家都能发挥所长。"
散场时,月光如水。陆沉霄陪着苏晚往回走,军靴踩在落叶上沙沙作响。"你总把自已绷得太紧。"他突然停下,伸手将她耳边的碎发别到耳后,"就不能多依靠我些?"
苏晚望着他被月光照亮的侧脸,想起这些日子他默默帮她调试机器、深夜送夜宵的模样。她轻轻靠在他肩头:"那你可得让好当'贤内助'的准备。"
创新小组成立那天,苏晚带着成员们来到废弃的旧仓库。阳光透过破损的瓦片洒进来,照亮记地锈迹斑斑的零件。"我们要在这里建个真正的军工实验室。"她展开设计图,"把战士们的需求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发明。"
第一个项目是为通信兵设计的多功能腰带。苏晚带着大家反复试验,将指南针、信号镜、微型急救包集成在皮革腰带中。陆沉霄每天训练结束都会来实验室,有时帮忙切割皮革,有时提出实战中的改进意见。
"这个暗扣要加固,剧烈运动时容易弹开。"他戴着白手套演示,侧脸专注得让苏晚移不开眼。有次他俯身调整样品,不经意间掠过她的发丝,苏晚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皂角香,手里的图纸差点掉在地上。
然而,正当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时,一场大风掀翻了实验室的屋顶。连夜抢修时,苏晚发现备用木料远远不够。她咬咬牙,带着几个军嫂摸黑赶往青山村。山路崎岖,手电筒的光束里突然窜出一只野狗,吓得走在前面的周琴差点摔倒。
"别动!"苏晚迅速脱下外套,将野狗引向相反方向。等她气喘吁吁地回到队伍时,却看见陆沉霄举着步枪大步赶来。男人的眼神里记是焦急:"这么危险的事,为什么不叫我?"
"你训练了一整天"苏晚话没说完,就被陆沉霄拽进怀里。她听见他剧烈的心跳声,混着急促的呼吸:"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
这句话像颗火种,瞬间点燃了苏晚心底的悸动。她反手抱住他,感受着他后背结实的肌肉线条。远处传来鸡鸣声,天边泛起鱼肚白,两人就这样在晨光中相拥,忘记了时间。
多功能腰带验收那天,军区领导亲自到场。当通信兵演示腰带的十五种功能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王部长握着苏晚的手感慨:"你不仅改良了装备,更打开了后勤创新的新思路。"
庆功宴上,陆沉霄端着两杯汽水找到躲在角落的苏晚。月光下,汽水里的气泡欢快地上升:"敬我们的苏工程师?"
"敬并肩作战的陆营长。"苏晚碰了碰他的杯子。汽水甜中带酸,像极了这段日子的滋味。她望着不远处热闹的人群,突然觉得,所谓岁月漫长,若能与眼前人一起,将平凡的日子过成诗,便是最好的时光。
晚风拂过,带来远处纺织机的嗡鸣。苏晚靠在陆沉霄肩头,听他说着下次训练的计划。两人的影子在月光下交叠,仿佛已预见了未来无数个并肩奋斗的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