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青原没送去寺庙前,算是钟青毓带大的。
早些年,钟青毓虽咳喘之症严重,但坐卧行走都算正常,无需安车代步,只是冬日病势稍重,不好受些。
幼弟呱呱坠地,钟青毓很是欢喜,终于有了比他还要弱小的生命需要呵护,双亲关怀能够转移,也让他能喘口气。
况且,弟弟白胖白胖还爱笑,又特别亲近他,看见他就扑腾着壮硕小腿伸臂求抱,连父母都不稀罕了。
其后两载,钟青毓一边养狸奴一边养弟弟,虽劳累许多,然体魄日健,药石渐减,至隆冬时节,只晨起咳嗽数声。
长公主见状欢喜不已,两子皆在茁壮成长,她已别无他求。
然天命无常,这样有盼头儿的日子,未能撑过三载。
是岁玄冬,值圣上诞辰,非整秩大庆,仅邀宗室贵胄共贺。
临行前,长公主放心不下,去看儿子们,听闻长子竟接连两日未发咳喘之症,又见其精神头十足与幼子玩耍,当即就红了眼眶。
想到前些日子御医说的世子不日便可痊愈,她天天盼望那天呢,不料竟是今日。
她暗叹皇弟的生辰果然是好日子,连她的儿子都沾了光,她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忙让掌事嬷嬷重整贺礼。
皇弟去年就说她挂在书房的那幅丹青不错,她那时装作听不懂皇弟言外之意,是因为实在不舍得。
此时,思及皇弟为长子费心劳力,今长子得沐恩泽,遂决意割爱相赠,以表拳拳谢忱。
为了儿子,她什么都能舍得。
重新备好贺礼,她脚步轻快偕靖安侯进宫赴宴。
长公主夙夜忧虑长子病疾,难得展颜,众亲见她眉梢眼角难掩喜色,问起缘由,忙祝贺她苦尽甘来,往后当享太平。
长公主一一颔首致谢,陪侍在皇后身侧。
约莫是多年担忧一朝卸下,有些不习惯,席间总是惴惴不安,执盏对酌,她也只是端起酒杯抿一口,皇后见状,还笑话她:“你啊,以前拿酒当水喝,现在怎么这么不中用了?”“皇后娘娘莫取笑我了,我就是有些放心不下孩子,等常安大好,我定要喝它个酩酊大醉。
”她顺势放下酒杯,神色稍显焦切,“眼看雪越下越大,怕孩子们在家贪玩着凉,恳请皇后娘娘允我回家。
”皇后体谅,当即允她离席。
见圣上酒意正酣,而靖安侯在一旁陪侍,她便没有惊动圣驾,自行离开。
刚出宫门,就与赶车小厮走了个碰头,小厮急禀:“前头好像是府中马车”。
她抬头望去,见一马车缓行而来,身形就趔趄了一下,身旁侍婢忙伸手搀扶住她。
那是圣上特赐给钟青毓的,可不经通传直入御医署。
她双腿发软,几欲扑地,忽闻幼子尖锐啼哭,她如梦初醒,提起裙裾,踉跄奔去。
大雪纷飞,冰面如镜,甫一迈步她便重重跌倒,随侍婢女小心翼翼赶上前来,将她慢慢扶起,她挣扎起身复又扑倒。
这一摔,她眼泪吧嗒就落下来了,嘴里一边喊着:“常安,娘这就来了”,一边狠捶地面坐起身来,扯下棉靴,起身就跑,袜衣在她跑动中脱落,她赤足在冰上狂奔,虽然一步一滑,但到底没再跌跤。
及至车前,管家早已勒马停住,看到她染血双足不禁泪湿眼眶。
天意弄人,本以为世子要大好,哪知世子竟突然间吐血昏厥,府中御医束手无策,这才送来宫中。
给人希望又掐灭,老天爷实在残忍。
没等仆役拿出脚凳,长公主已经攀住车辕爬上马车。
等长公主进入车厢坐定,管家扬起马鞭,直冲宫门而去。
圣上得信儿,便急令罢宴,移驾御医署,恰好看见众御医合力将钟青毓从马车中抬出。
御医署内只翻出双未被穿过的夏日葛布鞋,长公主着一双簇新软底布履,像穿了个船,形容狼狈,自车舆踉跄而下。
靖安侯见妻子鬓发凌乱、神色仓皇,心下大恸,疾步上前搀扶,两人相互依偎,随着抬辇匆匆步入太医署。
圣上见他们夫妻二人一心记挂着大儿子,就自去将哇哇大哭的小外甥抱出来,甫近马车,便见斑斑血迹,管家察其疑惑,忙将路上变故说了。
圣上脸色倏然黑沉。
等抱了小外甥出来,回身看见姐姐走动间露出来的艳红足底,他紧紧闭上眼,强自压下翻涌的情绪。
御医署未能查明钟青毓因何突然加重病情。
圣上大发雷霆,怒斥他们十数载无功,拍桌道:“若常安有个三长两短,你们这些庸才便全部给他陪葬。
”众医士两股战栗伏于阶前,跪地探讨病案,半晌后拟出一方子,此方乃虎狼猛剂,为平日所忌用,现下世子病危,为保生机,唯有孤注一掷。
世子好歹保住了命。
圣上将御医署医正赐给侯府,然世子元气大伤,身体每况愈下,医正断言他活不过十七,纵使圣上龙颜大怒,医正也未曾改口。
长公主无法接受,她要儿子活着,长长久久活着。
自此,她开始到处求医问药,求神拜鬼,无所不用其极。
世子昨日喝符篆水喝得吐出胆汁,正奄奄一息之际,翌日便被母亲薅到浴桶里泡老姜栀子汤,泡得小脸黄嘟嘟,脑袋晕沉沉的,还没喘口气,便又被捉去扎针,浑身扎的跟个刺猬似的趴在床上不能动弹。
可全都没用。
望着儿子枯瘦脸颊,长公主再也不忍心折腾他了,若寿命有数,她不要儿子人生最后的日子全是痛苦。
正当绝望之际,恰有云游高僧过府,为世子施以鬼门十三针,又赠其辟邪灵珠,世子病症竟渐有起色。
长公主感激非常,奉其为座上贵宾,欲请其留于府内,以保长子无虞。
游僧却双手合十,婉拒道:“老衲来到此地救得世子,便是有缘,如今已经缘尽,也该走了。
”长公主挽留再三,游僧都未曾松口,这日设宴送别。
临行前,高僧沉吟良久,方道:“小公子颇具佛缘,若能剃度修行,或可护佑世子福寿绵长。
”长公主夫妇虽不舍,然为保全长子,还是将幼子送入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