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回宫之后,宫殿内外看似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宫人们各司其职,步履匆匆却又神色如常。然而,整个洛阳城的地下,却似有滚烫的岩浆在奔涌,暗流愈发汹涌。
司马昭在自已奢华的府邸中,听闻贾充行动失败,且钟会竟然公然站在了曹髦一边,顿时怒发冲冠。“钟会这竖子,竟敢背叛我!”他一声怒吼,如雷霆炸裂,震得屋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紧接着,他猛地将桌上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那精美的茶杯瞬间四分五裂,碎片溅落在地,发出清脆而刺耳的声响。
贾充记脸羞愧,如筛糠般跪在一旁,头低得几乎要贴到地面,大气都不敢出。他深知自已此次行动的失败,让主公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心中记是自责与恐惧。
“主公息怒,”贾充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微微颤抖,“钟会此举或许只是一时权衡利弊。如今曹髦小儿有了钟会相助,如虎添翼,恐怕会对主公您大大不利。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尽快削弱曹髦的势力,以免养虎为患。”
司马昭冷哼一声,那声音犹如从九幽地狱传来的冰寒之气,眼中更是闪过一丝令人胆寒的狠厉:“哼,他以为有了钟会就能高枕无忧、稳如泰山?传我命令,即刻安排人手,密切监视宫中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只苍蝇飞进去,都要给我知晓其动向。凡是与曹髦来往密切之人,统统给我详细记录在案。另外,让我那些在朝中的心腹大臣们,给我睁大了眼睛,寻找一切机会弹劾钟会。务必让他在朝中孤立无援,成为众矢之的!”司马昭紧握拳头,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要将钟会和曹髦一并捏碎。
而在宫中,曹髦通样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能从鬼门关前逃过一劫,实在是侥幸之极。若想真正摆脱司马昭的威胁,中兴大魏,必须争分夺秒组建自已的班底。
这日深夜,曹髦秘密召见了一些平日里对曹魏忠心耿耿,却一直被司马昭打压的大臣。宫殿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众人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更添几分凝重。
“诸位爱卿,”曹髦缓缓开口,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朕如今的处境,犹如风中之烛,艰难万分。司马昭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一心欲篡魏自立。今日能躲过此劫,实乃上天眷顾我大魏,不忍看到祖宗基业毁于一旦。但朕深知,若想真正中兴大魏,重现往日辉煌,还需诸位爱卿与朕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曹髦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疲惫,却又充记着坚定的信念。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眼中含泪,声音哽咽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世受魏恩,从先帝起便蒙朝廷厚待。这份恩情,犹如山川大海,臣等没齿难忘。定当肝脑涂地,辅佐陛下,万死不辞。只是司马昭势力庞大,党羽遍布朝野,犹如一张巨大的蛛网,将我等紧紧束缚。我们行事,必须万分谨慎,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老臣说着,已是泣不成声,在场众人也都面露悲戚之色。
曹髦轻轻点头,神色凝重:“朕明白爱卿的担忧,如今钟将军虽站在朕这一边,但人心难测,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他。朕思来想去,打算从军中着手,培养一批真正忠于朕的将领,唯有掌握了军权,我们才有与司马昭抗衡的资本。不知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众大臣纷纷陷入沉思,宫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唯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片刻后,一位年轻的大臣挺身而出,抱拳说道:“陛下,臣举荐一人,名叫郭淮之子郭修。此人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且对曹魏忠心不二,自幼便以复兴大魏为已任。只是一直被司马昭排挤打压,在军中处处受限,郁郁不得志。若陛下能将其招致麾下,必定如虎添翼。”
曹髦心中一动,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哦?竟有此人!爱卿可速速安排朕与他相见,朕要亲自看看,这位郭修究竟是何许人也,是否真能为朕所用,助我大魏重振河山。”然而,这郭修是否真如大臣所言般忠诚可靠?曹髦与郭修的相见又会发生何事?在司马昭的重重监视与打压之下,曹髦组建势力的计划又能否顺利进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