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民间故事(伍) > 第一章

一、槐棺记
江南之地,有一座宁静秀美的临江县。
县城之中,最是气派非凡的宅院,非赵家莫属。
赵家老爷凭借着经营丝绸生意,赚得盆满钵满,早在三年前,便于城东大兴土木,建成了这处宏伟壮观的三进大宅子。
宅子的后头,生长着一棵粗壮无比的老槐树,需得三人合抱才能将其围住。
令人称奇的是,这棵老槐树的树干竟是中空的,里面宽敞得竟能够容得下一张小巧的卧榻。
话说那年秋末,原本生龙活虎的赵家独子赵朗,不知为何突然一病不起。
病情来得迅猛异常,短短时日,赵朗便瘦得形销骨立,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生气,只剩下一副皮包骨头的躯壳。
赵老爷心急如焚,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四处奔波,不惜重金,遍请各路声名远扬的名医前来诊治。
然而,面对赵朗的怪病,这些平日里妙手回春的名医们,却一个个皆是束手无策,只能无奈摇头。
一日夜里,万籁俱寂,唯有月光如水,透过窗棂的缝隙,丝丝缕缕地洒落在屋内。
赵朗在半梦半醒之间,恍惚瞧见一个身着如雪白衣的女子,静静地立在自己的床边。
那女子的面容惨白如纸,毫无血色,深陷的眼窝犹如两个黑洞,透着说不出的阴森与诡异。
只见她缓缓开口,声音仿佛从九幽地狱传来,幽幽地说道:公子,你占了我的栖身之所,该还了。
赵朗见状,心中惊恐到了极点,下意识地想要大声呼喊求救,可喉咙却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扼住,任凭他如何用力,也发不出半点声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女子,恐惧如潮水般将他彻底淹没。
在极度的恐惧中,赵朗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眼前这诡异的女子,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不断滚落,浸湿了他的枕头。
他想要挪动身体,却发现四肢仿佛被钉在了床上,动弹不得。
那女子见他这般模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似有似无的冷笑,而后缓缓抬起手臂,手指如干枯的树枝一般,朝着赵朗的方向伸来。
赵朗只感觉一股彻骨的寒意扑面而来,仿佛连灵魂都要被冻结。
就在那女子的手指即将触碰到他的时候,赵朗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他拼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猛地挣扎了一下。
赵朗这一挣扎,终于从那可怕的梦魇中惊醒过来。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身上的冷汗早已将睡衣湿透。
回想起梦中那女子阴森的模样和恐怖的话语,他的心依旧在胸腔中剧烈跳动,仿佛随时都会蹦出来。
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确定那女子并未真实出现在房间里,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他深知,这个梦绝非偶然,其中必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日清晨,赵朗将梦中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老爷。
赵老爷听后,心中也是一惊,联想到儿子久治不愈的怪病,觉得此事颇为蹊跷。
他赶忙差人去打听关于那棵老槐树的事情。
经过一番详细的询问,终于得知,原来在宅子建造之前,此处曾是一片乱葬岗,常有孤魂野鬼出没。
而那棵老槐树,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一直以来便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有人传言,这棵槐树乃是连接阴阳两界的通道,树下镇压着许多冤魂。
赵老爷听闻这些传言后,心中愈发不安。
他深知儿子的病情或许与这老槐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他决定请一位法力高强的道士来家中做法,希望能够驱走邪祟,还儿子一个健康的身体。
很快,赵老爷便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一位远近闻名的玄通道长。
玄通道长听闻此事后,立刻随赵老爷来到了赵家宅院。
玄通道长一进入赵家,便察觉到一股隐隐的阴气。
他顺着阴气的源头,径直来到了宅子后头的老槐树前。
只见他眉头紧皱,口中念念有词,而后从怀中掏出一面八卦铜镜,对着老槐树照去。
瞬间,铜镜中反射出一道奇异的光芒,光芒所及之处,老槐树的树干上竟隐隐浮现出一些奇怪的符文。
玄通道长凝视着树干上浮现的符文,神色严峻。
他深知这些符文并非寻常,乃是一种古老且强大的禁制,似乎封印着极为恐怖的存在。
而如今符文隐隐有松动迹象,难怪赵家公子会遭遇此等怪事。
他转身对赵老爷说道:此槐树来历不凡,封印松动才导致邪祟侵扰令郎。要解公子之病,需重新加固封印,只是这过程艰难且危险重重。
赵老爷听闻,扑通一声跪在道长面前,声泪俱下:道长,求您一定要救救我儿,只要能治好他,我赵家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玄通道长赶忙扶起赵老爷,长叹一声:罢了,我既已到此,定当竭尽全力。
说罢,玄通道长吩咐赵家下人在老槐树周围布置法坛,坛上摆满了桃木剑、朱砂、黄符等各类法物。
待一切准备就绪,正值午夜子时,阴气最盛之时,玄通道长身着道袍,手持桃木剑,脚踏七星步,开始做法。
他口中念着晦涩难懂的咒语,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回荡,每念一句,手中桃木剑便在空中挥舞出一道道剑影,剑影与月光相互交织,散发出奇异光芒。
随着玄通道长的施法,老槐树周围的阴气愈发浓烈,形成了一股黑色的漩涡,不断旋转着。
data-fanqie-type=pay_tag>
突然,漩涡中传出一阵凄厉的叫声,一个模糊的黑影从中窜出,直扑向玄通道长。
玄通道长临危不乱,大喝一声,将手中桃木剑插入法坛,而后迅速拿起一张黄符,口中喷出一口朱砂,黄符瞬间燃烧起来,化作一道火焰冲向黑影。
黑影被火焰击中,发出一阵痛苦的嘶吼,身形却并未消散,反而变得更加狰狞,再次朝着玄通道长扑来。
此时,赵朗在屋内也感受到了外面的异动,他不顾身体虚弱,强撑着走到窗边查看。
只见老槐树周围黑气弥漫,玄通道长与那黑影正激烈对峙,他心中既害怕又担忧,暗自祈祷玄通道长能够战胜黑影,救自己一命。
玄通道长深知不可退缩,他集中精力,从怀中掏出一把五帝钱,用力抛向空中。
五帝钱在空中飞速旋转,形成了一个金色的光环,将黑影紧紧困住。
黑影在光环中拼命挣扎,发出阵阵刺耳的叫声,试图冲破光环的束缚。
玄通道长瞅准时机,再次拿起桃木剑,口中念动更强的咒语,桃木剑剑身光芒大盛,他猛地将桃木剑刺向黑影。
黑影被桃木剑击中,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惨叫,随后化作一缕黑烟消失不见。
随着黑影的消失,老槐树周围的阴气渐渐散去,树干上的符文也重新变得清晰稳固。
玄通道长收起法物,长舒一口气,对赵老爷说道:暂时无事了,封印已加固,令郎的病也会逐渐好转。但日后切不可再惊扰这槐树,以免再生事端。
赵老爷千恩万谢,赶忙安排下人重谢玄通道长。
经过此事,赵朗的身体果然一天天好起来。
赵家也谨遵玄通道长的叮嘱,对老槐树敬而远之,不再轻易靠近。
此后,赵家宅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仿佛这场惊心动魄的危机从未发生过一般。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赵朗的身体完全康复后,他对之前发生的事情始终耿耿于怀。
虽然玄通道长已经加固了封印,可那夜梦中白衣女子的模样以及槐树周围的恐怖场景,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
一天午后,赵朗在宅院里散步,不知不觉又走到了老槐树附近。
他看着那棵依旧粗壮的槐树,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好奇。
尽管知道槐树可能隐藏着危险,但他还是忍不住凑近,想要看看树干中空的地方。
当他靠近树洞时,一阵微风吹过,树洞中似乎传出了一阵若有若无的叹息声。
赵朗心中一惊,刚想转身离开,却又听到树洞中传来一阵轻轻的哭泣声。
这哭声十分哀怨,仿佛饱含着无尽的委屈。
赵朗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朝着树洞中望去。
只见树洞中隐隐约约有一个身影,正是他梦中见到的白衣女子。
女子此时看起来更加楚楚可怜,她的身形虚幻缥缈,脸上满是泪痕。
赵朗鼓起勇气问道:你究竟是谁为何一直缠着我
白衣女子缓缓抬起头,用那哀怨的眼神看着赵朗,轻声说道:我本是这树下的一缕孤魂,在此已沉睡多年。你们建造宅院时,惊扰了我的安息,还破坏了部分封印,所以我才会现身寻你。
赵朗听后,心中既害怕又有些同情,他说道:可我父亲已经请道长加固了封印,你为何还在此处
女子无奈地摇摇头:封印虽已加固,但我心中的怨念未消,始终无法解脱。
赵朗皱了皱眉,问道:那怎样才能消除你的怨念,让你安息呢
白衣女子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生前含冤而死,一直未能入土为安。若你能为我寻得一副棺木,将我的尸骨妥善安葬,或许我便能放下怨念。
赵朗思索一番后,觉得女子所言在理。
他回到房中,将此事告知了赵老爷。
赵老爷起初有些犹豫,毕竟槐树之事刚平息不久,他担心再生变故。
但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又想到儿子之前所受的痛苦,最终还是答应了赵朗的请求。
赵朗立刻差人四处寻找合适的棺木。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县城的一家老木匠铺中,寻得了一口用上好槐木打造的棺材。
这口棺材纹理细腻,做工精良,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
赵朗让人将棺木抬到槐树旁,依照白衣女子的指引,在槐树不远处挖掘起来。
当挖到一定深度时,果然发现了一副早已腐朽的尸骨。
赵朗怀着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将尸骨放入槐木棺中,重新选了一处风水较好的地方进行安葬。
安葬完毕后,赵朗对着新坟说道:希望你能早日安息,不再有怨念。
就在此时,天空中突然飘下一阵细雨,仿佛是白衣女子落下的感激之泪。
雨过天晴后,赵朗只觉得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格外清新,那棵老槐树也似乎褪去了往日的阴森气息,多了几分祥和。
从那以后,赵家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诡异之事,赵朗也彻底放下了心中的负担,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而关于那棵老槐树和白衣女子的故事,也渐渐在临江县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二、画皮记
江南梅雨时节,连绵的细雨如丝线般纷纷扬扬地飘落,将那青石板路浸润得湿漉漉的。
秀才陆沉舟满心期待地赴京赶考,然而命运弄人,最终落第而归。
他怀着满心的失意与落寞,踏上返乡之路。
当途经一处破败不堪的城隍庙时,原本就阴沉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陆沉舟无奈之下,急忙冲进庙内避雨。
踏入庙中,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庙内四处蛛网纵横交错,仿佛岁月在这里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
那供奉的神像也早已蒙尘,昔日的威严不再,只剩下一副模糊不清的面容,默默见证着这世间的沧桑变迁。
唯有角落处一张破旧的太师椅,在这破败的环境中还算完整,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陆沉舟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哆嗦,他轻轻抖落衣上的雨水,缓缓走到太师椅前坐下。
就在他刚刚坐稳之时,不经意间瞥见神案下露出半幅画卷。
好奇心作祟的他,俯身将画卷捡起。
当画卷缓缓展开,一幅女子的画像出现在眼前。
画中女子宛如天仙下凡,蛾眉弯弯,恰似春日里的柳叶,轻盈而柔美;杏眼含情,仿佛藏着一湾秋水,波光流转间勾人心魄;朱唇微微开启,恰似娇艳欲滴的樱桃,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那裙摆更是栩栩如生,仿佛正随风轻轻飘动,给人一种女子下一秒就要从画中袅袅走出的错觉。
陆沉舟不禁看得呆了,心中暗自惊叹这画技的高超。
当夜,淅淅沥沥的雨势渐渐停歇,如水的月光透过那残破的窗棂,斑驳地洒进庙内,为这阴森的庙宇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神秘色彩。
陆沉舟枕着包袱,满心疲惫地刚要入睡,突然,一阵清脆的环佩叮当之声在寂静的庙内响起,宛如在他耳边敲响了警钟。
他猛地睁眼望去,只见那画中的女子竟活生生地立在眼前。
女子身着一袭轻纱,身姿曼妙,正对着他盈盈一笑,声音宛如黄莺出谷般婉转悦耳:公子深夜独宿,不觉得寂寞吗
陆沉舟吓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浑身不由自主地剧烈颤抖起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
然而,女子步步逼近,身上散发着的奇异香气如同一团无形的迷雾,将他笼罩其中。
那香气丝丝缕缕地钻进他的鼻腔,顺着经脉流淌至全身,让他渐渐失了抗拒之力。
此后的几日,陆沉舟仿佛着了魔一般,日夜与女子相伴。
在女子的陪伴下,原本阴森恐怖的城隍庙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生机,不再让人感到害怕,反倒充满了温馨甜蜜的气息。
只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陆沉舟渐渐察觉到自己身体的异样。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虚弱,白日里总是提不起精神,眼皮好似有千斤重,总想睡觉。
而且,身上还隐隐散发着一股腐臭味,尽管他每日都仔细清洗,那股味道却依然挥之不去。
一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士正悠然路过城隍庙。
道士行走间,突然眉头紧皱,掐指一算,脸色瞬间大变。
他意识到此处定有异常,于是急忙冲进庙内。
一进庙门,便见陆沉舟面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仿佛生命之光正逐渐从他身上消逝。
而他身旁,那女子正娇柔地依偎在他怀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诡异。
道士见状,顿时怒目圆睁,大喝一声:妖孽,还不现出原形!
话音未落,他便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张符咒,口中念念有词,符咒瞬间闪烁起一道金色的光芒,朝着女子疾射而去。
那符咒裹挟着凌厉金光,如闪电般射向女子。
女子柳眉倒竖,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却来不及躲避,符咒啪地一下击中她的肩膀。
她发出一声尖锐的惨叫,身形晃动,原本娇艳的面容瞬间扭曲。
只见女子周身泛起一阵黑色烟雾,烟雾翻滚涌动,将她整个人包裹其中。
随着烟雾的扩散,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之气弥漫开来,充斥着整个城隍庙。
陆沉舟被这股恶臭熏得几欲昏厥,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惊恐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道士神色凝重,双手快速结印,口中念着晦涩难懂的咒语。
随着咒语的吐出,他脚下浮现出一个金色的八卦图案,光芒大盛。
道士大喝一声,飞身而起,手中又甩出几张符咒,符咒在空中自行排列成阵,朝着黑烟中的女子压去。
黑烟中的女子拼命挣扎,发出一连串凄厉的叫声,似在宣泄着心中的不甘与愤怒。
突然,她猛地冲破黑烟,朝着道士扑来,此刻她的模样已完全变了,原本美丽的容颜变得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可怖,双手如鹰爪般锋利,闪烁着寒光。
道士镇定自若,侧身一闪,避开女子的攻击,顺势从腰间抽出一把桃木剑。
桃木剑剑身刻满符文,在月光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道士挥舞桃木剑,与女子展开激烈搏斗。
桃木剑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阵凌厉的风声,剑剑直逼女子要害。
女子身形灵活,如鬼魅般飘忽不定,一次次躲开道士的攻击,同时找准时机对道士发起反击。
陆沉舟在一旁看得惊心动魄,心中又悔又怕。
悔自己当初被女子美貌迷惑,陷入这般险境;怕道士不是女子对手,自己也将性命不保。
此时,他身体虽虚弱,但求生的欲望让他强撑着起身,四处寻找可以帮助道士的东西。
就在陆沉舟焦急寻找之时,他的目光落在了神案上。
神案上有一个破旧的香炉,香炉中插着几支残香。
他灵机一动,想起传闻中香火之物或许能克制邪祟,便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拿起香炉,朝着女子砸去。
女子正与道士激斗,注意力都在道士身上,没料到陆沉舟会突然出手。
香炉重重地砸在她身上,她吃痛之下,身形一顿。
道士瞅准这个绝佳机会,口中念动最强的咒语,桃木剑瞬间光芒暴涨,照亮了整个城隍庙。
道士大喝一声:看我今日收了你这妖孽!
然后将桃木剑狠狠刺向女子。
女子发出一声震天动地的惨叫,身体剧烈颤抖。
随着桃木剑的刺入,她的身体开始消散,化作一缕缕黑烟,渐渐消失在空气中。
恶臭也随之散去,城隍庙内的空气重新恢复清新。
陆沉舟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道士收起桃木剑,走到陆沉舟身边,叹了口气说道:公子,你可知这女子乃是画皮恶鬼,专以吸食男子阳气为生。你险些命丧其手,日后行事切不可再如此大意,被表象所迷惑。
陆沉舟满心愧疚与后怕,挣扎着起身,向道士深深作揖:多谢道长救命之恩,若不是道长及时赶到,晚生今日恐已性命不保。晚生定会牢记道长教诲。
道士微微点头,叮嘱陆沉舟好好调养身体后,便转身离开。
陆沉舟望着道士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今后定要谨言慎行,不再重蹈覆辙。
待身体稍好后,他也匆匆踏上返乡之路,经过此次劫难,他仿佛一下子成长许多,对人生也有了新的感悟。
而这城隍庙内发生的惊心动魄的画皮记,也成为了他心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