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然凝固,四座皆惊。
在这个时代,尽管不乏智者,但对鬼神天命之说深信不疑者仍占绝大多数。
尤其眼前这位宝禅寺住持法相庄严,头顶十二戒疤熠熠生辉,俨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
其口中吐出的佛祖预言,自带一股令人心悸的威慑力,足以让寻常人心生敬畏。
然而,这老和尚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
此刻能随李彻踏入这佛殿的,无一不是他的绝对忠诚的心腹。
于他们而言,殿下的意志便是最高的准则,殿下的安危远胜过任何神佛启示。
因此,当听到老和尚口吐惊悚预言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并非惊骇于预言本身,而是瞬间将这老僧视作了威胁!
锵——
一片利刃出鞘之声响起。
秋白、霍端孝、任宽等人几乎同时踏前一步,手中刀剑瞬间出鞘,毫不迟疑地指向那蒲团上的老僧。
殿下之敌,便是吾等死仇!
你若真算的准,我们必要帮你预言成真!
老和尚脸上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变化,惊讶之色飞快掠过眼底。
他的目光迅速跳过那些杀意腾腾的武将,重新落回李彻身上,试图从这位正主脸上,找到预期中震惊的痕迹。
然而,他又一次失算了。
李彻的脸上非但没有半分惊容,反而缓缓漾开一抹笑意。
那笑容里带着嘲弄之色。
“哦?”李彻轻笑出声,“果真是得道高僧,不仅能预知他人吉凶,竟连自身生死都能断得如此精准?倒是让本王开眼了。”
他饶有兴致地向前微微倾身,问道:
“本王倒是好奇得很,大师究竟要说些什么惊天动地的话,才能逼得本王非得砍了你的脑袋不可?”
说完这话,李彻整个人反而彻底松弛下来。
先前因踏入宝刹而生出的敬畏之心,此刻已消散得无影无踪。
果然,这些宗教人士惯用的伎俩,总是换汤不换药。
无非是装神弄鬼,先声夺人,再以那看似高高在上的教义说教。
这老和尚表面上预言自身死劫,实则何尝不是一种隐晦的威胁与道德绑架?
若换做个爱惜羽毛、看重虚名的人,此刻恐怕真会被这佛祖预言唬住,进退维谷。
接下来无论这和尚提出何等苛刻的要求,都不得不客客气气,仔细斟酌。
但他李彻,岂是那种会被虚名所累之人?
除了民族大义与江山法统,区区一个老僧的性命,也想捆住他的手脚?
真当他的剑不利么!
那老和尚见李彻不仅不惧,反而露出这般笑容,误以为对方已被自己所拿捏。
他心中一定,面上恢复宝相庄严,轻轻摆了摆手。
身后一名侍立的小沙弥立刻低着头,端上一个木盘,上面放着几杯色泽可疑的红色液体。
“殿下一路劳顿,煞气侵体,不妨先用一杯本寺特制的净心甘露,涤荡尘乏,我们再谈不迟。”
老和尚声音温和,带着一种令人放松的蛊惑力。
李彻定睛一看,那杯中液体浓稠猩红,绝非寻常茶水,不由得眉头微挑。
老和尚立刻解释道:“大王勿疑,此乃‘渴水’,是取寺后园中多种新鲜灵果,以古法榨取淬炼,汇集水木之精,最能补益元气,澄澈灵台,于修行大有裨益。”
李彻闻言,险些笑出声来。
说得如此玄乎,什么‘水木精华’,不就是鲜榨果汁么?
看来这老和尚的文化水平,也未必高到哪里去。
他来自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营养学早已论证,水果榨汁会破坏膳食纤维和部分维生素,得到的不过是一杯高糖分的糖水,远不如直接食用水果健康。
当然,在这个普通民众时常面临营养不良的时代,能补充果糖和水分确实也算有益。
但被包装得如此神乎其神,就未免可笑了。
李彻笑了笑,并未去动那杯甘露。
胡强面对任何能送进嘴里的东西时,情商都会变得极高,立刻上前拿起杯子喝了一大口。
说罢,仰头就灌了一大口。
咂咂嘴,打了个响亮的嗝,然后转向李彻,憨声道:“殿下,甜滋滋的,没毒!”
李彻看着那杯被胡强喝得只剩一个杯底的甘露,嘴角微微抽搐:“你都喝了吧,本王不渴。”
胡强立刻眉开眼笑,也不客气,将盘中剩下的几杯甘露逐一拿起,咕咚咕咚饮尽。
最后,还将那只看起来颇为精美的瓷杯,顺手揣进了自己怀里,这才心满意足地退回到李彻身后。
老和尚身后的小沙弥看得眼睛都直了。
那套杯子可是本地府尹大人捐赠的前朝官窑精品,价值不菲,就这么被......顺走了?
这客人也不管管,他到底是藩王,还是强盗?
老和尚与李彻自是不会在意区区一个茶杯。
老僧见李彻并未饮用,也不强求,只是高深莫测地笑了笑,将话题引回正轨:
“阿弥陀佛,方才贫僧所言,并非虚妄。”
“不知大王,对我佛门释子,有何看法?”
李彻神情微肃,正色道:“佛法精妙,劝人向善。”
“若是真心皈依,恪守清规,潜心修行,以慈悲心普度世间疾苦,这样的出家人,自然值得世人尊敬。”
李彻说的话,倒非全然虚伪,确实是发自内心。
前世见多了那些开着豪车出入声色场所,忙于攀附权贵,甚至将寺庙公司化的假和尚,自然对此类人深恶痛绝。
但他也深知,无论哪个时代,总有真修行者存在。
像是那种苦行僧,一钵一杖,行走世间,不蓄钱财。
或是如玄奘、法显大师一般为求真理、舍身求法的大德高僧。
乃至在汶川地震时救助孕妇,不惜破寺庙戒律,说出‘见死不救是佛门最大禁忌’的素全法师。
对于这些人,李彻内心是保有敬意的。
老和尚闻言,眼中笑意更盛,仿佛找到了知音:“善哉!大王果然身具慧根,与我佛门缘法匪浅!”
随即,他话锋一转,开始循循善诱:
“我佛慈悲,教化众生,导人向善,功德无量。”
“遥想前朝末世君王昏聩,沉迷道教外丹邪术,追求长生虚妄,以至朝纲败坏,最终国祚倾覆。”
“而本朝陛下,则尊佛敬佛,善待百姓,故而有大庆今日之辉煌。”
“贫僧见大王身具龙气,有人君之相,故而想与大王谈一要事。”
听到老和尚拉踩的话,李彻眼中寒光一闪而过。
但他并没有声张,而是轻声道:“大师或许还不知,我父皇已经驾崩了吧?”
老和尚瞳孔微震,但很快就掩饰了下来:
“阿弥陀佛,一代圣主寿终,此乃大庆之不幸,然先帝一生奉佛,必是去了极乐世界,我佛定会照拂一二。”
李彻嘴角的冷意更盛:“那大师可知道,如今本王身上背负弑君之名,乃是朝廷认定的反贼?!”
老和尚毫无惧色:“殿下此言不对,何人能继任人皇,我佛早有定数,岂是人所能定?”
李彻哈哈一笑:“如此说来,大庆的皇位继承,还要问过佛祖了?”
老和尚摇头:“佛主不参与俗世王朝事务,但我佛教却是依附大庆而生。”
李彻低下了脑袋,将眼中杀意收敛。
老和尚的意思是,佛祖没有国界,但和尚却是有国籍的。
这般偷换概念,倒是有些意思。
他不由得追问道:“既如此,本王该如何做,佛家才能支持本王?”
老和尚微微一笑,知晓对面的年轻藩王是听懂自己的话了。
莫要小瞧这些和尚,他们的能量甚至能影响国家,直接威胁封建帝王的统治,不然也不会有‘三武一宗灭佛’的旧事。
(PS: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后周世宗柴荣发起的灭佛事件)
这些和尚人数众多,在底层百姓中颇有名望,借着普度众生的理由放贷、吞并田地、广纳僧尼。
还有僧人与权贵交往密切,作奸犯科,气焰极为嚣张。
唐武宗时‘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可见这群和尚敛财手段之高超。
“先帝在位时,对我等僧尼虽多有善待,然各寺各庙名下的土地依然要交税,佛门下的产业也要受到户部监管。”
老和尚露出一张苦相:“我等僧人潜心礼佛,不过问这些俗事,田中多有荒芜,寺庙也多是清贫,又如何缴得出税来。”
“遑论灾荒之年,我等还要庇护灾民,花销更大。”
“大王若能怜我等辛苦,恩准免了我等僧尼之税款,贫僧可向大王保证......”
老和尚抬起头,直直看向李彻,义正严词道:“大庆佛门子弟,皆愿以大王为尊,奉您为天下正统。”
“我释门亦可派万名僧兵,加入大王的军队,助您拨乱反正!”
“届时,佛门昌盛,大王也可继承先帝之位,成就万古仁君之名,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彻听完他的话,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免税?他竟然敢管自己要免税?!
真是......好大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