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妖佛道 > 第一章

今年的雪,好似飘落的鹅毛,格外的大。
长安城外,有一座孤山,山上有一山洞。此时一老一少两道身影蜷缩其中。
老人须发皆白,颧骨突出,眼睛凹陷。身旁蜷缩着一个小女孩,约莫五六岁的年纪,头戴一顶带有补丁的毡帽,脏兮兮的小脸有些苍白,神色全无。
老少两人的衣服单薄且破烂不堪,膝盖处更是有两个磨破的洞。
爷爷,我好冷,好饿。
小女孩虚弱的声音打破山洞的宁静,山风夹杂着雪花,吹进山洞,让本就漏风的山洞更冷了几分。
老人伸手将小女孩揽进怀里,打手摸着她的小脑袋。
乖孙女,听说长安城里有一位善人,乐善好施,广积善缘,明天一早,咱爷俩去碰碰运气,说不定还能过个好年。
听老人如此说,小女孩便也安静下来,靠在老人的怀里,忍着腹中饥饿,沉沉睡去。
老人看着怀里的孙女儿,脸上尽显心疼。
翌日,风雪未停,长安城内却依旧热闹非凡。叫卖的,杂耍的,唱戏的,说书的,好不热闹。
街口,衣衫破烂的爷孙俩缓缓的走着,与这条街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老人很安静,小女孩则显得有些兴奋,她从未见过这热闹的场景,东瞧瞧,西看看。
爷爷,你看那枝珠釵好漂亮!
爷爷,你看那人的表演好有意思!
爷爷,我想看皮影戏!
………
老人不语,拉着小女孩径直走向街头那座富丽的府邸。
爷孙俩走过整条街,并没有引起众人的关注,虽然现在国富民强,民生安乐,但在这繁华的长安街里,依然不缺乞丐。
长安街尽头,一座府邸矗立,朱漆的柱子,朱漆的大门,约莫丈许高的围墙自大门向两边展开,门口坐着一对石狮子,眼珠子瞪得滚圆,瞪得小女孩心里直发毛。
老人拉着小女孩站在大理石制的台阶上,向大门之上望去,那里有一块朱漆的牌匾,上有两个金漆大字程府。
程府的主人程近之,祖上皆是从政,到他这一代,因看不惯官场黑暗,遂辞官从商。
如今年近五十,家产颇丰,虽多年经商,却没有养成那颗奸邪之心,反而颇为和善,时常接济周遭百姓。
因此在坊间,口碑颇好,人称程善人。
咚,咚,咚,
老人上前,抓起门上铜环,叩响了大门。
不一会儿,大门打开一条缝隙,一家丁打扮的年轻男子探出头来,四下打量。
这位老伯,请问您找谁
程府的家丁,也如这程善人一般,并没有因为爷孙俩衣着破烂,便要撵走他们。
这位小哥,我爷孙俩是从外地逃荒而来,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
老人眼含泪花,又补充道
我老头子一把年纪,倒是无所谓,只是可怜了我这孙女,希望贵府给点吃食,感激不尽。
老人撒了一个谎,不过并不是想要害人,只是因为想讨口饭食罢了。
好在家丁小哥也没有多想,这爷孙俩看着也不像坏人。
老伯,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老爷。
小哥说完,便安排爷孙俩在门口稍等,自去禀报去了。
程府客厅,一人端坐堂上,一身锦缎衣袍,厚底棉鞋,只是身体有些发福,连带着脑袋也有些圆,看起来很和善。
那名家丁也来到堂上,禀报道
老爷,门外来了爷孙俩人,说是外地逃荒而来,希望讨些吃食。
程善人脸色一怔,招呼那名家丁
刘山呐,快去将人请进来。
是,老爷
那名叫刘山的家丁答应一声,出门去了。
程府大门口,老人正拉着小女孩静静的等待着,不多时,大门敞开,刘山伸出一只手,做邀请状
老伯,我家老爷有请,请随我来。
老人抱拳行礼
多谢老爷,多谢小哥。
然后转头抚摸着小女孩的脑袋,叮嘱道
孙女啊,待会见了老爷,不要胡乱说话也不要乱动,惹老爷生气。
老人说完,紧了紧破烂的衣衫,拉起小女孩跟着刘山来到堂上。
刘山开口介绍
老伯,这位就是我家老爷。
老爷,这就是爷孙俩人。
程近之起身,走到爷孙俩跟前。
老人拉着小女孩就要跪下,程近之急忙将其扶住。
老丈,不必客气,听说您是逃荒而来,在这长安城可有亲戚
老人摇摇头
老头子无亲无故,儿子和儿媳前些年出了意外,死了,就剩下我爷孙俩孤苦伶仃,想将孙女找一大户人家,卖做丫鬟,以求活命。
程近之听完,感叹爷孙俩命苦。
老丈,程某素来心善,见不得别人受苦。眼下年关将至,既然无处投奔,且在府上先住下,开年再说。
程近之说完,也不给老人拒绝的机会,转头吩咐刘山
刘山呐,去收拾两间房,给爷孙俩住下。
是,老爷
刘山答应一声,自去收拾去了。
程近之招呼爷孙俩落座,又吩咐丫鬟沏一壶热茶,给爷孙俩暖暖身子。
程近之拉着老人畅谈,却在这时,堂上跑进来一男一女两名幼童,五官神似,年纪与小女孩相仿。
两小孩身后还跟着一中年妇女,妇女浓眉大眼,长发挽于脑后,一身墨绿色衣裙,正是两个孩子的奶娘,顾妈妈。
妇女跟在两小孩身后,边走边喊
少爷,小姐,慢点跑,当心摔着。
老人身边的小女孩,看着这欢快的一幕,有些羡慕。
data-fanqie-type=pay_tag>
老丈,这是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叫程知恩,一个叫程幼婷,是一对龙凤胎。
程近之笑着向老人介绍,并招呼他们过来。
那名叫做程幼婷的小女孩上前,眨着漂亮的大眼睛,打量着眼前的小女孩。
这是谁家的小姐姐,可以跟我们一起玩吗。
小女孩歪着头,看着老人,老人并未说话。
程近之看着这小女孩,也甚是喜爱,开口道
去吧,不必拘谨,人多热闹。
顾妈妈,待会儿把小姐的衣服拿一套给这姑娘换上。
妇人答应
三个孩子便自顾自的玩去了。
就这样,爷孙俩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也算是有了落脚之处。
雪越下越大,除夕越来越近,长安的夜也越来越热闹。
在这热闹的长安街尽头,程府却是被悲伤的阴云笼罩着,程府之人除了程近之和夫人,尽皆披着麻衣。
只因为程府的顾妈妈在昨天,莫名其妙的去世了。
顾妈妈的遗体,摆放在仓促搭建的灵房里,家丁刘山领着少爷程知恩和小姐程幼婷在守灵。
咚,咚,咚
一阵沉稳有力的叩门声响起。
突如其来的声音,将程知恩和程幼婷吓得一个哆嗦,刘山安慰一句,自顾自的去开门。
嘎吱
大门打开,门口立着一个和尚。
和尚头戴一顶斗笠,斗笠下的脸,轮廓分明,剑眉星目。
和尚身着白色僧袍,肩披金色袈裟,右手禅杖杵地,左手一串念珠缓缓拨动着。
刘山见是一和尚,双手合十一礼
师傅化缘吗
捉妖
和尚惜字如金,也不管刘山同不同意,径直朝里面灵房走去。
刘山见此情况,不敢大意,慌忙去请程近之。
不多时,程近之便跟随刘山来到灵房。
程近之面带悲色,双手合十一礼
小师傅,府内有人去世,师傅若是化缘,我这就命人准备斋饭。
捉妖
和尚依然只是两个字回应。
小师傅,这太平盛世哪来的妖
程近之有些纳闷,这和尚怕不是精神有些问题。
和尚盯着灵房,眼睛都不曾眨下。
出家人不打诳语,府上有妖,还是两只。
程近之更觉奇怪,府上不曾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怎么会有妖呢
小师傅,府上都是些行善之人,不曾有妖。今日小师傅来的凑巧,不如就为亡故之人超度一二,开了年,我定当来贵寺续香火。
那和尚听完也不再多言,伏地而坐,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只木鱼拿在手里,正欲开始诵经,却被程近之打断。
敢问小师傅哪座禅院修行
自在寺,自在和尚。
和尚说完便不再搭理他们,口中念念有词,手中木鱼轻轻的敲下。
程近之吩咐刘山备好斋饭在此等候,便也离开了。
经文从自在和尚的口中一句句诵出,住在后院的爷孙两人顿觉头疼欲裂,疼得在床上直打滚。
灵房的自在和尚越念越快,后院的爷孙俩越来越难受,仿佛有千万根针刺入灵魂,意识渐渐的减弱,终于是昏死过去。
因为自在和尚的诵经超度,刘山将程知恩和程幼婷送去休息之后,便一个人趴在桌上守着。
听着和尚诵经,刘山只觉得头昏脑胀,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等到刘山再次睁开眼睛,天色已经转亮,那下了一夜的雪也不知何时停下,半边太阳趴在山头。
此时那令人头晕的诵经声也不见了,那和尚却依旧端坐在那里,不曾动过。
后院中,爷孙俩也察觉到有高人来府中,恐性命不保,于是匆忙收拾,准备离开。
两人刚穿过一道门,便感觉有人拦住了去路,抬头一看,是个和尚。
两位这么早,要到哪里去
和尚面无表情,淡淡的开口。
我爷孙俩在这里叨扰许久,有些过意不去,想要离开。
老人不着痕迹的将小女孩拉向身后,看向和尚的眼神也有些闪躲。
不留下来过个年么
和尚说着,脚步迈出,向爷孙俩逼去。
不了
老人说着,拉着小女孩后退。
爷孙俩退一步,和尚跟上一步。
此时的小女孩有些害怕。那和尚仿佛不是和尚,是一个恶魔。
我看还是留下来吧。
终于,爷孙俩被逼到墙角,无路可退。
和尚盯着爷孙俩,语气依旧淡漠。
师傅,能否给个活路
老人眼神里有一些祈求。
妖也想要活路
和尚右手握着的禅杖,顶端有一个金环,一道道金光闪耀着。
小师傅,纵然是妖,也不能一概而论,人有善恶之分,妖自然也有。
妖就是妖,不分善恶。
和尚左手的念珠也是越拨越快。
我爷孙俩虽然为妖,却从未害人,小师傅当真不肯给个活路
老人那混浊的眼睛竟然变得有些凌厉。
和尚不语,只是禅杖上的金光越来越盛,手里的念珠越拨越快。
老人的气势也陡然发生变化,身躯一点点的变大,衣服逐渐被撑破,雪白的毛发从皮肤里钻出来。
不多时,原本的老人已经消失,只有一只巨大的白狐站在原地,眼里冒着悠悠的绿光,甚是骇人。
妖精啊!
程府的众人被这一幕吓得魂不守舍,四散而逃。程近之更是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程近之看着眼前这只大狐狸,心里发慌,但还是鼓起勇气开口。
我程某人一心向善,从不与人交恶,你为何要来害我
那狐狸开口
程老爷,之前我确实骗了你,我爷孙俩并不是外地而来,而是从城外那座孤山而来。
我爷孙俩并不曾有害你的心思,也不曾想过谋害他人,只是因为实在太饿,所以想来贵府讨点生活而已。
我虽为妖,却也心善。
程近之听他如此说,提起的心也稍稍放松了些,这爷孙俩来府里有些时日了,确实不曾害过任何人。
他既为妖,若想要害人,怕是这满府的人早已死绝。
我相信你,就算你是妖,也是良善之妖。
小师傅,放过他们吧,他们若想要害我,我早已没命,那还能等到现在。
妖就是妖,没有善恶之分。
和尚淡漠的声音响起,依然还是那一句。
今日贫僧定将你超度,送你入轮回!
和尚说完,左手上的念珠腾空而起,迎风暴涨,瞬间化作一个巨大的光环,向那狐狸罩去。
此刻的小女孩早已吓得神情呆滞,一动不动。
那狐狸向后一跃,躲开那飞来的光环,顺势而起,扑向和尚。
阿弥陀佛
和尚不闪不避,诵一句佛号,右手禅杖送出,金光闪烁间正中狐狸眉心。
那狐狸身体一颤,倒飞出去,直直的撞在一根朱漆的柱子上,掉落下来。
狐狸的眼神有些涣散,嘴角有鲜血溢出,出气多进气少,恐怕是活不成了。
呆滞的小女孩此刻也反应过来,慌忙上前,轻轻的抱起狐狸的脑袋,靠在胸前,哭的撕心裂肺
爷爷,你不要有事,你答应过要带孙女去那雪山之巅的。
你要撑住啊,爷爷,孙女带你去找郎中。
小女孩费力的抱起狐狸,就要离开。
妖孽,今日你们都别想走。
和尚伸出禅杖,拦下了小女孩。
那狐狸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嘴里却是汩汩的冒着鲜血。
程近之看着这凄惨的一幕,心中莫名的有些痛。
因为爷孙俩是妖,就不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因为爷孙俩是妖,所以他要杀了他们。
小师傅,我替他们求个情,放过他们吧,他们并未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何必赶尽杀绝呢。
贫僧的修行,便是除魔卫道!
和尚的声音依然淡漠,仿佛他真的不曾有过情感。
他伸手一招,那串念珠飞回,自动落于腕间。
程近之也是心火上涌。
小师傅,难道你的眼里只有妖邪,没有善恶吗
和尚并不答话,只是诵着经文,随着诵经的声音响起,和尚的脑后升起一团金光,金光之内,仿佛有佛陀显现。
金光越来越盛,照得众人睁不开眼睛,直照得小女孩浑身无力,抱着狐狸瘫软下去。
程近之踏上两步,挡在了金光之下。
他决定要救下这爷孙俩,虽然他们是妖,但也于心不忍。
施主,妖是不值得同情的。
小师傅,佛门一向慈悲为怀,你如此善恶不分,徒增杀孽,就不怕成了了真佛。
程近之也是觉得这个和尚有些无情了。

和尚闭上眼睛,禅杖拿起又重重的杵在地上,那声音如洪钟大吕,响彻在天地间。
贫僧除的是妖魔,卫的是人间的正道,佛祖面前也是功德。
那重伤的狐狸,此刻躺在小女孩怀里,奄奄一息,挣扎着开口
和尚,我爷孙俩今日有此一劫,也算是命数,我愿以魄散魂飞,换求孙女一命。
在场之人无不动容,好一个有情有义的狐妖,好一个无情无义的和尚。
爷爷,不要!
小女孩歇斯底里的哭喊着。
狐狸眼神平静的看着小女孩
孙女儿,咱爷俩命苦,以后没有爷爷,你要好好的活下去。
说完,嘴巴大张,一颗泛着紫光的水晶珠子缓缓飘出,轻轻的落在小女孩的手里,随后身上泛起光芒,光芒越来越盛,然后化作漫天的光点,消散于天地间。
爷爷
小女孩哭喊着,她想要抱住那正在消散的身影,却是抱了一个空。
小女孩的声音传出去很远很远,仿佛一根针,扎在每一个人心上,除了和尚。
和尚依然诵着经,眼神平静,仿佛眼前发生的事与他毫无关系。
呵呵,好一个善恶不分,无情无义的和尚。
却在这时,一道厚重的声音传来。
声音之后,便有一道人打扮的男子踏雪而来。
道人青布长袍,阔口高鼻,有些花白的头发用发髻束于头顶,手拿一拂尘。
道人落下的每一步都很实,但有眼尖之人发现,在他身后根本没有脚印。
我道是谁,原来是自在和尚。
道人认出了和尚,和尚也认出了道人。
贫僧降妖,白尘道长来此何干
和尚与道人好似有些不和,剑眉微蹙。
那白尘道人哈哈一笑
你和尚能降妖,贫道便降不得妖不过贫道却不似你这般无情。
和尚不搭话,右手一搓,禅杖立地旋转,金环叮当作响,一道金光发出,直奔小女孩而去。
说时迟那时快。
白尘道人手中拂尘一甩,也是一道金光飞出,两道金光相撞,化作一团烟雾消散。
小女孩眼眶泛红,身后长出一条毛绒绒的尾巴,嘶吼着,朝和尚冲去。
白尘道人曲指一弹,一道真气飞出,击在小女孩昏睡穴。
小女孩脚步一顿,身子一软,靠在朱漆柱子上昏睡过去。
自在和尚,我看这小妖与贫道有缘,我便带走了。
白尘道长说完,手中拂尘一甩,迎风暴涨,化作一道白色的匹练,卷起昏睡的小女孩,腾空而去。
那自在和尚禅杖重重一杵,身体腾空,跟随白尘道人而去。
程近之抬头仰望,看着逐渐消失的两人,双手合十,默默的祈祷。
时光荏苒,一晃便是数十年过去。
长安还是那个长安,自在寺还是自在寺,只是自在和尚从贫僧变成了老衲。
自在和尚的面容已现老态,眉毛和胡子也已花白,身上的袈裟也从金色变成了红色。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自在和尚端坐在佛前,虔诚的诵着经文。
忽来一阵狂风,吹开了殿门,吹灭了蜡烛,吹翻了案上的香炉。
狂风消散,一柄冰冷长剑抵在自在和尚的后脑勺。
你来了!
和尚不曾回头,轻声一句,仿佛在自言自语,又仿佛身后是多年不见的朋友。
我不该来吗
身后一道清冷的女子声音。
我在等你。
和尚依旧没有回头。
当年的仇恨,总该有一个了断。
清冷的声音再度响起。
阿弥陀佛
动手吧
自在和尚闭上眼睛,默默的等待着,等待着那刺来的长剑。

长剑挥动。
和尚睁开眼,看着缓缓滑落的袈裟,有些不解。
不想报仇了吗
虽然你当年杀了我爷爷,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心中的仇恨早已淡化,我也不似你这般无情,今日斩破你的袈裟,权当报仇了,你好自为之。

长剑入鞘。
一阵风突兀的刮来,又突兀的消散,那女子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
第二天,有香客来自在寺进香,却发现山门紧闭,不再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