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陆游养成指南 > 第四章文字狱
当“张伯麟”三字从门生颤抖的声线里漏出来时,秦桧正用银簪挑着铜盆里的纸灰,指尖突然顿在半空中。那支银簪的錾花凤头恰好卡在一片未燃尽的诗稿边缘,火光映着他瞳孔里骤然缩紧的墨点——恍惚间,贡院照壁上那四个狂草题字又在眼前铺开:“夫差忘仇”。
此刻城南贡院的晨雾还未散尽,三个工匠正踩着梯子往照壁上抹新灰。领头的老石匠握着灰铲的手直哆嗦,铲尖的石灰浆滴在“夫”字的起笔处,将那钩画压成一道白痕。可灰浆刚抹开半寸,底下的墨痕就像活物般渗上来,浓黑的笔锋刺破石灰层,在晨光里泛着青幽幽的光,倒像是从砖墙里渗出的血丝。
“往左挪半寸,把‘仇’字底下的勾全盖住!”监工的衙役拿鞭子敲着梯子,靴底蹭到照壁基部时,竟蹭掉一块旧灰——底下赫然是十年前考生用指甲刻的“靖康”二字,如今被新灰覆着,只露出半截“康”字的尾钩,像根折断的骨头。老石匠忽然觉得灰铲越来越沉,铲刃上的石灰浆顺着木纹往下淌,滴在他沾着草屑的鞋面上,竟凝成了暗红的斑点。
相府暖阁里,秦桧的银簪“当啷”一声掉进铜盆。纸灰被震得飞起,有片恰好落在他袖口的獬豸补子上,那神兽的眼睛正对着茶盏下晕开的血字。他想起去年冬天在大理寺诏狱,张伯麟被杖责时留在青砖上的血沫,当时那血珠也像这样洇开,在石板缝里聚成细小的溪流,最终流向墙角蜷缩的野史官。
“把他的妻儿……”秦桧忽然抓起案上的狼毫,笔尖戳破《百官密折》的黄绢,墨点溅在“张伯麟”三字中间,“先在脸上刺‘谤讪’,再押去钱塘门示众三日。”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更夫敲卯时的梆子声,那梆子声穿过相府花园的太湖石,惊起一群栖在梅树上的寒鸦,鸦群飞过贡院上空时,正看见老石匠手里的灰铲“哐当”落地,照壁上未干的石灰层裂开蛛网般的纹路,渗出的墨痕终于汇成四道血线,顺着砖缝往下淌,把墙角新抽芽的春草都染成了暗紫色。
“让临安府尹把他的妻儿押到教坊司,”秦桧将银簪掷在案上,簪尖沾着的纸灰落在“忠献”御赐匾额的金漆字上,“记得在她们脸上刺‘狂悖眷属’,游街时要敲着破锣,从御街走到钱塘门。”他起身时,狐裘下摆扫过脚边的铜盆,纸灰被带起的风卷上半空,其中一片恰好落在窗外掠过的白鹤翅膀上,像谁撒出去的一滴血。
后园的梅树上还凝着霜,秦桧踩着碎玉般的冰棱走向书房。廊下侍立的卫兵们垂着眼帘,没人敢看他靴底沾着的暗红污渍——那是今早从大理寺诏狱带出来的,昨夜那里又有三个因私藏野史被抓的书生,被杖毙前喊的“还我河山”,透过狱墙传到相府花园时,正赶上枝头的腊梅被寒风吹落。
书房中央的紫檀大案上,新修的《日历》稿本摊成一道浪形。明黄绢面用苏合香胶砑过,在斜照的春阳里泛着蜜蜡光泽,秦熺握着的泥金笔杆雕着獬豸纹,笔尖悬在“绍兴十四年春”下方时,金粉顺着笔锋滴在绢面上,凝成细小的颗粒,像谁撒下的碎金箔。
“爹爹,‘删定宣和以来诏旨’这八字,用泥金勾边如何?”秦熺的指甲掐着笔杆,指腹因用力泛白。案几另一端的秦桧没应声,他正用象牙镇纸压平稿本里卷的边角,镇纸底面刻的“精忠报国”四字被磨得模糊,那是十年前从岳飞府中抄没的旧物。当“太师秦桧监修国史”的小字终于落在绢上,泥金笔迹突然洇开一道细痕,恰似宣和年间徽宗御笔在金兵破城时抖出的墨疙瘩。
秦桧抓起狼毫的动作让整案墨锭都震了震。那支笔是用北地狼尾让的,笔根还缠着当年岳飞赠给幕僚的红丝线,此刻被他攥得笔杆咯吱响。笔尖悬在“岳飞”二字上方三寸处,墨汁顺着锋毫往下滴,在“飞”字的钩画上聚成个摇摇欲坠的墨珠——他忽然想起风波亭刑场上,那滴从岳飞喉间滚落的血珠,也是这样悬在半空,最后砸在青砖上碎成八瓣。
“嘶——”狼毫刺破绢面的声响像撕裂麻布。浓墨在“岳”字的山字旁洇开,笔锋拖过“飞”字的羽部时,力道大得让笔尖断了三根毛。纸背渗出的墨团起初像朵含苞的墨梅,渐渐晕成不规则的血滴状,当秦桧重重顿笔时,墨团边缘突然爆出数道血丝,恰如当年狱卒们抬着岳飞尸身时,木笼缝隙里渗出的暗红汁液。
“当——当——当——”午梆声从宣武门方向传来,更夫的梆子敲在铜钲上,尾音被风揉得发颤。窗外卖花女的吆喝顺着暖风吹进书房:“茉莉哎——新摘的茉莉换钱——”那调子甜得像化不开的蜜糖,却掩不住后院角门开阖的吱呀声——两个家丁正抬着浸透血水的草席往地窖走,席角滴下的液L在青石板上蜿蜒成线,引来几只早醒的苍蝇嗡嗡盘旋。
秦熺盯着稿本上渐渐变干的墨团,忽然觉得那形状越来越像风波亭遗址的地形图。当他伸手想去抚平绢面时,指尖刚触到“删定”二字,窗外突然刮过一阵怪风,把砚台里的墨汁吹得溅上稿本,其中一滴恰好落在“诏旨”的“旨”字上,将那上头的一点染成了狰狞的血痂状。此时地窖深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皮鞭抽在朽木上,却又带着骨肉特有的钝响,与远处街市的喧嚣混在一处,变成某种令人牙酸的杂音,顺着书房雕花的窗棂缝往里钻,惊得案头镇纸下的残卷簌簌发响——那是被秦桧下令焚毁的《岳武穆行状》残页,纸边还留着“直抵黄龙”四个字的火燎痕迹。
“你为何总要与我作对”,秦桧狠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