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位妄图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庸君,杀伤力是非常惊人的。】
【对于统治者来说,平庸就是最大的罪过。因为庸才是不知道如何将一件事情做好的,导致他就算出发点是好的,也会朝着正确的反方向一路狂奔,越跑越远。】
【还不如将手中掌握的权,交给清廉贤明的臣子。起码这样,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因为蠢人,在团队工作中最大的贡献,就是什么都别做。】
天幕下的文武百官不由得微微点头,这句话尽管直白浅薄,但说的却十分有理。
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在办公中碰到脑袋不灵光的人,帮倒忙,反而是妨碍部门办事效率。
皇帝更是觉得这话,说他心坎上了。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年轻那会儿把黑槊舞得虎虎生风,带兵征战四方。
但领兵就不可能绕得开粮草,有句老话说的挺好,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军中负责粮草清点押运的多半不是武将,跟那群看不起武将的文人交流起来真是老费劲了,好几次就是因为他们想当然,没按照自己指使,及时运送粮草到准确位置,延误了军机。
现在想想。
皇帝都气不打一处来。
这种蠢人,听命行事都办不到,真是不如啥都别做!
【但话又说回来了,三皇子从小到大都被人捧着,自诩是登基后,会成为天下头一等的圣明君王。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完美,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谏言呢】
【周围敢说真话的谏臣越来越少,虚伪媚上的奸佞越来越多。阴国的小朝廷上每日都是歌功颂德的声音,让三皇子飘飘然的同时,在一句句殿下英明中,觉得凡是自己发出的政令俱是利国利民。】
【所以,当三皇子在靖元大疫结束后,听闻封地内骤起的民变,选择领两千余精兵亲征,讨伐这群妄图伤害顾氏基业的逆贼,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对,你们没听错。从小骑马都费劲的三皇子,决定顶替中尉做军中主帅!】
【相信阴国小朝廷里的臣子们,听到三皇子当庭公布这一消息的时候,应该是非常震撼的。但三皇子殿下认为自己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就算战场上刀剑无眼,他也有老天保佑。这还不算完,在这场漫长的朝会里,顾旭雍指着阴国地形图侃侃而谈,表示这几天已经了解过那伙贼寇周围环境了,到时候就先这样,再这样,就可以把人抓住啦!】
【把史书里那段废话文学总结一下,就跟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三步,开门,放大象,关门,差不多。】
【当时满朝臣子就差抱着三皇子腿,哭着求他不要亲自去了。但三皇子决定的事情,怎么可能轻易有变化呢史书上记载过于简单,就让我结合这位的性格,模拟一下当时的场景吧!】
【三皇子见诸位大臣满面愁容,大手一挥道:诸位爱卿,不用舍不得我,咱们可以一起去啊!我都把名单拟好了!他说着,将写满名字的三米长卷轴抖开。但凡年俸两百石以上的官员,不分文武,都在其中。众臣脸色惨白:......好好好,不仅殿下自己找死,还想带他们一起。】
【很多官员表示自己年老体衰,不会骑马,跟着去会拖慢行军速度。】
【但三皇子开动自己聪明的小脑瓜,也想出了完美的解决办法。他表示第一批走得慢的文官先出发,出发时间他都找道长算过了,明日就是黄道吉日,适合远行!】
【别耽搁,明日就出发吧!】
【至于军粮,这还需要准备今年赋税不是还没上缴吗那大军开拔后,就走到哪儿吃到哪儿,还省了运粮草的损耗呢!】
【也就是三皇子殿下早生了上千年,但凡他搁明朝出生,定会跟被称为土木堡战神、瓦茨留学生、叫门天子的朱祁镇有共同话题,毕竟他俩真挺像,都是微操大师。只不过顾旭雍没有朱祁镇这么幸运,出生三个月就被立为太子,没及冠就做上皇帝了。】
【但顾旭雍没做成皇帝,是靖朝以及靖朝百姓的幸运。】
【因为阴国就是前车之鉴。三皇子殿下偏要去剿灭起义军,被劝阻后没上前线,但不妨碍他隔着千里指挥精兵作战啊!战场局势变幻极快,有击溃敌人的机会也转瞬即逝,三皇子延迟的指令更是犯了行军大忌。最后,葬送了两千精兵,一整年税赋。越杀越勇的起义军甚至突进到军营后方,吓得三皇子屁滚尿流地往南逃,哪里还记得指挥!这批带出来高官,也大半死在起义军手中。好些连尸骨都没找回来,只能做了个衣冠冢。】
皇帝感觉自己胸闷气短心口疼。
三皇子做的那些蠢事,前头那些还能说是被贱儒教歪了。
那自己没本事,还满脑子想着建立不世之功,连剿灭起义军都要掺和进去呢
皇帝已经忍了又忍,没有当着满朝文武发作。
但听到这小兔崽子明明不会骑射,不懂兵法,却硬是要做统帅,遥遥隔着千里在军帐内对兵马进行调度。
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被报以痛击的皇帝陛下,真的压不住火了。
他招来内侍,让对方即刻去皇子所传话,让三皇子好好记住天幕里发生的事情,如有再犯......呵。
皇帝冷笑了一声。
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里面却蕴含着满满威胁之意。
大靖拢共有多少精兵,哪里经得起败家子这般折腾。
若是老三的脑子再不放清醒点,那就别怪他挑个偏远荒僻的封地,将人丢过去了。
【又有点扯远了,我们回归正题,接着疫病结束后,阴国境内起义军作乱往下讲,此次平叛,因为诸侯国百官根本拗不过三皇子,只得让他率兵出征,导致阴国朝堂死伤惨重,兵卒也没剩多少。】
【缺兵少粮,这下子就出问题了,因为江淮一带富庶是富庶,但因为临海容易出水匪。】
【王府侍卫因为跟起义军搏杀时,为保护三皇子,也折损了不少,此战后巡逻也没有先前那么频繁了。】
【靖元三十二年夏,三皇子搁寝殿里睡得好好的,就稀里糊涂地被人取走了脑袋。】
【皇子再度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