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生明末:开局揭穿皇太极 > 第3章  秀才也敢议兵事
晨時。
顾昭和赵手义一起来到书院,为了这次讲会,赵守义专门和衙门高了假。
顾昭立在冰凉的青砖地上目光定在“学达性天”那方沉甸甸的匾额上。
堂内,茶盏轻碰的脆响与刻意拔高的谈笑声此起彼伏——这是顺天府为预备乡试的秀才们设下的“切磋”茶会,实则是各书院才子争名斗胜的无声战场。
赵守义声音压得极低:“顾兄,廊下再缓缓?那王秀才进去时,眼风已扫了咱们三回……”
“躲不过的。”
对于王秀才这种人,就是要好好的打击才能老实。
狠狠地打击那种。
“今日,我要让全顺天府都听见,有人为袁督师说话。”
话音未落,堂内陡然爆出一阵哄笑。
顾昭抬眼,正撞见王秀才扶着椅背起身。
这位“王半城”家的独子,素来是原主头顶挥不去的阴云。
“诸位请看!”王秀才将一卷纸抖得哗啦作响,声调满是嘲弄。
“顾大秀才昨夜妙笔,竟论起‘建虏反间计’、‘袁督师不可杀’——呵!兵科给事中在朝堂上都未必敢拍胸脯担保的话,一个院试门槛都未过的童生,倒写得如此慷慨激昂!”
满堂霎时死寂。
顾昭的太阳穴突突直跳——昨夜,赵守义分明闩死了门窗!这字纸,如何飞到了王秀才手上?
他一步跨过门槛,直直迎上王秀才那双含讥带讽的眼:“王兄好手段。昨夜我秉烛疾书,赵兄守着门户,院外更夫巡夜不断——莫非王兄习得了穿墙遁地之术?”
王秀才面皮腾地涨红,身后几个锦衣子弟立刻鼓噪起来:“顾昭急了!”
“酸腐书生妄议军国,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上首的顺天府学教授张博年轻咳一声:
“诸生且静。顾生既携策论而来,何不当众一述?我辈文人,亦当心怀天下。”
顾昭朝张教授拱手一礼,走到堂中。
穿堂风掠过。“今日顾某所陈,乃蓟辽防线之五患。”
他展开随身羊皮地图,镇纸压平。“首患,火器配置失当。”
指尖点在宁远卫上,“《武备志》载,红衣大炮射程三里。然如今山海关至锦州沿线,各堡寨均分置两门。敌至,何以成片覆盖?”
堂下窃窃私语声起。
王秀才猛地拍案:“你倒说说,如何不成覆盖?莫非你还通晓炮术?”
“王兄可知,炮管长短关乎射程?”
顾昭脑中闪过前世随军笔记,“同为红衣炮,八尺炮管射三里,一丈二尺可及五里。然为省工料,匠户常截短炮管——去岁宁远城下,后金铁骑冲破炮火封锁仅用半柱香,根源便在射程不足!”
张博年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此言……可有凭据?”
“有!”顾昭自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抖开几截铜片。
“此乃宁远带回的炮管残骸。”他指着铜片上模糊的刻度。
“原刻‘一丈二尺’,实存八尺三寸——偷工之匠,截下铜料铸了佛像,祈个平安。”
堂内顿时哗然!
王秀才脸上血色褪尽,又涌上恼羞的赤红,尖声道:“妖言惑众!我朝火器冠绝寰宇,岂容你区区酸丁污蔑!”
“王兄若疑,不妨查证工部火器局账册。”
顾昭声音沉冷下去,“去岁拨付蓟辽三十门红衣大炮,其中十二门炮管短了三尺。这般炮弹,连后金的盾车都凿不穿!”
张博年眼神已然不同。他侧首对书吏低语:“速调近年蓟辽火器拨发档册。”
目光转向顾昭,“顾生,继续。”
“次患,粮道悬于一线。”
顾昭手指划过地图上的辽河,“军粮现走海运至觉华岛,再陆运宁远。若锦州陷落,陆路断绝,觉华岛粮船泊岸亦难。”
他环视众人,“顾某建言,当于山海关外择险要处修筑砖石粮堡,配以火器戍守,储三月之粮,方为固本。”
“其三,辽民流离,安置无方。
”顾昭声音里浸染着前世采访流民时的沉郁,“去岁广宁失陷,二十万辽民涌入关内,于永平府草棚栖身。彼辈熟稔辽西水土,若编为乡勇,授以短刃,战时可为斥候向导,平日可垦荒屯田——总强过坐视其冻馁而亡。”
堂内静得只剩廊下铜铃的微响。
王秀才霍然起身:“顾昭!你可知‘妄议边事’是何等重罪?当年袁崇焕平台召对,口出‘五年复辽’狂言,今又如何?你一介白衣,也敢效颦?”
“袁督师是死于反间毒计!”顾昭的声音陡然拔高。
顾昭也是拼了,这个时候不能怂!
“皇太极去岁十月亲率十万大军绕道蒙古,正是为诱袁督师回援!其后散布通敌流言,毒计方成!”
他抓起桌上那卷被红笔圈点的策论,“此间写得明白:破绽在那议和喇嘛!后金所遣喇嘛,根本未曾踏入袁督师辕门半步!”
“当啷!”张博年失手碰落茶盏,瓷片四溅。
他盯着顾昭,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此……此等秘辛,你……从何得知?”
“从一个将死之人的口中。”
只能把金手指推到死人身上了。
“去岁寒冬,袁督师身陷囹圄时,有老兵冒死递信于我……言督师于狱中,犹奋笔书《边中送别》残句:‘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明伦堂内,落针可闻。
赵守义趁机摸出袖中那份誊清的策论,悄悄塞给末席的周御史——那是他昨日奔波半城才攀上的门径。
周御史接过纸卷,只瞥了一眼,背脊瞬间挺得笔直。
茶会散时,日已近午。
顾昭抱着羊皮地图向外走,衣角忽被人拽住。
周御史立在廊下阴影里:“顾生,随我去都察院。”声音压得极低,“有些话,需闭门详谈。”
顾昭回头,瞥见王秀才正对一个身着宝蓝直裰的年轻人急切低语。
那年轻人腰间羊脂玉佩莹润生光,刻着江南陆氏宗族的双鹤纹——赵守义曾提过,陆家与当朝首辅温体仁过从甚密。
“顾兄!”赵守义气喘吁吁跑来,手里紧攥一份烫金请柬。
“门房说,有个骑黑马的公差送来,是兵部尚书孙承宗孙大人,请你明日过府……品茶论事。”
看来这边的事情已经传出去了。
后面的事情需要好好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