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顾云韵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头沉甸甸的。
她亦是初次为人母,便要担起这江山重担,其中压力,不足为外人道。
此番虽最终派出了援军,终究是迟了。
开春之际,顾云韵收到了李轩明自边关寄来的信笺。
字里行间浸满思念,令她意外的是,信中竟未苛责援军延误之过。
【此番折损,是臣决策有失,与他人无尤,只是苦了随我出生入死的兄弟。】
这一行字,刺得顾云韵鼻尖发酸。
若非为了家国安宁,谁愿抛下至亲远赴沙场
只是如今,他们终究站在了对立面。
此刻她只想早日了结这桩任务,与兄长团聚。
又过月余,边关传来捷报。
摄政王得援军后势如破竹,大败匈奴,将其驱回草原深处。
李轩明在军中的威望更盛,这对顾云韵与皇帝而言,绝非吉兆。
李胤虽收回了禁卫军的兵权,军心却不在他处。
唯有彻底瓦解李轩明的声名,方能真正掌控兵权。
这日,京城城门大开,道路两旁挤满了翘首以盼的百姓。
纵使顾云韵与李胤心中万般不情愿,身为帝后,亦须摆出亲和姿态,亲临城门迎接凯旋之师。
城楼之上,顾云韵与李胤并肩而立。
城下欢呼的人群中,一身银甲的李轩明被将士们簇拥着,格外醒目。
李轩明确是难得的将才。顾云韵目光扫过沸腾的人海,不少姑娘将花环抛向他。
那些花环,无一例外被他冷着脸拂开。
直到他的视线与城楼上的顾云韵对上,那冰封的脸上才骤然化开一抹温煦笑意。
顾云韵平静地移开目光,携李胤步下城楼。
一番场面上的寒暄过后,顾云韵只觉身心俱疲。
两个时辰后,宫中设宴,为征战三载凯旋的摄政王庆功。
宴席间,李轩明一见顾云韵,便快步上前:小言,三年了,为何一封信都不曾予我
顾云韵神色疏淡:哀家并非什么小言。
李轩明喉头滚动,声音艰涩:我知你仍在怪我。那时我被救回府中,月余后方能视物......
听他忽提旧事,顾云韵眉头微蹙:王爷此言何意哀家不明。
李轩明却一把拉住欲走的她:我一睁眼,见到的便是柳叶,是她告诉我,是她救了我。
那又如何顾云韵压下心头酸涩,你爱的究竟是柳叶其人,还是那份救命之恩,王爷自己可曾分清
如今顾云韵已死,王爷大可抬柳叶为正妃,哀家可下旨成全。
她说完便转身离去,今日是为王爷专设的接风宴,王爷还是莫要离席太久为好。
李轩明怔立在原地,望着顾云韵决然离去的背影,眼中痛色翻涌。
她说他分不清爱与恩情。
他又该如何告诉她,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交付了真心,只是碍于可笑的颜面与猜忌,硬生生将她推向了敌对面
他又该如何告诉她,这三载沙场征伐,但凡得片刻喘息,脑海中便全是她的身影
可惜,一切都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