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不识美人面 > 第50章

第50章
一笑搴珠箔(三)
谈峰源一行人从京城动身,取京西官道。出了阜成门,一路奔入石景山。这里曾是京中煤炭、粮油专供道,如今交通络绎热闹,一路寺庙、蹄窝众多。
巡抚走马赴任,排场自然阔大,清场动辄便是半日功夫。越栾青卯与他共乘一车,三人俱是沉默不语,眼望着中心案几上一尊小小的茶盏烟烟袅袅,抽出丝丝的白汽。
外头山壁峭拔,虽在车内,也有硬风要隔着帘子来掀。
谈峰源小心向外一看,但见落落百丈山崖,笔陡地一刀往下切开!他登时面如土色,转过身来喝水。
偏一抬眼,又从杯口边正迎上越栾、青卯二人的目光。他浑身一颤,垂下眼去。
前些天太子召见他,说要赠一副左膀右臂,他心中甚是宽慰,又恐身傍甲胄,太过招摇,不了太子殿下体贴入微,说那便送个义女过来。
这二人自从入府后便寡言少语,虽说年岁正是青春时候,看人却毫无生气,尤其是瘦小些扮婢女的那个,时时似笑非笑望着他,像猫儿逮了耗子。
这却不算,偏那个年长些的又试图宽慰:青卯只是面相凶恶了些,实则是瞧大人亲切,万分敬仰。
谈峰源后背更凉。
他自觉怯色太露,掩口一咳,八字长眉忧国忧民地动了动:二位喝水不喝
青卯又露出那副隐隐带笑的神情,不答话。越栾在桌下踢她一脚,接过茶盏笑道:多谢谈大人。
谈峰源的担忧惧怕,这是显而易见的。
越栾这些天也在思考,山西巡抚,如此扼要职守,外需守城平贼寇,内需抚百姓定民心,本来最需一个文治武功、雷霆手腕的人来担。
遣谈峰源来,是要走一个春风化雨、感化普渡的路子吗
自上车以来,谈峰源便坐立不安,手边尽是书堆,一时口中念圣人有恕道,一时远眺窗外,看着荒废的古香道,又念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
越栾终于忍不住道:大人有什么烦心事情,与我们说也不妨。
谈峰源摇头一叹:你们女儿家,哪里懂得这些
越栾便果真不再多话,点一点头,靠回软椅中。
隔了一阵,谈峰源又前倾了身子:不过,这世道纷争,黎庶亦有知,也不拘男女妇孺……民以食为天,如今晋中之苦,无非在一个粮上。
一面是本地灾民众多,朝廷赈了一部分,又从湖广的粮市上转调,米价奇高。另一面又是北边战事,后方补给难续上。因而朝廷八方运粮,以晋中为枢纽。
谈峰源叹道:到任后,最要看紧的便是运粮。晋中匪徒多,今年又闹灾,难保运输凶险。运粮关口又杂多,当中徇私打点成惯,这才是头疼的事。
越栾思忖片刻,道:大人,既然粮食看管不便,那么‘盐’呢
谈峰源失笑,山西如今是饥荒,再怎样也不会是盐荒,长芦、运城的盐泉还冒着气呢。
越栾道:那盐商,也是往年那批么
谈峰源眉间一蹙。
鞑靼之乱自大燕开朝时便已有之,三十余年,斩草不除根,春风一过,又能生发。
当年为运送边境军饷,从陵县运至太和岭,路途遥远,徭役、财费也极其繁琐,太祖便立开中一制,松了盐铁官营的口子,年年放出招商榜文,邀商人出资,把粮米运到晋北军屯。
这一任务完成后,便可向当地盐课领取盐引。凭盐引到规定的盐场守得支盐后,便可去指定地域售卖食盐。
所谓以盐利诱商,便是如此。陕、晋因两省在边防粮仓近处,乘近水楼台之便,索性将粮米种在边地,成为商屯,时节一到,即收即送,又省却大批运费,盐利高近百数。
晋城商人多因此发迹,朝廷年年招商放榜,也多从为晋商多留空缺。上下沟通日久,便成了铁板一块的商帮。
直到今年蝗灾大旱,北边的粮地大多被吃干净,商屯也无一幸免。原本预留与晋商的窝坑急急收回,投去了湖广、江浙。
谈峰源似有所悟,所以最需提防的,便是这些管盐的人的动作
不止是盐道上的官儿,越栾摇头道,还有当地的门派、江湖路数,凡有动作,更需提防。
这却怎样说
这便是一些江湖人的底细了,越栾解释道:谈大人,晋中匪盗虽多,可若抓上来一个个细究,上头大多都挂着所谓‘某某派’‘某某门’,这说好听些,便是晋中多江湖世家。说难听了,便是抱团抢地皮的流氓贼窝。
稍有头脸的门派忙于钻研武道,弟子是大多不务农的,于是外包田地由佃农耕种,自个收租。大多边地商屯,便是盐商托他们代为操持。如今盐利散于江浙,山西的官商虽有不满,要动手脚,往往还碍着身份脸面——
可江湖人,是没有身份脸面的。
谈峰源脖颈一凉。自觉已死了两回。
他喝了口茶水,定了定:他们也未必敢这样大胆的!朝廷也不是眼瞎,前月就出了个巡按御史,从南省布政使衙门下拨的,要督察一批徽商运粮去山西……
朝中内务,这却是越栾不曾知道的了,便疑道:御史历来是风纪百官,若非立案入册,不侦查黎庶百姓——这些商人是领了冠带、封了品阶么
这却没有,他们照常运粮开中、把粮送到了地方,便兑换盐引,回去做生意。不在官员之列。
运费、耗损也是这些商人背着
他们是做生意么,盈亏自然自负。
越栾莫名其妙:怎这样官不官、商不商的。那何必安一个随行的巡按御史负责运量的官差儿已叫一批商人顶了,那他监察的是谁
谈峰源含糊道:自然是沿路的漕官、粮长。
这更不可思议,应天到山西穿过四五个省份,万一粮船中途出了闪失,遭受因素众多,沿路的漕口、粮官都有说辞可相互推卸——届时追责,谁来掉脑袋
这正说及了廷议时的尴尬一处,谈峰源不便透露,仍含糊道:自然是谁不尽职守,谁掉脑袋。
通常这时候,就是要挑一个最肥腴、最人微言轻的掉脑袋了。
尤其盐粮道上,最易罗织罪名,克扣钱粮、专卖私盐、勾结盐枭……若非关系通天,这些罪名但凡背上一个,都叫人百口莫辩。
越栾捏了捏眉间,细思发笑,是哪一批商人,偏要来领今年放出的盐窝
谈峰源面露尴尬,这我却不知道,不过放榜招商,向来公正,都是他们自愿上来的……
青卯突然冷冷出声:我看过名册。都是些姓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