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冰冷的人口报告,如同最后一块沉重的铅板,封死了赫拉克勒斯文明苟延残喘的棺材。
张阳站在元首堡垒冰冷的观察窗前,人造光源在他轮廓刚硬的侧脸上投下深刻的阴影。空气净化系统低沉的嗡鸣是唯一的背景音,却更衬出指挥室内死水般的沉寂。
维拉和凯恩垂手肃立,等待着元首的决定。他们能感受到那沉默背影下翻涌的惊涛骇浪——那并非恐惧,而是足以冻结灵魂的、对文明灭绝命运的认知。
良久,张阳缓缓转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种绝对的、不容置疑的意志在燃烧。
“维拉,凯恩。”他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如同金属在寒冰上刮擦。
“元首!”两人立刻挺直身躯。
“颁布元首最高法令,代号‘火种’。”张阳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刺入他们的意识
“第一,全球范围内,所有现存女性,无论年龄,即刻起列为最高级别保护资产,编号入册,由你维拉全权负责管理。
建立独立的、绝对安全的‘曙光区’,配备最高等级防护、维生系统及医疗资源。任何男性,未经我本人书面许可及维拉现场监督,
严禁以任何形式接触、骚扰、伤害女性。违者,无论身份地位,由凯恩的‘掘进者’部队执行即时处决,无需审判。包括,”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维拉和凯恩,“包括我在内。”
维拉的瞳孔微微收缩,但脸上毫无波澜,只是以更标准的军姿回应:
“遵命,元首!‘曙光区’将立即规划建设,铁律执行!”凯恩则重重捶了一下胸甲,发出沉闷的撞击声,独眼中凶光闪烁:“遵命!掘进者的枪口,只认元首法令!”
“第二,”张阳转向全息星图,指向代表王都废墟下方那个隐秘研究所的标记,“‘金属生命基质计划’,优先级提升至‘文明存续’级。
集中所有幸存的顶尖生物、基因、材料学研究员,重启深埋地下的‘方舟’研究所。我亲自领导。
目标:突破现有生命框架,实现理论永生!无论是通过活性金属基因替代消除‘锈蚀’枷锁,还是建立完善的活性金属器官/组织更换体系,我要的是结果——无限的生命长度,足以支撑我们找到出路!”
“第三,”他的手指猛地划过星图,指向那铁锈色的苍穹,“倾尽全球剩余资源,重启航天工程!
目标:建造能够进行深空航行、具备星际殖民能力的飞船!代号:‘星槎’。成立‘星槎工程指挥部’,由我兼任总指挥,维拉负责资源协调保障,凯恩负责工程安保及特殊材料获取。
所有非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人力、物力、技术储备,全部向‘方舟’研究所和‘星槎’工程倾斜!告诉所有人,”张阳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煽动力,“核火毁灭了我们的家园,但没能毁灭我们的意志!
女性的稀缺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但它也能成为驱动我们迈向星辰大海的动力!宇宙浩瀚无垠,我不相信只有我们这颗被诅咒的金属星球诞生了智慧生命!
更不相信,其他星球会像我们一样,陷入如此绝望的性别深渊!想要女人?想要延续我们的种族?
那就给我把目光投向星空!去抢!去夺!用我们的铁与血,在星辰大海中,为赫拉克勒斯抢出一条生路!”
“火种”法令如同一道冰冷的钢闸,瞬间锁死了整个废土社会。
维拉以她标志性的铁腕和高效,在元首堡垒旁依托一个深入地下的、坚固的旧时代战略储备库,迅速建起了“曙光区”。
厚重的多层合金门、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由维拉亲自挑选并绝对忠诚的、经过特殊心理强化的女性卫队(配备非致命武器,必要时可呼叫凯恩的“掘进者”)、严密的身份识别和出入制度…这里与其说是保护区,
不如说更像一个最高等级的监狱。近千名女性,如同珍贵的标本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接受着最好的(相对废土而言)营养供给、医疗看护和心理疏导。她们被编号,被分类(育龄、非育龄、技术特长),生活被严格规划。生育,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成为了一项被鼓励但严格监控的“任务”。
维拉定期向张阳提交冰冷的报告:生理指标、心理状态评估、受孕情况…没有情感,只有数据。
法令的残酷性毋庸置疑。废土之上,数百万在死亡线上挣扎、在辐射病中呻吟的男性,面对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曙光区”,压抑的欲望和绝望的情绪如同地底涌动的岩浆。
冲突和试探时有发生。凯恩的“掘进者”成了废土上最令人恐惧的执法者。
他们驾驶着改装得更加狰狞的“铁棺材”,巡逻在“曙光区”外围和各大聚居点。
当几个被辐射病折磨得失去理智的前矿工试图冲击“曙光区”外围警戒线时,凯恩亲自到场。没有警告,没有劝降。重型机炮的轰鸣撕裂了废土的沉寂,将冲击者连同他们藏身的掩体一同撕成了燃烧的碎片。
血腥的画面被刻意传播。从此,“掘进者”的铁靴所到之处,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和压抑到极致的怨恨。
然而,在生存和灭绝的终极恐惧面前,在元首那“星辰大海”的宏大目标带来的渺茫希望面前,这股怨恨被强行压制了下去。
整个社会,陷入一种诡异的、高压锅般的“积极”状态——为了活下去,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抢女人”的未来,必须服从,必须工作!
深埋地下的“方舟”研究所,成了张阳第二个“家”。这里汇聚了星球毁灭后幸存下来的、最顶尖的几十名大脑。
他们大多是张阳旧日研究团队的核心,以及少数在废土上被发掘出来的天才。研究所内部灯火通明,
巨大的全息投影上流淌着海量的基因图谱和复杂的金属生物活性模型。空气净化器全力运转,试图驱散金属粉尘和消毒水混合的气味。
张阳脱下了元首制服,换上了抗污染研究服,亲自坐镇指挥台。
他的高维思维和前世积累的科学方法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将研究分为两大并行的路径:
1.
基因跃迁

活性金属整合:这是他的核心构想。基于对赫拉克勒斯人基因的深度理解,
团队疯狂地筛选、编辑基因片段,试图将“星髓银”、“活体钛”等活性金属的亲和性与自我修复、能量传导特性“写入”生命底层代码。
难点在于如何让活性金属在细胞层面完美融合,取代惰性金属的同时,不破坏原有的生理功能,尤其是神经传导和能量代谢。
失败是常态。培养罐中不断出现可怕的畸变体:金属组织疯狂增殖吞噬正常细胞的“癌化肉瘤”;
神经信号传导紊乱导致全身抽搐的“金属癫痫”;甚至因金属基质与生物电冲突引发自燃的“活体火炬”…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珍贵的活性金属样本和研究员心血的毁灭。
张阳的面容在惨白的实验灯光下愈发冷峻,但他眼中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他亲自解剖畸变体,分析数据,调整参数。
高压下,数名研究员精神崩溃,被强制带离。张阳的睡眠时间压缩到了生理极限。
2.
机械飞升

活性金属器官置换:
作为基因路径的补充和保险,另一组团队在张阳的指导下,全力攻关活性金属器官/组织的工程化制造与生物体兼容性。
利用研究所内先进的生物3D打印和纳米机器人技术(部分来自前世记忆启发,部分是这个星球独特的材料学成就),尝试制造可替换的活性金属心脏、骨骼、关节、乃至部分神经束。
难点在于接口的神经信号转换、能量供应(活性金属需要特殊能量场维持活性)、以及防止排异反应。实验体(主要是重伤濒死的志愿者和死刑犯)在手术台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成功率极低,术后存活率更是堪忧。但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记录在案。
十年。整整三千六百多个废土日夜。
“方舟”研究所深处,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张阳站在最大的主实验室中央,周围环绕着核心研究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一个巨大的、充满淡金色能量液的培养罐中。
罐内悬浮着的,并非器官组织,而是一个“完整”的、由活性金属构成、内部流淌着模拟生物电流光路的人形轮廓——这是“基因跃迁”路径的最终集成验证体,代号“普罗米修斯”。
能量液的颜色开始由淡金转为深邃的幽蓝。罐体发出低沉的嗡鸣。
突然,“普罗米修斯”的“眼睛”部位亮起两点稳定的、如同星辰般的银芒!紧接着,它的“手指”极其轻微地、但确实自主地动了一下!
“生命体征稳定!”
“神经信号模拟通路建立成功!”
“活性金属基质与模拟生物电信号完美耦合,无冲突迹象!”
“能量循环稳定,自我修复模块激活…修复速率符合预期!”
“理论模型验证…通过!重复验证…通过!”
压抑了十年的欢呼声,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实验室的沉寂!
研究员们激动地拥抱、跳跃,泪水混合着汗水肆意流淌。十年地狱般的煎熬,无数次失败和绝望的深渊,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理论上的曙光!
这不仅仅是“普罗米修斯”的成功,更是“金属生命基质”理论在完整生命形态层面的巨大突破!
它验证了通过基因编辑和活性金属整合,实现近乎无限寿命、强大自愈力和物理强度的可能性!
张阳的永生之路,在理论上,被打通了!虽然距离实际应用(尤其是对现有活人的改造)还有漫长的安全性和伦理性的道路要走,但最坚实的基石,已经奠定!
张阳没有欢呼。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培养罐中那闪烁着生命光辉的金属人形,眼神深邃如渊。
十年的殚精竭虑在他脸上刻下了更深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更加冰冷。
就在永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方舟”研究所的另一个角落,
一个相对冷门的研究小组——负责为永生技术提供超算支持和宇宙背景辐射数据分析的“深空信息组”——也在进行着枯燥的工作。组长陈镇,一个沉默寡言、带着厚重眼镜的前天体物理学家,
正带领团队调试一台刚刚完成升级的、利用活性金属和特殊晶体构建的超级信息接收与处理阵列。
这台设备原本设计用来捕捉和分析宇宙深空辐射中的微弱信息流,试图寻找外星文明的蛛丝马迹,或者为“星槎”导航提供更精确的星图。
在一次常规的、提高阵列灵敏度的极限测试中,陈镇将接收频率调整到了一个理论存在但从未被有效探测到的、被称为“虚空之弦”的极低频段。
突然,阵列的主屏幕爆发出一片无法理解的、狂暴到极致的乱码洪流!刺耳的警报声响起!
“故障?能量过载?”助手惊呼。
“不…等等!”陈镇死死盯着屏幕,手指在控制台上飞速敲打,试图过滤和解码这海啸般的信息,“频率锁定!降噪算法加载最高级!启用活性金属谐振解码协议!”
狂暴的乱码在强大的算力和陈镇预设的特殊解码算法下,如同被驯服的野兽,开始显现出惊人的规律和结构!屏幕上不再是乱码,而是…影像!无比清晰的影像!
那是…王都毁灭的瞬间!从无数个角度!熔融的金属巨浪吞噬城市,冲击波将钢铁建筑像纸片般撕碎,
人们在数千度的高温中瞬间气化…影像中还夹杂着海量的、无法理解的能量读数、空间坐标碎片、甚至一些模糊的、仿佛来自更高维度的低语!
陈镇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他颤抖着手,将接收点的时间坐标略微前调。
更早的影像出现了:战前王都的喧嚣街道,某个研究所内(赫然是张阳前世被夺走成果的场景!虽然模糊),
甚至…更早…一片混沌的星云,恒星的诞生与死亡…无穷无尽的信息,仿佛整个宇宙过去发生的一切,都被某种无法理解的力量记录了下来,储存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暗位面”中!
“暗…暗位面!是暗位面!”
陈镇失声叫道,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撼而变调,“天啊!它…它记录了一切!
宇宙的数据库!历史的档案馆!”
他立刻意识到这发现的恐怖价值——超距通讯?绝对的信息掌控?追溯历史真相?预测未来可能性?这简直是神之领域!
他不敢耽搁,立刻将加密的最高级别警报和初步分析报告,发送至元首的私人终端。
当张阳还在为“普罗米修斯”的成功和“暗位面”的震撼发现而心潮起伏(虽然表面依旧冰冷)时,“星槎”工程的进展也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突破。
位于星球赤道附近、远离主要辐射区、依托一座巨大死火山口建造的“星槎”基地,是整个废土世界最庞大、最繁忙、也是最充满希望(或者说绝望中的挣扎)的地方。
十年间,在维拉近乎冷酷的资源调配和凯恩铁血手段的保障下,这里汇聚了数十万工人、工程师和技术员。
基地的景象如同一个巨大的、疯狂的金属蜂巢:
高耸入云的巨型龙门吊如同钢铁森林,吊装着用星球上最坚韧的合金铸造的、厚达数米的飞船骨架分段。焊接的火花日夜不息,如同永不落幕的烟花,照亮了铁锈色的天空。
深入地下的熔炉日夜咆哮,冶炼着从星球各个角落、甚至是从高辐射废墟中挖掘回收的特殊金属。
工人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穿着简陋的防护服,许多人身上布满了辐射灼伤的疤痕。
由“方舟”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的精密制造区内,工程师们利用活性金属纳米打印技术和从暗位面信息中解析出的部分材料配方,
小心翼翼地制造着飞船的核心部件——超导磁约束聚变反应堆引擎、生态循环系统的核心维生模块、以及利用暗位面理论初步设计的超空间跃迁引擎的雏形(尽管还远未成熟)。
凯恩的“掘进者”部队如同最凶悍的工头,监督着每一个环节,用鞭子和枪口确保着进度和质量。
任何懈怠、偷工减料或破坏行为,都会招致最严厉的惩罚。基地外围的绞刑架上,悬挂着不止一具尸体,警示着所有人。
困难超乎想象:
材料:虽然星球金属资源丰富,但符合深空航行要求的特种合金冶炼极其困难,废品率极高。
能源:聚变引擎的稳定性和小型化是巨大挑战,数次试验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施损毁。
环境:无处不在的辐射和金属粉尘对精密仪器是噩梦,维生系统的密封性和抗辐射性要求达到变态级别。
技术断层:核战毁灭了太多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许多环节需要从零摸索,依靠张阳的高维思维和“方舟”研究所的解析能力强行推进。
十年呕心沥血,百万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浇灌。终于,在永生技术突破、暗位面被发现后不久,一个足以载入赫拉克勒斯史册(如果还有未来史册的话)的消息,从“星槎”基地传来:
“‘星槎’原型舰——‘方舟一号’主体建造完成!核心聚变引擎首次全功率点火测试——成功!
基础维生系统循环测试——通过!船体结构强度测试——超预期达标!重复:主体建造完成!核心系统测试通过!请求元首检阅!”
消息如同惊雷,瞬间传遍了元首堡垒、“方舟”研究所和“星槎”基地!
十年压抑的绝望,在这一刻,被一股难以置信的、混合着狂喜、悲壮和渺茫希望的复杂情绪点燃!
张阳站在元首堡垒的最高观察平台上,通过高倍光学设备,遥望着远方赤道地平线上那巍峨耸立的巨大阴影。
即使相隔遥远,那艘由废土的绝望与不屈铸就的钢铁巨兽的轮廓,依旧清晰可见。它粗糙、狰狞,布满了焊接的疤痕和厚重的装甲,
完全没有优雅的流线型,更像一柄为了撕裂星空而锻造的、巨大无朋的钢铁战斧!舰体上,“方舟一号”几个巨大的赫拉克勒斯文字,在探照灯的照射下,闪烁着冰冷而坚定的光芒。
维拉站在他身侧,一向冰冷的眼中也闪过一丝波动。凯恩则咧开嘴,露出一个混合着自豪和残忍的笑容,仿佛那巨舰是他用敌人的骸骨堆砌而成。
张阳缓缓放下观测镜。远方,“方舟一号”的引擎喷口似乎还残留着测试点火时那幽蓝色的、象征着可控核聚变伟力的光晕。
脚下,是满目疮痍的废土;手中,紧握着永生技术的钥匙;脑中,回响着暗位面那蕴含无限可能的低语;眼前,是通往星辰大海的第一块踏脚石。
十年铁血,十年挣扎。从绝望的深渊到此刻站在通往未知的起点,赫拉克勒斯文明,这个诞生于金属地狱的奇迹,
终于在灭绝的边缘,用铁与火,为自己锻造出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通往未来的可能性。
他转过身,声音清晰地传遍指挥中心,也通过通讯频道传向“方舟”和“星槎”:
“‘方舟一号’…成功了。”
这简单的几个字,却重若千钧,为这地狱般的十年铁雨纪元,画上了一个带着钢铁回响的、通往未知深空的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