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命三国:倚剑辅玄德
1
云深不知处,梦回建安年
青城山深处的雨,总是带着一股子化不开的湿意。
林风拄着半截断剑,靠在千年古松下喘着粗气。胸口的伤口还在渗血,混着雨水顺着衣襟往下淌,在脚边积成一小滩暗红。他刚从一场厮杀中脱身,追杀他的是蜀中最大的黑道门派血影楼——就因为他无意间撞破了楼主要与曹魏密使交易的阴谋。
罢了,技不如人,死了也活该。他自嘲地笑了笑,意识渐渐模糊。弥留之际,手腕上那块祖传的龙纹玉佩忽然发烫,刺目的白光将他彻底吞噬。
再次睁眼时,林风闻到的是战马的腥气和篝火的烟味。
醒了这位小兄弟,你可算醒了!一个粗豪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林风挣扎着坐起身,环顾四周。只见自己躺在一片简陋的营帐里,身上的伤口已经被妥善包扎,旁边坐着个红脸长髯、丹凤眼卧蚕眉的大汉,正一脸关切地看着他。帐外传来操练的呼喝声,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赫然是一个刘字。
关……关云长林风失声叫道,心脏狂跳不止。
红脸大汉微微一怔,抚髯笑道:正是某家。小兄弟认得我
林风掐了自己一把,剧痛让他确定这不是梦。他穿越了,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而眼前的,竟是武圣关羽!
小人……小人曾听闻将军威名,如雷贯耳。林风定了定神,拱手道,不知将军,如今是建安几年
建安三年。关羽答道,小兄弟从何而来为何会倒在我军营地附近,身上还带着剑伤
建安三年!林风心头巨震。这一年,吕布还在徐州耀武扬威,刘备刚刚依附曹操,寄人篱下,距离他日后三分天下的基业,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而自己,一个熟读三国史料、又练过几年家传剑术的现代人,竟来到了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小人林风,乃江南游学之士,途中遇贼,侥幸逃脱,却不知怎会至此。林风半真半假地说道。他知道,在这个乱世,贸然暴露来历只会引来杀身之祸。
正说着,帐帘被掀开,走进来一个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的中年男子,身后跟着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猛将。
二弟,这位小兄弟醒了中年男子声音温和,目光却带着一股识人辨物的锐利。
大哥,三弟,你们来了。关羽起身行礼。
刘备!张飞!林风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强压下激动,起身行礼:在下林风,拜见刘将军,张将军。
张飞咧嘴一笑,声如洪钟:俺看你这小子虽瘦,骨头倒挺硬!昨天俺们巡营时见你被狼群围攻,还能挥着把破剑反抗,是条汉子!
原来自己是被刘备军所救。林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随即又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天意让他来到这里,又让他遇上了刘备,何不凭借自己知晓未来的优势,助这位仁主避开那些致命的失误,真正一统天下
林某多谢三位将军救命之恩。林风郑重一揖,无以为报,愿献上一策,助将军脱离困境,成就大业。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如今寄人篱下,前途未卜,这素昧平生的年轻人竟说能助他成就大业但他素来宽厚,并未轻视,只是温和地说:哦小兄弟有何良策不妨说来听听。
林风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将军可知,如今曹操虽表您为豫州牧,看似礼遇,实则软禁。他名为汉相,实为国贼,他日必篡汉自立。将军乃中山靖王之后,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岂能久居人下
这话一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皆是一惊。曹操名为汉相,权势滔天,谁敢如此直言骂他为国贼
刘备连忙示意林风小声,沉声道:小兄弟慎言!此话若被外人听去,恐有杀身之祸!
林风却直视着刘备的眼睛,语气坚定:将军若想成就大业,岂能畏首畏尾如今吕布在徐州,与曹操貌合神离,正是将军脱身之机。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句改变历史的话:三日之内,曹操必派将军讨伐袁术。将军可借此机会,向曹操请求精兵,名为征讨,实则趁机夺取徐州。吕布虽勇,却无谋,将军可晓以利害,暂与其联合,互为犄角,便可摆脱曹操控制,拥有自己的根基。
刘备三人彻底愣住了。他们从未想过这个脱身之法,而林风说得条理清晰,仿佛早已预知后事。
张飞性子最急,忍不住道:你这小子,怎知曹操会派大哥去讨袁术又怎知吕布会与俺们联合
林风微微一笑:在下游学之时,颇通相人术与局势推演。曹操多疑,既想利用将军,又怕将军有异心,必会找机会试探。而吕布反复无常,见利忘义,只要将军许以好处,他定会答应。
刘备沉默了。他看着林风年轻却异常笃定的脸,心中波澜起伏。这个年轻人的话,像一道光,照亮了他迷茫的前路。
好。良久,刘备站起身,郑重地对林风一揖,若小兄弟所言成真,备必当以先生之礼相待。
林风知道,他的三国之路,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2
计取徐州地,初试锋芒锐
三日后,曹操果然召见刘备,命他率部讨伐袁术。
刘备依林风之计,假意推脱兵力不足。曹操虽有疑虑,但一来袁术称帝确实犯了众怒,二来他也想借此消耗刘备的实力,便拨了三千兵马给刘备。
临行前夜,刘备在帐中与林风密谈。
先生,曹操虽给了兵马,却派了朱灵、路昭二人随行,名为协助,实为监视,如何是好刘备忧心忡忡。
林风早有准备:将军放心。朱、路二人虽为曹操部下,却非心腹,且无甚谋略。将军可在行军途中,对其礼遇有加,示以诚意。待夺取徐州后,再以‘镇守后方’为由,将二人留在徐州,断其归路。他们势单力薄,不敢不从。
刘备点头称善,又问:那吕布那边……
吕布见利忘义,将军可派使者送去重礼,言说‘袁术僭越,人人得而诛之。将军愿与温侯联手,共讨国贼,事后徐州之利,分温侯一半’。林风笑道,吕布见有好处可占,又怕曹操独大,定会答应。
果然,一切如林风所料。吕布收到刘备的礼物和书信后,立刻答应出兵相助。
刘备大军抵达徐州边界时,袁术已派大将纪灵率军迎战。两军对垒,纪灵见刘备兵少,骄横无比,当即挥刀挑战。
张飞按捺不住,提矛便要出战。林风却拉住他:三将军稍安勿躁。纪灵有万夫不当之勇,硬拼恐难取胜。且让关将军出战,挫其锐气。
关羽得令,纵马出阵。纪灵见是关羽,虽有忌惮,却也硬着头皮交锋。两人大战三十回合,纪灵渐渐不支,拨马便回。
乘胜追击!林风对刘备道。
刘备下令进攻,吕布的兵马也从侧面杀出。袁术军本就军心不稳,见状大乱,溃不成军。纪灵仅带数十骑逃脱。
大军顺利进入徐州境内。刘备依照林风之计,将朱灵、路昭留在城外营地,自己则率关羽、张飞及主力部队,与吕布会师于徐州城下。
徐州守将曹豹本是吕布的岳父,见吕布与刘备联手,不敢抵抗,开城投降。
进入徐州城后,刘备请吕布入府饮酒。酒过三巡,吕布便迫不及待地问起分利之事。
林风在旁笑道:温侯勿急。如今徐州初定,人心未稳。曹操若知徐州易主,必派大军来攻。不如温侯暂居小沛,协助镇守徐州,待击退曹军,再论分地之事如何
吕布虽有些不满,但一想曹操势大,自己单独面对确实困难,便答应了。
就这样,刘备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徐州,摆脱了曹操的控制,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消息传到许昌,曹操气得拍案而起:刘备织席贩履之徒,竟敢欺我!若不是那突然冒出来的什么林风献计,他岂能得逞!
谋士荀彧劝道:主公息怒。刘备虽得徐州,但与吕布同处一地,必生嫌隙。不如暂缓出兵,待其内讧,再一举拿下。
曹操强压怒火,点头道:善。传令下去,密切监视徐州动向。
徐州城内,刘备将林风奉为上宾,凡事皆与其商议。
这日,林风正在府中研究地图,关羽和张飞走了进来。
林先生,关羽抱拳道,某观先生虽不擅武艺,却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不知先生剑法如何昨日见先生那柄断剑,似是不凡。
林风笑了笑,从怀中取出那柄断剑。这是他穿越前使用的家传宝剑惊鸿,虽断了一截,依旧寒光凛冽。
略懂皮毛罢了。他随手挽了个剑花,家传的一些粗浅剑法,比不上二位将军的盖世神功。
张飞却来了兴致:先生谦虚了!俺老张就喜欢会武艺的汉子,不如咱们切磋切磋
林风知道张飞是好意,也想借此拉近关系,便点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还请三将军手下留情。
众人来到校场。张飞提矛而立,哈哈笑道:先生尽管出招!
林风深吸一口气,施展起家传的流云剑法。这套剑法以灵动飘逸见长,讲究避实击虚。他身形如影,剑光似练,竟与张飞斗了十几个回合。
张飞越打越心惊。他本以为林风只是花架子,没想到剑法如此精妙,若非自己力大无穷,恐怕还真讨不到便宜。
好!张飞大喝一声,卖了个破绽,逼退林风,先生剑法果然不凡!老张佩服!
林风收剑拱手:三将军承让了。
关羽抚髯赞叹:先生文武双全,真乃我主之幸。
就在此时,探马来报:启禀将军,吕布在小沛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似有不臣之心。
刘备闻讯,眉头紧锁。林风却早有预料,淡淡道:将军勿忧。吕布虽有野心,但此时羽翼未丰,不敢轻举妄动。我们正好借此机会,整顿徐州,招揽贤才,扩充实力。
他看向刘备,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下一步,该请一位能安邦定国的大贤了。
刘备心中一动:先生说的是……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林风缓缓道,如今,是时候去隆中拜访卧龙先生了。
3
隆中定三分,剑指荆州途
建安四年春,刘备依林风之计,以寻访贤才为名,亲自带着关羽、张飞,与林风一同前往隆中。
临行前,林风特意嘱咐留守徐州的将领:若吕布有异动,只需坚守城池,勿要出战。我等很快便回。
一路晓行夜宿,不日便到了隆中。打听之下,得知卧龙先生诸葛亮隐居在卧龙岗。
刘备带着礼物,亲自前往拜访。谁知连续两次,都被告知诸葛亮外出游学未归。
张飞本就不耐烦,见又扑了空,忍不住怒道:大哥!这什么卧龙,分明是故意躲着咱们!依俺看,不如一把火烧了他的茅庐,看他出来不出来!
刘备连忙喝止:三弟休得胡言!求贤当有诚意。
林风在旁劝道:三将军稍安。卧龙先生素有大志,必知将军之名。前两次未见,或许是真的不在,或许是在试探将军的诚意。我们再等几日便是。
果然,第三日清晨,诸葛亮的童子来说,先生回来了,请他们入内。
众人随童子来到茅庐。只见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的青年男子正坐在堂上,羽扇纶巾,气度不凡。
在下诸葛亮,字孔明,见过刘将军。诸葛亮起身行礼。
先生大名,备仰慕已久。刘备连忙还礼,今日特来拜见,恳请先生出山,助备匡扶汉室,拯救万民。
诸葛亮微微一笑,目光落在林风身上:这位先生面生得很,不知是
在下林风,乃将军幕下谋士。林风拱手道,久闻先生高卧隆中,洞悉天下大势,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隐居隆中,知晓他的人不多,这林风年纪轻轻,竟对他如此了解
接下来,便是著名的隆中对。但与历史不同的是,林风在其中穿插了不少见解。
当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策略时,林风补充道:先生所言极是。然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孙权皆觊觎已久。若要取荆州,需得先取南郡,以江陵为根基,再逐步蚕食荆南四郡。且不可像历史上那般……
他话锋一转,说出了一个让诸葛亮和刘备都震惊的细节:日后若曹操南下,孙权必遣使来联。届时当答应联合抗曹,但需约定‘荆州暂借,待取益州后归还’,先稳住孙权。同时,要派一员大将镇守荆州,此人需智勇双全,且绝对忠心,更要戒骄戒躁,不可轻易与东吴发生冲突。
诸葛亮抚掌赞叹:林先生所言,与亮不谋而合!尤其是关于镇守荆州之人的选择,先生考虑得更为周全。
刘备更是大喜过望,他没想到林风不仅能预知事态,还能与诸葛亮这样的大贤相得益彰。
先生,林先生,备恳请二位一同出山,助我!刘备再次拜倒。
data-fanqie-type=pay_tag>
诸葛亮看了林风一眼,笑道:既有林先生这般知己,亮若再不出山,便是矫情了。
就这样,诸葛亮与林风一同加入了刘备麾下。两人一个擅长战略规划,一个熟知历史走向,相得益彰,为刘备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发展蓝图。
返回徐州后,刘备立刻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林风为参军,共同处理军政要务。
在两人的辅佐下,徐州的治理蒸蒸日上。他们减免赋税,鼓励农耕,招揽流民,训练兵马,实力日渐强盛。
吕布见状,心中越发不安,几次想寻衅滋事,都被刘备以同抗曹操为由化解。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主力尽出,许昌空虚。
时机到了。林风对刘备和诸葛亮道,曹操与袁绍胶着,无暇他顾。我们可趁机夺取汝南,作为进取荆州的跳板。
诸葛亮点头道:林先生所言极是。汝南离许昌不远,若能拿下,可威胁曹操后方,迫使他分兵回援,也能为我们争取发展时间。
刘备当即下令,以关羽为先锋,张飞为副将,自己亲率主力,诸葛亮和林风随军参谋,出兵汝南。
汝南守将李通本是曹操部下,见刘备军势大,又听闻曹操在官渡战事不利,便献城投降。
夺取汝南后,刘备军声威大震。曹操在官渡得知消息,气得吐血,却分身乏术,只能眼睁睁看着刘备势力壮大。
就在此时,江东孙策被刺客所杀,其弟孙权继位。
孙权年少,根基未稳,正是结好之时。林风建议道,可遣使前往江东,祝贺孙权继位,重申联合抗曹之意。
刘备依计而行,派谋士孙乾出使江东。孙权果然对刘备的示好表示欢迎,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建安六年,官渡之战结束,曹操大败袁绍,实力大增,开始腾出手来对付刘备。
曹操必来攻汝南。林风分析道,我们兵力尚弱,不可与曹操硬拼。不如主动放弃汝南,向荆州方向撤退。
诸葛亮补充道:可派关羽断后,迟滞曹军。主公亲率主力,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刘表与主公同是汉室宗亲,必会收留。
刘备采纳了两人的建议,下令全军撤退。
曹操大军抵达汝南时,只得到一座空城。他知刘备前往荆州,便派夏侯敦率军追击。
在博望坡,关羽依林风之计,设下埋伏。夏侯敦轻敌冒进,被打得大败而回。
这便是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但比原本提前了数年,且指挥者从诸葛亮变成了关羽,计策却源自林风。
经此一役,刘备军顺利撤到荆州,受到了刘表的款待,被安排驻守新野。
站在新野城头,林风望着南方的天空,心中感慨万千。从徐州到汝南,再到新野,他们终于一步步靠近了荆州这个关键之地。
接下来,该轮到那位‘凤雏’先生登场了。林风喃喃自语。
诸葛亮闻言笑道:林先生是说庞统庞士元亮也久闻其名,若能得他相助,主公如虎添翼。
刘备看着身边这两位运筹帷幄的谋士,又想起忠心耿耿的关张二将,眼中充满了希望。
4
凤雏归心,火烧新野计
刘备望着新野城外连绵的田野,感慨道:有先生与林参军相助,备如虎添翼。只是庞统先生行踪不定,不知何时方能得见
林风笑道:主公勿急。庞士元素有大志,如今见主公仁德布于天下,又有卧龙先生在此,必会主动前来。
话音未落,帐外传来通报:启禀主公,门外有一谋士求见,自称庞统。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皆面露喜色。刘备连忙起身:快请!
片刻后,一个身材短小、相貌平平的男子走进帐中,正是庞统。他拱手道:在下庞统,见过刘将军。
刘备上前扶起他:先生肯来,备之幸也!
庞统目光扫过帐中,落在林风身上时微微一顿:这位便是林参军吧久闻先生能预知先机,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林风笑道:庞先生过誉了。先生之才,举世皆知,有先生相助,主公大业可成。
庞统与诸葛亮、林风一番交谈,见三人谋略相合,更是倾心。刘备当即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与诸葛亮、林风共掌军机。
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亲率大军南下,直指荆州。此时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被迫从新野撤退。
曹操大军压境,新野不可守。林风对刘备道,主公可令百姓随我军一同南迁,既能避免百姓遭曹军屠戮,又能向天下彰显主公仁德。
诸葛亮补充道:可在新野设下火攻之计,挫曹军锐气。
刘备点头:就依二位先生之计。
林风随即献策:可令关羽引一军往白河上游埋伏,待曹军入城后,放水淹之;张飞引一军伏于博陵渡口,断曹军退路;赵云则率部诱敌深入。
庞统接口道:城中百姓房屋可暗藏引火之物,待曹军入驻,夜间举火为号,内外夹击。
计策既定,众将依计行事。
曹操先锋曹仁率军抵达新野,见城门大开,城中空无一人,以为刘备望风而逃,便率军入城,在民房安歇。
夜半时分,火光四起,新野城瞬间变成一片火海。曹军大乱,争相出城。
此时,关羽在上游放水,白河之水汹涌而下,淹没了无数曹军。张飞在博陵渡口截杀,赵云则率军回攻,曹军死伤惨重。
曹仁带着残部狼狈逃窜,回禀曹操时,曹操气得咬牙切齿:刘备匹夫,竟敢如此欺我!
刘备则带着百姓和军队,向江陵方向撤退。途中,百姓们对刘备感恩戴德,纷纷表示愿誓死追随。
5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策
刘备军行至当阳,被曹操大军追上。一场激战,刘备虽奋力抵抗,却寡不敌众,妻儿失散,仅率数十骑逃脱。幸得赵云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断后,一声怒吼吓退曹军,刘备才得以脱险。
如今我军势弱,若不联合东吴,恐难敌曹操。林风对刘备道,当务之急,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江东,说服孙权联手抗曹。
诸葛亮道:亮愿往。
刘备点头:有劳先生。
诸葛亮抵达江东后,孙权帐下谋士张昭、虞翻等人纷纷主张降曹,对诸葛亮百般刁难。
诸葛亮舌战群儒,一一驳斥了他们的投降论调,说道:曹操虽号称百万大军,实则多为袁绍旧部、荆州降兵,人心不齐。且曹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又不习水战。我主虽暂处劣势,但有关、张、赵等猛将,何愁不能破曹若孙将军能与我主联手,必能大败曹军,三分天下之势可成。
孙权闻言,意动不已。但他仍有疑虑,便召周瑜回营商议。
周瑜素有大志,不愿降曹。他见诸葛亮言辞犀利,计谋过人,心中虽有妒意,却也认可联合抗曹之策。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国贼,且大军压境,意在吞并江东。周瑜对孙权道,主公应与刘备联手,共破曹操。
孙权终于下定决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率吴军与刘备军联合抗曹。
林风得知消息后,对刘备道:周瑜虽有将才,却心胸狭隘,恐难与我军同心协力。主公需多加提防。
刘备道:先生所言极是。那我军当如何行事
林风笑道:可令关羽、张飞、赵云各率一军,听从周瑜调遣,以示诚意。同时,亮与庞先生可随军参谋,相机行事。
6
火烧赤壁,三分初定局
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对峙。曹操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便将战船首尾相连,以减轻颠簸。
周瑜见状,决定用火攻。但他苦无东风,愁眉不展。
诸葛亮笑道:大都督勿忧,亮可借东风。
周瑜虽不信,却也别无他法,便让诸葛亮一试。
诸葛亮在南屏山设坛作法,果然在约定之日刮起了东南风。
林风对刘备道:东风已起,可令黄盖依计行事。
黄盖假意降曹,率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快船,趁东风之势冲向曹军水寨。接近曹营时,黄盖下令点燃快船,火船借着风力,直冲曹军战船。
曹军战船首尾相连,无法躲避,瞬间陷入一片火海。火势蔓延至岸上营寨,曹军大乱。
周瑜率军趁机进攻,刘备军也从侧面杀出。曹军腹背受敌,死伤无数。曹操带着残部仓皇逃窜,在华容道遭遇关羽埋伏。
关羽念及曹操昔日恩情,放曹操一条生路。
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刘备趁机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终于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如今荆州初定,当乘势夺取益州。林风对刘备道,益州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若能得之,可与曹操、孙权抗衡。
诸葛亮点头道:林先生所言极是。益州牧刘璋暗弱,麾下虽有张任、严颜等猛将,却不能尽其才。主公可借助刘璋邀请,率军入蜀,伺机夺取益州。
刘备道:只是刘璋与我同是汉室宗亲,若强行夺取,恐遭天下人非议。
庞统道:主公仁德,世人皆知。但如今乱世,唯有强者方能匡扶汉室。刘璋守不住益州,与其落入曹操之手,不如主公取之,以安百姓。
刘备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好,便依二位先生之计。
7
夺取益州,凤雏陨落憾
刘备命诸葛亮、关羽留守荆州,自己亲率庞统、林风及张飞、赵云等将,率军入蜀。
刘璋见刘备率军前来,大喜过望,亲自出城迎接。庞统建议刘备在席间擒杀刘璋,夺取益州。刘备不忍,未予采纳。
刘璋虽款待刘备,却对其心存忌惮,处处提防。刘备在益州滞留数月,进展缓慢。
刘璋虽表面热情,实则不愿我军久留。庞统对刘备道,主公可借口回援荆州,诱刘璋前来相送,趁机擒之。
刘备依计而行。刘璋果然前来相送,却被庞统安排的将士擒获。
益州文武见刘璋被擒,大多投降。但仍有张任、严颜等将坚守城池,抵抗刘备军。
张飞率军攻打巴郡,遭遇严颜顽强抵抗。张飞巧用计谋,擒获严颜。严颜宁死不降,张飞感其忠义,亲自为其松绑,劝其归降。严颜见张飞仁德,便归顺了刘备。
刘备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成都。张任在落凤坡设下埋伏,庞统不幸中箭身亡。
刘备得知庞统死讯,悲痛欲绝。林风劝道:主公节哀。庞先生虽逝,但他的遗志,我们定要完成。
刘备擦干眼泪,率军强攻成都。刘璋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刘备终于夺取了益州。
8
荆州之失,关羽败走麦城
刘备夺取益州后,实力大增。曹操见状,便与孙权联合,图谋荆州。
孙权派吕蒙率军偷袭荆州。关羽此时正在攻打樊城,得知荆州被袭,连忙回师救援。
但关羽为人骄傲,看不起东吴将士,又对部下苛刻,导致糜芳、傅士仁等人投降东吴。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
林风得知消息后,对刘备道:关羽将军危矣!主公应速派援军前往救援。
刘备急派张飞、赵云率军救援,但为时已晚。关羽在麦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潘璋擒获,英勇就义。
刘备得知关羽死讯,悲痛欲绝,发誓要为关羽报仇。
主公,关羽将军之死,令人痛心。但如今曹操势大,我们不宜与东吴开战,否则只会让曹操渔翁得利。林风劝道。
刘备怒道:二弟为我而死,我岂能不报
诸葛亮也劝道:主公息怒。关羽将军之死,东吴固然有错,但曹操才是罪魁祸首。我们应先联合东吴,共抗曹操,待日后再作计较。
刘备不听,执意率军伐吴。
9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
刘备亲率数十万大军伐吴。孙权派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抵抗。
陆逊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与刘备军对峙数月。刘备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又逢酷暑,士气低落。
刘备见状,便将大军驻扎在山林之中,连营七百里,以避暑热。
林风得知后,大惊失色:主公此举大错特错!将大军驻扎在山林之中,若敌军用火攻,后果不堪设想。
他连忙上书刘备,劝其改变驻军之地。但刘备此时已被仇恨冲昏头脑,拒不采纳。
陆逊见刘备军驻扎在山林之中,大喜过望,当即下令火攻。
吴军趁夜突袭,点燃了刘备军的营寨。火势借着风力,迅速蔓延,连营七百里皆被烧毁。刘备军大乱,死伤无数。
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好不容易突出重围,逃往白帝城。
夷陵之战大败,刘备军元气大伤。刘备又气又急,一病不起。
10
白帝城托孤,一统天下志
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召诸葛亮、林风前来托孤。
先生,林参军,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朕自得二位相助,方能建立蜀汉基业。如今朕将不久于人世,阿斗年幼,还望二位能辅佐他,完成朕一统天下的遗志。
诸葛亮泣道: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风也道:主公放心,臣与丞相定会辅佐少主,兴复汉室。
刘备又对阿斗道:你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和林参军,不可怠慢。
阿斗含泪点头。
不久后,刘备病逝。诸葛亮与林风辅佐刘禅继位,是为蜀汉后主。
如今蜀汉国力衰弱,当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林风对诸葛亮道,同时,应遣使前往东吴,重修旧好,共抗曹操。
诸葛亮点头道:林参军所言极是。朕当亲自前往东吴,说服孙权。
诸葛亮出使东吴,成功与孙权重修盟好。两国再次联合,共同对抗曹魏。
此后,诸葛亮与林风齐心协力,治理蜀汉。他们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蜀汉国力逐渐恢复。
时机成熟后,诸葛亮率军北伐,林风则留守成都,辅佐刘禅,为北伐大军提供粮草物资。
诸葛亮北伐多年,虽取得一些胜利,却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最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林风得知诸葛亮死讯,悲痛不已。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辅佐刘禅,治理蜀汉。
经过数年的努力,蜀汉国力日益强盛。林风见时机成熟,便亲率大军北伐。
此时曹魏内部动荡,司马氏专权,朝政腐败。林风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长安,直逼洛阳。
孙权见状,也率军北伐,呼应蜀汉。
在孙刘联军的夹击下,曹魏大军节节败退。最终,林风率军攻克洛阳,灭亡曹魏。
随后,林风又率军南下,灭亡东吴。
至此,天下一统。林风辅佐刘禅登基称帝,建立了新的王朝。
站在洛阳城头,林风望着万里江山,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初遇刘备时的情景,想起了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等一众英雄豪杰。
主公,诸位先生,将军,你们的遗志,我终于完成了。林风喃喃自语。
夕阳下,林风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他将辅佐刘禅,励精图治,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