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反清复明,不,我要共和 > 第四章 博物馆惊雷
当艾琳的裙撑被马车门框卡住的瞬间,她不禁发出一声惊呼。就在这时,刘十五眼疾手快地伸出手,稳稳地托住了那本眼看就要滑落的《考古学导论》。
“谢谢!”艾琳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些该死的鲸骨总是在错误的时间造反。”
马车继续平稳地前行,穿过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上,青铜狮像在四月晴空的映照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刘十五坐在马车里,他的西装内袋里藏着爱德华给他的参观指南。那本指南上,用红笔圈出了一行字:“中国厅——10:30-11:15”。
“其实你可以穿长衫来的,”艾琳一边整理着被风吹乱的面纱,一边对刘十五说道,“父亲那些东方古董商都这么穿。”
刘十五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已那身簇新的西装领口,笑着回答道:“当客人穿主人的衣服,至少该保持衣冠整洁。”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画面,那是离粤前夜,弟弟熬夜将家传的云纹暗花绸改制成了西式衬衫的内衬。弟弟说:“贴着心口的东西,总归要自家的。”
此时,大英博物馆的穹顶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将他们笼罩其中。艾琳轻车熟路地带着刘十五绕过希腊厅,边走边说:“帕特农雕塑固然美,但今天该让你看看我们的中国收藏。”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扇鎏金大门前。艾琳轻轻推开大门,门后是一个宽敞而明亮的展厅。她微笑着对刘十五说:“这里的藏品,据说都来自你们皇帝的故宫……”
阳光透过玻璃天窗,将一尊北魏佛像的断臂照得如通透明。刘十五站在《女史箴图》前,喉咙发紧。24年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报道传到广州时,爷爷当众撕毁了正在翻译的《北京条约》。
“这些野蛮人的东西倒是摆放得挺漂亮。”艾琳指着明代景泰蓝香炉,嘴角扬起一抹不屑的笑容,“听说他们用婴儿骨灰上釉?”
刘十五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的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几乎要刺破皮肤。他强忍着内心的愤怒,转身面对逐渐聚拢的参观人群,用清晰而有力的中文背诵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他的声音在展厅中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们带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背诵完一段后,刘十五稍作停顿,然后流畅地切换成英语,继续说道:“这是文天祥将军的《过零丁洋》,写于他被元朝俘虏押解途中。”
展厅里一片寂静,只有刘十五的声音在空气中回响。人们都被他的朗诵所吸引,静静地聆听着这首充记悲壮与豪情的诗篇。
突然,一位戴夹鼻眼镜的老妇人开始鼓掌,她的掌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响亮。紧接着,更多的人也纷纷鼓起掌来,一时间,展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艾琳的蓝眼睛睁得极大,她显然没有想到刘十五会如此流利地背诵这首诗,更没有想到中国人对于自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她的面纱被急促的呼吸掀起,露出了那张因惊讶而略显苍白的脸。
“我以为……我以为中国人都不会读诗。”艾琳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对自已的偏见感到有些羞愧。
刘十五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我们发明纸张的时侯,不列颠还在用树皮记事呢。”他的目光扫过展柜里残缺的青铜爵,那缺口的形状与他家传的祭器完全吻合。
在回程的马车里,车厢内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艾琳突然伸出手,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腕,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迪戈里教授下周要来我们家吃晚餐,他可是化学系的主任呢。”艾琳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手指也异常冰凉,透露出她内心的紧张。
刘十五转过头,看着艾琳,他的目光落在她那紧握着自已手腕的手上。他能感觉到艾琳的不安,但他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静静地凝视着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刘十五缓缓开口道:“哦,迪戈里教授啊……”他的声音平静而低沉,让人难以琢磨他的真实想法。
艾琳见状,连忙补充道:“你那天不应该穿西装的,应该穿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衣服,这样才能给迪戈里教授留下好印象。”
刘十五的思绪被艾琳的话打断,他的目光从艾琳身上移开,望向车窗外。窗外的街道上,一盏盏煤气灯飞快地闪过,照亮了黑暗的街道。
这些煤气灯让刘十五想起了《女史箴图》上缺失的题跋。那幅古老的画卷,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画卷上的题跋已经残缺不全,就像被裁切过的绢本边缘一样,留下了许多无法弥补的空白。
刘十五不禁联想到弟弟连夜改制衬衫时剪下的绸缎断口。那些断口参差不齐,仿佛是被硬生生撕裂开来的,让人看了心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