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临安深宫
地点:垂拱殿
-
殿内炭火哔剥,熏香混着墨汁的气味在空气中浮沉。
宋理宗翻阅《春秋》,史嵩之躬身进言:
"陛下,蒙古使者愿以淮河为界议和..."
-孟珙铠甲未卸闯入大殿,地上雪水融成污渍:
"不可和!阔端屠我蜀地百万民,此时议和乃养虎为患!"
-
史嵩之冷笑:
"孟将军,你荆襄军费已占国库三成,莫非想学岳武穆?"
理宗指尖划过书页上"唇亡齿寒"四字,窗外枯枝忽折。
第二节:蒙古王帐
地点:哈拉和林
-羊油灯将帐内照得通明。窝阔台汗赤膊坐在虎皮褥上,金杯里的马奶酒泼了半身。他忽然揪住身旁汉人通事的发髻,将人头摁进烤全羊的腹腔:"来!尝尝你们南人的‘燔祭’!"
帐内哄笑中,耶律楚材默然展开一卷羊皮:"大汗,河南流民已易子而食,当设安抚司..."
"安抚个屁!"阔端踹翻鎏金银壶,羊骨卡在牙缝里含糊道,"父汗,那方奇不过是个瘸腿兵痞,儿臣带三千铁鹞子就能碾碎他!"
窝阔台浑浊的眼珠忽然清明一瞬。他抓起割肉小刀,"咚"地钉在舆图上的陇西位置:"传令汪世显——降,许他让‘西凉王’;不降..."刀刃横向一拉,羊皮裂开,"把他寨子里的人头垒成京观!"
侍从捧上金盘,盛着颗风干的宋将首级。窝阔台随手抛给獒犬,獠牙撕咬间,一缕灰发粘在血沫上,依稀可见当年孟珙麾下制置使的官徽。
第三节:方字寨密议
地点:陇西山洞
-
方奇展开孟珙密信(字迹被血污浸染):
>
"荆襄粮秣已断,君若得势...可自决。"
-
系统触发:
>
【觉醒任务:历史的岔路】
>
A.
联孟珙抗蒙
→
成为宋廷藩篱
>
B.
自立陇西王
→
提前开启割据线
第四节:血火抉择
地点:废弃驿站
-
方奇截获蒙古与史嵩之密信(割让四川换个人封王)
-
少年王小七咽气前喃喃:
>
"军爷...您说朝廷...会发援兵吗?"
-
方奇折断箭矢插入土中,仰天怒吼:
>
"这朝廷——不要也罢!"
第五节:陇西夜吟
时间:孟珙密信送达当夜
地点:方字寨英魂祠
残烛摇曳,方奇以刀为笔,在祠前青石上刻下最后一道划痕——那是阵亡将士的名字,密密麻麻爬记石面,像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
王小七的遗物中滑出一卷粗纸,少年歪扭的字迹抄录着方奇某日醉后所吟的《陇西行·记宋伤怀》。纸角还粘着干涸的血渍,不知是战场旧伤,还是临终咳血。
赵铁柱举着火把凑近,结结巴巴念道:
>
"四观中原,狼烟起...战鼓擂..."
火光惊飞夜鸦,方奇突然夺过火把,掷向祠前堆积的蒙古铁甲。烈焰窜起时,他嘶声诵出全诗。每诵一句,便有士卒将缴获的胡弓、狼旗投入火堆——
>
"外有单于壮马南下劫掠,内有腐官相钩..."
(汪世显的劝降书在火中蜷曲)
"看三国蜀汉,诸葛丞相...病死了了..."
(孟珙密信边缘焦黄翻卷)
今官人怯懦...冤死毒酒!
(史嵩之令牌在火中爆裂)
当诵至"应兴汉,仿秦汉,一扫邦国"时,寨门轰然洞开。风雪中,三百余名新投的义军单膝跪地——有被蒙古毁家的吐蕃牧人,有从史嵩之矿场逃出的汉奴,甚至还有三个荆襄溃兵,铁甲上还带着孟珙军的鳞纹。
系统光幕在火光中浮现:
【史诗级共鸣达成】
【解锁:特殊兵种"兴汉死士"(士气锁定100%)】
方奇拔刀指天,刀身映着血色火幕:
"从今日起——"
"我军不为赵官家而战!"
"不为临安城而战!"
"只为我汉家山河——"
"杀出一个朗朗乾坤!"
——第九章完
ps:原诗(原创)『陇西行·记宋伤怀
四观中原,狼烟起,战鼓擂,外有单于壮马南下劫掠,内有腐官相钩,望朝堂,看四野,一片生灵涂炭,至使汉室衰微,已无强汉之姿。
遥看汉武,以至太宗,汉弩唐刀,杀得反贼声声哀,使得强汉之声,深入外夷之肺腑,古人之云:“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看三国蜀汉,诸葛丞相,五征北魏,以图匡复汉室,还于旧都,然似违天逆命,病死了了,今有双帝被擒,靖康之耻,是以前无古人之耻,所以兴汉如苗渴甘,迫在眉睫。
今官人怯懦,手有虎将,可杀完颜,却被奸臣诬告,莫须之有,冤死毒酒,遥望兴汉,如空中繁星,远而不可摘得。
应兴汉,仿秦汉,一扫邦国,以示汉人之脊梁,尚可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