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机的日子里,莫沫疯了。
这是私家侦探发来的报告,不是猜测,而是总结。
催债电话将她逼入绝境,从客气提醒到P遗照威胁,再到上门暴力催收。
她不敢回家,怕被父母发现她掏空了家底。
也不敢去找秦放,因为她同样刷爆了他的卡,还以他名义背了还不上的贷款。
那些曾对她百般讨好的备胎们,一听她要借钱,跑得比谁都快。
走投无路的莫沫,终于露出了她最恶毒的獠牙,决定放手一搏。
她在网上发了一篇数千字的长文。
文章里,她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单纯善良、只想为同学留下美好回忆的无辜富家女。
而我,则是那个当众答应担保引她入局,事后却反悔消失的歹毒“闺蜜”。
“我以为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把她当亲姐姐,没想到,她会这样把我推入深渊......”
“她电话不接,消息不回,留我一个人面对千万巨债和催收公司的威胁......”
文章的最后,她还配上了一张照片。
就是我那天转身跑开时,被她偷拍下的背影,看起来仓皇又落魄。
这张照片,成了她口中我“心虚跑路”的铁证。
不明真相的网友瞬间被点燃了,同情心泛滥,正义感爆棚。
评论区里,对我的咒骂和人肉铺天盖地。
“这种人也配当富二代?答应的事又反悔,垃圾!”
“心疼这个姑娘,宋熙然的家庭住址已扒出来,快冲!”
“已人肉,电话XXXX,打过去骂死这个毒妇!”
与此同时,夏威夷的阳光正好。
我戴着墨镜躺在沙滩椅上,享受着轻抚的海风,看着不远处我爸妈在海里嬉闹。
手机屏幕上,是侦探发来的舆情报告,详细记录了莫沫引发的这场网络狂欢。
我关掉所有通知,任由辱骂发酵。
看着莫沫那篇颠倒黑白的小作文,我嘴角的弧度越拉越大。
在舆论攀至顶点的第三天,我登录了社交账号。
第一条动态,甩出那份一千五百万奢侈品合同的高清扫描件。
我用红圈标出签名处——“莫沫”两个字,清晰无比。
配文:“合同她签的,钱,为什么要我付?”
第二条动态,紧随其后。
一份三甲医院的诊断证明,白纸黑字,盖着红章。
诊断: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病因:长期遭受精神控制与情感压榨(PUA)。
我的配文依旧很短:“四年的‘好闺蜜’,送我的毕业礼物。”
两篇文章发出,评论区瞬间炸锅,风向开始扭转。
我这才不急不缓地,甩出最后一击。
那是一份长达四年的银行流水视频,每一笔转账和消费都清晰可见。
从几百块的奶茶,到上百万的跑车。
每一笔,收款方或刷卡人,都指向同一个名字——莫沫。
视频的最后,是一个被不断放大的总额数字,触目惊心。
这一次,我什么都没写。
因为我知道,这些数字,就是最锋利的刀,足以将莫沫虚伪的画皮,一片片剐下来。
舆论反噬得比我想象的更快。
第二天,私家侦探的电话就追了过来,语气焦灼。
“宋小姐,快看直播!莫沫带着记者,把你家公司大门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