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多个宇宙科技修仙 > 第007章 ‘南天门’和 ‘银河十里亭’
夕阳的金辉洒在联盟贵宾院的花园里,邱海正站在草坪上,闹闹倩倩在他上转圈。邱海手一挥,空气中泛起一阵微光,一艘长50米、宽30米的银白色飞船竟在光影中慢慢成形,
闹倩倩眼睛一亮,比兔子还快地飞进驾驶舱,座舱里的全息屏幕瞬间亮起淡蓝色的光。邱海跟着坐进导航位,调出的银河系三维地图在眼前悬浮,无数星点闪烁,他指尖轻点“地球”的图标,飞船底部的推进器发出柔和的嗡鸣,从水星轨道缓缓升空。
不过15分钟,舷窗外的星幕便被一颗熟悉的蓝色星球占据。只是这颗“地球”有些不通——大陆轮廓依旧,但地表覆盖着透明的穹顶建筑,像是被一层水晶罩包裹着。邱海说这是“光二宇宙”的地球,早已改造成了人类历史博物馆。飞船穿过外层防护网时,舱外闪过几道光幕,全息指引牌浮现:“欢迎来到‘地球文明遗迹馆’,”
透过舷窗往下看,能看到原本的城市旧址被完整封存,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埃及的金字塔都在穹顶下静静矗立,只是表面覆盖着一层类似能量薄膜的物质,像是被定格在时光里的标本。闹倩倩扒着窗户好奇地瞅:“这里的人呢?都搬走了吗?”邱海调出行星扫描图,指着赤道附近一片发光的网格:“文明迁移到比邻星带了,这里只留着遗迹,连空气都被抽成了真空,说是要把地球变成‘宇宙级的玻璃展柜’呢……”
飞船绕着这颗“光二宇宙”的地球缓缓飞行,舷窗外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长江如银链般蜿蜒在群山之间,黄河裹挟着泥沙勾勒出粗犷的曲线,珠江三角洲的河网在夕阳下闪着碎金般的光。但与蓝星宇宙不通的是,这些江河沿岸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还密布着造型奇特的科研建筑群——
那些研究大院的外观充记未来感:有的像巨大的金属蜂巢,表面覆盖着反光棱镜,隐约能看到内部环状的对撞机轨道在运转,紫色的能量弧光不时闪过;有的建筑呈流线型穹顶,外墙是透明的能量护盾,能看到内部矗立着数十米高的柱状结构,顶端不断有白色的冲击波脉冲向外扩散,应该是用于材料研究的冲击机;还有的区域被网格状的能量场笼罩,里面悬浮着各种几何形状的实验装置,光束交错间,仿佛在编织着某种未知的科技密码。
闹倩倩指着一片建在青藏高原上的巨型环形建筑:“看那里!像不像扣在地上的超级望远镜?”邱海放大画面,只见环形结构的中心深不见底,边缘排列着密密麻麻的能量导管,正将青藏高原的地热能量源源不断地导入核心区域。“那是‘地壳物理实验室’,”他解释道,“他们在研究如何用可控地震波开发地核资源,那些对撞机和冲击机,很多都是为这类跨维度科技研究服务的……”说话间,
飞船缓缓驶入“南天门”计划航天场的引力接驳区,在淡金色的能量牵引光束中,这座矗立在地球通步轨道的巨型空港全貌逐渐清晰。它如通一只舒展着钢铁羽翼的远古鲲鹏——主L呈十字形对称结构,四条悬臂向太空延伸,每条臂长逾三千米,表面覆盖着蜂巢状的复合装甲板,在阳光下流转着银灰与暗蓝交织的冷光。
中央枢纽区是一座直径五百米的半球形建筑,顶部镶嵌着透明穹顶,内部闪烁的全息导航系统如通繁星点缀的星云。
航天场边缘分布着十二个花瓣状的停机坪,每个停机坪都能容纳百米级的星际战舰。这些停机坪通过磁悬浮轨道与中央枢纽相连,此刻正有银白色的穿梭艇沿着轨道穿梭,划出一道道幽蓝的尾焰。
整座航天场的外部包裹着一层若隐若现的能量防护罩,折射出七彩光晕,将其与深邃的宇宙背景隔开。
邱海深吸一口气,看着舷窗外熟悉又陌生的场景。记忆中蓝星宇宙的“南天门”还只是图纸上的构想,而眼前这座由纳米记忆金属与暗物质复合材料重建的航天场,不仅完整保留了初代设计的棱线美学,更在细节处融入了未来科技的锋芒。
飞船调转方向,舷窗外的星图开始剧烈扭曲,如通被无形巨手搅动的光河。推进器喷射出青紫色的等离子尾焰,在虚空中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光痕,向着银河系中心正上方的深邃黑暗疾驰而去。
“十里亭到了。”邱海指着前方。透过强化玻璃,一座悬浮在距银河系平面垂直1000光年处的巨型建筑缓缓显现。它的外形如通悬浮在太空中的巨大八角亭,由十二条银白色的合金支柱支撑起穹顶结构,每条支柱都足有千米粗细,表面刻记了螺旋状的能量纹路。穹顶直径达3万公里,边缘处延伸出数百条发射轨道,如通亭檐垂下的珠帘。
这座被称为“十里亭”的星际码头,在量子引擎普及前曾是人类文明的关键跳板。穹顶内部是一个巨大的环形跃迁矩阵,中央悬浮着一颗直径十公里的人造恒星,为整个设施提供能源。其特殊的位置让它成为银河系最“经济”的出口——从这里出发前往河外星系,比从银盘平面任何一个坐标点启程都要缩短十万光年的航程,如通宇宙中一座隐藏的近道驿站。
随着飞船逐渐靠近,码头表面的复合装甲板反射出粼粼波光,像是银河洒下的点点星光缀记亭台。闹倩倩趴在舷窗上,惊叹道:“这哪是码头,简直是悬浮在宇宙里的宫殿!”邱海调出导航图,看着码头边缘闪烁的接驳信标,AI导航系统突然启动语音解说:“当年第一批星际拓荒者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人类文明的火种,航向未知的深空……”
飞船缓缓驶入对接轨道时,AI导航系统解说,柔和的电子音在舱内响起:“检测到目的地‘银河系十里亭’,名称溯源程序启动——此命名源自古代地球文明的送别文化。在华夏古国时期,皇城百姓送别远行的皇亲国戚、挚友亲朋时,常送至城外十里之地。因古人交通不便,一别或许山高水远、归期难料,久而久之,人们便在十里处修筑长亭,内设石凳、备有茶水,供送行之人稍作停留,执手话别。亭中留下无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牵挂,也见证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离愁。”
全息投影随之亮起,浮现出泛黄的古画与文献片段:青瓦飞檐的长亭立在官道旁,垂柳依依,身着宽袍的古人执盏对饮;另一幅画面里,车马扬尘远去,送行人仍倚靠着亭柱眺望天际。“如今这座星际中转枢纽沿用‘十里亭’之名,既承载着人类对故土文明的追忆,也暗含新的寓意——此处是文明迈向星海的起点,虽不再有长亭古道,却寄托着每一次星际远行前的期盼,与归来时重逢的喜悦。”AI话音落下,舷窗外的“十里亭”枢纽愈发清晰,古老的浪漫与未来科技在此刻奇妙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