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或者认为《红色高跟鞋》、《爱你》、《洋葱》这些作品本身质量存在缺陷
因此,面对这些活生生的先例,即便是手握未来金曲的孟超,也绝不敢打包票说,只要提前拿出那些后世爆红的歌曲,就一定能确保成功。
之前《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和《可惜没如果》属于售卖版权的交易,孟超只要能卖出去就行,至于观众是否喜欢,对他而言影响不大。
作品走红固然可喜,哪怕反响一般,他也不亏,毕竟人情和报酬已经到手。
但如今孟超要亲自发行个人单曲,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推出单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市场盈利,歌迷和普通听众是否愿意买单,才是衡量成败的第一标准。
说白了,衡量专辑是否成功,大卖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孟超追求的不是曲高和寡、有口碑无销量;他渴望的是口碑与销量双丰收,甚至退一步讲,哪怕评价不高但市场反响热烈,他也能够接受。
不少新生代偶像初入歌坛时,常被指摘演唱技巧青涩、作品旋律过于通俗。
比如TFboy的《《青春修炼手册》》,却依然凭借狂热的粉丝支持,专辑销售成绩照样能问鼎榜首。
某些在网络上爆红的神曲,被诟病旋律幼稚歌词无脑。
比如小潘潘/小峰峰的《学猫叫》,却能却能在音乐榜单和短视频平台上强势突围,登上央视晚会,其传播广度足以碾压众多标榜艺术价值的作品。
还有一些出身草根的歌手,仅凭一首特别贴近大众生活、甚至略带乡土气息的歌曲。
比如,的凤凰传奇《最炫民族风》,早期被视为农业重金属,但广场舞场景统治力无敌,各种线下商业演出邀约源源不断。
孟超对可能产生的争议毫不在意,更不畏惧所谓的嘲讽,诸如形象出众但作品平庸之类的评价,他完全可以当作是对自己的另类褒奖。
只要歌曲能流行起来、带来实际收益,那么其他的一切纷扰,都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所以,神曲核心逻辑就是旋律要魔性(3秒入脑)、歌词要痛点(爱情/伤痛/乡土)。
按照这个思路,孟超拿着笔记本,在一众经典曲目中搜索,最终选择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老鼠爱大米》、《等一分钟》这三首王炸神曲。
全都是几乎可以刻进DNA级别的歌曲,彩铃时代的霸主,十分符合孟超的要求。
当然,所谓的版权之类的问题,孟超肯定是提前完成了注册。
第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2004年横空出世,叨郎靠这张专辑狂销270万张,彩铃收益碾压同期天王天后。
第二首《老鼠爱大米》,创下单曲月下载600万次的吉尼斯纪录,让杨成刚一首歌赚足1.7亿,甚至衍生出同名电视剧和小说。
第三首《等一分钟》,最初是写给任贤齐的,被拒绝后,直接发到网上,没想到刚刚发出去仅仅一天的时间就火遍了全国,为移动公司赚了一个亿,当年唱哭了无数人。
当然,孟超还有备选,比如《两只蝴蝶》《最炫民族风》《求佛》了......…
孟超在三首歌中再三考虑,还是把《2002年的第一场雪》删了,第一是习惯了开头那句,如果唱1999年的第一场雪..怎么唱怎么别扭。
二则1999年全国普遍下雪的情况并不多见,夏天强行唱,有点牵强。
至于另外两首,孟超综合考虑,毕竟是第一次发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等一分钟》歌词朗朗上口,抒情神曲,翻车几率不高。
《老鼠爱大米》可以留着,等彩铃时代直接发力。
毕竟,再过几年就是彩铃时代,到时候用来砸其他歌手的场子,想想就刺激。
在录音棚待了这么久,他懂行情,魔都广播大厦录音棚,他可用不起,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物美价廉新开的录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