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合约落定后,新星座着手《等一分钟》的筹备事项。
歌手发行专辑流程看似简单,实则门道颇深。
核心涵盖歌曲创作录制、将成品灌录成磁带/CD实体唱片、依托分销体系向音像店/商场等销售点铺货、借助媒体宣传造势,以及最终上市销售等环节。
大牌歌手专辑常重金邀约词曲名家创作,由资深音乐制作人坐镇录制,每曲标配MV,仅制作费便超百万。
后续发行环节,备货动辄数十万份,铺货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音像零售终端。
电视、电台、印刷媒介轮番宣传,各界名人助阵站台。
歌迷殷切期待,盗版者伺机而动,一张专辑牵动多方神经。
反观孟超这般新人歌手,处境则显局促。
陈昊虽认可《等一分钟》潜力,鉴于风险意识及公司有限资源储备,备货策略趋于保守。
经与孟超、杨胜良商议,首批发货量定为录音带1.5万盒、CD光盘6000张。
因孟超市场认知度为零,音像店普遍拒付现金采购,新星座遂启用代销模式。
其规定代销点统一零售价:录音带每盒5元(成本1.5元),光盘每张10元(成本2.5元)。
双方约定,滞销商品由新星座收回兜底。
售出商品,新星座和孟超每盒磁带得2.5元,每张光盘得5元,余款归属音像店利润。
保守预估,此批2.1万份制品售出80%,就能回本;如果卖出100%,就能盈余20%左右。
不久,孟超便从陈昊处收到了单曲的实体光盘样品。
虽名为单曲,此光盘实则收录了13首曲目,构成一张拼盘专辑。
实属无奈之举:单曲不易定价,
当下消费者更重实惠,若一张专辑仅含一首歌,买家易感不值;但若额外加入填充曲目,无论质量如何,数量达标便易促成购买。
故而多数唱片公司均储备数十首此类填充歌曲,以便随时拼凑专辑。
尽管刻录了十余首歌,宣传核心仍聚焦于《等一分钟》。
光盘与磁带的包装设计,满版皆是《等一分钟》的曲名、歌词介绍及孟超近期拍摄的宣传照。
此乃陈昊特意安排,他认为孟超形象出众,利于销售。
对此,孟超只能赞叹其独具慧眼......
然后就是磁带的封面,《等一分钟》独居C位,而且是霸屏那种。
孟超试听了磁带与光盘。
陈昊办事靠谱,新星座未因节省成本而降低品质,音质优良,播放流畅,无卡顿跳轨现象。
在确认单曲样品质量达标后,陈昊立即着手安排批量复制。
并未设定正式发行日期,当备货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新星座公司便开始陆续向签约合作的音像店及销售终端铺货。
与此同时,杨胜良发动关系,运作《等一分钟》在广播电台的播出事宜,为单曲销售造势预热。
直到这时,孟超才得知陈昊家里有总台的关系,成长地就在魔都。
孟超感慨,怪不得对方敢夸下海口,还跟老杨拍桌子......
跟陈昊要了二十来张光盘和磁带,孟超自己留了两份。
剩下的都挨个打电话,送给了叶天刑、胡明开、刘天王,周结等熟人。
这不是炫耀,而是人际交往的小技巧。
唱片本身不值几个钱,但是被人放在心上的感觉,才是最好。
这也是孟超一贯的作风。
他一直觉得人际关系的保鲜剂就是联系走动,而不是时隔许久的宴请疯狂。
只不过,刘意君那边,却说不必寄给她。
说什么下次大家聚餐,要听孟超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