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魔都,上戏附近一处绿树掩映的幽静教师公寓。
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陈年书籍特有的气息。
作为沪上三兄弟之一的李志舆教授,穿着熨帖的灰色中山装,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听完任权条理清晰、带着明显愤慨的讲述,又看了看坐在一旁微微低着头,脊背却挺得笔直的孟超。
李教授端起青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目光沉静如水,却带着洞悉世事的锐利。
他放下茶杯,杯底与紫檀木桌面发出轻微的嗒声。
权子,
李教授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力量:
你说的这些,报纸上的乌烟瘴气,我也看到一些,捕风捉影,甚至恶意构陷,这不是报道新闻!
他的语气陡然加重,带着一种深沉的痛心:
文艺界什么时候堕落到,要靠毁掉一个年轻人的前程来博眼球了
他转向孟超,眼神温和了许多:孟超,你的《等一分钟》,我昨天特意听了,这歌‘扎心窝子’。词写得好,曲也动人,这很难得。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过去的事情,是生活给你的磨难,不是烙印在身上的耻辱。
一个演员,一个歌手,真正的价值在于他用作品传达了什么,感动了多少人。
挺直腰杆,把心思用在创作上,用更好的作品去打那些小人的脸!
谢谢李老师!
孟超抬起头:谢谢李老师,我晓得。
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对任权和李彬彬说:
行了,这事,我知道了,我们这些教书匠,虽然没什么权力,但说几句话的分量,总还有些,不能让一颗好苗子,就这么被脏水泼废了。
他拿起桌上的老花镜戴上,拿起钢笔:
权子,你把涉及的主要媒体名字,还有那几个跳得最欢的所谓‘评论家’名字,写一份给我。
彬彬,你帮我联系一下《文艺报》的老王和老张,就说我李志舆,想跟他们聊聊现在文艺评论界的风气问题。
任权和李彬彬对视一眼,恩师这是要动用他在文艺界几十年积累的深厚人脉,为孟超正名了!
谢谢李老师!
孟超郑重地向李志舆教授鞠躬致谢,腰弯得格外深。
行了行了,去吧。
李教授摆摆手,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孟超,记住我的话,用作品说话。
三人退出了书房,轻轻带上门。
走廊里,那股无形的压力仿佛瞬间消散,只留下窗外绿荫筛下的细碎阳光。
走出教师公寓楼,午后的阳光有些晃眼。
任权长长舒了一口气,用力拍了拍孟超的肩膀,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语重心长:
阿超,看见了吧这就是咱们上戏的底蕴,是‘沪上三兄弟’的分量!
沪上三兄弟李纬、李农、李志舆都是驰名国内外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而且他们家族可以说是演艺世家,在魔都影响力,甚至国内演艺圈都是大佬。
这次风波,虽然凶险,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这个圈子里混,单打独斗太难了,阿超,你还是来上戏镀镀金吧。
任权眼神明亮,意有所指。
本来还在拍戏,今天特意请假过来的李彬彬也劝说:
权哥说得对,咱们是科班出身,背后站着的是整个上戏,是像李老师这样德高望重的师长,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底气!
任权点点头,伸出三根手指,一条条给孟超分析。
第一,人脉和资源,就像今天,遇到迈不过去的侃儿,我们能找到李老师这样的门路。
院校几十年积累的人脉,关键时刻能救命,《文艺报》发声的分量,你懂的。
他顿了顿,掰下第二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