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近来金都城粮价几何
沈听澜随手翻了翻,提起笔圈起几处。
这些粮商可会赚黑心钱了!往年一两银子四石粮,今日涨到了二两银子一石,据说越靠近占洲,粮食越贵...
青黛怒气冲冲地骂道。
这账本有问题的地方我都圈起来了,你去告诉我那不成器的三叔。
沈听澜将账本轻轻地放在一个丫鬟的手里。
把他嘴里的粮食吐出来,再有下次,就是爹爹收拾他了!
既然现在的粮食这么贵,咱们不如捐钱划算!
青黛的声音让沈听澜眯了眯眼。
等账齐了,明日粮食全都拉去天督司!

她的回答让青黛迷糊了起来。
开始会做生意了,是不错,可我沈家的账不是这样算的!
沈听澜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国公府的骄傲。
占洲大涝,当选最要紧的是救灾,这个时候,占洲需要的是粮食!
接着她的目光投向大宁舆图上。
金都的粮食太贵,而且量不够!
她将手指一个一个划过天下富庶地区。
派商队的人去桐州、壶州、江洲这些富庶之地大量购粮,只要有人问,就将占洲的十两白银一石粮的消息卖给他们!
最后,她的手指落在了舆图中的占洲,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还不够,过几日我亲自去占洲,我要亲眼看着沈家的粮食吃进占洲灾民的肚子...
小姐要亲自去那地方现在...
青黛闻言一惊。
我意已决。
沈听澜抬手止住她的话头,
下去准备吧。
丫鬟们面面相觑,却不敢再多言,依次退了下去。
沈听澜伸手揉了揉发涨的鬓角,
低头时余光看到一卷褪色的竹简。
正是自己钻研了十余年的《边胡问策》
脑海中浮现出叶昭写下那篇对策时闪着神光的眸子。
今日白天匆匆一瞥,便能看出叶公子字里行间暗藏的锋芒,不知具体内容...
心中微动,缓缓打开竹简。
一篇洋洋洒洒的策论映入眼帘,让她越看越心惊...
【...余闻兵法贵不战而屈人之兵,故此下策乃不得已而为之。若欲永绝边胡之患,当参酌古今,兼行中上之策。冒昧陈言,还望见谅。
中策曰「筑险固防」。可循山脉之险,起万里长城,一里一屯,积薪置燧。昼则举烟,夜则燃烽,瞬息百里,警讯旦夕达于京师。如此,则胡骑突袭,我早有备;斥候虽远,不忧失期。更可严关设卡,禁盐铁之私贩,断胡虏之利源,使其弓矢渐钝,甲胄日敝。
然此策亦有二弊:其一,工役浩繁,恐疲民力,需举数代之功。劳民若甚,非长治久安之道。其二,胡人狡黠,或绕险而侵,或贿吏而通,终非万全之策。
故,筑城虽可暂遏其锋,然未绝其本。若欲久安,当思上策。
上策曰「化敌为我」。匈奴之患,不在弓马之强,而在习俗之异。彼逐水草而居,无城郭之守,故来如风,去如电。若欲永靖边患,当以王道教之,使知耕稼之利,渐染我朝之风。
可遣良吏,赐以谷种,教其树艺;开互市,通有无,使知贸易之利;建城邑,立官学,导以礼义之教。如此,则十年之后,毡帐渐少,庐舍渐多;弓刀既藏,耒耜代兴。彼既安居,则与我同利;既习文字,则与我同心。虽胡服而语,终将化为编户。
然此策贵在持久,非旦夕可成。其难有三:一曰胡性桀骜,或疑我诈;二曰边吏苛急,反激其变;三曰需数代之功,非英主不能持其终。怀远之道,不在征伐,而在德化。
余对策曰「善战者服上刑,善教者享社稷」。故下策伐兵,中策筑险,而上策攻心。三策并用,边患可息矣。】
阳谋!
这是彻彻底底的阳谋!
沈听澜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让牧民开启半耕半牧,就能彻底解决找不到对方老巢的问题!
而对方首领就算识破,也没法阻挡族人追求幸福时候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