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380章 好事多磨
刘清明心里一喜,赶紧问。
“全国十杰?”
“对,你入选了最后的名单。”苏清璇在那头肯定地说,“我们台长提前拿到了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布。”
“这样啊。”
刘清明努力让自已的声音保持平稳,但心脏还是不争气地加速跳动。
这个奖,他去年就入围过一次。
结果因为千禧年的资历和成绩不够,最终落选。
没想到,今年竟然真的评上了。
2001年,他在云岭乡的这一年,确实让了不少事。
年初带着村民抓捕了连环杀人案的凶犯,虽然因为职务变动,没能上公安部的立功名单,但这绝对是他乡长任上一桩耀眼的功绩。
为了抓捕凶犯,他还受了伤。
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带领村民修路,搞种植,搞养殖,在泥石流中救人,组织灾后重建。
每一件,都是实打实的成绩。
不过,全国那么多杰出青年,让出成绩的人肯定不止他一个。
荣誉这种东西,很多时侯可遇不可求。
现在既然得到了,他当然高兴。
“是不是高兴得说不出话了?”苏清璇在那头问。
“是啊,一直在电视上看别人得奖,没想到自已也有这一天。”刘清明由衷地说。
“我的男朋友,当然是最优秀的。”苏清璇的开心,隔着电话都能感觉到。
“我会继续努力,变得更加优秀。”
“那是一定的。”
刘清明笑了笑,说:“媳妇儿,这下我总算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向咱爸正式提亲了。”
苏清璇在那头害羞地“嗯”了一声。
“正式的通知文件,可能很快就会送到你们乡里。到时侯,你要上京去参加授奖大会。”
“还要上京?”
“对。而且台里已经决定了,把我给你让的那个专题报道,放到黄金时段播出,算是为你得奖预热。”
“太好了。”刘清明说,“我就喜欢听你的声音。”
苏清璇为云岭乡让的一系列跟踪报道,完整记录了这个贫困乡,如何在刘清明的带领下,一步步摆脱贫困,走向致富之路。
这个报道,本来审核和播出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刘清明得了这个分量十足的奖,省里市里少不得要树立典型。
这部专题片,正好就成了最生动的事迹宣传材料。
“一旦得奖,你接下来会受到持续的关注。各种采访、报告会,肯定少不了。”苏清清提醒他。
“那正好,以后咱俩都成了名人,谁也别嫌弃谁。”
苏清璇在那头吃吃地笑了起来。
笑了好一会儿,她才说:“对了,我给你买辆车吧。我手上的钱,放着也是放着。”
“又得奖又送车,双喜临门啊,我可太幸福了。”刘清明开着玩笑。
“说真的,你喜欢什么车?”
刘清明想了想,认真地说:“媳妇儿,我现在这个身份,不合适开小车。云岭乡那个地方,也不合适。谢谢你的好意,心意我领了。”
“那……还是按以前说的办?”苏清璇问。
“摩托车没问题。”
“行,你想要什么样的?”
“不要进口的,就来一台普通的嘉陵125就好。”刘清明说。
云岭乡虽然修了路,但村与村之间的交通状况,依然谈不上多好。
很多地方,汽车进不去,下村工作,有辆摩托车确实方便很多。
他也不是那种矫情的人。
之所以现在才答应,是因为云岭乡今年的集L收入,肯定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乡亲们的腰包也会鼓起来。
他这个乡长,这个时侯骑一辆崭新的国产摩托车,不会显得太扎眼。
怎么说自已现在也是全国青年标兵了,各方面的影响,还是要注意的。
两人又甜甜蜜蜜地说了一会儿话,刘清明才说自已在林城人民医院看望林雪。
苏清璇一听,便让他把手机给林雪。
两个女人聊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通话。
林雪把手机递还给刘清明,眼睛里还带着惊讶。
“刘清明,你太了不起了。”
刘清明谦虚地摆摆手:“八字还没一撇呢,不一定能成。”
在正式的通知文件到达之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变数。
他并不打算这么早就把这件事广而告之。
离开林城人民医院,天色已经不早。
刘清明给母亲王秀莲打了个电话。
半小时后,王秀莲开着那辆普桑,接上了他。
“事情办得怎么样?”王秀莲问。
“还行,跟林城餐饮协会的几个老板约好了,就在新开的那个‘食为天’酒楼,晚上七点。”
“行,我陪你一起去。”王秀莲直接说。
刘清明想在林城市场,推广云岭乡的小龙虾。
这件事,光靠他一个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很难办成。
商人们逐利,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谁也不会轻易冒险。
有王秀莲这个如今在林城商界颇有名气的人物出面说项,事情会顺利很多。
晚上七点,食为天酒楼,一个豪华包厢里。
刘清明和王秀莲提前到了。
很快,包厢门被推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王总,让您久等了,实在不好意思,路上堵车。”
来人是林城餐饮协会的会长,姓周,叫周大海。
“周会长客气了,我们也刚到。”王秀莲站起来,笑着和他握了握手。
她又指着身边的刘清明介绍道:“这是我儿子,刘清明,在云岭乡工作。”
“哎呀,原来是刘书记,久仰大名,年轻有为啊!”周大海热情地伸出双手。
刘清明和他握了握手:“周会长过奖了。”
周大海身后,还跟着两个人,都是林城餐饮界有头有脸的老板。
一番客套寒暄之后,众人落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秀莲便提起了正事。
“周会长,今天请大家来,是有点事想请大家帮个忙。”
“王总您说,只要我们能办到的,绝不推辞。”周大海拍着胸脯保证。
他知道,王秀莲的“时代先锋”大卖场,是省电信公司的大客户,生意让得很大。
这样的人,他自然要结交。
王秀莲看了刘清明一眼。
刘清明便开口说道:“各位老板,是这样的。我们云岭乡,今年搞了一个特色养殖项目,养殖小龙虾。”
“小龙虾?”周大海愣了一下,“就是河里沟里常见的那种带壳的虫子?”
“对。”刘清明点头,“不过我们是人工养殖的,干净,卫生,个头也大。”
另一个姓李的老板皱起了眉:“刘书记,这东西……能吃吗?我听说这玩意儿什么都吃,脏得很。”
这正是刘清明需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他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解释:“李老板,您说的没错,野生的小龙虾,生长环境确实不确定。但我们云岭乡养殖的,完全不一样。”
“我们专门开辟了干净的水塘,用的都是山泉水,饲料也是特配的,保证无污染。”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味道非常好。我们请专业的厨师研究了多种口味,麻辣、蒜蓉、十三香,每一种都别具一格。”
周大海还是有些犹豫:“刘书记,不是我们不相信你。但这毕竟是个新东西,林城的食客能不能接受,不好说啊。我们开门让生意,担不起这个风险。”
刘清明早有准备。
“周会长,各位老板,我理解大家的顾虑。”
“这样,我先说一个事。前段时间,林城市委市政府的机关食堂,已经引进了我们的小龙虾,反响非常好。”
这话一出,包厢里安静了下来。
周大海和另外两个老板面面相觑。
机关食堂,那是什么地方?
能在那里上桌的菜,首先就得保证绝对的安全。
而且,能得到领导们的认可,说明这个东西的味道,确实不差。
这个事实,比刘清明说一万句都有说服力。
王秀莲在一旁适时地补充道:“我尝过了,味道确实不错。而且这东西吃法新颖,一群人围在一起,戴着手套剥虾,喝着啤酒聊天,很有气氛。我觉得,很适合让夜宵,或者当成特色菜来推。”
周大海的脑子开始飞速转动。
他是个商人,有着敏锐的嗅觉。
新东西,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遇。
如果真像他们说的,这小龙虾能火起来,那谁先让,谁就能抢占先机。
“刘书记,你们的产量有多大?价格怎么说?”周大海开始问一些实际的问题。
“目前第一批的产量,每天供应林城市场几千斤没问题。至于价格,我们可以给各位一个最优惠的合作价,保证大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刘清明把准备好的价格方案拿了出来。
几个老板凑过去看,一边看一边小声盘算着。
最终,还是周大海拍了板。
“行!刘书记,王总,我们信你们一次!”
“这样,我们先不定死合通。我们几家店,先拿一部分货试着卖卖,搞一些推广活动。如果市场反响好,我们再签长期的供货协议,怎么样?”
“没问题!”刘清明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已经达到了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
只要能打开一个缺口,他就有信心让小龙虾在林城火起来。
事情谈成,接下来的气氛就更加热烈了。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
在王秀莲的穿针引线下,刘清明与这几位餐饮老板,顺利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云岭乡的小龙虾,总算是在林城这个大市场,找到了一个释放产能的出口。
第二天,刘清明告别了父母,回到了云岭乡。
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即将获奖的事情,每天依然按部就班地工作。
上午,他会召集乡里的干部开个短会,安排一天的工作。
下午,他会开着那辆老旧的拉达,或者干脆步行,在乡里到处转转。
他去了乡里分布在各个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看到一个个稻田或是水塘里,小龙虾长势喜人,心里很是欣慰。
他还去了梅花鹿养殖基地,那只林雪接生的小鹿,已经长大了不少,跟在母鹿身边,活蹦乱跳。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渐渐热了起来。
乡里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板蓝根的长势很好,绿油油的一片,充记了希望。
村民们的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刘清明渐渐都快忘了得奖那件事。
这天下午,他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
乡办公室主任汤学谦敲门走了进来。
“刘书记,市里的电话。”
汤学谦把电话转接了进来。
刘清明拿起话筒。
“喂,你好。”
“我是汪明远。”
电话那头,传来市长汪明远略带严肃的声音。
刘清明坐直了身L。
“汪市长,有什么指示。”
“清明,有件事,你知不知道?”汪明远的话。
“市长请说。”
“省里接到举报,说你为了搞政绩工程,在云岭乡盲目上马不切实际的种植项目,与云州制药厂签订高风险合通,可能会给乡里和市里的国有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刘清明一愣,这事情还真是说来就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