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收了泪,朝他笑道:“若我不想养獾儿呢?我更喜欢兔子一些。”
赵桢的脸色先是惊讶,随即转为欣喜。他笑道:“自然都依你。”
雨幕之中,竹四看到对面二人在廊下执手赏雨,心中猛地一惊,随即也露出笑意。
***
戚荣收到太后的传唤,前往慈宁宫。
一同前去的翠英知道此次前去必定会吃些苦头,脸色不太好。
立秋之时,宫里纷纷传言一件大事——太子殿下要迎娶一名宫女,跪在太后宫里好几天。
太后起初不理会,任由他跪着。
可等赵桢风心病发作,脸色苍白地跪在跟前时。
年纪大了,最怕小辈出事。老人家终究还是心软了,点了点头。只有个前提,要等历帝回来,同意过后才能办婚事。
太后此番为了孙儿的性命让步,却让那出身卑微的婢女得逞,心里很不痛快。
对自己的孙儿不好翻脸,怕祖孙之间有了先息。但对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
戚荣进去时,太后脸色铁青,风寒加重,被秋菊搀扶着喝药。
戚荣接过药碗,送到太后嘴边,随着“噼里啪啦”一声,药碗碎了一地,一个耳光扇到戚荣耳边,力道极重,她右边的一只耳坠掉落在地。
太后声音混浊,低声骂道:“枉我看重你,想不到你蛰伏多年,就是为了覆灭我赵家。”
戚荣跪下说道:“臣妾不明白太后这是何意。”
“不明白?”
太后冷笑一声,骂道:“若不是你挑唆设计,你手下那婢女如何能与太子有牵连?真当我老了,两耳塞珠,目不识物了!”
戚荣落下几滴泪,说道:“太后明察,臣妾并不知晓此事。青柯虽是臣妾提拔的,然臣妾整日抄写佛经,实在未曾留意旁的事。”
那秋菊也跟着跪下说道:“老奴看着太子殿下长大,殿下聪明睿智,什么样的颜色没见过?若是个心眼多的,他也瞧不上。太后得往好处想,”
秋菊是太后身边的老人,说话有说服力,太后已是半信半疑。
戚荣又道:“太后有一句话说得没错,是臣妾训奴无方,甘愿领罚。自请为太后抄录佛经,吃半年素食。”
见她如此乖觉,太后消了些气,方才发了一通脾气,身子愈发难受。
她摆了摆手说:“你退下罢。”
回去的路上,翠英看着戚荣脸上明显的红印,路过的宫人都好奇地看过来。
翠英便尖声骂道:“看什么看!小心把你眼珠子剜出来。”
她转头对戚荣说:“太后下手真狠,这般不留情面。娘娘还要在宫里走动,这样怎么见人呢。”
戚荣淡淡地说:“总归活不长了。”
翠英浑身一震,自己的主子行事一向谨慎,从不说这种话。
翠英看向戚荣,只见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恨意和计划将成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