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那家伙,居然还有脸说,一切井井有条。
朱元璋在白纸上,写下‘南北榜’三个字。
“”
“一些北方的老夫子和大儒,已经在为北方考生发声。”
“文无的好与坏,有着很多的评判标准。”
“”
“这几天我希望老朱吃好喝好。”
“后面有他受的。”
看完日记,朱元璋合上放在桌子上。
同时,提笔在白纸上又写下几个字。
看到前面的日记,他的感受是愤怒。
后面的日记,他的感受却是忧虑。
一篇文章的好与坏,有着很多评判标准?
北方一些有声望的儒生,都赶来看了试卷。
北方考生有些试卷也是非常的好。
朕是听还是不听呢?
楚潇在日记上写的没错。
大风暴马上就要来临。
还让朕吃好喝好?
可怎么就没写出个解决方案呢?
这小子,实在是可恶!
朱元璋叹息之后,提笔又在白纸上写了起来。
“最近来京城的北方学界人士,给我密切监视!”
“来人,把这个交给赖武!”
“是,陛下!”
太监拿着纸条,快速转身离开。
以前朝代太监乱政的教训,朱元璋可是吸取不少。
从那以后,他直接下令禁止太监读书识字。
一些保密事项,都让那些不识字的太监,拿去交给锦衣卫办理。
接下来的时间,朱元璋又开始忙碌。
申时三刻,贡院偏厅。
昨天那种悠闲的日子,楚潇等人已经享受不到了。
早朝之后,他们立即赶到贡院。
不过,上午时间还是比较悠闲。
来到贡院,就是例行巡视一下而已。
午膳后,楚潇准备抽空补个觉。
晚上的夜生活,也得好好规划一下。
忽然,一名北方口音的儒生,拿着奏疏敲响了偏厅发大门。
说有南北榜的内情,要呈奏都察院。
直到十几批之后,这才完事。
那个简夫子,不知道来了几次。
带队佥都御史不在,只有资深的御史楚军问话。
“简夫子,苏北学堂进京陪考的夫子,应该就是你吧?”
“你呈奏菏泽汤正雄的试卷,没有进入进士榜。”
“汤考生,他就读于你的学堂吗?”
楚军问道。
“请大人明鉴!”
“在下所在的苏北学堂,跟汤考生并没有任何交集。”
“我在查阅科举的试卷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样的好文章。”
“那些进士榜的大部分试卷,没有他的立意文采好。”
“最后看了才知道是汤考生的试卷。”
“这样的人才,我不想让他埋没。”
“这才呈奏奏疏。”
“如果以后发现这样的事情,我还会继续来找大人。”
“”
简夫子走了,天色已经黑了。
散班的时间,早就已经过去。
今天收到的奏疏,将近二十多份。
楚潇把奏疏收起,放入锦盒之中。
汇报工作的事情,他并不打算去。
毕竟自己的资历浅,没有说话的资格。
找个理由开溜,直接回客栈写日记更好。
不过,就在他准备说出理由离开时。
楚军一脸严肃,目光看着众人。
“各位,今天收到这么多的奏疏,也是出乎意料。”
“当然,他们是陈情科举试卷有关的问题。”
“对于试卷的评判和观点,学界大儒也列举出来。”
“同时,那些优秀的试卷还誉抄附上。”
“要求我们都察院,一定要伸张正义,并上达天听。”
“我之前已经简单写了情况,让人带回都察院。”
“此时,御史大人正在等着我们!”
楚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