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第一个庙会,侯府的桂花刚开得热闹,祖母就拉着我往茶楼走,手里攥着张红纸,上面写着三个名字。
“月丫头,你都十八了,再不成亲,我这把老骨头可等不及抱重孙了。”
祖母用拐杖敲了敲地面,眼神往对面茶座瞟。
“今天见的是沈家大公子沈砚,新科状元,听说学问好,性子也温,跟你爹年轻时一样,是个靠谱的。”
我正想推脱,青禾在身后悄悄拽我袖子。
“小姐,沈公子我见过,上次在慈安寺,他还帮王大爷挑过担子呢,看着就面善。”
刚走到茶楼门口,就见个穿月白长衫的公子站在台阶下,手里拿着本诗集,正低头听旁边的老丈说话。
他束着简单的玉冠,侧脸线条干净,听到脚步声抬头时,拱手向我行礼:“萧小姐。”
声音也温润,像初秋的风,不燥不凉。
祖母眼睛一亮,拉着我们往里走:“沈公子快请,我家月丫头性子直,你们年轻人多聊聊。”
坐下后才知道,沈砚是太傅家的长孙,不仅中了状元,还在户部帮着查过陆家旧案。
“小生早听说过小姐芳名,小姐的英勇事迹,小生为之敬佩。”
我们从北境屯田聊到江南水患,从诗词格律说到市井小吃。
他说起在民间查案时见过的趣事,眼里闪着光:“上次在城南见个卖糖画的老爷子,说他家手艺传了三代,就因为陆家强占了他的摊位,差点断了传承。”
“还好小姐及时揭发,现在他的糖画摊又支起来了,还给我画了只老虎呢。”
说到这儿,他忽然笑了,从袖中拿出个小巧的糖画老虎。
“刚刚想着或许能见到小姐,就带来了。”
青禾在旁边偷偷笑。
祖母更是拉着沈砚的随从问个不停,眉眼间的满意藏都藏不住。
临走时,沈砚站在桂花树下,忽然说:“下月初三,城外的菊花开得正好,若小姐得空,小生想请您去赏菊。不知道小姐是否愿意……。”
他耳尖有点红,却直视着我的眼睛,认真得让人没法拒绝。
……
一年后,侯府的红绸挂满了朱门。
沈砚穿着喜服,亲自把我从轿子里扶出来,他的手很稳,掌心带着暖意。
拜堂时,祖母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父亲在边关托人捎来的信里说:“沈家小子靠谱,爹放心。”
婚后的日子,沈砚从不在外多逗留,下朝回来会陪我看账本,听我说府里发生的趣事;我也会在他查案晚归时,留一盏灯,温一壶他爱喝的茶。
元宵逛灯会时,遇到的大爷们拉着沈砚的手说:“沈姑爷,你可得好好待我们县主,她可是我们的福星。”
沈砚笑着看我,眼睛亮亮的,尊敬的回答:“自然。”
我看着近在眼前的万家灯火。
我想,这就是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