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海棠第二日醒来时,窗外的日头已经斜斜照进窗棂。
她揉着惺忪的睡眼坐起身,才发觉院子里静得有些反常。——
锦绣端着水盆进来,见她醒了,无奈地叹口气:“姑娘,您可算起了。别家的车马卯时就陆续动身了,这会子怕是都走出十里地去了。”
穆海棠这才后知后觉地拍了拍额头,想起自己昨夜睡得晚,锦绣喊了她三遍,她才从床上爬起来。
“萧世子呢?可来过?”她随口问着,披衣下床。
锦绣一边伺候她梳洗,一边回话,“萧世子走时过来瞧过您,知道您定是起不来,他不让叫醒你,只说先随家里人回去,让您醒了慢慢收拾,路上仔细些。”
铜镜里映出自己带着倦意的脸,穆海棠又问:“车马都准备好了吗?”
“小姐都准备好了,您收拾好咱们就可以启程了,莲心已经把吃的用的都拿到车上了,您要是困,一会儿可以在车上在眯一会儿。”
“嗯。”
锦绣看着换好衣服的穆海棠,眼睛都直了:“小姐,这也太好看了吧,平时您都是穿红色,这冷不丁的一穿着这浅色衣衫,小姐您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这淡青色的衣衫您穿着真好看。”
穆海棠正对着铜镜理着衣襟,闻言抬眼望去——镜中的少女穿着一身鸭蛋青的软绸罗裙,领口袖缘绣着几枝疏淡的兰草,针脚细得几乎看不见。
那颜色极淡,却衬得她原本就白皙的肌肤愈发剔透,像是上好的羊脂玉浸在了初春的溪水里,透着股清润的光泽。
她本就生得美,往日穿红时如她名字般像朵娇艳的海棠,此刻换上这淡青,眉眼间的艳色敛了几分,倒显出几分温润来。
看着镜子里的人,穆海棠指尖轻轻拂过鬓角,心头忍不住再一次暗叹——原主生得确实美。
啧啧,镜中少女眼若秋水,先前被红色衬得张扬的艳色,此刻裹在淡青衣衫里,倒像淬了晨露的花苞,艳而不灼,媚而不俗。
尤其是那双大眼,眼尾微微上挑,带着点天生的娇俏,衬得那张巴掌大的脸愈发楚楚动人。
“小姐,往后就让绫罗坊多给您做些新衣裳吧,您瞧这款式,可是眼下最时兴的呢。”锦绣望着穆海棠身上的淡青罗裙,眼里满是欢喜。
穆海棠指尖拂过袖上绣纹,轻声应道:“嗯,晓得了。”
马车轱辘碾过官道的碎石,发出单调的声响,车窗外的树影被日头拉得老长,又渐渐融成一片模糊的绿。
穆海棠斜倚在软垫上,半眯着眼,车厢里闷得很,只有偶尔掠过的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点路边野草的气息,却吹不散那股倦意。
她也想撑着精神看看沿途的景致,可眼皮子重得像坠了铅,先前换衣梳妆时攒下的那点新鲜劲儿,早被这一路的颠簸磨得没了影。
不知过了多久,车外忽然传来老刘扬鞭的吆喝,伴随着熙熙攘攘的叫卖声。
穆海棠睁开眼,就见锦绣正掀着车帘往外瞧,语气里满是雀跃:“小姐!咱们到上京城门了!”
她顺着那道缝隙望出去,巍峨的城楼在夕阳下泛着砖红色的光,往来的车马行人熙熙攘攘,连空气里都飘着熟悉的脂粉香与市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