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欢呼浪潮中,明昭合拢笔记本的动作异常利落。
那瞬间锐利的眼神如同出鞘的寒锋,穿透喧嚣,精准地锁定了人群中心的老赵。
试飞员紧锁的眉头和无声的“震颤”二字,像一颗冰冷的石子投入她平静的心湖。
她没有立刻上前,而是转身,逆着涌向跑道的人潮,步履沉稳地走向数据分析室。
沸腾的喜悦被她无声地隔离在外,一种无形的、更为沉重的压力在她周围凝聚。
苏轩是第一个注意到她异常离开的人。
他脸上的激动尚未褪去,看到明昭沉静却透着冷峻的背影,心头猛地一紧。
他立刻挤出人群,快步跟上。
“明昭同志?怎么了?首飞非常成功!”
他的声音带着兴奋后的喘息。
“数据。”明昭言简意赅,脚步未停,“老赵报告了异常。”
“异常?”苏轩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一股凉意顺着脊椎爬升。
首飞的完美表象下,果然藏着危机?
他不再多问,紧跟在明昭身后,冲进灯火通明却气氛陡然转变的数据分析室。
室内,几名技术人员正兴奋地围在刚打印出来的热敏图纸前指指点点,讨论着隐身性能的惊人数据。
明昭的到来像一阵冷风,让喧闹戛然而止。
“首飞全程所有传感器记录数据,立刻调取。”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重点:机体结构应力、蒙皮振动频谱、发动机舱附近传感器读数,时间节点锁定在跨音速段和平飞段后期。”
技术人员们面面相觑,从明昭凝重的神色和随后赶到的苏轩紧张的表情中,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兴奋迅速被专注取代,键盘敲击声密集响起,巨大的磁带机开始吱吱呀呀地回卷。
张梦院士安抚了激动的人群和老赵,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明昭和苏轩的缺席以及气氛的微妙变化。
他心头一沉,将后续的庆祝安排交给副手,快步走向数据分析室。王铁柱犹豫了一下,也带着复杂的心情跟了过去。
江锋则如同磐石般守在数据分析室外,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四周,任何试图靠近或窥探的举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巨大的示波器屏幕亮起,一条条代表不同传感器信号的彩色曲线开始滚动。
明昭拉过一张椅子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在跳跃的波形和数据流中快速扫描。
苏轩和其他技术人员屏息凝神,站在她身后,视线紧紧跟随着她的指尖,那里偶尔会点向屏幕上某个细微的波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分析室里只剩下机器运行的嗡鸣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屏幕上大部分曲线都平滑流畅,印证着首飞的成功和机体良好的基本状态。
然而,当明昭将其中一条代表机体中段特定加速度传感器的波形图放大并放慢播放速度时,一丝微不可查但规律性的锯齿状波动,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涌,清晰地显现出来。
“就是这里。”明昭的指尖点在波形上那个几乎被淹没的异常点上,“跨音速区间,持续约12秒。平飞段后期,高度约12000米,再次出现,持续时间更长,振幅略有增大。”
苏轩凑近屏幕,几乎要贴上去才勉强看清那极其细微的波动。
“震颤?频率非常高!”他的声音带着惊疑,“肉眼和常规仪表几乎无法感知……老赵是靠身体感觉到的?”
“优秀的试飞员,是战机最灵敏的传感器。”
明昭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手指在旁边的计算尺上飞快地滑动,心算着频率和可能的节点,“高频低幅震颤。根源……”
她调出同时刻的飞行姿态、速度、高度、舵面偏角以及发动机参数,进行交叉对比分析。
张梦和王铁柱也来到了她身后。
张梦看着那需要放大才能看清的异常波形,脸色凝重。
王铁柱则瞪大了眼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果然如此的复杂情绪,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故障的忧虑。
“不是气动分离。”
明昭排除了最危险的选项,语气冷静得像在陈述一个定理,“与舵面操作关联性弱。发动机振动频率不匹配……”
她的指尖最终停留在机体结构框架模型的一个关键连接节点上,那里靠近发动机舱后部。
“初步判断:结构谐振。特定速度、高度下,气流扰动或发动机特定工况的微弱激励,激发了这一局部结构的固有频率,产生高频震颤。”
“结构谐振?”
王铁柱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质疑,“我们的静力试验和风洞试验都通过了!强度是足够的!怎么会……”
“强度足够,不代表动力学特性完美。”
明昭打断他,目光依旧停留在数据和模型上,“设计精度、材料内部应力分布、制造装配的微观偏差……任何一个微小因素在特定条件下被放大,都可能引发局部共振。就像再坚固的琴弦,拨动特定频率也会振动。”
她的解释直指核心,让王铁柱一时语塞。
“危害呢?”张梦沉声问道,这才是关键。
“短期:加速结构疲劳,可能导致蒙皮微裂纹或连接件松动,长期隐患巨大。”
明昭的回答毫不掩饰,“极端情况下,若振幅增大或频率变化引发更危险的耦合振动,可能导致结构失效。”
这个词让整个分析室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刚刚首飞成功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危机感。
一架存在潜在结构谐振隐患的战机,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
“必须解决!”张梦斩钉截铁,“明昭同志,方案?”
明昭站起身,走到墙边巨大的“幽影”结构图纸前。
她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在发动机舱后部框架与主翼根部的连接区域画了一个醒目的红圈。
“这里是关键耦合点。需要双管齐下:一、优化结构设计细节,调整局部刚度分布,改变其固有频率,避开激振源的主要频带。二、在关键节点增加特种阻尼材料,吸收振动能量。”
“特种阻尼材料?”
苏轩立刻想到吸波材料的艰难研发历程,“我们现在没有这种储备!研发周期……”
“有方向。”
明昭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墙壁,投向某个记忆深处的星际知识库,“给我实验室权限,需要几种基础化工原料和金属粉末。还有,调取上次‘星尘’材料合成试验的详细过程记录和所有剩余副产物样本。”
又是“星尘”!苏轩和张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一丝希望。
王铁柱则皱紧了眉头,但这次他没有立刻质疑,首飞数据和明昭精准的分析让他不得不压下心中的疑虑。
“全力配合!”张梦立刻下令,“苏轩,你亲自负责协调,明昭需要的一切资源,最高优先级!江锋同志,”
他转向门口,“实验室安保等级提到最高!所有接触实验数据和材料的人员,重新核查权限!”
“是!”苏轩和门外的江锋同时应声。
明昭不再多言,拿起那张标记了异常波形的图纸和她的笔记本,径直走向材料实验室。
她的背影依旧挺直,步伐稳定而自信。
实验室厚重的门在她身后关闭。
苏轩立刻开始忙碌地打电话调集物资。
王铁柱看着紧闭的实验室门,又看了看张梦凝重的侧脸,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转身去整理风洞试验的相关数据,看看是否能找到交叉验证的线索。
分析室里,其他技术人员开始按照明昭的指示,对首飞其他数据进行更细致的筛查,寻找可能遗漏的蛛丝马迹。
而那张记录了细微震颤波形的热敏图纸,被小心地单独放置在操作台一角。
没有人注意到,分析室窗外走廊的阴影里,一道穿着后勤工装的身影短暂停留。
那人似乎只是路过,目光却极快地扫过室内忙碌的景象,尤其是在那张被单独放置的热敏图纸上停顿了一瞬。
当江锋锐利的目光扫视过来时,那道身影已若无其事地推着清洁车,消失在走廊拐角,只有车轮碾过水泥地发出轻微的、规律的声响,如同某种不祥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