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穿越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3章  千古明镜
李子城躬身到底,心悦诚服。
只是一听这话,方孝孺顿时心中涌起了一阵惭愧的情绪。
李子城入梧桐书院不过半载,而拜入他的门下刚满月余而已。
方孝孺曾观此子天资聪慧这才起了爱才之心,只可惜靖难之役,方孝孺一心扑在朝堂之上。
纵然李子城是他的亲传弟子,也未曾付出心血教导过几日。
而此刻,这个刚刚发出铿锵之言,最符合他心意的弟子就要与他这个老师共赴黄泉,方孝孺一时间竟起了爱才之心。
尤其是此刻,众人命悬一线。
纵然到了这等危急关头,此子仍能够虚心求教,这让方孝孺对于眼前的学生评价更高了一分。
“子城不必如此拘礼,身为人师,老朽自当为你解惑。”
“只是不知所问何事?”
闻声,李子城心里一乐,心道你他妈总算是问到正点子上了。
不过他表面上却仍是一副谦虚好学的表情,他扯动嘴角,憨厚一笑,而后道:“学生敢问老师,忠君爱国和我大明的百姓相比,到底孰轻孰重?”
一句话,方孝孺顿时怔住。
而后,他沉吟片刻,郑重道:“自然是天下百姓为重,君为轻。”
“子城,你当知道,这天下并非是君王的天下,更是天下黎民百姓共有的天下。昔日大贤曾经说过,江山社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王最轻。纵然天下归心,稳坐皇权宝座的帝王是天命授受的真龙天子,但对于君王来说,只有百姓在,君王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子城可知一个典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君王是撑船的渔夫,那么天下的黎民百姓就是这船下的海水,海水枯竭,纵然渔夫有远渡万里的本事也无可奈何。”
方孝孺不亏是一代大儒,教学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浅显的道理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只是没想到方孝孺的话音落下,李子城呆立当场,随后他好像是醍醐灌顶一般,幽幽的叹息一声,那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与他稚嫩的面庞格格不入。
“子城这是何意?”
闻声,李子城好似这才想起老师在身前,他连忙后退一步行了一个书生礼,而后叹息道:“老师勿怪,学生只是想起了不开心的事情,更可怜我大明的黎民百姓啊。”
“子城虽然年幼,却也知晓燕王的为名,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殿下速来是刚愎自用,最擅杀伐,曾经在边关为我大明立下了赫赫功勋,让北方蛮夷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样的性情,燕王登基称帝后,必然是一位开疆扩土的枭雄,但在燕王的治下,我大明的未来必定难免刀兵。”
李子城停顿了一下,然后假模假样的掉了两滴眼泪。
演技满分。
“子城忧心呐,陛下在那一场大火中下落不明,而燕王陛下图谋的是这天下,他日必定登基称帝。只是这样的帝王若是真的掌控皇权,我大明疆土必定会再次掀起战乱和纷争,而到那个时候,千里平原沃血,我大明的百姓将饱受战火的摧残呐。”
“每每想到此处,子城就心如刀绞,恨不能替我大明的百姓受过。我大明的黎民百姓最是淳朴,何故要受这等无妄之灾。”
“奈何我们师徒只有一条性命,既然此番选择了忠君,愿意慷慨赴死,只是咱们死后,谁人会去管我大明的黎民百姓死活啊。”
一听这话,方孝孺顿时怔住。
他眨了眨眼,似乎没想到李子城这个学生的忧国忧民竟然会上升到了这样的高度。
说实话,方孝孺一代大儒,在朝堂上几经沉浮,自然不是蠢蛋。若是此话由朱老四派出来的使者说出,或者是方家的任何一个人说出来,他怕是都要驳斥几句,疑心多想。
可现在,
说出来这话的是刚刚发出铿锵之言,年纪刚过舞象的心爱学生。
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孩子,纵然是天资聪颖,若无大智若愚和赤子之心如何能说得出这一句天下的黎民百姓,又如何能忧国忧民。
“这……”
方孝孺一时语塞,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一想到刚刚心爱弟子嘴里吐出的那一句千里平原沃血,大明的黎民百姓要遭受战火的摧残,这位当时大儒的心情就起伏不定,压根静不下来。
事实也是如此。
永乐大帝朱老四虽然是战功彪炳的帝王,但论文治,还比不上他只当了十个月皇帝的太子朱高炽,若非是朱高炽踩下了大明征伐的刹车,怕是刚刚历经两代的大名就要就此被拖垮,落得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同样的,
这样的帝王登基称帝,天下注定都要遭受战火的洗礼。
但偏偏这种事,却是方孝孺这样一心为国的大儒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想他方孝孺入朝为官,更是洪武大帝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先皇和建文帝对他有大恩,这才将这江山社稷托福于他一个读书人。
而此刻,
李子城的一席话说出来。
方孝孺甚至已经能够看到边关燃起了战火,大明百姓生灵涂炭的场景,这让方孝孺这位忧国忧民的大儒如何能够轻易接受?
不,老夫决不允许。
方孝孺心中震动,只觉得学生李子城的话如当头洪钟,给了他迎头一棒。
他脚下一个趔趄险些软倒在地上。
见状,李子城顿时心中一喜。
一瞧眼前方孝孺的没落模样,他就清楚自个儿的一席话怕是说到了对方的心坎里。果然啊,像是方孝孺这样的道德婊,一般都心系天下的黎民百姓。
这就跟打蛇打七寸的道理一样。
只不过,看见方孝孺陷入沉思,好像在进行着剧烈的心里挣扎,李子城决定再加一把火。
妈的,不就是道德绑架吗,这个老子熟啊。
妈的,做戏做全套。
“恩师不必这样,生前哪管身后名,我与恩师一样绝不会屈服于燕王这样的乱臣贼子。如今纵然是死,也必定留下千古美名。”
“只是可惜啊,若是有盛唐魏征这样的谏臣在燕王身边规劝,化作明镜来仗义执言,或许我大明的百姓能够免遭战火摧残。”
“学生只希望老师死后,燕王登基之后能够收敛好战之心,便已经是我大明之福,天下百姓之福了。恩师,学生的问题问完了,多谢恩师帮忙解惑,来生,子城愿意在做先生的学生。”
“恩师在上,学生先走一步。”
说着,李子城一咬牙。
他深吸一口气,径直就要朝着方家大厅之中的朱红柱撞击而去,这一下,李子城是做戏做了全套的,看起来十分逼真。
这一刻,李子城几乎是拿出了毕生修炼的演技。
那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把整个方宅中的男女老少都给镇住了。
未曾想,方孝孺愣了一下。
他心中此刻剧烈的挣扎,如今见到自己最喜爱的学生竟然如此刚烈,一个问题问完,了却了师生情谊之后便要撞柱而亡。
当真是忠君爱国的好学生啊。
“子城万万不可!”
方孝孺连忙张口疾呼,索性,李子城撞击的柱子旁本就站着几个方家人,他们先是吓了一跳,而后直接挡在了柱子上。
李子城眼眶猩红,脑子嗡嗡作响,一扭头,便见到方孝孺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他跟前一把将其扶起,而后痛心疾首道:“子城糊涂哇。”
而此刻,李子城眨动眼皮,好似如梦初醒。
“恩师这是何意?”
他茫然的盯着方孝孺,佯装费解道,那无措的神情演绎的入木三分。
“子城,是为师糊涂哇,可笑为师自认为是当世大儒,是天下文人的表率,没曾想,却连这一点都看不清,还需要你这个弟子来点醒为师。”
“子城,咱们不能死,反而要好好活着啊。”
方孝孺眼中含泪,他身体如塞子抖动一般,状若疯魔,显然已经陷入了癫狂的状态之中。
李子城的撞柱行为和那一句句话,如同是一记记重锤冲击着方孝孺这位一代大儒的心脏,他眼神涣散,嘴里呢喃道:“魏征,魏征……”
见状,李子城出奇的没有开口,更没有做多余的事情。
拱火已经到位,再说就有点过犹不及了。
现在的火候刚刚好,眼下就要看自己刚刚的这一套修炼了二十多年的道德组合拳能不能锤开老方的心扉,让他回心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