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皇弟只想摆烂,女帝姐姐偷听后杀疯了 > 第40章  本王的法事,尔等凡人看不懂

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闲王,刘爱卿所言,你可有话要说?”
楚风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
他抬起头,迎上了姐姐那双深不见底的凤眸。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怎么办?
承认?那就是坐实了“妖言惑众”的罪名,不死也得脱层皮。
否认?那等于把锅全甩给了皇姐,让她去面对整个文官集团的怒火。
这道题,无解。
等等!
楚风的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他们不是说我搞封建迷信吗?他们不是说山上有妖魔鬼怪吗?】
【好啊!既然你们把戏台子都搭好了,那我就顺着你们的剧本演下去!】
【你们说有鬼,那总得有人去抓鬼吧?】
【谁去最合适?当然是我这个被你们称为‘妖人’的当事人去啊!】
【只要我主动请缨,去‘降妖除魔’,就能把皮球再给他们踢回去!他们要是同意,就落入了我的节奏。他们要是不同意,就是心里有鬼,怕我真的‘降妖’成功!】
【这叫什么?这叫用魔法打败魔法!用他们的逻辑,来锁死他们的喉咙!】
【我真是个平平无奇的逻辑小天才!】
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一直畏畏缩缩的闲王楚风,突然挺直了腰杆。
他上前一步,对着龙椅深深一揖,声音虽然还有些颤抖,但内容却掷地有声。
“启禀陛下!刘大人所言,句句属实!”
满场皆惊!
他居然……承认了?
就连刘承自己都愣住了。
楚风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京城之所以有妖邪之说,皆因臣而起。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臣身为大周皇子,食君之禄,岂能坐视妖邪作祟,百姓不宁?”
他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豁出去的“大义凛然”。
“臣,恳请陛下恩准!由臣亲自前往石洞山,设坛作法,荡平妖氛!”
“若功成,则还京城一个太平!若不成,臣愿以死谢罪,以息天下悠悠之口!”
此言一出,整个太和殿,针落可闻。
整个太和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所有的官员,包括弹劾的发起者刘承在内,全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目瞪口呆地看着楚风。
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
按照他们的设想,这个不学无术的闲王,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要么会吓得屁滚尿流,语无伦次,要么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无论哪种,他们都有后手应对。
可谁能想到,他居然不按套路出牌,非但不辩解,反而把所有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然后……然后主动请缨,要去“降妖除魔”?
这是什么操作?
自己弹劾自己,然后自己去解决自己搞出来的问题?
刘承的脑子,一瞬间有些宕机。
他感觉自己像是蓄力打出了一记重拳,结果却打在了一团棉花上,不,是打在了一个主动把脸凑上来的沙袋上,而且这个沙袋还一脸兴奋地喊着“再来一拳”。
这让他无比的憋屈,有力无处使。
反对?
他怎么反对?
他刚刚才义正辞严地痛斥“妖邪作祟,百姓不宁”。现在人家要去“荡平妖氛”,他要是敢说个“不”字,岂不是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岂不是说明他根本不关心百姓死活,只是想借题发挥,党同伐异?
可要是同意……
那这场声势浩大的弹劾,不就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他们费尽心机搭好的审判台,瞬间就变成了人家闲王殿下展现“神威”的舞台!
他们亲手把“降妖除魔”的“大义”名分,送到了对方的手里。
请君入瓮,结果把自己给装进去了!
刘承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龙椅之上,楚云曦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的小九,又一次,给了她惊喜。
这种在绝境之中,以一种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甚至有些荒诞的方式,瞬间破局的能力,简直……堪称艺术。
【哈哈哈哈!看到没?那老头的脸都绿了!跟我斗?你们这些古代人,对逻辑闭环的力量,一无所知!】
【只要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你们就伤不到我分毫!现在压力来到了你们这边了,老家伙。】
【皇姐,快!趁他病,要他命!赶紧同意我的请求,再给我配点仪仗队,搞得越隆重越好!我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公费旅游!】
楚风在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到了石洞山,是先吃烤鸡,还是先吃烤鱼了。
楚云曦听着弟弟那得意洋洋的心声,强忍住笑意,凤眸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感动”与“欣慰”。
她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帝王的威严与决断。
“准奏!”
两个字,如同惊雷,在殿中炸响。
刘承等人,浑身一颤。
“闲王有此为国为民之心,朕,心甚慰!”楚云曦的目光扫过下方跪着的言官们,带着一丝冰冷的审视,“尔等身为言官,有闻风奏事之权,此乃本分。但,若只知空谈,不知实干,与那乡间长舌妇何异?”
言官们闻言,个个面如死灰,冷汗涔涔。
女帝继续道:“既然闲王要为国除害,朕,岂能让他孤身犯险?”
“传朕旨意!”
“命!金吾卫指挥使,率三千金吾卫,护卫闲王左右,封锁石洞山,任何人不得擅入!”
“命!钦天监、太常寺,协同办理。所有法事所需器物,人员,皆由国库支应,不得有误!”
“命!工部尚书钱宗,为副使,全力辅佐闲王,搭建法坛!”
“朕,要让全京城的百姓都看到,我大周皇室,是如何斩妖除魔,庇佑万民的!”
一系列的旨意,接连不断地从女帝口中发出。
每一道旨意,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刘承等人的脸上。
他们明白了。
女帝这是要将计就计,把这场“法事”,办成一场空前盛大的,宣扬皇室神威,为“水泥”和“格物院”正名的政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