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忽然听到有人传报,“禀皇上,中了。”
抬眼看去,陆未吟已经收弓。
一名铁甲卫捡起射落的铜铃呈给皇帝,皇帝赞赏的点头,又将铜铃转过来展示给众人。
那铜铃下方,果然没有铃舌。
众人惊叹不已。
从七只哑的里找一只响铃容易,可要从七只响的里面找一只哑铃,其难度翻了数十倍不止。
陆未吟的箭袋里还有一支箭,也就是说她一次就命中了。
轩辕赫舔了舔干燥的唇,嘴硬,“切运气好而已。”
清走悬铃,马上开始第三试。
这一次,射的是活靶。
三名全副武装的铁甲卫骑着同样披覆铁甲的马,手举草靶在场内随意奔跑,陆未吟骑马追击,在一炷香内,十箭射完三靶就算通过。
可以射空,但射中人或马即为失败。
这不仅是考较骑射,还考验胆量。
活人持靶,可不是谁都敢放箭的。
不光如此,皇帝还让人把陆未吟的弓给换了。
先前两试给她的是半石弓,乃是给一些年少的小公子准备的,而现在,皇帝给她换成了一石弓。
寻常女子,连这张弓都拉不开,更别说马背骑射。
轩辕璟放下茶盏,深眸凝望场中红衣。
风卷朱裳如战旗昭昭,青丝飞扬,玉骨岿然,明明站得那样远,却像烙在了眼底。
不远处的彩棚下,陶怡妒火中烧,指甲几乎快要将掌心给戳破。
该死的陆未吟,勾搭上邺王还不够,如今连昭王殿下也不会不会,不会的,殿下才罚斥过她,又怎么可能看上她?
这样想着,陶怡心里稍稍舒坦一些,对陆未吟的憎恶却丝毫没有消减。
哗众取宠,就让她进林子被猛兽吃掉好了。
场中,陆未吟面对递来的箭袋,并不接,而是从中取出两支箭,放进腰间还剩一支的箭袋里。
她望向高台,唇角轻扬,眸光沉静,“皇上,三支足矣!”
全场再度沸腾。
“她这是做什么?真当自己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狂妄,狂妄至极!”
陶怡垂眸,甩着帕子佯装掸腿上的灰,“姑娘家哪敢真进围场?人家随口说说,你们还当真了。”
她意有所指,在场都是聪明人,一点即通。
原来如此!
这陆未吟压根儿没真想进场围猎,出够风头,再借未通过测试,顺着梯子就下来了。
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质疑的声音随风传进轩辕璟耳朵,他忽然站起来,走出彩棚,冲皇帝拱手道:“父皇,儿臣觉得不用试了。”
皇帝掀起眼皮,“昭王何出此言?”
“儿臣觉得此试难度有些大了。在场不乏骑射精通者,有几个敢保证自己能三箭三中?”
说罢,他又转向陆未吟,苦口婆心的劝告。
“你既承苏氏将门血脉,就该顾全先祖威名。今日若有一箭之差,不光你自己蒙羞,更是折损门楣,依本王之见,还是到此为止吧!”
皇帝若有所思,也看向陆未吟,“丫头,昭王言之有理,你可愿现在弃试?”
陆未吟不假思索,“谢陛下和昭王殿下好意,臣女不愿。”
轩辕璟摇摇头,似乎觉得她有些不识好歹。
“父皇,虎威大将军护国有功,其身后英明不该随意被后人折损。儿臣提议,若陆未吟败试,应当受罚。”
轩辕赫一听来劲儿了,立马上前道:“二哥所言极是,儿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