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寺异事:佛骨丹劫与人心救赎
序章:寺门异启
暮雨如注,密集地敲打着般若寺的铜铃。那铜铃的铃舌早已锈死,在雨点的敲击下,只能发出沉闷的嗡嗡声,宛如濒死者那艰难的喉鸣,在寂静的雨夜中回荡,更添几分阴森。陈生顶着风雨,小心翼翼地踩着石阶上的青苔前行。每迈出一步,都深深陷进半指深的湿泥里,而这泥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泛着淡淡的腥甜,仿佛混杂了鲜血,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手中的油纸灯在狂风中剧烈摇晃,昏黄的灯光勉强照亮门匾上的裂痕。般若二字历经岁月侵蚀,被虫蛀得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而在那轮廓之下,隐隐露出另外三个字:佛骨狱。陈生的心跳陡然漏了一拍,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镇里老人讲述的故事。据说,般若寺原名并非般若,百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无情地烧毁了寺庙的半截,而后才由新主持改了如今这个名字。
三日前,镇西头的阿虎成为第一个昏迷的孩子。孩子娘惊慌失措地抱着他冲进医馆时,阿虎的眉心就已出现淡金色的纹路,形似一片蜷缩的莲花瓣。陈生赶忙为阿虎把脉,然而脉象却虚浮得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微弱且不稳定,可他仔细检查后,却查不出任何病症。直到昨夜,镇里又陆续有六个孩童倒下,无一例外,他们的眉心都带着同样神秘的佛纹。老人们见状,纷纷颤巍巍地低语:是般若寺的佛要收童男童女了。
怀着满心的忧虑与疑惑,陈生来到了这座透着诡异气息的般若寺。寺门已半塌,露出正殿那黑暗幽深的黑影。陈生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开寺门,门轴发出尖锐的吱呀声,在寂静的雨夜中格外刺耳,惊起一群栖息在殿内的蝙蝠。它们扑棱棱地朝着陈生的灯撞来,灯光闪烁摇晃之间,他看到正殿的佛像竟缺了半张脸,剩下的半张嘴角咧着,似笑非笑,透着说不出的诡异。供桌上堆积着厚厚的灰尘,却突兀地出现一个新鲜的脚印,小巧玲珑,分明是孩童的尺码。
陈郎中,这边。
一个细软得如同孩童耳语的声音从偏殿传来。陈生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握紧药箱里的银针,那是他在这诡异环境中唯一能防身的物件。偏殿的门虚掩着,门缝里飘出一缕檀香,可这檀香并非寻常寺庙里令人心静的沉水香,而是混合着一股刺鼻的尸油味,这味道陈生再熟悉不过,他曾在乱葬岗闻过这种令人作呕的气息。
陈生缓缓推开门,只见地上画着一个触目惊心的血色圆圈,圈里整齐地摆放着七个泥偶。每个泥偶的眉心都点着金粉,仔细看去,正是镇里七个昏迷孩童的模样。泥偶前燃着三炷香,香灰笔直地落下,没有丝毫弯曲,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
他们的魂魄被锁在泥偶里了。声音再次响起,这次似乎来自梁上。陈生急忙抬头,只见一个身着灰布僧袍的小孩正盘腿坐在横梁上,脚边垂着一串骷髅头佛珠,散发着阴森的气息。佛骨丹要炼七七四十九天,现在才第三天。
你是谁陈生举起油灯,灯光照在小孩脸上,却惊得他倒吸一口凉气。那小孩的眼睛竟是两个黑洞,没有眼白,宛如无尽的深渊,让人望而生畏。
小孩咧嘴一笑,露出尖尖的牙齿,如同野兽般狰狞:我是寺里的‘守丹童’,千年前就住在这了。他从梁上轻盈地跳下来,落地时竟没有发出半点声音,仿佛是幽灵一般。你要是识相,就赶紧走,不然连你的魂魄也要被炼进去。
陈生下意识地后退一步,手背碰到药箱里的《青囊经》,那是他祖传的医书,书页里夹着一片晒干的艾草。平日里,他给每个孩童看病时都会带上这片艾草,据说能起到安神的作用。此刻,这片艾草却突然冒出青烟,紧接着,地上的泥偶们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仿佛要挣脱某种无形的束缚。
你身上有活人的气!守丹童尖叫起来,黑洞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空明和尚的封印要破了!
就在这时,正殿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如同山崩地裂一般。陈生顾不上守丹童,急忙冲出去,只见佛像的肚子裂开一道缝隙,缝里渗出黑血,黑血滴落在地上,瞬间长出黑色的莲花。而在那些莲花的花瓣上,他竟清晰地看见了阿虎的脸,阿虎双眼紧闭,脸上挂着泪痕,仿佛正在遭受无尽的痛苦。
第一章:佛怨缠身
陈生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地扑过去,想要掰开那黑色的莲花花瓣,救出阿虎的魂魄。然而,他的手刚碰到花瓣边缘,一股灼热的力量如同一把滚烫的烙铁,猛地将他弹开,手背瞬间烫出一串水泡,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些黑色莲花渐渐合拢,阿虎的脸在花瓣里越来越模糊,心中的焦急如同熊熊烈火般燃烧。突然,他想起药箱里的清凉散,那是用薄荷和龙脑精心调配而成的,专门用来解各种热毒。
他迅速掏出药粉,朝着莲花撒去。药粉碰到花瓣,立刻发出滋滋的声响,如同热油滴入水中,花瓣边缘竟神奇地泛起白霜。守丹童见状,发出一声尖锐的尖叫,疯狂地扑向陈生:你敢坏佛骨丹的事!他的指甲瞬间变得又尖又长,如同锋利的爪子,恶狠狠地抓向陈生的喉咙。
陈生侧身一闪,巧妙地躲开了守丹童的攻击。慌乱之中,他手中的油灯砸落在地上,灯油四溅,恰好泼了守丹童一身。奇妙的是,灯油里混着的艾草汁,竟在守丹童身上燃起绿色的火焰。啊——守丹童在火中痛苦地打滚,身体逐渐缩小,最后竟变成一个烧焦的泥偶,与地上那七个孩童泥偶的模样别无二致。
陈生捡起烧焦的泥偶,仔细查看,发现它的后脑勺刻着一个怨字。这时,从佛像裂开的缝隙里,缓缓飘出一缕金色的烟,烟里裹着半张经卷,轻轻落在他面前。陈生拾起经卷,定睛一看,正是《渡魂经》的残页,上面写着:佛骨非骨,乃魂聚之;丹非丹药,乃怨凝之。
施主,别碰那莲花。金色的烟突然化作一个和尚的虚影,他身着破烂的僧袍,眉心有颗醒目的朱砂痣,面容慈悲却又带着几分忧虑。那是用孩童的恐惧喂养的,越碰越凶。
陈生看着和尚的虚影,心中一动,问道:您是空明大师
和尚微微点头,虚影在风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消散:千年前,我用自身魂魄封印了这恶鬼,却没料到他会炼佛骨丹续命。如今我的封印松动,全靠施主的仁心暂时压制。他抬起手指,指向那些黑色莲花,每个莲花里都有个孩童的魂魄,要救他们,得先找到恶鬼的‘怨根’。
怨根在哪陈生的手背还在隐隐作痛,但他更担心莲花里孩子们的安危,焦急地问道。
空明和尚的虚影缓缓指向佛像的底座:恶鬼本是阳间的药农,因被权贵诬陷偷了贡品,全家被残忍地烧死在寺里。他的尸骨就埋在佛像底下,那是他执念的根源。
陈生刚要去挖佛像底座,突然听到藏经阁方向传来哗啦一声巨响,仿佛是书架倒塌的声音。他心中一惊,急忙朝着藏经阁跑去。到了阁内,只见里面一片狼藉,书籍散落一地。在众多书籍中,一本血书格外显眼,封面上赫然写着佛骨丹方。陈生翻开血书,里面的字迹扭曲如鬼爪,写道:取童男童女魂魄各七,辅以高僧舍利,炼七七四十九日,服之可长生。落款是天启三年,王权贵。
是他!空明和尚的虚影剧烈晃动,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痛苦,当年就是王权贵放的火,还逼我炼佛骨丹,我坚决不从,他就把我绑在佛像前活活烧死了!说着,虚影的胸口突然裂开,露出烧焦的肋骨,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悲惨遭遇。我死后怨气不散,与寺里的恶鬼缠在一起,才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陈生看着血书里提到的高僧舍利,心中突然明白了什么:您的舍利……被用来炼佛骨丹了
空明和尚无奈地点点头,泪水从虚影的眼角滑落,竟然是黑色的,充满了无尽的哀怨:我的舍利里蕴含着善念,能稳住魂魄不溃散,所以恶鬼才非要用它。施主,您的药箱里有艾草,那是至阳之物,可暂时护住孩童的魂魄,快撒到莲花上!
陈生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跑回正殿。他刚把艾草粉撒出去,就看见黑色莲花的花瓣上浮现出经文,正是《渡魂经》里的句子。空明和尚的虚影在空中比划着,经文的金光渐渐逼退花瓣的黑气。施主,您快念经文,用您的医者之心为引!
陈生照着残页念了起来,他的声音因为紧张和焦急有些颤抖,但却无比坚定。当念到渡人如渡己时,他的指尖突然渗出一滴血,滴在残页上。刹那间,残页光芒大盛,自动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画着一个阵法,需要七味药引:薄荷、艾草、龙脑、黄连、甘草、当归、人心。
人心……陈生愣住了,心中满是疑惑。
非指人心,是指仁心。空明和尚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您行医救人的初心,就是最好的药引。
就在这时,佛像的肚子彻底裂开,一个浑身是火的恶鬼张牙舞爪地爬了出来,手中高高举着一颗跳动的舍利,舍利里隐约能看见空明和尚的脸在痛苦地挣扎。谁敢坏我好事!恶鬼的声音如同烧红的烙铁刮过铁板,尖锐刺耳,空明,你以为找个凡人就能困住我
第二章:阴阳僧魂
恶鬼恶狠狠地一挥手,黑色的莲花瞬间炸开,孩童们的魂魄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强大吸力牵引,纷纷朝着他手中的舍利飞去。陈生见状,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扑过去想要阻拦,却被一股汹涌的热浪狠狠掀飞,重重地撞在柱子上,一口鲜血忍不住从他口中喷出。他眼睁睁地看着阿虎的魂魄在半空中哭着喊娘,心中如同被千万把利刃同时割绞,痛苦万分。
用《青囊经》!空明和尚的虚影焦急地大喊,医者的仁心能克怨!
陈生猛然想起祖父曾经说过,《青囊经》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医书,更是一本蕴含着阴阳奥秘的渡厄经,能够以医理沟通阴阳。他急忙掏出医书,翻开最后一页,只见上面画着一幅人形经络图,与空明和尚的虚影竟完全重合。
把血滴在图上!空明和尚的虚影毫不犹豫地冲向恶鬼,却被恶鬼身上熊熊燃烧的火焰烧得越来越淡,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决绝,快!我的时间不多了!
陈生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咬破舌尖,将带着自己强烈意志的鲜血喷在经络图上。刹那间,医书发出耀眼的绿光,无数银针如同灵动的飞镖,从书中呼啸而出,精准地扎向恶鬼身上的穴位。这些穴位正是人体的死穴,也是怨气最为聚集之处。恶鬼发出一声凄惨的惨叫,身上的火焰瞬间减弱了几分。
好小子,竟懂‘针灸渡魂’!恶鬼恼羞成怒,狞笑着,手中的舍利突然爆发出刺目的黑光,孩童们的魂魄被死死地吸住,动弹不得。但你以为这样就能赢我炼了千年的佛骨丹,还差最后一步!
说罢,他张开血盆大口,竟要将舍利一口吞下。空明和尚的虚影发出一声悲号,毫不犹豫地猛地扑过去,用自己虚幻的身体挡住舍利:施主,快用‘回魂散’!我记得你药箱里有,是用当归和人参做的,能聚魂!
陈生手忙脚乱地在药箱里翻找,好不容易掏出药粉,却突然被守丹童缠住。不知何时,守丹童又诡异般地活了过来,手中拿着一根烧得通红的铁链,恶狠狠地缠向陈生的手腕:你斗不过他的!千年了,没人能斗过他!
陈生的手腕瞬间被铁链烫得冒烟,钻心的疼痛让他几乎失去知觉。他看着恶鬼就要吞下舍利,心中万分焦急。突然,他想起医书里的一句话:医者,治人先治心,渡魂先渡怨。他深吸一口气,不再挣扎,反而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开始回想自己给孩童们看病时的点点滴滴——阿虎怕苦,他就耐心地往药里加蜜;小花怕针,他就先温柔地给她讲故事,安抚她的情绪……这些温暖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渐渐化作一股暖流,顺着手臂涌向铁链。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铁链突然冷却下来,守丹童发出一声痛苦的惨叫,化作一缕黑烟,钻进了佛像里。陈生趁机将回魂散撒向舍利,药粉碰到舍利,发出一声清脆的嗡声,孩童们的魂魄如同被解开束缚的小鸟,从舍利里缓缓飘出,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朝着偏殿的泥偶飞去。
不!恶鬼愤怒地怒吼着,身上的火焰再次熊熊燃起,然而这次火焰却反常地烧向自己的胸口,他的声音充满了不甘,我不甘心!凭什么他能当高僧,我就要当恶鬼!
空明和尚的虚影轻轻抱住恶鬼,眼中满是悲悯:执念太深,苦的是自己啊……当年我救你时,你说过要当药农,救天下人……
恶鬼的火焰渐渐熄灭,露出一张布满烧伤疤痕的脸,竟与空明和尚有七分相似。师兄……他的声音突然软了下来,带着一丝悔恨,我只是想让我娘活过来……王权贵说,佛骨丹能让死人复生……
陈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恶鬼竟是空明和尚的师弟,当年他们一起在寺里学医,情同手足,后来却因一场误会反目成仇。空明和尚的虚影无奈地叹了口气,化作金光融入恶鬼体内:师弟,我欠你的,今日还了。
第三章:佛骨丹劫
在金光的笼罩下,恶鬼的身体渐渐变得透明,他看着飘向泥偶的孩童魂魄,眼中流下悔恨的泪水:我错了……我不该用他们的魂魄……他抬起手指,指向佛像底座,那里有我娘的坟,我把佛骨丹埋在她坟前,以为能让她闻闻香味……
陈生赶忙来到佛像底座,开始动手挖掘。果然,在地下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土坟,坟前摆放着七个陶碗,碗里盛着黑色的丹丸,正是散发着诡异气息的佛骨丹。丹丸散发着奇异的香气,闻起来却让人头晕目眩,这是用魂魄炼制而成的,带着迷魂的效果,仿佛隐藏着无尽的邪恶。
这些丹丸还有救。陈生想起《渡魂经》里记载的净丹术,用阳气和善念能把怨气化掉。他迅速从药箱里掏出七根艾草,分别插在陶碗里,又取出随身携带的酒葫芦,将酒小心翼翼地洒在丹丸上。
艾草遇到酒,立刻燃起绿色的火焰,火焰在陶碗中跳跃,丹丸在火里翻滚着,仿佛在经历一场痛苦的洗礼。渐渐地,丹丸的颜色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本的黑色逐渐变成纯净的白色。这是……恶鬼的虚影惊讶地看着丹丸,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变成‘护魂丹’了
陈生微笑着点头:怨气没了,剩下的是孩童的精气,能让他们醒来后更健康。他将护魂丹小心地收好,你娘的坟,我会请人迁到镇外的山坡上,那里有很多花,就像你当年种的药田。
恶鬼的虚影露出欣慰的笑容,渐渐化作点点星光般的光点:多谢施主……空明师兄,我来陪你了……
此时,偏殿的泥偶突然裂开,七个孩童的魂魄如同欢快的小鸟般飘了出来,他们朝着陈生深深地鞠躬,然后化作一道道流光,飞出寺门,回到了阳间。
陈生刚要走出正殿,就看见佛像的手心突然多出一本书,正是完整的《渡魂经》。书里夹着一张纸条,是空明和尚的字迹:般若者,智慧也,非寺非佛,在人心。
雨渐渐停了,天边泛起鱼肚白,晨曦的微光洒在大地上,驱散了一夜的阴霾。陈生走出般若寺,只见镇里的百姓正朝着寺里跑来,为首的是阿虎娘,她手中举着一个布包,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陈郎中,阿虎醒了!他说梦见你在寺里救他!
陈生打开布包,里面是七个小小的香囊,装着艾草和薄荷,绣工虽显稚嫩,却满满都是孩子们的心意,显然是他们亲手缝的。他回头看了眼般若寺,寺门不知何时已被修好,般若寺三个字在晨光中闪着柔和的金光,铜铃也重新响了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孩童的笑声,仿佛在诉说着一切都已重归美好。
第四章:寺中真相
三个月后,陈生再次来到般若寺。镇里的百姓怀着感恩与敬畏之情,自发组织修缮了寺庙。如今的正殿焕然一新,重新塑起的佛像神态安详,眉心那颗朱砂痣,恰似空明和尚慈悲的模样,静静地俯瞰着众生。藏经阁里摆满了陈生捐赠的医书,书架整齐排列,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这里将成为想学医之人汲取知识的宝库。
他在寺后的菜园里,看见一个身着灰布僧袍的小和尚,正专注地种着艾草。小和尚察觉到有人靠近,抬起头,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笑着说道:陈郎中,师父让我等你,说你会来送新采的药草。
陈生笑着将手中的药草递给他,好奇地问道:你师父是谁
小和尚伸出手指,指了指正殿,眼中满是崇敬:是空明师父啊,他说以后般若寺不念经,只种药草,给人看病。
陈生微微一愣,随即会心一笑。他走进正殿,佛像前的香炉里插着三炷香,袅袅青烟升腾而起,香灰弯曲着,仿佛在向他点头致意。他知道,空明和尚和他师弟的魂魄,已然得到安息。寺志被重新修补好,庄重地放在供桌上,里面新增了一页,写着:佛在心中,医在手上,渡魂先渡己,救人即救佛。
雨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不过这次是如丝如缕的春雨,温柔地洒落在寺前的石阶上,仿佛在轻轻地洗刷着过去的阴霾。陈生想起空明和尚的话,般若并非仅仅指代寺庙或佛像,而是人心所蕴含的智慧与善良。他提着药箱,缓缓往山下走去,背影在雨雾中渐渐远去。身后的般若寺,弥漫着艾草和药草的清香,与雨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首温柔而又充满希望的歌,诉说着人性的光辉与救赎,也预示着这片土地将迎来新的安宁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