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缓缓道:“能随手掷出千金只为博名,如今又拿出真金白银去填城外那个无底洞,确实不像寻常人物。莫非他真与京城那位刑部尚书有关?”
“难说。”王朗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你我身处幽州,距京城千里之遥,朝中动向,无异于雾里看花。只听说林尚书膝下确有子女,但具体是何模样、是何性情,我们根本无从查证。”
“是啊,”赵佶叹了口气:“如果我们赌对了,搭上了尚书公子这条线,我们两家日后便可一步登天。可若是赌错了,陪着一个骗子演戏,恐怕会惹来灭顶之灾。”
两位家主都陷入了沉默,其中的利害关系太过重大,让他们一时间难以决断。
这时,一直侍立在侧的赵思远见状,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躬身说道:“父亲,王叔叔。”
他见两位长辈都看向自己,便继续道:“孩儿明白二位的顾虑,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此事。”
赵思远整理了一下思路,条理清晰地分析起来:“其一,我们假设他为真。那他如今所为,便是在这北地积攒声望,为将来铺路。他有文采,有手段,却独独缺少本地的人脉与支持。我们此刻施以援手,结下善缘,便是雪中送炭。日后他若得势,我们赵、王两家,在京中便有了一座天大的靠山,这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其二,我们再假设他为假”
赵佶和王朗的眉头同时一紧。
“那他,便是一个更加不可小觑的人物!”赵思远的声音掷地有声:“试想,一个骗子,敢冒充朝中大员的公子,还能面不改色地拿出数千两白银来赈济灾民,只为博取名声。这份胆识,这份魄力,这份手腕,岂是寻常宵小之辈所能拥有的?”
“无论他是真龙还是过江的猛蛟,有一点可以肯定——此人绝非池中之物。他现在缺的,是钱粮,是我们这些地头蛇的助力。而我们,只需要付出一些对他而言是救命稻草,对我们而言却算不得伤筋动骨的资源,就能与这样一位前途不可限量的人物搭上关系。”
赵思远最后总结道:“所以,无论真假,与他交好,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我们进可借此攀附权贵,退亦可与一方豪杰结盟。眼下,我们只需顺水推舟,静观其变即可。”
听完自己儿子的这番话,赵佶与王朗对视一眼。
没错,他们想得太复杂,反而钻进了牛角尖。
一连几日。
幽州城外,施粥的棚子前。
热气腾腾的大锅里,浓稠的米粥“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流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
“下一个!”
蔡云扯着嗓子喊道,他把一勺热粥稳稳地舀进一个破了口的陶碗里,递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
“谢谢公子!谢谢活菩萨!”
老婆婆接过粥,感激的眼泪都流下来了。
蔡云憨厚地笑了笑,摆了摆手:“快去旁边喝吧,别烫着。”
这几天下来,他整个人都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