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派争执不下,金幼孜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杨士奇怒斥:“你们这是舍本逐末!陕甘一失,粮草断绝,京师迟早也是死路一条!”杨荣立刻反驳:“京师若破,国本动摇,陕甘再固又有何用?”
武英殿内的争论声越来越大,老臣们拍着案几互不相让,年轻官员则在两派间左右为难。朱高炽坐在御座上,脸色苍白地听着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扶手——一边是西北的烽火狼烟,一边是京师的门户安危,两种选择都关乎江山社稷,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殿外的秋阳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殿内的焦灼。这场争论不仅是战略的分歧,更是对瓦剌野心的不同判断,而皇帝的最终抉择,将决定大明接下来的命运走向。
朱高炽听着大臣们在武英殿内争论不休,额头的青筋微微跳动,他抬手轻揉太阳穴,指尖的厚茧在眉心摩挲。殿内的争执声像无数根针,刺得他太阳穴突突作响,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乱——底下人的执行再周密,终归要靠自己这个皇帝一锤定音,而大军重心的走向,将决定大明的未来。
他闭着眼沉默片刻,脑海中闪过蒙哥汗攻蜀的典故,闪过永乐皇帝五征漠北的地图,闪过朱瞻基从边关送来的奏报。再次睁眼时,眼中的犹豫已被决绝取代。“蒙哥汗攻四川,死于钓鱼城,也先岂敢蹈覆辙?”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过了殿内的喧哗。
群臣闻声皆静,朱高炽扶着御座扶手站起身,走下丹陛。太监们连忙跪地,却被他挥手制止:“都起来,看地图。”
四个小太监迅速搬来一张巨大的舆图,在殿中央的案几上展开,宣府、开平、陕甘的地形在羊皮纸上清晰呈现,山脉用墨线勾勒,河流则染着淡蓝。
殿内大臣们全都围过来,聚在皇帝身边,仔细观察着地图。
朱高炽接过王淮递来的御笔,笔尖饱蘸朱砂,在地图上重重圈出宣府至居庸关的通道,红圈如同一道警戒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