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62章  “你糊涂了不成?”

好!
你等着!
到时候让你明白什么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老子倒要看看,月儿能带回多少东西。
就算是私房钱又怎样?
反正最后都是咱好大孙允炆的,不还是老朱家的?
你们老胡家,哼,乖乖替咱老朱家卖力就得了!
想到这儿,朱元璋心里豁然开朗。
对啊!
这么一看,占便宜的不还是咱家?那跟惟庸较什么劲?
念头一转,朱元璋那张阴沉的老脸忽地堆起谄笑,一把搂住胡大老爷的肩膀,眯着眼问道——
“这事儿啊,让小辈们自己商量去,咱不管。”
“惟庸,咱问你,想过续弦没?”
胡大老爷刚松口气,以为老朱消停了,冷不丁听见这话,脸色一僵。
娘的,重生一回,孙子都有了,还得被催婚?
“陛下,您琢磨啥呢!”
“老胡家的主母早逝,没必要再添人了。”
“咱家跟您不一样,太子将来要继承大统,确实需要个皇后执掌六宫。”
“可我家呢?”
“府里就那么几个下人,那点产业,我娶续弦干嘛?”
“现在我自己管着,胡义也能帮手。”
“将来交给安庆便是,关我什么事?”
“您说说,续弦对我有啥好处?”
朱元璋被噎住了。
也是……
胡府又不是皇宫。
他当初给朱标立续弦太子妃,无非是东宫需要个主事人。
没这个人,妃嫔不安分,将来标儿登基,后宫也得乱套。
可胡府?
下人本分干活就够了。
那些女子不过是些姬妾罢了,身份地位远不及胡府的少爷胡仁彬与少夫人安庆。
若真要续弦呢?
事情便棘手了。
续弦所生的孩子同样是嫡出,家产分割便成了绕不开的问题。
更何况,一旦续弦进门,府中必生波澜——安庆与这位年岁未必大、却辈分极高的新任主母之间,少不得一番明争暗斗。
如此一来,岂不是既苦了胡大老爷,又委屈了安庆?
想到这一层,朱元璋顿觉方才的提议荒唐至极。
他干脆利落地摆手致歉。
”惟庸,是咱错了!”
”方才一时糊涂,光想着你府上缺个主母恐生乱子。”
”都怪咱,你就当咱没说过这话。”
胡大老爷讶异地望向朱元璋。
哟!
稀奇了!
你朱重八竟也会低头认错?
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嘴硬了?
要知道,这老朱向来最是死鸭子嘴硬的主儿。
未料他这番稍纵即逝的诧异神色,反倒激得朱元璋跳脚。
”怎的?你这表情什么意思?”
”觉得咱蛮不讲理?”
”觉着咱绝不会服软认错?”
”你诽谤咱!”
”你这是在诽谤咱啊!”
瞧着那厢撒泼耍横、高声喊冤的朱元璋,胡大老爷实在无言以对。
他怎会看不透,这分明是朱元璋当年的无赖把戏。
斗智时,他惯以蛮力破局;
较力时,他偏要玩弄心计;
讲信义时,他干脆不要面皮;
耍无赖时,他反倒显得赤诚。
说白了,这浑球若非当了皇帝,照样是号枭雄人物。
横竖有利可图便罢,其余统统无所谓,偏生诸般手段运用得炉火纯青。
真真是将”论行不论心”践行到了极点。
朱元璋闹腾半晌见无人接茬,自觉没趣。
蓦然间,却又生出几分寂寥。
”惟庸啊,回想当年,咱们这群老兄弟并肩打拼,何等痛快。”
”可如今四下望去,就剩你一个老伙计了。”
”其余人老的老,亡的亡,更有不少生了异心的。”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如今敢这般与咱嬉笑怒骂的,唯独你一人了!”
”可即便你,如今也当祖父了!”
”咱们啊,都老喽!”
朱元璋的慨叹,终究还是说出口了。
胡大老爷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话语中流露出的复杂情绪,那叹息中分明夹杂着悔恨与追忆。
面对这样的感慨,他实在不知该如何接话。
毕竟,以他的立场,说什么都不合适。
说到底,他不过是条与世无争的老咸鱼罢了。
”行了,别在那儿伤春悲秋了。”
”我先声明,你一口一个老字挂在嘴边,我可不同意。”
”瞧瞧我这精神头,难不成你真觉得咱俩是同辈人?”
”我可比你显年轻多了!”
胡大老爷果断将话题从方才的危险转移开来。
那个话题实在太敏感了——当年朱元璋的铁腕手段,虽说多数是依法办事,处决之人也确是罪有应得。
但有些案子,他们二人都心知肚明,其中确有冤屈。
那些人不过是触犯了帝王多疑的忌讳,朱元璋宁可错杀也不愿冒险,说到底都是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固。
这些心照不宣的往事,胡大老爷自然不便评说。
最讽刺的是,按常理他这个前朝丞相早该命丧黄泉,却偏偏活到了现在。
这既得益于他穿越后深谙明哲保身之道,更因为当年他本就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那些血雨腥风他都参与其中。
见胡大老爷机敏地避开雷区,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默契地配合着转换了话题。
”你不老?”
”明明只比咱年轻十岁。”
”如今都当祖父的人了,还好意思说自己年轻?”
听着朱元璋酸溜溜的话语,胡大老爷非但不以为意,反而骄傲地挺直腰板。
”您自己瞧瞧?”
”就咱们俩往这一站,说您只比我年长十岁?”
”说二十岁都是给您面子呢!”
朱元璋闻言当真仔细端详起胡大老爷来。
不得不承认,这位前朝丞相在养生之道上确实下足了功夫。
特别是在获得系统加持后,更是将延年益寿当作头等大事。
虽然没有过分讲究膳食,也不搞那些极端的养生方式,但在科学锻炼和营养均衡方面,胡大老爷的超前理念确实让他受益匪浅。
胡大老爷不仅饮食讲究、锻炼有方,更重要的是作息规律。
正因如此,他与朱元璋站在一起时,最明显的差别便是二人的眼神。
胡大老爷目光清亮有神,而朱元璋的双目虽威严凌厉,却隐约透出一丝浑浊。
这一点,朱元璋自己也有所察觉。
其次是身形。
胡大老爷既然打算带着两个女儿开美容院,自然有所准备。
他长期坚持练习瑜伽和八段锦,前者舒展筋骨、放松心神,后者强健体魄、调养精气。
朱元璋则不同。
早年征战四方,活动量极大,可登基之后,即便雄心未减,繁重的政务却让他无暇习武。
运动减少,加上饮食随意、睡眠不佳……
这习惯,与后世那些熬夜刷手机、吃垃圾食品还懒得动弹的宅男有何区别?
朱元璋如今能维持这般体态,已算底子不错,只是略微驼背,外微发福的小腹。
平日或许还能显出几分威严,但与身姿挺拔、体格健硕的胡大老爷一比,顿时显得苍老颓唐。
这让朱元璋颇为不甘。
明明只年长十岁,差别怎会如此之大?
男人对于强健体魄的追求是天生的,或许有人懒散,但没人不心动。
朱元璋急了,一把拽住胡大老爷。
“惟庸,你到底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还是练了什么仙家秘术?”
“咱们可是老兄弟,你可不能藏着掖着!”
见朱元璋慌不择言,胡大老爷无奈摇头。
“陛下,您这话从何说起?”
“仙丹?仙术?”
“要真有那东西,我还会在应天城闲逛?”
“早躲进深山修炼去了!”
“我不过是吃得好、睡得香,少操心罢了!”
“您耗费那么多心血,殚精竭虑,身体岂能不受影响?”
“这都是累出来的!”
“您看看那些衣食无忧、清闲度日的勋贵,哪个不比您精神?”
朱元璋一愣,总觉得胡大老爷话里有话。
“当真如此?”
见他仍半信半疑,胡大老爷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不然呢?”
“我还能偷吃仙丹不成?”
“吃了能成仙还是能长生不老?”
“你脑子里装的什么?”
“与其惦记虚无缥缈的仙丹,不如想想怎么让你和皇后过得更自在!”
“少操些闲心比什么都强!”
“你俩再这么折腾下去,身子骨真要垮了!”
胡大老爷这一嗓子,惊得满院子人愣在原地。
这俩人今天怎么又杠上了?
倒是有趣。
他俩是不是一天不吵就浑身难受?
哪来这么多事?
下人们倒不担心他们争执会惹出乱子,只是嫌聒噪。
屋里还躺着刚生产完的少夫人呢。
不过这位少夫人此刻也不消停,正拉着母亲兴致勃勃商量日后经营生意的事。
外头的吵闹声传到耳中,母女俩只当没听见。
哼,两个老头子嚷嚷什么?
能争出个结果才怪!
还不如多盘算盘算美容院的买卖。
朱元璋这会儿也顾不得女儿了,拽着胡大老爷大步流星冲到隔壁书房,厉声喝道:
“宋利,带人守在外头,你进来侍奉!”
“其余人滚远些!”
吼完这话,朱元璋径直踏入书房。
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没去坐主位,反而挑了张客椅坐下,冲胡大老爷抬抬下巴:
“坐!”
“咱有正事跟你谈!”
胡大老爷被朱元璋这反客为主的做派气笑了。
他瞪了老朱一眼,大剌剌坐到茶台主位上。
这茶台是胡仁彬仿照父亲书房布置的——前世胡大老爷没少在茶台边听各路老板高谈阔论,早养成了喝茶的习惯。
如今既有条件,自然要置办周全。
没有现代净水设备,但有最上等的清冽井水;
没有电热水壶,可用带着淡香的顶级炭火烹茶;
至于茶叶更不必说,胡惟庸门生故旧遍天下。
不图权势不贪银钱,托人寻些珍稀好茶,谁敢不尽心?
胡惟庸三个字,便是金字招牌。
眼见胡大老爷娴熟地煮水、温杯、洗茶……
朱元璋识趣地闭了嘴。
铜炉上的小壶嘶嘶冒着白烟,胡大老爷朝朱元璋努了努嘴。
”过来坐,咱哥俩唠唠。”
”主位给你留着呢,喝茶!”
朱元璋竟真不推辞,直接坐到了胡大老爷对面。
站在门边的宋利搓着手,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这不该是他的差事么?
胡大老爷扫了眼宋利,拍拍身边的位置。
”宋利,坐这儿。”
”端茶递水是主人家的事,你只管收拾零碎。”
”过来喝茶。”
宋利杵着没动,直到听见老朱发话才挨着凳子边坐下。
胡大老爷心里门儿清。
这才是正经规矩。
若宋利真听他的招呼,老朱就该起杀心了。
皇家奴才只能认一个主子。
宋利这般作态,才是正经包衣奴才的本分。
实在是老朱平日管教太严,养成了这谨小慎微的性子。
热茶入喉,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
”惟庸,你白日那番话,可是在点咱?”
”你是要让咱放权给标儿,自个儿歇着?”
胡大老爷慢条斯理啜着茶,忽的话锋一转。
”重八,这皇位除却太子,你可曾想过旁人?”
朱元璋闻言瞪眼,到底压下火气。
”自然没有!”
”标儿是嫡长子,这些年悉心栽培,不就等着这天?”
”你问这作甚?”
胡大老爷点点头。
”那你打算如何将这江山,交到太子手上?”
朱元璋猛地拍案而起,眼中寒光迸射。
”胡惟庸!你莫非想插手储君之事?”
“你糊涂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