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张九龄的卷子,放在了右手边,一个与之前所有卷子都分开的位置。
接下来,他看到了杜甫的答卷。
沉郁顿挫之气,扑面而来。
杜甫没有直接论述府兵制的败坏,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他亲眼所见的故事。
府兵出征,家中良田荒芜,老母幼儿无人照料;伤残归来,却因无钱打点,被地方官吏克扣抚恤,最终冻毙于街头。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一行行诗句,如同杜鹃泣血,字字泣诉着底层军户的悲惨。
他的结论很简单,府兵制,已让国之干橹,从内部腐烂。
唯有募兵,以重金养精锐,方能保大唐江山不倒。
读到此处,李璘的目光也变得凝重。
他看到了那幅生离死别的惨状,感受到了那字里行间压抑不住的悲愤。
这是一个有心之人,一个把百姓疾苦真正放在心上的人。
李璘将杜甫的答卷,也放到了右手边,与张九龄的并列。
最后,内侍将一份散发着淡淡酒气的卷子,呈了上来。
正是李白的答卷。
那字迹,狂放得如同风卷残云,几乎难以辨认。
李璘却看得津津有味。
李白没有回答任何一个问题。
他只在卷子上,写了一首诗。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诗文汪洋恣肆,杀气腾腾,写尽了游侠的快意恩仇,生死一瞬。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看到最后一句,李璘的嘴角,终于扬起了一抹真正的笑意。
这李白,是在骂他!
骂他出的题目,不过是让天下英雄皓首穷经,困于书阁,磨灭了真正的豪情与血性!
好一个狂徒!
好一个“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哈哈”
一声短促而快意的笑声,从天子口中迸发,打破了大殿的死寂。
所有学子都惊得抬起头,不可置信地望着龙椅上的皇帝。
随后,李璘有翻开了一卷书。
当李璘看到此书之后,脸色骤变化。
此人竟然写了九道攻伐谋略。
分九路大军,可使大唐疆土扩张十倍,并且能够让大唐的兵马源源不断获得粮草补给。
最后一句,此人点名: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人,当为状元!”
话音未落,他将那份狂放的诗卷,重重地拍在了杜甫和张九龄的答卷之上。
满座皆惊。
至于李白的文章,李璘又扔在了一旁。
三年前,李璘就没有重用李白,三年之后的今天,李璘依旧不会重用他。
就让李白做一个饮酒的诗仙,写各种好诗。
治国乃是厚黑学,李白太过刚毅,太狂了。
让他做事情,多半做不成。
他若是为官,上司让他执行公务,他却嘲讽公务不配他出手,那岂不是败坏政事。
所以。
李白轻狂,不可为官!
谁说人生在世必须为官。
做个文人骚客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