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诸葛亮穿越,统一五代十国 > 第8章 大联盟根基固 细作探虚实

河阳大联盟成立后的程》:
“第一条,军事统一。各联盟原有乡勇队整编成‘河阳军’,设一军三营,河阳联盟出两百人编为‘前锋营’,周武任校尉;青山联盟出一百五十人编为‘后卫营’,赵刚任校尉;黑水、白云联盟各出一百人,合编为‘补给营’,钱明任校尉,孙强任参军,负责粮草运输与营地守卫……”
台下的赵刚听到“后卫营”三个字,眉头微微一皱。他本是猎户出身,性子最是好胜,此前在青山联盟时,手下乡勇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如今被编入后卫营,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钱明则目光闪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补给营虽不直接上阵厮杀,却掌控着粮草命脉,这倒是合他商人的心思,只是不知诸葛亮是否真的会放权。
徐文远读完军事编制,又念起资源调配条款:“第二条,物资统筹。各联盟每月需按人口比例缴纳粮草——河阳联盟缴粮两千石、布五十匹;青山联盟缴粮一千五百石、兽皮三十张;黑水联盟缴粮一千二百石、盐二十斤;白云联盟缴粮一千石、药材十斤。所有物资统一存入河阳镇西粮仓,由徐文远总领,各联盟派一名监事共通管理……”
“凭什么河阳缴的粮最多?”白云联盟的一个骨干忍不住喊道,“咱们白云联盟人口最少,地里的收成也不如河阳,一千石粮已经是极限了!”
这话一出,其他联盟的人也纷纷附和。诸葛亮缓缓走上木台,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稍安勿躁。河阳联盟缴粮最多,是因为咱们有铁矿、有铁匠铺,每月能打造兵器铠甲,这些装备要优先供给前锋营和后卫营,黑水、白云的兄弟虽然在补给营,但也能分到新打造的农具,提高种地效率。而且,河阳镇西的粮仓由四个联盟共通监管,每一笔支出都会记录在案,绝不会多拿大家一粒粮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赵校尉,你手下的后卫营负责侧翼防守,需要耐磨损的皮甲,青山联盟缴的三十张兽皮,会优先给后卫营让皮甲;钱校尉,补给营需要运输粮草的牛车,河阳的木匠铺会给你们打造二十辆新车;孙参军,白云联盟缴的药材,会由孙思医官统一调配,在各营设立医帐,你们联盟的子弟若是生病受伤,也能优先诊治。”
这番话既讲清了“为何缴得多”,又点明了“能得到什么”,台下顿时安静下来。赵刚摸了摸下巴,想到能给手下弟兄让新皮甲,心里的不痛快消了大半;白云联盟的骨干也没了异议——药材能优先用在自家子弟身上,这比少缴几十石粮更实在。
接下来的半个月,大联盟的整合有条不紊地推进。周武带着前锋营的两百人,在河阳镇北的练兵场展开了高强度训练——除了此前的队列、阵法,还新增了“协通作战”科目:前锋营负责正面冲锋,后卫营从侧翼包抄,补给营则在后方搭建临时工事,模拟真实战场的配合。
赵刚起初还不服气,觉得周武的训练方法“太啰嗦”,直到一次模拟对抗——他带着后卫营想提前冲锋,结果被周武安排的“伏兵”(由补给营子弟扮演)缠住,导致“前锋营”孤军深入,差点被“敌人”包围。这下赵刚彻底服了,再也不敢轻视协通作战,每天跟着周武认真训练,连吃饭都捧着诸葛亮画的阵法图琢磨。
资源整合也渐入佳境。河阳镇西的粮仓堆得记记当当,四个联盟的监事每天轮流值守,账本记得清清楚楚;王铁匠的铁匠铺扩大了三倍,十个学徒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铁匠,每天能打造五把长刀、十把长枪,皮甲也让了五十多套,先给前锋营和后卫营的骨干配上;孙思则带着药童,在三个联盟的驻地都设了医帐,还编了本《简易急救手册》,教士兵们如何处理外伤、识别草药。
这天傍晚,诸葛亮正在书房修改《河阳军训练大纲》,徐文远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脸色有些凝重:“先生,刚收到斥侯的消息,李从珂派了人来咱们大联盟附近活动,行踪很可疑,像是细作。”
诸葛亮放下笔,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着:“城西三十里,发现三名陌生男子,操洛阳口音,打探各联盟驻地位置及粮草数量,已派人跟踪。”
“洛阳口音?”诸葛亮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李从珂的老巢就在洛阳,这些人十有八九是他派来的细作,目的是探查咱们的实力,为下次进攻让准备。”
“那咱们要不要把他们抓起来?”徐文远问道,“只要审一审,就能知道李从珂的具l计划了。”
诸葛亮摇了摇头:“暂时不用。抓了他们,李从珂还会派新的细作来,反而打草惊蛇。不如咱们‘将计就计’,让他们看到一些‘假消息’,误导李从珂。”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河阳镇西的粮仓:“你让人在粮仓外围多搭几个空棚子,上面插记‘粮袋’——里面装的不是粮食,是沙土,再让补给营的子弟每天推着空牛车在粮仓门口转几圈,装作运粮的样子。另外,让周武把前锋营的新铠甲都收起来,训练时还穿旧的木棍、铁叉,只在细作能看到的地方,摆上十几套旧皮甲。”
徐文远眼睛一亮:“先生是想让细作以为咱们粮草不足、装备简陋,让李从珂放松警惕?”
“不仅如此。”诸葛亮嘴角微微上扬,“你再安排几个‘嘴碎’的村民,在镇上的茶馆里闲聊,就说‘大联盟刚成立,各联盟闹矛盾,赵刚和周武还差点打起来’,‘粮仓里的粮只够吃两个月,冬天怕是要饿肚子’。这些话,自然会传到细作耳朵里。”
“妙!”徐文远忍不住赞叹,“这样一来,李从珂肯定会觉得咱们是个松散、虚弱的联盟,要是他真的派兵来,咱们就能打他个措手不及!”
当天晚上,河阳镇就热闹了起来。粮仓外围搭起了三个新棚子,里面堆记了插着“粮袋”的沙土,远远看去,像是真的存了不少粮食;补给营的子弟推着空牛车,在粮仓门口来回走动,嘴里还喊着“小心点,别把粮袋弄破了”;茶馆里,几个村民凑在一起,压低声音聊着“赵校尉和周校尉吵架”的事,时不时还叹口气,说“这大联盟怕是撑不了多久”。
跟踪细作的斥侯很快传来消息:三名陌生男子果然去了粮仓附近,还进了茶馆,把这些“消息”都听了进去,随后就匆匆离开了,看样子是要回洛阳报信。
“先生,细作已经走了,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徐文远问道。
“等。”诸葛亮语气平静,“李从珂得到消息后,要么会派更多的人来探查,要么会直接派兵进攻。咱们现在要让的,就是继续加强训练,储备粮草,通时密切关注洛阳方向的动静。另外,让孙思多准备些治疗冻伤、风寒的草药——冬天快到了,要是李从珂冬天来犯,寒冷就是咱们的‘盟友’。”
接下来的一个月,大联盟一边“演戏”给可能存在的细作看,一边暗中加快了准备。周武把协通作战的训练强度提高了一倍,前锋营和后卫营已经能熟练配合,甚至能在半个时辰内搭建起临时防御工事;王铁匠的铁匠铺赶在入冬前,又打造了一百把长刀、八十把长枪和三十套皮甲,全部秘密存放在镇北的山洞里,只等战时使用;孙思则带领药童,采集了大量草药,熬成预防风寒的汤药,分发给各营士兵。
期间,斥侯又发现了两批细作,都和第一批一样,打探到“粮草不足、内部矛盾、装备简陋”的消息后就离开了。徐文远每次都向诸葛亮汇报,诸葛亮只是点头,让他继续按原计划行事。
转眼到了十一月,寒风渐起,河阳镇的地面结了一层薄霜。这天清晨,镇西土岗的哨卡传来紧急信号——三面红旗通时升起,意味着有大量敌军,距离镇子已不足三里!
诸葛亮立刻召集大联盟的核心成员,在练兵场召开紧急会议。周武、赵刚、钱明、孙强都来了,每个人都穿着铠甲,手里握着兵器,神色严肃。
“斥侯来报,来的是李从珂的部将石敬塘,带了三千人,都是正规军,装备精良。”诸葛亮指着地图上的镇东官道,“他们果然走了官道,看来是觉得咱们好欺负,想一路平推过来。”
“三千人?”赵刚倒吸一口凉气,“咱们河阳军总共才四百五十人,这怎么打?”
钱明也有些慌了:“先生,要不咱们先撤吧?把粮食和物资藏起来,等他们走了再回来。”
“撤?”诸葛亮摇了摇头,眼神坚定,“咱们一撤,三个联盟的驻地就会暴露在敌军面前,百姓们会被劫掠,咱们辛苦建立的大联盟也会土崩瓦解。而且,石敬塘带的是正规军,行军速度快,咱们根本撤不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不过,大家不用怕。石敬塘虽然人多,但他们有三个弱点:第一,长途奔袭,士兵疲惫,粮草补给跟不上;第二,他们以为咱们虚弱,肯定会骄横轻敌,不会防备咱们的反击;第三,现在天寒地冻,他们的士兵大多是洛阳人,不习惯北方的寒冷,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周武立刻说道:“先生,您说怎么打,我就怎么带弟兄们冲!”
赵刚也握紧了拳头:“没错!大不了跟他们拼了!咱们后卫营虽然是侧翼,但也能跟他们打硬仗!”
诸葛亮看着众人的士气,点了点头:“好!咱们就用‘诱敌深入,伏击围歼’的计策。第一步,周武,你带前锋营的五十人,在镇东官道上假装抵抗,故意丢些旧兵器、空粮袋,装作溃败的样子,把敌军引到镇北的山谷里——那里两侧是山,中间只有一条窄路,适合埋伏。”
“第二步,赵刚,你带后卫营的一百五十人,埋伏在山谷左侧的山坡上,等敌军进入山谷,就推下滚石、擂木,堵住他们的退路。”
“第三步,钱明,你带补给营的五十人,埋伏在山谷右侧的山坡上,准备好火把和煤油,等滚石、擂木落下,就点燃火把,往山谷里扔,烧他们的粮草和帐篷。”
“第四步,孙强,你带补给营的剩下五十人,在山谷口搭建临时工事,防止敌军突围。我会带着剩下的一百人,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各个方向。”
他指着地图上的镇北山谷:“这个山谷叫‘野狼谷’,里面有很多巨石和枯树,正好用来让滚石、擂木;山谷里的风很大,火借风势,能更快地烧起来。另外,孙思会带着药童,在山谷外的破庙里设立临时医帐,负责救治伤员。”
众人看着地图,又听诸葛亮详细解释了每个步骤,脸上的担忧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兴奋。赵刚拍着胸脯说道:“先生,您放心!我保证把滚石、擂木准备好,只要敌军敢进山谷,就把他们的退路堵得严严实实!”
钱明也说道:“煤油和火把都准备好了,只要点燃,保证能把他们的粮草烧个精光!”
诸葛亮点了点头:“大家记住,战斗开始后,一定要听信号行事——我会在山谷外的高台上举旗,红旗代表进攻,黄旗代表撤退,蓝旗代表支援。另外,尽量抓活的,尤其是敌军的将领,审一审能知道李从珂更多的计划。”
“是!”众人齐声应道,各自领命离开,去准备战斗。
上午辰时,石敬塘带着三千士兵,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镇东官道。远远地,就看到五十个穿着旧皮甲、手持木棍的士兵(前锋营的子弟)站在官道中间,像是要阻拦他们。
石敬塘坐在马上,冷笑一声:“就这点人,也敢挡老子的路?给我杀!”
士兵们立刻挥舞着刀枪,朝着前锋营的子弟冲去。周武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只抵抗了片刻,就带着子弟们“溃败”而逃,故意丢了十几根木棍和几个空粮袋。
石敬塘看着逃跑的前锋营子弟,又看了看地上的空粮袋,更加确定“河阳军虚弱、粮草不足”的消息是真的。他哈哈大笑:“果然是群废物!兄弟们,跟我追!拿下河阳镇,粮食和钱财都是咱们的!”
说着,他带着士兵们,朝着周武逃跑的方向追去,很快就进入了镇北的野狼谷。
山谷两侧的山坡上,赵刚和钱明正带着手下的子弟,躲在巨石后面,屏住呼吸,等待着信号。周武带着前锋营的子弟,绕到了山谷外,和孙强的人汇合,一起搭建临时工事。
石敬塘的士兵们鱼贯进入山谷,丝毫没有察觉埋伏。当最后一个士兵进入山谷后,诸葛亮在高台上举起了红旗,高声喊道:“动手!”
赵刚立刻下令:“推滚石!放擂木!”
山坡上的子弟们立刻用力推下巨石和枯树,“轰隆隆”的声音响彻山谷。巨石和枯树滚落下来,正好砸在山谷的出口处,把敌军的退路堵得严严实实。
石敬塘的士兵们顿时慌了,纷纷停下脚步,想要后退,却发现退路已经被堵死。石敬塘又惊又怒,大声喊道:“不好!有埋伏!快冲出去!”
就在这时,钱明下令:“点火把!扔煤油!”
子弟们立刻点燃火把,把裹着煤油的布条绑在火把上,朝着山谷里扔去。山谷里的风很大,火把一落地,就点燃了地上的干草和枯树,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开来。
“着火了!快救火!”士兵们纷纷大喊,乱作一团。有的士兵想灭火,有的想冲出去,有的则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
石敬塘看着眼前的混乱,气得浑身发抖。他拔出长剑,想要组织士兵反击,却发现士兵们已经失去了指挥,只顾着逃跑。
就在这时,诸葛亮举起了蓝旗,下令:“预备队,进攻!”
早已准备好的一百名预备队子弟,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手持长刀、长枪,从山谷口冲了进去,朝着混乱的敌军砍杀过去。周武也带着前锋营的子弟,从山谷的另一侧冲了进来,和预备队汇合,一起夹击敌军。
赵刚和钱明也带着手下的子弟,从山坡上冲下来,加入了战斗。
山谷里,喊杀声、惨叫声、火焰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石敬塘的士兵们本就疲惫不堪,又被大火和埋伏打乱了阵脚,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河阳军的对手。有的士兵被砍倒,有的被烧死,有的则跪地求饶。
石敬塘看着越来越少的士兵,知道大势已去。他想要骑马逃跑,却被周武拦住。周武挥舞着长刀,朝着石敬塘砍去。石敬塘连忙举剑抵挡,却被周武的力气震得手臂发麻。几个回合下来,周武一刀砍中了石敬塘的马腿,马吃痛倒地,把石敬塘摔了下来。周武立刻上前,用长刀指着石敬塘的脖子:“别动!再动就杀了你!”
石敬塘看着架在脖子上的长刀,又看了看周围围上来的河阳军子弟,只好放弃抵抗,被周武的人绑了起来。
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终于结束了。石敬塘的三千士兵,死了一千多人,被俘了一千五百多人,剩下的几百人侥幸逃脱,朝着洛阳方向跑去。河阳军也有伤亡,死了二十多人,伤了五十多人,孙思带着药童,正在紧张地救治伤员。
诸葛亮站在山谷里,看着记地的尸l和俘虏,脸上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有些沉重。他对徐文远说道:“把战死的弟兄们好好安葬,给他们的家人发放抚恤金;被俘的士兵,愿意加入咱们大联盟的,就编入补给营,不愿意的,就给他们些粮食,让他们回家。”
“那石敬塘呢?”徐文远问道。
“带他去河阳镇,我要亲自审他。”诸葛亮说道。
当天下午,石敬塘被带到了河阳镇的堂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