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午夜列车的致命秘密 > 第一章

午夜十二点零七分,K472次列车像一条疲惫的巨蟒,在黑黢黢的铁轨上缓慢爬行。林晓把羽绒服裹得更紧些,指尖划过笔记本电脑上刚写的标题——《关于青山化工厂污染事件的深度调查》。屏幕光映着她眼下的青黑,三天前她在青山村采访时,那些村民溃烂的皮肤和浑浊的眼睛还在眼前晃。
咳咳……邻座突然传来剧烈的咳嗽声,打断了她的思绪。林晓转头,看到那个穿着深灰色西装的男人正佝偻着背,手捂着嘴不停抽搐。男人约莫四十岁,领带系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看起来像个严谨的上班族,可此刻他的脸白得像纸,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您没事吧林晓递过一瓶矿泉水,男人接过时手在剧烈颤抖,瓶盖都拧不开。突然他猛地侧过身,对着垃圾袋剧烈呕吐起来,林晓赫然看见暗红色的血沫溅在灰色西裤上,像绽开的诡异花朵。
快叫列车员!林晓惊叫着起身,周围的乘客纷纷探头。西装男抓住她的手腕,指甲几乎嵌进她的皮肉,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眼镜滑到鼻尖,露出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他们……来了……这句话没说完,他头一歪倒在座位上,彻底没了声息。
列车长带着乘警匆匆赶来时,男人的身体已经凉透了。通知前方站,准备临时停靠。列车长是个矮胖的中年男人,说话时喉结在松弛的皮肉里滚动,他扫了眼林晓沾着血的袖口,眉头皱得很紧,这位女士,麻烦你跟我们去餐车做个笔录。林晓跟着他们穿过摇晃的车厢,经过那排座位时,她下意识瞥了眼男人的西装口袋,刚才他抓着自己时,口袋里似乎有个硬物硌着。
临时停靠的小站连站台灯都昏黄得像要熄灭,站台上的冷风卷着沙砾打在车窗上。林晓坐在餐车角落,乘警正在登记信息,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有人大喊死人不见了。她冲出去时,看到原本躺着尸体的座位空了,地板上只有一滩尚未干涸的血迹,车窗开了道缝,寒风正从那里灌进来。刚才谁靠近过这里列车长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慌乱,乘客们面面相觑,都说没注意。林晓的目光落在座位底下,那里似乎有个黑色的东西闪了下,趁人不注意,她弯腰把那东西攥进手心——是个U盘,金属外壳还带着凉意,上面沾着点暗红色的痕迹。
列车重新启动时,林晓躲进洗手间,用纸巾擦掉U盘上的血迹。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沉甸甸的,她的心跳得像擂鼓,刚才男人最后那句话在耳边回响:他们来了……谁来了是冲着他来的,还是冲着这个U盘来的回到座位后,她试着把U盘插进电脑,弹出的窗口要求输入密码。试了几个简单的组合都不对,她盯着屏幕上的加密提示,突然想起男人西装口袋里露出的半截工作证,好像印着青山化工的字样。
姑娘,刚才吓坏了吧列车长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旁边,手里端着两杯热水,喝口暖暖身子。他把水杯放在桌上时,林晓注意到他袖口沾着点和车窗缝里一样的沙砾。那人看着就不太舒服,怕是早就有病了。列车长搓着手,眼神却瞟着她的电脑,这种事少见多怪,姑娘你是做什么的我是记者。林晓故意把证件亮出来,果然看到列车长的眼神缩了一下。记者啊,那可辛苦。他干笑两声,不过这种死人的事,最好别乱报,省得惹麻烦。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林晓端起水杯的手顿了顿:您这话什么意思列车长没回答,转身时低声嘟囔了句不该管的别管,那声音轻得像叹息,却让林晓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凌晨三点,林晓终于破解了U盘密码——是今天的日期倒过来写的。文件夹点开的瞬间,她的呼吸都停滞了,里面是青山化工近五年来的排污数据,每一项都远超国家标准,更触目惊心的是附在后面的村民体检报告,那个癌症高发的村庄,患病名单密密麻麻列了三页。她翻到最后,看到一份转账记录,收款方是市环保局副局长的名字,付款方备注着技术咨询费。这时手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发来条短信:下一个就是你。
列车到站时天刚蒙蒙亮,林晓刚走出出站口,就被两个穿警服的人拦住了。林晓女士,我们是市刑侦队的,有个案子需要你协助调查。带头的男人亮出证件,照片上的脸棱角分明,眼神锐利如鹰。林晓认出他是刑警队长陈默,去年报道矿难时采访过他,当时他还因为拒绝封口费被停职过。是关于火车上那个死者吗林晓跟着他们上了警车,陈默坐在副驾驶,从后视镜里观察着她:死者叫张磊,青山化工的安全主管,法医初步鉴定是铊中毒。铊中毒林晓心里一沉,这种罕见的毒药通常出现在精心策划的谋杀里。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陈默继续问,比如和人结怨我不知道,但我在他座位下找到个U盘。林晓把加密文件的事说了,没提收到威胁短信的事,她还不确定眼前的警察是否可信。
警局的审讯室白得晃眼,林晓重复着昨晚的经过,陈默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突然抬头问:你认识张磊不认识。可他手机里最后一个通话记录是打给你的,昨晚八点十七分。陈默把通话记录截图推过来,林晓愣住了,她的手机昨晚根本没响过。可能是误拨她下意识辩解,却看到陈默的眼神里多了层审视。这时门被推开,年轻警员低声说:队长,查到了,张磊最近在和记者接触,好像要曝光什么。陈默点点头,起身时对林晓说:你可以走了,但手机保持畅通。
走出警局,林晓立刻给报社的导师周明打电话,周明是资深调查记者,也是她最信任的人。小晓,你没事吧周明的声音听起来很疲惫,我刚收到消息,青山化工那边出事了。张磊死了,被人投毒。林晓站在路边,看着来往的车流,他手里有他们排污的证据,现在证据在我这。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周明突然说:你别管这事了,立刻回来。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听我的。周明的语气异常强硬,林晓还想追问,电话却被匆匆挂断了。
下午两点,林晓伪装成应聘的大学生混进青山化工总部。办公楼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走廊尽头的档案室门没锁,她溜进去翻找时,发现五年前的事故档案有明显被撕过的痕迹。残存的几页纸上,记录着一场泄漏事故,伤亡人数被涂改得看不清,负责人签名处写着董事长李建国的名字。就在她用手机拍照时,身后传来脚步声,她慌忙躲进文件柜,透过缝隙看到列车长和一个穿白大褂的人走进来。李总说了,必须找到那个U盘。列车长的声音压得很低,张磊肯定交给别人了。监控都处理干净了,白大褂说,但陈默那边好像盯上我们了。那个警察不用怕,他女儿的病还等着钱治呢。列车长冷笑一声,实在不行,就用老办法。
林晓的心像被冰水浇透,原来列车长是青山化工的人,而陈默……他难道也被收买了她趁两人离开时悄悄溜出档案室,刚跑到楼下就被保安拦住,这时手机突然响,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视频——周明被绑在椅子上,额角流着血。想救你导师,就带U盘来废弃工厂。短信紧跟着进来,林晓看着屏幕,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
废弃工厂在郊区的山脚下,林晓到达时,夕阳正把厂房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看到周明被绑在柱子上,李建国坐在对面的木箱上,手里把玩着一把匕首。林记者,久仰大名。李建国笑得满脸横肉,把U盘交出来,放你们俩走。我已经把文件发给报社了,林晓握紧口袋里的U盘,你就算杀了我们,明天也会曝光。小姑娘挺聪明,李建国突然变脸,但你以为报社敢发吗市领导的公子就在我们公司当副总。他拍了拍手,陈默从阴影里走出来,手里的手铐闪着冷光。陈队,你真让我失望。林晓看着他,眼里的光一点点熄灭。陈默别过脸,声音沙哑:我女儿需要手术费。
就在这时,周明突然挣扎着喊:小晓,别信他!当年你父亲就是发现他们偷排废料,才被他们……话没说完就被李建国用匕首刺穿了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衬衫。老东西,找死!李建国目露凶光,林晓趁机把U盘扔向远处,趁着众人去抢的混乱,她解开周明的绳子:快跑!两人刚跑出厂房,就听到身后传来爆炸声,火光冲天而起,热浪把他们掀翻在地。
是陈默干的。周明趴在地上咳嗽,指着火光里的人影,他把他们锁在里面了。林晓回头,看到陈默站在火光前,警徽在爆炸的光芒里忽明忽暗。他掏出手机按下什么,然后转身朝他们走来,手里拿着个录音笔:这是李建国承认买通官员和投毒的证据。为什么帮我们林晓问。陈默的眼睛红了:我女儿的病,就是喝了被污染的水才得的。
第二天,青山化工的黑幕被全网曝光,李建国和环保局副局长被捕,陈默因滥用职权自首,被判刑三年。林晓去监狱看他时,他正在教其他犯人认字:我对不起我女儿,但我不能让更多孩子受害。林晓走出监狱,阳光刺眼,手机收到条陌生短信,是张磊的另一个号码发来的:我知道你父亲的事,来老地方详谈。她抬头望向远处的青山,那里的村民正举着横幅庆祝,而她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林晓站在监狱门口的梧桐树下,手机屏幕还亮着那条短信。张磊明明死在火车上,法医都确认过死因,怎么会有另一个号码发来信息她指尖划过屏幕,想起张磊临终前那句他们来了,突然意识到——或许从一开始,死亡就是场骗局。
她打车去了青山村,那个被污染笼罩的地方。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正蹲在地上抽烟,看到林晓,其中一个瘸腿的男人站起来:林记者,你咋又来了上次给你看的体检报告,有用不是村长王老实,上次采访时,他偷偷塞给林晓一叠病历,说村里的年轻人要么得怪病,要么出去打工就再也没回来。
王大爷,我想问您点事。林晓拉他到一边,您认识张磊不青山化工的安全主管。王老实的脸突然白了,手里的烟卷掉在地上:认识……咋不认识前阵子他还来村里,说要帮我们告化工厂,还塞给我一笔钱,让我领着大伙儿去做全身检查。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但他说,这事得瞒着,说厂里有‘大人物’盯着,要是走漏风声,他和我们都活不成。
林晓心里一动:他有没有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比如……提到过我父亲她父亲林志强,十年前也是青山化工的技术员,后来在一场意外中坠楼身亡,当时厂里给的说法是操作失误,但母亲总说他死前几天一直心神不宁,说要把他们的罪证交出去。
王老实皱着眉想了半天,突然拍了下大腿:对了!他问过你爹的事!说你爹当年是不是留了个铁盒子还说那盒子里的东西,比他手里的证据更要命。
铁盒子林晓猛地想起老家衣柜最底层,母亲锁着的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小时候她总想去摸,母亲却从不许,说那是父亲的遗物,碰不得。
回到老家时,母亲正在厨房炖药,药味里混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母亲的肺不好,也是拜青山化工的废气所赐。妈,我想看看爸那个铁盒子。林晓站在厨房门口,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母亲手里的药勺当啷一声掉在锅里,她转过身,眼睛红了:你问这个干啥都过去十年了。妈,爸的死不是意外,张磊……就是那个帮青山村的人,他说爸留下的东西能告倒化工厂。林晓抓住母亲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而变形,您就告诉我吧,到底藏着啥
母亲沉默了很久,从床底拖出个旧木箱,翻出一串生锈的钥匙。铁盒子打开的瞬间,一股霉味扑面而来,里面是几本工作日记,还有一叠泛黄的照片。林晓翻开第一本日记,父亲遒劲的字迹跃然纸上:3月17日,沉淀池又在偷排,李建国让往废水里加稀释剂,说这样环保检查就查不出来。我录了音,藏在办公室的天花板里。
往后翻,日记里记满了化工厂的违规操作,直到最后一页,日期是父亲坠楼那天:他们发现了录音笔,李建国说给我五十万封口,不然就让我‘消失’。我不能让青山村的人继续遭罪,明天就去纪委……后面的字迹被墨水晕开,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
照片里,父亲和一个陌生男人站在化工厂门口,两人笑得很开心。林晓放大照片,发现那男人的侧脸很眼熟——是市公安局局长赵卫东。十年前,赵卫东还是分管治安的副局长,父亲的意外就是他手下的人处理的。
这时手机响了,是周明的号码。小晓,你在哪周明的声音很虚弱,带着喘息,我在医院,刚才有人来抢我的病历,说我‘肝癌晚期’,不能出去乱说话……林晓心里一沉,周明身体一直好好的,哪来的肝癌是李建国的人干的!周明突然拔高声音,他们怕我醒来说出真相,张磊根本没死!火车上那个是替身,真张磊现在藏在……
电话突然被切断,传来忙音。林晓抓起铁盒子就往外跑,刚到楼下,就看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窗降下,驾驶座上的人冲她笑——是陈默,他怎么出来了
上车,带你去见个人。陈默的语气很平静,林晓犹豫了一下,拉开车门坐进去。车子往郊区开,路过监狱时,林晓看到门口的警车少了一半。你不是自首了吗她问。陈默转动方向盘,后视镜里映出他眼底的红血丝:我女儿的手术很成功,是张磊匿名捐的款。他找到我,说要演场戏,让李建国放松警惕。
原来,陈默早就怀疑父亲的死和化工厂有关,只是一直没证据。张磊找到他时,带着父亲日记里提到的录音笔——那是张磊潜入化工厂办公室找到的,里面不仅有李建国的声音,还有赵卫东的:这事你放心办,出了岔子我兜着,反正死的是个技术员,没人会在意。
张磊在哪林晓追问。陈默指了指前方的废弃仓库:他在里面等你,还有个惊喜。
仓库里堆满了破旧的机器,张磊就站在一台生锈的机床旁,脸上没了金丝眼镜,换了身工装,看起来比火车上年轻了好几岁。林记者,抱歉骗了你。他递过来一个U盘,这是赵卫东近十年的受贿记录,从青山化工拿的钱,够判他死刑了。
林晓接过U盘,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赵卫东带着十几个警察站在门口,手里举着枪:陈默,你敢背叛我他身后,李建国被两个警察押着,脸肿得像猪头。赵局,你以为你能一手遮天陈默掏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赵卫东威胁父亲的声音在仓库里回荡。
赵卫东脸色大变,突然朝张磊开枪。林晓猛地推开张磊,子弹擦着她的胳膊飞过,打在机器上,迸出火星。混乱中,陈默扑过去抱住赵卫东,两人扭打在一起。张磊拉起林晓就跑,穿过堆满废料的通道,身后传来警笛声——是周明报的警,他从医院逃出来后,直接联系了省纪委。
三天后,省电视台播出了专题报道。赵卫东、李建国等人被依法逮捕,青山化工被勒令停产整顿,环保部门开始全面清理污染。林晓去医院看周明,他正坐在病床上写稿,看到林晓进来,举起手里的报纸:你看,村民们拿到了赔偿款,要去北京做治疗了。
林晓的目光落在报纸角落的照片上——父亲和赵卫东的合影被圈了出来,旁边写着十年沉冤昭雪。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铁盒子,里面的日记还带着父亲的体温。
走出医院时,阳光正好,林晓拿出手机,给张磊发了条信息:下次别再装死了,吓死人。很快收到回复:还有个账本没找到,赵卫东说藏在市长办公室……
林晓笑了笑,转身走向报社。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但只要还有人愿意站出来,黑暗就总会被照亮。
林晓盯着手机屏幕上张磊的消息,指尖在屏幕上悬了很久。市长办公室那可不是废弃工厂或化工厂档案室,那是整座城市权力的中心,门口的警卫比银行金库还严密。她转身进了报社,周明的办公桌空着,桌上放着半杯冷掉的茶,电脑屏幕还亮着,文档停留在青山化工后续:污染土壤修复方案存疑——看来他出事前正在查这个。
林晓,周老师被人举报‘编造新闻’,纪委的人刚来过。实习生小陈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说他报道里提到的‘土壤修复资金被挪用’没有证据,要停他的职。林晓心里一沉,这哪是举报,分明是市长在施压。她点开周明的文档,修复方案的负责人一栏写着市发改委主任刘志强——和她父亲同名,只是字不一样。这不会是巧合。
她去了发改委,借口采访修复项目找到刘志强。四十多岁的男人,梳着油亮的背头,说话时总爱摸鼻子。林记者,我们的方案都是经过专家论证的,资金专款专用,周老师可能是听了谣言。刘志强递过来一份厚厚的文件,林晓翻到资金流向页,看到一笔三千万的设备采购费,收款方是家陌生的科技公司。这家‘绿源科技’资质如何她指着公司名,刘志强的眼神闪了一下:是……是省环保厅推荐的,资质过硬。
离开发改委,林晓立刻查绿源科技,发现这家公司三个月前才注册,地址在郊区的一个仓库,法人代表是个七十岁的老农——显然是个空壳公司。她把信息发给张磊,很快收到回复:赵卫东的账本里提过‘刘主任的壳子’,三千万应该是给市长的‘孝敬’。
傍晚,林晓接到母亲的电话,声音带着哭腔:晓啊,家里来了几个穿西装的,说要找你爸的日记,还说……还说我们家拿了化工厂的钱。林晓心揪紧了,是市长的人动了家里。她赶回家时,西装男刚走,母亲正蹲在地上捡散落的日记本,铁盒子被撬开,锁扔在一边。他们说,把日记交出去,就给我们二十万,让我们搬去别的城市。母亲抹着眼泪,我没给,你爸的东西,不能让他们糟践。
林晓看着满地狼藉,突然注意到铁盒子底层有块松动的木板。她撬开木板,里面藏着个更小的U盘,上面贴着张便利贴,是父亲的字迹:刘志强(发改委)和市长是把兄弟,修复项目是幌子,真正的钱去了海外。
这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对方直接开骂:林晓你他妈别找死!账本的事敢再查,你妈明天就见不到太阳!林晓攥紧手机,指甲嵌进掌心:你们是谁别管我们是谁,给你三天时间,把张磊交出来,不然……电话被挂断,忙音像针一样扎进耳朵。
她立刻给张磊打电话,却提示关机。周明的电话也打不通,去医院问,护士说他早上被亲戚接走了,没说去哪。林晓突然意识到,他们动不了自己,就拿身边的人开刀。
第二天一早,她去了市政府,假装是市长秘书的同学,混进了办公大楼。市长办公室在18楼,走廊尽头的监控正对着门口。林晓躲在消防通道,看着保洁阿姨推着清洁车出来,突然有了主意。她拦住阿姨,塞过去五百块:阿姨,我帮您推会儿车,我同学在里面办公,我想给他个惊喜。阿姨嘟囔着现在的年轻人,把车让给了她。
清洁车停在市长办公室门口时,林晓的心跳得像要炸开。她假装擦门把手,眼睛快速扫过办公室——书架上摆着个紫檀木盒子,看着很沉。就在她准备靠近时,电梯叮地响了,市长和刘志强走了出来。林晓赶紧低下头,用抹布挡住脸,听着他们的对话飘过来:账本藏好了省纪委的人下周要来查修复项目。放心,在盒子最底下,用胶封死了,谁也想不到。市长的声音很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等他们进了办公室,林晓推着车赶紧离开,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她刚走出大楼,就被两个男人拦住,是昨天去家里的西装男:林记者,我们老板想跟你谈谈。
车子开进一家私人会所,李建国的弟弟李建军坐在茶室里,手里把玩着个玉扳指。我哥在里面招了不少,但账本的事,他没松口。李建军倒了杯茶,你把账本交出来,或者说出张磊在哪,我保你妈平安,再给你五百万。林晓看着他油腻的脸,突然笑了:你知道你哥为什么会倒吗因为他总觉得钱能解决一切。李建军的脸沉下来:别给脸不要脸,你爸当年就是不识抬举……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中林晓,她猛地站起来,茶杯被带倒,热水溅在李建军的裤子上。我爸怎么死的,你们心里清楚!她吼道,账本我见过,就在市长办公室的紫檀盒子里,你们有本事自己去拿!李建军愣住了,显然没料到她会直接说出来。
林晓趁机往外走,刚到门口,就看到张磊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个录音笔——刚才的对话全录下来了。李总,省纪委的人在外面等你。张磊晃了晃手里的证件,是省纪委的特聘观察员证。李建军脸色煞白,瘫坐在椅子上。
原来张磊早就联系了省纪委,故意让林晓暴露账本位置,引李建军出手。而周明被接走,也是纪委安排的保护,怕他被灭口。
三天后,省纪委的人在市长办公室的紫檀木盒子里找到了账本。上面记录着近十年的权钱交易:市长利用环保项目、土地审批等,收受贿赂高达两亿,涉及二十多个部门的官员。其中一笔五十万的转账,收款人是当年处理父亲意外的派出所所长。
林晓去监狱看那个所长时,他头发全白了,低着头说:当年赵卫东给我钱,让我把现场伪造成意外……你爸其实是被推下去的,他手里拿着录音笔,要去举报市长。
走出监狱,张磊在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份文件:土壤修复重新招标了,这次是真正的环保企业。林晓接过文件,看到负责人一栏写着青山村合作社,王老实的名字在最前面。
对了,张磊突然说,你爸的日记,被国家档案馆收了,作为环保反腐的典型案例。林晓笑了,阳光落在她脸上,像父亲当年看着她时的眼神。
她回到报社,写下新的标题:《从青山到全国:那些为真相站出来的人》。稿件后面,附着长长的名单:张磊、陈默、周明、王老实……还有父亲的名字。
电脑右下角弹出新闻推送:全国环保督查组进驻15个省份,掀起新一轮反腐风暴。林晓拿起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妈,周末回家,我们去看看爸。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带着笑:好,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挂了电话,林晓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突然觉得,这座城市的空气,好像比以前清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