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幕与协议
离婚证盖章那一刻,民政局门口的风像被拧过——冷,但不尖利。
林知夏把红本子收好,往下台阶走。第三个台阶,有人替她撑住了伞。
陈女士……男人顿了一下,及时改口,林女士,上车吧,别淋。
黑车并不豪华,低调得像一支无标记钢笔。后排放着一个灰色文件袋,封口处贴了金线。
他把文件递给她:照顾协议(试行)。看完再决定要不要签。
她挑眉:现在还有这种服务
不是服务。他认真纠正,是互助。
他自报其名:我姓江,江砚——砚台的砚。
文件袋里有四条:
1)靠近需申请(时间/范围/动作/退出预案),未获同意不得靠近;
2)你的十分钟(每日任选10分钟,任何人不得占用;若需占用,提前申请并经你同意);
3)不上场条款(公开场合由你发声,他与团队做后台与流程,不抢镜、不添乱);
4)撤销也是回执(任一方可随时撤销,不追问,不追责)。
最后一页空白——留给她加条款。
江砚递来一支笔:你也可以写我的限制。
我还没答应。她把笔放回去。
没关系。他望着雨幕,你可以不答应,我照样送你回家。
十分钟后,她被稳稳当当地送到楼下。临下车,他把一个黑色小计时器放在她掌心:这是你的十分钟。按下去,就谁也不能打扰——包括我。
她看他一眼: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客气
亲密从来不该以占用为前提。他答。
那晚,她试着按下计时器。十分钟里,她没接前夫的电话,没回经纪人的消息。十分钟后,她把很爽两个字写进了日记。
2
线内十分钟
第二天早上八点,她到录音棚配一支公益配音。
前台放着一个黑色保温壶,上面只有一张小纸条:
【若不合口味,可退回。】——J
姜味淡,热意不呛喉。她喝了两口,嗓子舒服得像被温水轻敷。
经纪人挑眉:你这是……找到新金主啦
互助。她淡淡纠正,不是金主。
上午十点,前夫助理发来一段旧视频配文:冰释前嫌,复合在即
经纪人气笑:这也能炒
林知夏把视频转法务:索要来源页与时间点,无法提供就走平台流程。我们不评价,只存档。
十分钟后,江砚发来一条申请:
【线内十分钟(12:30—12:40),范围:你所在楼层大厅;动作:送午餐与热敷贴;退出预案:你随时撤销,不追问。——J】
她看了两秒,点了通过。
十二点三十三分,大厅长椅。
他把保温桶摆在她面前,不问昨晚是否失眠前夫是否纠缠,只是拆开盒盖,把低油鸡胸与糙米饭放好,旁边放一枚小小的热敷贴。
十分钟。他把手机转向她,已开始计时。
你就这样看着我吃
如果你允许,我也能闭嘴看风。
……行,看风。
十分钟结束,他把空盒收好,像执行完一个流程:晚上不打扰,有事发申请。
她忽然开口:你是不是不上场的人
他怔了下,笑意极浅:我在后台,喜欢把灯一盏盏点亮,台前属于你。
3
健康优先
第三天,某营销号丢出一张旧花束照片,配文:是他送的。
她照旧:索要来源页与时间点;仅存档,不评价。
江砚团队跟进:对方仅有截帧,无来源页,平台降权处理。
当天下午,他递来一张长期申请(试行):
【健康优先:每周一次并排步行20分钟(可拆成2×10分钟),可撤销;范围:无摄区;退出预案:任一方撤销即作废,不追问。——J】
她在备注里写:遇雨改安静并排十分钟。
他点收到,姿态认真得像在接国家标准。
周末九点,外环步道。
两人并排走,前五分钟谁也不说话,只让心跳跟地面的节奏对齐。
第六分钟,她说:你看起来自带‘边框’。
他笑:你说‘退两格’,我就退两步并降速。
那如果我说‘靠近半格’呢
他停住半秒,稳稳把距离收近一点,却不触碰:半格预约,生效。
这一刻,她忽然觉得,边界不是墙,是桥。
4
桥与广告
只是桥一竖起来,总有人想在桥上贴广告。
路遇视频拉手截帧旧图拼接,前夫团队密集投放,试图把她拖回拉扯式关系的泥淖。
江砚全程不上场:公对公函件、只读镜像、最短链路,干净利落。
傍晚,她按下你的十分钟,在窗边静坐。
第300秒,江砚发来一行不打扰式消息:
【我在安全线外,等到滴声再离开。——J】
她想了想,回了两个字:收到。
那晚她加了一条自定义条款:
退两格权——在任何靠近场景中,我可即时说‘退两格’,你需后退两步并下降交互节奏;我可随时撤销,你不追问。
江砚签了自己的名字,还补一句:如迟疑超3秒,视为违规,当天线外冷静十分钟。
你给自己写惩罚条款她失笑。
边界里,才能放心地温柔。他答。
5
夹缝直播
第四天,录音棚门口出现直播夹缝型——有人把手机斜插花坛缝里偷拍。
林知夏对讲里一句不碰设备,只导人,两名志愿者并排落位:
—
A停身护设备;
—
B停声复述三句口径:请退回黄线——此处不在拍摄区——只读入口在这边;
—
荧光箭头指路。
三十秒画面切黑。她当场写回执:不构成误触,处置合格。
中午,江砚递来新的长期申请:
【双回执:凡涉及两人的公开动作(照片/视频/声明/露面/采访提及),须双方各自回执,缺一不可;任一方撤销即作废;未齐前统一沉默。私密留存不视为公开动作。——J】
她点通过,又补一条:若涉及第三人,须其独立回执。
他把通过页存成图片,当着她的面把分享按钮关掉:给你看一眼设置:不发布。
傍晚,他提了一个空白申请:
【长期申请·第四条(留白),名称由你命名,内容由你定义。——J】
林知夏拿起笔,写下四个字:退两格权。
写完,她忽然觉得心口那枚无形的螺丝,被拧得很稳。
6
十分钟的归属
第五天的夜,风更凉了。
你的十分钟刚开始三十秒,前夫打来电话。
她拒接,截图丢进工作协调群:在十分钟内,来电拒接;如属业务,请走公对公申请,写清时长与退出预案。
法务回执收到。
十分钟归零,她第一时间按开门铃:快递到了——目录更新回执。她签收,编号入档。
那晚,她忽然明白:
所谓被宠上天,并不是被围着转,而是——有人守住你的十分钟,连他自己也不越权。
7
异常预约
第六天,民众旁听预约看板达成率冲到97%。
平台推送系统异常:同一身份证号重复预约,且一条姓名与证号不一致,疑似冒名。
她只回:冻结→核验→视情报警;对外仅存档,不评价。
晚上十点,江砚在安全线外发来短消息:
【不上场条款与双回执已同步进团队手册。等你说开始。】
她回:收到。
8|T—1:把灯一盏盏点亮
说明会前一日,预约看板冲到
97%。后台跳出一条红字:
【同一证件号重复预约,其中一条姓名与证号不一致,疑似冒名。】
法务回执:已冻结,启动核验;如属违法,将报警。对外仅存档,不评价。
林知夏把这条贴进自己的小本:不和情绪吵架。
江砚那边同步:不上场条款与双回执,已写进团队手册。灯光、电池、动线,我再走一遍。
夜里十点,她按下你的十分钟。窗边风很轻,她把三张旁听须知样张重新压角、编号。第
300
秒,手机亮了一下——不是消息,是对面大厦忽然合上了一层楼的灯。她忽然想到一句话:把可预期装进每一盏灯。
9|T—0:不上场的人
说明会当天早晨,空气像被清洗过。场地门口的人流顺着黄线排开,志愿者一对一核对凭证。
data-fanqie-type=pay_tag>
九点整,后台耳麦同时亮起。江砚声音稳:动线一切正常。我不上场。
林知夏穿过侧帘,站上舞台正中。她把开场白收得很短:今天只讲两件:一是凭证与时间,二是‘你的十分钟’。
屏幕亮出简洁流程:官方站点→来源页→时间点。
再下一页,是她写的那句:撤销也是回执。
前排有人举手:你不回应‘复合绯闻’吗
我只回应事实。她点开镜像链接,请给来源页和时间点。没有的,我不评价。
提问声渐稳。就在这时,侧门有人试图硬闯。
那人举着手机大喊:我只要说一句!
志愿者并排位落位:A停身半步内收护设备,B停声三句口径——请退回黄线——不在拍摄区——只读入口在这边。
对方不退,猛地把手机抬高。
这动作撩到了人群的情绪,空气一瞬间变得锋利。
退两格。林知夏对着现场情绪,像对着一匹马。她把自己也后退半步,给所有人一个降速的信号。
江砚在后台盯着监屏,喉结轻轻动了一下——他没有冲上去。不上场条款写得明白,非安全/医疗事件,不上台。
天有不测。三号灯架突然发出一声轻响,像金属咳嗽。灯体微微晃了一下,正对着舞台前沿。
这是安全。
他在耳麦里吐出一句:三号灯,支撑异常。
下一秒,他长腿越过侧帘,在灯体倾斜的那一瞬,拽住安全绳,身体往后借力,硬把重量引向一边。工作人员飞扑上前加固。全程不到三秒,却像拉长了一分钟。
台下安静。
林知夏转头,恰好看见他——只为安全破例。他没有看她,只低头确认螺栓、手套、锁扣,再把自己退回到不上场的位置,像一阵风退进了夜色。
她对着麦克风说:例外条款:安全与医疗优先。
感谢后台。
掌声这才落下来。不是热闹,是一种心落回骨头的声音。
10|反转:他为什么懂不上场
中场休息,她在后台长桌边喝水。江砚戴着一次性手套,把刚换下的电池整齐码好。
你的手——她低声,指他手背上一道浅红。
没事,被安全绳擦了一下。他把手套摘下,动作一如既往地慢,像怕惊动什么,我遵守条款。除了安全,不上场。
她忽然问:你为什么这么懂‘不上场’
他沉默两秒,从胸口口袋里摸出一张折得很方的旧纸。
纸很薄,边角发软,是三年前的一张匿名投诉单的复印件。
上面只有四个字的落款:依法如实。
那次工地更换支撑件,有供应商掺假。你在网上做过一次‘只读镜像’的匿名提醒,附了最短链路。他轻声叙述,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刚接手那个项目,看了你的图,把夜间施工停了。后来查实,那一夜少了一个事故。
他抬眼看她,目光不锋利,却非常坚定,我从那天起,学会不上场。该发言的人上场,该把灯点亮的人,在后台。
你记得那么久她喉咙发紧。
我记得‘依法如实’四个字。他笑得很浅,还有一件事:你的十分钟,任何人都不该占。
她没再说什么。她把水杯放下,像放下一个迟到的答案。
谢谢你今天只为安全破例。
例外写在条款里。他说。
11|尾场:双回执
下半场,问题回到流程。最后一个提问落地,她把当天的回执整齐投在屏幕上:
—
来源页×6(时间点已核验);
—
仅存档×4(无法提供来源页/二传/短链);
—
安全事件×1(三号灯临时加固,已复检)。
她对着麦克风:今天到此。撤离走动线,不拥堵。
谢幕时,江砚没有靠近舞台。他站在光圈之外,对准她的方向,把手心摊开——空的。
她朝他点头。边界清楚,温度不减。
散场后,后台走廊空出一道风。江砚递来一张长期申请,标题只有五个字:
【把短期续长】
—
内容:互助关系升级为长期试行90天;
—
必守条款:你的十分钟、退两格权、不上场条款、双回执;
—
共同新增:
①
健康优先(每周步行20min,可拆分);
②
半格预约(可撤销)保留;
③
紧急例外仅限安全/医疗;
—
撤销:任一方可随时撤销,不追问。
—
公开方式:双回执。
—
申请人:江砚。
他把笔递给她:你也写我的限制。
她想了想,补了一行:禁止以‘关心’为名越权;如迟疑超过3秒,视为违规,当日线外冷静十分钟。
江砚笑了一下,签了字。
那公开呢他问。
双回执。她轻轻点屏幕,一起。
十分钟后,两个账号几乎同时弹出两条极简公开:
林知夏:
【状态更新:确认长期互助关系(试行90天)。你的十分钟/退两格/不上场/双回执
生效。其他不回应。】
江砚:
【收到。上述条款生效;任何公开动作以双回执为准。】
评论区一开始乱哄哄,很快被只读镜像提供的来源页与时间点稳住。多数人只看到两句短话,却意外地被那种克制的确认打动。
有个路人写:好久没见过不靠撒糖、不靠拉扯的官宣了。像把温柔装进容器。
12|你的十分钟,留给谁
那天夜里十一点,她把计时器放在掌心,屏幕亮起来——
今天的十分钟,留给谁她在心里问。
留给现在。另一个声音回答。
她没打电话,也没发消息。十分钟里,她只是把长期试行的小卡一张张装订、编号、放进抽屉最上层。
第
600
秒,滴的归零声响起。她轻轻关上抽屉,像给心口那盏灯也扣上一个不紧不松的盖。
门铃很轻地响了一下。
她打开门,江砚站在安全线外,手里是一个黑色的小盒。
申请:递交物品,十秒。他笑,不越线。
她点头。盒子里是一枚极小的银色钥匙,细细的柄上刻着四个字:依法如实。
材质是银,不是承诺。他认真,只是纪念我们今天的方式。
她忽然伸手,停在半空,轻声:靠近半格。
他稳稳靠近半格,仍然不触碰。
再靠近半格。
他这才把她揽进怀里,动作很慢,像把一块略冷的石头捧在掌心,用体温慢慢温着。
十分钟吗他问。
三分钟就够。她贴着他的肩,剩下七分钟,留给以后。
13|后记:容器与灯
长期试行的第一周,他们每周步行
20
分钟;第二周,遇雨,改为安静并排;第三周,有一回他差点伸手替她抹去鬓角的雨,她说退两格,他就退,并降速。
他们偶尔拍私密留存,但不发布;涉及第三人的,先征得独立回执。
他们在工作日不交换早安/晚安,改为回执四要素:时间—范围—动作—结果。
看起来一点也不浪漫,却像一条透明的河,把彼此的焦虑都慢慢冲淡。
有人问:为什么要把爱写成制度
林知夏答:因为制度不是冷漠,是可预期。当可预期在场,亲密才不会被恐惧劫持。
又有人问:那如果有一天,彼此想取消呢
江砚说:**撤销也是回执。**尊重让我们开始,也让我们在必要时不伤害地结束。
他顿了顿,当然,我在后台,还是会把灯一盏盏点亮,直到你说‘熄灯’。
再后来,不上场条款你的十分钟双回执在他们的圈子里慢慢流行,被年轻的志愿者做成袖珍卡,放在场馆门口的小盒里。
有人拿走后又放回去,轻声说了一句:靠近,有据。
14|彩蛋
很久很久以后,他们把试行写成长期。那天的官宣仍旧极简:
她发:长期已生效。其他不回应。
他发:收到。
年轻人吐槽:一点都不甜。
林知夏在评论里回了八个字:甜要装进容器里。
江砚在她的回复下,点了一个赞。
15|家属沟通日(先情绪后事实)
说明会后的第三个午后,林知夏把家属旁听三步小卡贴在客餐厨入口:不插问、不评论、只问凭证。母亲拎着保温桶来敲门,鞋跟在门垫上顿了一下,像把多年习惯收了收。
我就看一眼,不打扰。她把汤放下,先把围巾整理好,视线落在那张小卡上,逐字念:不插问、不评论、只问凭证。
林知夏把你的十分钟计时器倒扣在桌角,笑:妈,你要不要试一试十分钟里,我们只做一件事:喝汤。
母亲点点头,像完成一道很难的题。汤碗里漂着红枣和桂圆,甜意不腻。第三口时,母亲还是忍不住:网上那些……你真不气
气的时候,先把气写成动作。林知夏把只读镜像的地址给她看,你看,这是来源页,这是时间点;这两条没有,我们就不评价。
那他呢母亲没说名字。年长者的语气里总有一丝隐忍。
他不上场。
不上场就不心疼
心疼也不上场。她轻声,因为我在台上。
门铃又响,是快递。母亲看她没有立刻起身,你的十分钟
还剩四十秒。她笑,等滴的一声,才去开门。回到桌边,她把快递放到一旁:先事实,后评论。我们吃完汤,再看。
母亲看着她,像第一次看见女儿的框。那不是一堵墙,而是一个简洁的架子,把东西一件件摆回它的位置。她忽然也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场家族风波,所有人都在拉扯,只有一个小姑娘把议题抄在纸上,写了四个字:依法如实。
知夏,母亲的声音软下来,你比我想的,更会照顾自己。她把空碗递过去,又把随身布包里的东西拿出来——一只旧银戒,内圈刻了两个小字:守分。
祖母留下的。母亲把戒指推过去,我年轻时戴过一阵,总觉得它像束缚。现在想想,它也是个容器,让人不至于撒出去。
林知夏没急着接,先把收物凭证小卡翻出来,写上日期、物品、交接人,再把戒指轻轻推回母亲手心:先由你保管。等我确定需要,再发申请。
母亲笑了:行。你把流程做完,我就放心了。那笑意像一盏小灯,在家门口亮起来。
16|媒体‘双回执’的第一次落地
一周后,纪录片团队发来采访申请。对方诚恳,附了四件套:媒体名、采访题纲、使用范围、公布时间;但第三条里有一句话——可在叙述中提及你与江先生的关系。
这部分请走‘双回执’。林知夏回复,涉及两人的公开动作,须双方分别回执;任一方撤销即作废。
下午四点,会议室里摆着两杯常温水。制片人爽快:可以遵守‘双回执’,但我们希望有一个‘如果撤销怎么办’的预案。
很简单。江砚说,我们可以提供一段替代性叙述:把‘不上场条款’与‘你的十分钟’做成一张流程图,讲‘容器’这件事,而不是讲我们。
流程图能打动观众吗摄影指导疑惑。
能。林知夏笑,因为它不要求观众站队,只邀请他们在生活里画一条线。
制片人沉吟片刻,点头:那我们改题纲,把个人情感的部分抽掉。播出前,我们会发片段供你们核对‘来源页与时间点’。
再补一条,江砚把纸上使用范围的那行圈了一笔,平台限定、不做二传、不得拼接;如出现断章取义,我们保留撤回授权的权利。
会后,团队很快发来修订版。尾页多了一段:**‘双回执’未齐前,节目组统一沉默;如任一方撤销,立即删除相关片段。**
谢谢你们尊重流程。林知夏起身致谢。制片人耸肩:我们也需要被尊重——可预期是双向的。
拍摄当日,镜头前只有她与一张流程图。她讲来源页时间点,讲撤销也是回执,讲退两格不是拒绝,是二次确认。镜头很安静,像一只在窗台上打盹的猫。临结束,摄影指导偷偷对她竖了一下拇指:出奇地有张力。
因为它把热度装进了容器。她说。
17|雨后步行与半格靠近
第三周的周日,雨停得干净。外环步道的树叶洗出崭新的光泽。志愿者远远向他们挥手,迅速把镜头移向别处——不打扰的礼貌,已经成了默契。
前五分钟,他们照例不说话,只把呼吸和步伐对齐。第六分钟,江砚忽然放慢半拍:脚腕还会紧吗
没有。她摇头,不过我想试一个动作。
他看她:你说。
**触碰三秒**。我发申请:步行结束后,在无摄区,触碰手心三秒;你可拒绝,我不追问。
通过。他几乎立刻,我也申请:若你在三秒内说‘退两格’,我立刻松开并后退两步,降速,不追问。
二十分钟结束,他们在一段曲折的木栈道停下。她把手心摊开,像当初他在光圈外那样——空的。风从掌纹里穿过,带着雨后的凉意。
开始吗他询问,而不是宣布。
开始。
他的手落下来的时候非常慢,像把一片薄玻璃放回原处。第一秒,她只感到皮肤的温度碰到一起;第二秒,她意识到自己并不紧张;第三秒,她轻轻呼了口气,像把一小团不需要的雾从胸腔推出去。
可以了。她说。
他立刻松开,并后退半步,像对一项已经完成的实验做最后的封口。她忽然笑了:你每一次松手,都像在签一个极简的字。
署名
**尊重**。
他们继续往前走。木栈道尽头是一小段石阶,阶面被雨水磨得很亮。江砚试探着侧身,给她让出内侧。她看着那条线,又把身体靠近了**半格**:今天可以。
他没有得寸进尺,只把步速和她齐到同一拍点。两人的影子并排落在湿地上,细细长长,像两根并行的弦。
18|第90天:回执图谱与续期
长期试行的第90天,他们在窗边的桌上铺开一张白纸。白纸上是一棵极简的回执图谱:
—
你的十分钟:执行74天,剩余16天因出差/病感改为安静并排;
—
退两格:触发11次,平均响应时间1.2秒;
—
不上场:执行率100%,安全例外2次(灯架/观众晕厥),均事后补回执;
—
双回执:公开动作5次,私密留存12次,涉及第三人独立回执5次;
—
健康优先:步行12次(含雨后安静并排4次)。
看起来像一份年报。江砚笑。
我喜欢看这种账。林知夏把撤销也是回执四个字在页角加粗,它不是考核,是把我们从情绪里捞起来的绳子。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把短期写成长期。她平静,但不改变任何条款。
他们同时打开手机,照例用**双回执**发布极简的公开:
—
她发:**长期已生效。其他不回应。**
—
他发:**收到。**
评论区安静了一阵,忽然有个路人留言:我也开始给自己留‘十分钟’了。原来,**可预期真的能治好很多慌张**。
夜里,她把那张回执图谱收进抽屉最上层,旁边放着那枚刻着依法如实的小钥匙。她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只知道这几个小小的容器,会在很多个岔路口替他们慢一拍。
睡前,她把计时器按下一次——今天的十分钟,留给**无事发生**。屏幕归零时,窗外的风也慢慢停了。
19|番外:给观众的十分钟
月底,她随节目组去外地做一场小型公益路演。机场里人声像潮水,安检口灯牌闪烁。有人在不远处举起手机,对准她与工作人员的方向,镜头抖得厉害。她没有上前,只把肩线微微一转,给同行的人让出一条更稳的通道。江砚比她早到一步,在另一端等候。他没有走近,只把一张小卡放在随身托盘上,托盘顺着传送带到了她手边——那是旅途版·你的十分钟。卡背面印着三行小字:‘安检前后不接陌生采访;需要靠近请发申请;十分钟只做一件事。’她笑了笑,把卡夹进护照夹。喇叭里广播起飞延误二十分钟,候机区响起一阵集体的叹息。她按下小计时器——旅行的十分钟,用来给自己写一封极短的信:‘若有人试图用情绪抢走你的时间,请把它装进容器,然后慢慢地、不动声色地走过去。’第三分钟,她抬头,看见那位偷拍者换了角度,对准了同行的一位志愿者。她走过去,停在黄线外,温和地复述三句口径:‘请退回黄线——不在拍摄区——只读入口在这边。’对方迟疑两秒,嘟囔着把手机放下,转身就走。志愿者松了口气:谢谢你。不用谢。她指了指胸口的小计时器,我在十分钟里,只能做一件事。落座后,她收到一个来自江砚的申请:【线内十分钟:移动端核对路演场馆‘无摄区’标识;若你在十分钟内需要我靠近,发‘半格预约’即可;退出预案:你说退两格,我立刻执行。——J】她回:通过。窗外云层在机翼下层层叠叠,像厚实的被子。路演当晚,她照例只讲来源页与时间点。结束时,有女孩举手:你说‘十分钟只做一件事’,那我应该留给谁她答:留给现在。给正在做事的自己。散场后,后台走廊短暂地空了两分钟。她给江砚发去一句:半格预约。他从安全线那里抬眼,步速很慢地靠近半格,没说多余的话。今天状态还行他问。行。她把空水瓶递给他,我想做一件微小的事。你说。把瓶口对准回收桶——不偏不倚。她笑,成功率不高,我想借你手背的稳定。他没有直接伸手,而是发出一个更细的申请:‘触碰瓶底两指,三秒,若你退两格我立刻松手。’她点通过。瓶口落进圆圈的那一下,小小的咚声在走廊里回响,像在给这一天盖章。返程的航班很晚。她在机上补完一张表,把路演版·你的十分钟扫描进文档,发给团队用作模板。落地后,她收到江砚的回执图:时间—范围—动作—结果,四要素齐全。她忽然意识到:**观众也需要十分钟**。把屏幕放下,和自己的生活对齐一会儿,再去听任何故事。
20|尾注:把灯带回家
他们把说明会剩下的灯带收回家里,剪成三小段:门口一段,客厅一段,书桌一段。晚上九点,各自把今天的回执贴好,就只开书桌那段灯。灯光不亮不暗,像把一天轻轻折好。有时他们也会什么都不说,只听窗外的风擦过树叶,像有人在远处翻书。下一页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但翻页之前,会先把手洗干净,把心也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