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花也是这样出的头,不过赵翠花串联的不过几个村,而这个小姑娘,却能劝降一座城。
而今赵翠花已经是主政之臣,这个小姑娘将来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前途无量啊。
药师奴高举木板,身体在抖,声音却格外清朗:“民女携全城百姓,恭迎天兵入城!”
她身后的百姓们哆哆嗦嗦地附和喊道:“恭迎天兵入城!”
将军高声问:“你托着的头颅是谁?”
药师奴回道:“回将军,此乃龙化太守,萧拔里钵项上人头!”
“城中士兵呢?”将军问,“在何处?”
药师奴:“在城中军营,将军放心,冥顽不灵之人已被单独看管,城中大户都为将军的到来欢欣鼓舞,百姓只是被萧拔里钵胁迫,心中早有阮姐菩萨,早想开门迎天兵!”
将军将信将疑,不过还是信得更多。
“城中大户呢?”将军又问,“真是欢欣鼓舞?可出了人命?”
百姓反大户,这是常见的,但有白帝城的前车之鉴,将军不得不问,也不得不忧心。
药师奴低着头:“大户都在家中,萧拔里钵不投,城内百姓饿殍遍地,大户们后来良心不安,开仓放粮,如今心中也都是阮姐菩萨,此番不出城,也是知道将军们入城要清算他们的罪过,不敢不从。”
“你的话,我只信一半。”将军说,“你们的兵不出来,我便不会进城。”
药师奴:“他们就在最后,将军稍候。”
将军一愣。
这个小姑娘,字字句句不提自己在城中做了什么,不邀功,又处处都替她想到了,她敢笃定,这姑娘肯定还带着黄册和舆图,账本也带着。
这样细心的人,看着又不是高门大户出身。
或许还真是第二个赵翠花?说不准赵翠花都不如她。
想来阮姐知道了此人,也要为其才华礼贤下士。
只要她说的是真的。
“好!叫他们上前来!”将军喊道。
不过片刻的功夫,那姑娘就带着队伍最后的士兵们出了城,三千多个兵,站在城门口也是乌泱泱一堆,这些兵刚被带出来,便利落的跪了一地,甚至不少都泪流满面,嘴里高喊着“菩萨饶恕”“菩萨恩慈”。
将军微微皱眉,但也没说什么,阮姐是明令禁止迷信崇拜的,但——这姑娘到底不是阮地的人,没有受过这样的教育,一个普通百姓,自己信了阮姐,又宣扬这种迷信,倒也不算什么大错。
毕竟连阮地民间都还不能完全禁止这样的事。
她问:“只这些人?”
药师奴摇头:“还有两千辅兵在城内,大多是老弱病残,将军若要见”
“不必了。”将军,“把这些降兵带下去,明日进城!”